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体教融合的内涵理念与实施路径

2022-12-03 03:28江秋寒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体教运动员融合

江秋寒

(南京体育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14)

1、新时代体教融合的内涵理念

1.1、强调“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目标

随着“体育强国”概念的引入,体育教学已成为我国教育教学的一部分,我们越来越重视我国体育教育的建设。然而,在实施体教融合的过程中,由于我国缺乏一定的成功经验和相应的指导思路,导致体教融合的发展目标仍不明晰,缺乏关键挑战以及资源分配方面的顶层设计。对此,我们必须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并呼吁政府制定体教融合相关的规范制度,重视解决体育教育中的文化学习问题,以帮助我国的体教融合发展尽快突破瓶颈。基于此,我国教育部门提出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融合目标,为了实现体育与教育的充分结合,针对当前的学生和运动员重新规划了针对性的文化知识学习和体育训练的新体系,进一步强调了大学生体育锻炼以及文化知识学习的统一协调。在新的制度体系下,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成为了体教融合的宗旨,其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和超强意志力。在新的体教融合目标的引领下,我国的体育教育迎来的新的出路,这不仅是我国体育教育改革的历史节点,更为我国“体育强国”的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

1.2、秉持“以体育人”理念

体育在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无论是对于人才的身体素质塑造还是文化素养培育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体教融合”理念的发展,其为新时代体育与教育一体化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有效推进了新时代人才身心的全方位培养。身心整体发展的概念表示,身体与心理和文化认知是一个整体,他们之间是相辅相成、无法分割的。这一概念主要强调的就是体育运动与文化素养的一体化发展,其中蕴藏着“术道并举”“技道并建”的教育观念。而在“以体育人”的理念下,其强调学生身体的各项机能和知识水平的共同提升。而这与体教融合的最终目标不谋而合。在体教融合视域下,其最终的教育目标便是实现全民通识教育,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发展的后继者。对于大学生而言,体育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形式。教育,无论是纯粹知识教育还是艺术教育、思政教育都正在转变为“身体教育”,基于这一层面来看,体育教育和美育、德育的本质基本属于同一类别。体育教育作为“身体教育”这一特点最为明显的学科,可以称其为具备身体教育特征的美育、德育。就此来看,“以体育人”理念也终将成为新时代大学生综合实力提升的新方向,这赋予了体育以高等教育的地位。

1.3、实施多部门齐抓共管机制

在1980年代,我国便提出了“体育与教育相结合,融合体育和教育资源”的发展思路,这一思路为当时我国运动员的文化教育问题和退休运动员的安置问题等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鉴于当时我国的体育教育机制还不够健全、多部门联合担保能力不足、联合多部门联合管理力量尚未建立,导致总体效果不理想。在新时期下,我国建立了由国务院、教育部和体育总局牵头的大学生体育部联合会议制度,其包括十二个中央部委,立足学生的实际需求,重点在“一体化设计”、“一体化发展”的原则上进一步强调顶层设计,重视中央的权威性,进一步强化相关责任制度的履行落实,突破传统中“横向封闭、纵向分割”的发展形势,反映了新时期我国学校体育整体治理的变化。

1.4、构建多元主体共治模式

对于我国体育与教育事业的发展路径来看,以政府为导向是基本的行为逻辑,这主要是因为政府职能部门的行政支持是体教融合稳定发展的根本保障。政府资源的投入能够为学校的体育教学提供强力的物质保障,这保证了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质量。对此,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针对于大学的体育教学和竞技体育的人才培养设立了相应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为当代大学生和运动员们提供了基本的健康保障。但是,政府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所做的各种努力可以作为指导、帮助、评估和保证,却不可能全面解决所有问题。而新时期的“体教融合”理念则提出了“多元主体联合治理”这一思路,为政府的对体育和教育的融合治理提供了有效的体制条件,形成了由政府牵头,在市场参与下,强调社会协调发展的多元治理新模式。在该模式的应用下,首先,高校要发挥指导作用,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学校的体育运动;其次,社会中的体育俱乐部也应该强化与高校间的合作,为大学生提供体育活动载体;此外,这也促进了优秀体育人才的服务模式产生。这些多主体的联合治理模式有助于塑造学校的项目特色,并能够持续培育新时代的体育人才。

2、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发展趋势

2.1、弘扬传统民族体育文化

随着健康中国理念的提出,国民健康意识逐渐提升,群众体育锻炼方式越来越多元化,抖空竹、太极拳和咏春拳等传统民族体育项目逐渐得到人们的喜爱,高校体育教师要重视民族体育文化,把民族体育项目融入教学中。例如,高校可以开设武术校本课程,开设太极拳、咏春拳、剑术等项目,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相关课程,为学生搭建一个走进传统体育文化的机会,也可以逐步提升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质量。

2.2、培养大学生竞技体育精神

大学生运动自主性比较差,对竞技体育精神的了解非常有限,体育教师要优化篮球、足球、排球等项目教学,带领学生观看一些专业赛事。例如,足球世界杯、美国NBA球赛和国内CBA比赛视频,让学生了解运动员在赛场上全力以赴、永不言弃、为团队荣誉而战、为国家荣誉而战的竞技精神,从而激励学生主动运动,提升大学生运动积极性,让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2.3、积极推动体育文化宣传

很多高校和体育教师都把教改重心放在了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上,反倒忽略了体育文化建设,体教融合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临近,高校可以积极开展冰雪文化宣传,为学生介绍速度滑冰、花样滑冰、跳台滑雪、自由式滑雪和冰壶等冬奥会竞赛项目,加深学生对冰雪文化的理解,为学生介绍我国著名的冰雪运动运动员,例如,杨扬、申雪和赵红波等名将,从而激发出学生的爱国情怀。

3、新时代体教融合的实施路径

3.1、推进体教融合“一体化”进程

在长期实施体教融合的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存在典型的标准化和严重的功利主义,竞争和人力共享等各种资源的严重匮乏限制了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为了深化体教融合,有必要打破传统的体育教育产业观念,消除部门之间的壁垒,建立统一的发展逻辑。首先,有必要实现顶层建筑与基层组织之间的有效联系,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必须将地方部门的可行性充分考虑进去。在微观运作方面,应在国家顶层设计中反映出当地的实施经验,以便在制定和实施相关体育政策时反映出组织之间的良好连接动态。其次,要实现政府、学校和社会体育组织之间的有效联系,应进一步推动大学生社团发展,将社会中的体育社团引进到校园当中,并制定相应标准,设置学校体育赛事,优化学校体育训练用品,共育优秀体育人才。充分发挥政府、社会与学校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将体教融合发展的组织基础进行充分整合。同时,还应该注重不同发展路径的学校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推进体育学校与传统项目学校和普通学校之间的融合发展,将高水平竞技体育的带头作用充分体现出来,推进大、中、小学以及幼儿园体育教育的合作整合,促进体育人才的系统化培养,降低体育发展和人才文化培养之间的资源分配差异。

3.2、建立健全体教融合保障体系

体教融合的目标是多元的,具有长期性质和复合性质的,其目标中除了涵盖体育和教育方面的内容,还包括民政与市场监督等政府职能范围的内容。就此来看,在新时期背景下,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强化体教融合的制度保障,构建合理的评价标准体系,以保障体教融合的顺利展开和落实。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该将体教融合开展过程中的多元主体结合成为一股力量,强化学校、社区和家庭体育的一体化,推动合作发展,针对体育与教育的结合制定专门的政策、评估、监督与激励制度体系,在各个层面上增强各级主体的工作热情。首先,有必要完善制度,深化体教融合,依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有关政策法规,并定期修订国家有关制度,并对学校体育事故和交通事故的保险方面进行特殊规定,改善大学生的运动预防;还需要充分利用有关部门的评估和监督职能,以提高体教融合的效率;其次,联合政府教育部与体育、卫生健康部门共同制定学校体育标准,并强化学校的体育教学,课后训练,比赛和学生身体健康监测的评估、指导和监督,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

3.3、优化体教融合运行机制

在传统的运行机制中,体育部门通常负责培训职业竞技人才,并辅以基础和通识教育。其为学生提供了基本的体育锻炼技能和方法训练,但对于专业性和技术水平要求更高项目教育服务的供应不足。从教育目标的长期性来看,体教融合强调的是全过程、全方位发展人才。对此,有必要建立一个综合的运行机制,以便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实现体教融合的协调,并明确部门之间合作的权利和责任。首先,建立人才共享机制,使优秀退役运动员享有参加校园系统竞赛的资格,并针对性建立绩效标准和表彰制度,打破传统两个系统竞赛的障碍,做好分类管理和比赛支持工作,明确不同赛事的归属部门,各主管部门要做好体育运动的等级评定工作。其次,建立体育服务购买机制,构建社会体育俱乐部参与政府服务购买的制度,完善体育活动的相关收费制度和质量监督标准体系,实现社会体育俱乐部在高校的顺利进入。同时,建立多主体互动的机制。学校和社区要不断改善运动场馆和设备的建设,积极提供免费、定期的身体健康指导,并定期举办体育比赛。社会团体需要合理有序地对大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比赛等活动,充分发挥大学生体育俱乐部的作用。此外,父母也需要在思想上改变对体育的理解,并指导学生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3.4、引进退役运动员担任体育教师

高校体育教师主要是来自于体育师范类学校,这些教师虽然运动技能比较扎实,但是参与大型国家赛事的经验并不是很丰富,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体育教学开展。高校可以积极尝试引进一些退役运动员,既可以解决运动员就业问题,还可以让运动员把比赛经验、竞技精神等融入体育教学中,保证体教融合工作的顺利开展。高校可以根据本校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公开招聘,选拔球类、田径、游泳和冰雪运动等退役运动员,尤其是一些在全国大赛、国际赛事中斩获佳绩的运动员,聘用这些专业运动员担任体育教师。运动员对运动技能、临场比赛、竞技精神等都更为熟悉,可以为学生分享自己的备战、参赛经验,让学生了解专业运动员水平,激发学生运动积极性。运动员还可以发现一些运动苗子,并指导校内运动队训练,让高校在体育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打造高水平的高校体育教师团队,提升高校体育教学水平。

3.5、优化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高校一方面要借助校园广播、微博和微信等宣传体育文化,另一方面则是要加快体育社团建设,积极组织体育赛事,为学生提供展现运动天赋的舞台。高校可以在校园广播中宣传北京冬奥会备战、冰雪项目介绍,积极宣传冰雪文化,让学生了解冬奥会竞赛项目,为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会做好准备。体育教师则是可以推进体育社团建设,例如,足球社、排球社、网球社和武术社团等,主动指导各个社团训练,邀请一些专业运动员担任指导,还可以带领学生观看中国女排世界杯比赛视频,结合比赛视频开展排球技巧讲解,让学生了解女排精神,鼓励学生学习女排姑娘不服输、不放弃、坚持不懈的竞技精神,提升大学生运动热情。此外,高校还要和兄弟学校积极组织体育赛事,例如篮球友谊赛、足球赛和啦啦操比赛等,促进各个高校体育教学之间的交流,也为学生提供切磋运动技艺的舞台,让学生把体育课所学知识运用在比赛中,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和竞技精神,把体育文化打造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亮点。

4、结语

总而言之,充分利用历史机遇,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加深体教融合,积极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时代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体教融合是我国体育教育变革与发展的重要理念变革和战略任务,在教育现代化和体育强国战略的实施落实中,它提出了一个促进大学生普遍发展的新概念,并为政府各部门和各行各业提供了一系列行动指导,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猜你喜欢
体教运动员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体教融合: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协同治理
融合菜
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
中国体教融合推进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
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教融合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诉求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