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提升初中地理教学质量

2022-12-03 20:20山东省青岛胶州市第八中学高强
家长 2022年30期
关键词:任课教师事物空间

□山东省青岛胶州市第八中学 高强

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已经表明,未来社会竞争的关键在人才的竞争。对于新时期基础教育工作而言,注重对学生学科思维的培养已经成为相关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前提。以笔者任教的初中地理学科为例,地理知识本身所具有的空间性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色之一,而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笔者也发现学生地理空间思维的强弱会一定程度上决定其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接受能力。因而,笔者认为,加强对学生空间思维的培养,既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推动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选择。

一、地理空间与地理学科空间思维

空间思维是地理学科的核心概念之一,地球表面的一切地理事件、现象与过程都是发生在地理空间基础之上的,所以,从空间角度去看地理,以空间思维去探索地理,更有利于学好地理课程,更扎实地掌握地理学科知识。

地理空间也即地表空间,在地理学中一切现象的存在、运动与空间形式都属于地表空间的范畴。从宏观角度看,地理空间就是处于地球内部空间与宇宙空间之间的一个独立存在,地理空间的界限较为模糊,且在结构上也具有较强的复杂性。由于地理空间运动变化以及相互间的作用都是有内在规律的,所以一些科学家在论述地理空间的时候,也习惯性地将其称之为“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地理空间思维更多指的是对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分析、比较、观察的一个思维过程。学生通过在头脑中进行创造性构建,可以将一些地理信息形成一个具体的空间形象,从而更好地比较不同地理信息间的差异与共同点,更深入地对地理信息的空间属性进行多维度思考。

二、初中生地理空间思维的培养价值

地理学科是一门研究地理事物空间分布及空间结构的学科,人类的生存、发展与地理空间环境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空间是一切物质及物质运动存在的方式,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地理空间中完成的。所以,对初中地理学科而言,学生只有具备了正确的地理空间思维,才能更好、更深入地了解丰富多彩的地理世界。

(一)提升学生课堂学习质量

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以思维的发展为基础和前提的,而在地理课堂中,学生知识接受能力与学习质量的提升同样需要以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地理空间思维是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核心所在,它讨论的是地理事物、人地之间关联在脑海中的再现。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广阔性以及区域性。因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养成地理空间思维,引导他们在思考和解决地理问题时更多地尝试将相关联的自然要素综合到一起考量,从而获得对地理现象的整体认知,避免出现过分关注某一要素而忽视其他要素的情况。在引导学生培训地理空间思维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区分地理区域差异,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地理区域特征,通过将地理现象与所处空间位置及空间分布情况等合理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更为确切的地理空间概念。

(二)提升学生地理知识应用能力

地理学科本身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特点,其蕴涵的内容较为广阔,与自然、人文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而要想更好地挖掘出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价值,学生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空间思维,这样才能更好地探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发展之间的诸多问题。

1.帮助学生把握事物空间位置及空间分布规律

对地理事物的认识首先要从其空间位置开始。地理学科所讲的空间位置,主要是指包含数理地理位置、人文位置、自然地理位置等。数理地理位置主要是指经纬度,人文位置是指行政区域、经济区,自然地理位置主要是指海陆位置。以地理课堂中对“中国”的认识相关知识为例,从数理地理的角度看,要先判断中国所处的大洲、半球、在五带中的位置、所临的海洋以及所处的经纬度范围,这些也是对我国的基本基础的了解。同时,任何地理事物的分布都有其自身的规律,所以结合具体位置特征也能找出分布规律。例如,我国的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区域,这说明水稻更适合在热带、亚热带区域内种植。在明确了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空间分布规律的基础上,也可以与同类事物进行比较,例如,根据我国水稻的种植情况,可以跟同经度、同纬度的国家进行比较,或将水稻的分布种植情况与小麦的分布种植情况进行比较等。通过这样的思维对比过程,不仅能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地理学习体验,也能更加有效地夯实学生地理学习基础,帮助学生举一反三,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2.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地理事物的区域性

就地理课程的学习而言,要重视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并了解地理事物的区域特征。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不能单纯地罗列事实,而是需要从人类长远发展的角度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例如,对“日本的沿海工业区分布”这一知识的学习而言,就需要从日本的地理位置、人多地狭的实际情况以及依赖海外市场等角度进行综合思考,只有通过综合性分析,才能获得更为客观的认识,而这也恰恰是地理空间思维的另一个价值,笔者始终认为,只有真正立足于人类的发展活动审视相关地理事物的区域特征,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三、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空间思维的培养路径

学生地理空间思维的培养是比较复杂的,在日常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笔者认为,可以将地理空间思维细化为地理空间形象思维、地理空间定位思维以及地理空间结构思维三个方面,并根据学生实际进行针对性引导。

(一)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形象思维

地理空间形象思维主要是指在对地理空间要素、空间条件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关于地理事物空间形象的一个心理过程。地理空间形象思维主要涵盖具体的地理事物、现象以及模型等等,且具有形象化、逻辑推理性、创造性等基本特点。

1.引入观察法组织教学

就空间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而言,要引导学生将脑海中关于地理事物的表象进行延伸。初中学生脑海中存储的信息已经非常复杂了,所以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甄别,通过提取脑海中正确的表象信息丰富自身的空间形象思维。例如,在学习“北美洲地理特征”相关知识时,为了让学生对北美洲的地形结构有一个在空间层面的清醒认识,任课教师可以这样描述:“从地势起伏上看,北美洲地形主要分为三个南北纵列带,分别是东部山地高山区、中部平原区以及西部山地高原区……”通过这样直观的描述,可以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大体勾勒出北美洲的轮廓,并对其空间形象产生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这对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复杂的地理信息简单化呈现,将平面的内容立体化呈现的教学方式,无疑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2.精心设置教学问题

从心理学角度而言,思维本身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的。因而,在组织教学时,任课教师要善于提出一些具有趣味性和探索价值的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地球的公转与自转”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尝试设计这样的一个问题:“在什么情况下,双胞胎弟弟会比哥哥晚出生一天呢?”根据学生的常识,双胞胎的出生大都是不会间隔这么久的,这就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师也可以顺势引出地球自转以及国际日期变更线等知识点,并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这显然是有助于学生空间形象思维的培养的。

3.合理运用地理图像

读图是一个感知的过程,也是地理知识学习的重要素质与能力。通过读图,学生可以较为直接地获取到地理空间分布的知识。例如,在学习“气候”的相关知识时,任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地图上观察某地所处的经纬度、海陆位置,让学生判断该地区可能所处的热量带,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再如,在学习“我国山脉分布”的相关知识时,为了让学生对我国山脉分布情况有一个直观印象,教师可以出示一幅中国主要山脉的分布示意图,并根据地图中的对应位置引导学生指出不同的山脉名称,同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顺次相连形成一个山脉网络,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对我国山脉走向形成一个直观认识。

(二)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定位思维

地理空间定位思维是对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在空间层面上进行位置判断的一个心理过程。简而言之,地理空间定位思维即是判断某个地理事物“在哪里”的思维活动。在学生地理空间定位思维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参照物,如选择一些较为主要的经纬度或是地理事物作为参照物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判断其他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例如,教师可以选择赤道、北极圈,或是我国的秦岭淮河一线、长江等作为参照物,通过建立这些典型的地理坐标,让学生养成参照对比意识。当然,在选择参照对象的时候,不仅可以是一个点、一条线,也可以是一个更为宏观的事物,重点是要与被定位地理事物相接近,这样才方便学生形成地理记忆。

(三)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结构思维

地理空间结构思维是指在脑海中将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及地理要素的分布状态等进行排列组合的心理过程。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地理空间结构思维的培养效果,任课教师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开展野外考察活动,通过考察和观察的方式对地理事物进行体验、感受。而通过直接的考察与观察,也能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到地理事物在空间分布上所处的状态。此外,作为获取地理感性知识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地理观察与考察有助于帮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地理事物的空间形象。大家知道,对初中学生而言,受限于自身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在对周边事物的观察和考察过程中,他们往往只能停留于表面,难以把握事物背后的本质,也往往难以做到耐心、细致的观察。鉴于此,任课教师在组织地理考察活动时,要善于引导,要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大量获取增强自身地理空间知识的感性体验,从而引导他们养成观察、考察地理事物的习惯与意识。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的地理考察活动组织过程中,要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明确观察活动的目的。教师在对具体地理事物进行考察、观察的时候,首先是要观察地理事物、现象以及地理要素的分布状态。观察与考察的效果取决于观察考察的目标以及具体的细节性要求。教师所设置的观察目标和要求越细致,学生的观察效果和收获就会越理想。鉴于此,在组织观察考察活动时,任课教师一定要明确地告诉学生两个点,即“此行的目的是什么”“关注的目标是什么”。只有这样,学生在参与相关活动的时候才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才会有意识、主动地观察地理事物。其二,在组织相关活动时,任课教师要注重对相关观察方法的讲解,并注意观察考察顺序的排列。中学生缺乏充足的生活经验,也缺乏系统、完善的观察技巧与方法。所以,在组织相关活动的时候,任课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观察考察方法,并拟定出有效的观察考察顺序,一定要让学生明确活动开始时要先观察什么,再观察什么,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观察考察效果,助力学生空间结构思维的培养,而不是使课外考察活动变成学生个个“放飞自我”的单纯的“游山玩水”。其三,在相关活动的组织过程中,任课教师要注重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之间的协调工作。如果学生过分注重观察细节,难免会出现丢了西瓜捡芝麻的情况。所以,在组织相关活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尝试充分调动自身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不同地理事物之间的异同点形成一个更为完整的地理概念。当然,在活动进行过程中,任课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对重点要素的重点考察和分析,避免因观察、考察的“面面俱到”而使最终活动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其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考察习惯。地理现象的变化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过程,所以,任课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树立观察考察意识,养成对地理事物观察考察的习惯等举措,帮助学生实现对生活中所接触地理现象的长期、细致的观察与考察,继而更好地获取相关地理现象的内在规律,显然,这已经超出了初中地理学科的时间范畴,而会对学生的后续成长产生积极影响。

四、结语

作为学生地理学习生涯的初始环节,无论是站在培养学生地理兴趣的角度,还是利于提升他们的人文情怀的视角,初中地理教学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因而,关注这一阶段教学活动的升级与创新是必要的,这也是新时期地理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和前提所在。具体到实际的课堂教学而言,对学生地理空间思维的培养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中之重,只有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空间思维,才能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地理学习中事半功倍,才能更好地助力学生的未来发展。

猜你喜欢
任课教师事物空间
空间是什么?
美好的事物
创享空间
另一种事物(组诗)
班主任要做好任课教师的推介工作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联手经营 形成合力
班级管理中任课教师的积极作用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