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悦 王永乐 刘娟 郑姗姗
(合肥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我国退役军人事务部于2018年挂牌成立,伴随这一历史性步伐,退役军人事务工作迈入崭新发展阶段。退役军人是社会宝贵财富,推动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是时代的强烈呼唤与不容置疑的现实需求。2018年以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加强了对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近年来,我国每年有数量庞大的退役军人增量。2019年,部门预算环比增长了243%,其中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类)退役军人管理事务(款)环比增长了2238.1%。[1]我国第一部退役军人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于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截至2022年8月底,我国共建成六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60余万个[2]。
相较于广大退役军人热切期盼与迫切需求,现有退役军人事务保障部门工作人员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知识水平、综合能力、自身素质等方面欠缺。退役军人实务工作种类繁多,因其工作对象与内容的特殊性,需要大批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智力与人力支撑。只有具备充足且专业的退役军人事务管理人才,才能推动新时代我国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
地方应用型高校指办学定位为应用型高校的地方所属高等学校,它有别于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是一类新型大学,具有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诉求的特征,人才培养更具有特定性和目的性。这种教育理念强调高等教育由以理论研究为主的理论教学模式向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转变。
地方应用型高校与其他高校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人才培养层次上。应用型高校培养的本科类人才具备一定的应用型研究能力。二是在研究方向上。应用型高校多偏向于应用,对非应用性的研究涉及极小。三是在服务对象上。地方应用型高校服务于地方经济,其人才培养面向当地企业与社会[3]。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格外重视退役军人的学历提升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鼓励和引导退役军人提升学历。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培训的办学主体,在发挥自身优势,探索建立退役军人职业教育培训新机制,构建适应退役军人终身学习需求的继续教育模式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2019年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100万人。
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背景下,如何让退役军人更快融入社会,让退役军人更好地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也是新时代赋予地方应用型高校的重要历史使命和政治任务。培养高质量的退役军人事务管理人才是帮扶退役军人快速适应职业转换、融入地方生活、最大限度发挥人才优势的重要保障。
合肥学院是一所面向安徽、服务全国的“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高等学校,学校坚持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紧扣省、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需要,全方位融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力求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谋发展。作为人口大省、兵源大省,安徽省现有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及复员军人、退伍军人等数十万名,近年来每年仍有大量退役军人增量,其思想政治、职业指导、权益维护等工作专业队伍十分薄弱,学校应充分体现服务地方特点,大力培养退役军人事务管理保障的专业人才队伍[4]。
在培养理念及模式上,应结合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工作特点,坚持应用型人才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应突出体现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师资队伍建设要强调“双师型”队伍建设,培养模式突出党政军校合作模式,教学环节更加突出实践教学,管理理念更加突出服务性。
同时,为突出国际化办学特色,学校应充分利用自身四十多年国际合作办学经验,加强跨文化交流与合作,不断改革创新。
合肥学院建校伊始“适当收费、不包分配、按社会需求设置专业、后勤社会化”的创新办学模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小岗村”。学校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办学经验,持续推进系统改革和实践,于2015年获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可以说,创新理念已经深深融入学校发展的每一步。
作为一所在“改革中诞生,开放中成长,创新中发展”的地方本科院校,学校制订有详尽的发展规划,正按照建设国内一流应用型大学——合肥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行。创新性开设退役军人事务管理保障本科目录外专业,对于进一步推动本校构建起鲜明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促进本校为区域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并且为本校早日成功创建合肥大学添砖加瓦。
学校设有工商管理校级重点学科建设点,拥有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教学成果奖等一系列重要教学成果,构建了教学、科研、服务社会及应用型人才培养良好环境和发展平台。学校原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现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资源等为退役军人事务管理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坚实依托。
学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自2005年开始招生,至2017年最后一届毕业生离校,专业建设与发展持续十余年。该专业是公共管理大类专业,与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关联度较高。该专业培养了大批具有公共事务管理服务知识与能力的人才,向政府公共部门、社会机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社区组织等实现了高质量人才输送[5]。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基础上结合退役军人工作特点进行升级改造,实现适应社会需求下的学科调整,将更能迎合现今退役军人事务管理等公共部门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针对性培养更具专业性的高质量服务型人才。
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立足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工作特点,人才培养将秉
持为退役军人事务管理提供保障、为国防建设和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人力资源支持的理念,遵照“讲政治有信念、懂政策会操作、讲感情带温度”的人才要求,培养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基础扎实、实际操作能力强、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公共管理、退役军人事务管理等专业知识,能在各级退役军人事务管理机构和社会保障机构、以及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从事退役军人管理等实际工作的应用型人才[6]。
培养目标上定位为熟悉退役军人事务管理方法与工具,通晓退役军人事务管理法律法规,能够胜任各级组织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上将从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专业知识要求、专业技能要求等三方面予以要求[7]。表1为专业能力实现矩阵。
表1 专业能力实现矩阵
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学校拥有专业优质的专职教师队伍及实现专业可持续发展必需的经费、教学用房、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实习基地等保障设施。教师队伍有专兼职教师30余人,硕士、博士占比80%以上,留学回国人员10余人,“双能型”教师比例高,其中,具有公共事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及社会学背景的专任教师占全体教师的50%。专兼任教师学缘结构、年龄构成、职称结构分布合理,为退役军人事务管理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专家队伍依托。
作为合肥市市属的唯一一所本科高校,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关注支持学校全面发展。合肥市早在2017年即成立推进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工作领导小组,力争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尽早建成合肥大学。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41000平方米,馆藏量超150万册,拥有超星数字图书、万方数据库、清华同方、中国学术期刊、德国Springer Link等大量中外文数据库,为退役军人事务管理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智库保障。
【相关链接】
合肥学院,坐落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一所国家和地方共同创办,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普通高等学校,是“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拥有副高职称自主评审权高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全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委员会副主席单位,长三角地区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主席单位,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常任主席单位,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委托培养学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新工科教育与研究成员单位,中德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单位,全球中小企业联盟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