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实干精神视域下思政教育的时代命题探究

2022-12-02 03:31孙若玉
鄂州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实干高校学生思政

孙若玉

(中共洛阳市委党校,河南洛阳 471003)

实干精神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激励中华儿女不断攻坚克难、开拓伟业的核心精神;正是由于中华儿女一代一代秉持着朴实坚强、求真务实的态度创立一个又一个伟大事业,中华民族的历史才能如此灿烂辉煌,中华民族的成就才能如此卓越昭彰。新时代背景下,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内核,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历程中始终秉持实干态度,做实事求突破,践实学促创新,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指引下继续将实干精神落实于社会主义建设始终。对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是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事业的要求,也是培养高校学生优秀精神风貌、促进高校学生现实创造与实践的重要指示[1]。

然而,现代社会文化冲突与对立的现象愈加明显,中西文化的对抗、冲突与斗争影响到了高校学生们思想的稳定性、确定性,在价值取向复杂化的当今社会中广泛存在着浮躁肤浅、好高骛远、急功近利等负面思想,这些思想极大程度影响到高校学生们的思想健康程度与行为积极程度,使得部分高校学生难以做到在学习生活之中切实践行实干精神,阻碍了学生良性学习生活的进行,甚至有可能对祖国的社会发展事业造成挫折。因此,面对当今时代对实干人才的需求、对工匠精神的弘扬,高校思政教育需要紧紧把握时代命题,以科学有效的思政教育措施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创新,以此塑造高校学生的实干品质,并帮助高校学生掌握实干能力、践行知识技能,培养实干人才以满足社会与国家的需要。

一、“实干精神”之精神实质

“实干精神”指的是中华儿女在长期的工作与创造之中形成的立足实践、勤劳勇敢、勇于突破、不畏困难的精神,它是中华儿女千百年来攻坚克难、积极创新的精神力量,也是新时代背景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所必需的精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就是要求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们始终秉持求真务实的精神,踏实地深入实践工作深处,讲求实效,注重实创,促进发展。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实干”不是蛮干,而是需要将知识与智慧融汇于工作活动之中,并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之中取得现实性的实践成效。从邓小平同志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重要论断,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实干兴邦”,都向我们充分说明了新时代背景下如何从中国的现实情况出发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现实性方向。由此,作为承载着祖国建设与发展的重任的高校学生,则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际情况,树立起实干精神,将高校内学习到的知识运用于实处,在实践与斗争之中砥砺前行。

由此,我们可以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实干精神”的实质内容。

其一,就“实干精神”的历史传承而言,实干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优秀传统文化,又成为现代人新的积极思想因子。古人有言,“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在对实干精神的践行之中,先祖们孜孜不倦进行钻研,在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建筑、科技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其研究成果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也是我们中华儿女的骄傲。实干精神不仅体现在对知识的创新之中,同时更加鲜明地体现在中华儿女的日用平常内。实干是中华儿女的血脉传承,在古代以农为本的社会中,先祖们每日勤恳劳作,耕种织造,以取得更好的收成,满足一家人的生活需求。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上,出现了行走南北的商人,他们用自己的双脚踏出一条条新的商道。更有民间的能工巧匠,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而进行技艺创新,科技的进步同生活需求深深联系在一起。中华民族特有的实干精神便在于,中华儿女的实干是根源于血脉的,是满足于对美好生活的期望的[2]。因此,实干精神不是外在于人的要求,恰恰是在人的内心之中的本真追求。

其二,对于实干精神的理解,还可以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展开。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理论中,实干精神与人的生存紧密联系在一起。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人特有的生存方式,是人不断完善自己、发展自己的现实途径。在马克思主义的视域中,原始人是一步步通过劳动发展为现实的人的;在劳动中,人们获得了自身的存在的依据,也获得了不断进步的根源性力量。由此,我们可以把劳动理解为人类本源性的活动,它是人类诸实践活动中最基础的东西和最本质的东西,也是人的生命的真实的实现。所谓实干,便是人在劳动活动之中实现自身、认识自身,从而获得自身生命的真实意义的过程[3]。因而,高校教育中强调实干精神,有助于学生摆脱虚无主义的思潮影响,真正确证自身的生命实存。

其三,在现代社会中理解“实干精神”的内涵与定位,可以发现,实干精神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之中所一以贯之的驱动力量,同时也是中国精神之所以独特与鲜明之所在。[4]基于这一现实情况,高校实干精神教育有其现实必然性。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谈到:“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由此,高校教育需要强调艰苦奋斗、不畏艰难、踏实肯干的价值观,让学生在思政学习中树立正确的的道德观念与价值取向,真正达到知行合一,实现现实化、实践化的发展[5]。

二、“实干人才”的现代内涵与现代要求

基于“实干精神”的内涵,“实干人才”有其现代要求。把握高校实干人才培育的现实性策略,可以首先从对高校学生“实干精神”的现状的分析处入手。对于这一整体性关联,可以由以下表格进行说明。

(一)高校学生“实干精神”现状分析

1.三维视域下学生实干精神较弱之原因分析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学生的成长情况同学生所处的时代背景、家庭背景与教育情况密不可分。在三维视域下,高校学生“实干精神”存在的不足同社会、学校、家庭的现实情况相联系。通过对现实高校学生“实干精神”之现状进行调研,可以将学生实干精神较弱之原因总结为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

其一,社会整体风气与环境对学生实干精神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国国内环境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社会结构变迁,经济关系复杂化,同时文化的多元化与交流碰撞也在同时发生。以实干精神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着,动摇了学生心中的精神信念之确定性的根基。如此,高校学生在实干精神上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学生的精神危机是植根于社会经济文化以及学生社交等方方面面的。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另一方面其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同时,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发展,学生的物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丰裕,与此对应的是精神出现了空虚。其次,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之下,学生们迷失于过多的信息与文化的浪潮而丧失了内心的确定性的文化根基,由此出现了迷茫放纵乃至娱乐至死的现象;学生们为碎片化的信息所裹挟,在信息的时代之中迷失了自我,因而也难以树立起艰苦奋斗、踏实勤俭的作风。最后,高校学生思想风貌的形成也深深受到身边的朋辈群体的影响。学生由于心理成熟度不足,个人辨别力存在缺陷,很容易受到负面环境的影响而丧失实践的精神与求实的能力,从而导致了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情况。

其二,高校思政教育方式较为单一,缺少实践维度的内容。如果说社会环境是学生成长所处的大环境,那么学校便是学生成长的一个小环境。纵观高校实际思政教育工作,可以发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仍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不足之处中最为显著的便是思政教育开展的渠道教育单一。课程思政往往局限于课堂教学,更多通过知识性的内容与思政条例来宣扬实干精神,这样的教学很难从情感上让学生形成共鸣,因而缺少实效性[6]。除课堂教学之外,学校在思政宣传工作上也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大学作为整体性的思政教学阵地,需要全方位把握思政育人的内涵,但在大学之中,实干精神引导的校园文化没有得到充分的确立,实干精神未能渗透到学风校风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网络宣传上,学校存在着很大的缺陷。整体上,学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在培养学生实干精神的过程之中,重知识而少实践,重形式而少内容[7]。

其三,家庭观念影响学生成长,整体上呈现出家长-子女恶性互动的特征。在实干精神的教育工作中,学生与家长在关系上存在一定的张力,一方面,高校学生自我意识增强,主体观念较为显著。他们往往初步具备了独立的思考能力,但其行为能力却存在明显的断层。如果家长没有采取充分的策略给予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学生则很难掌握实干精神的实践内涵,从而其实践活动失去确定性的能力根基。另一方面,高校学生的心理成熟度较低,虽然形成了一定的独立性的观点,但抗干扰能力差,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同时,高校阶段子女同家长的沟通难度增强,导致在家长缺少有效的沟通技巧的情况下,高校学生的主体人格更容易受社会环境影响而非家长教育影响。

2.高校学生实干精神存在的问题

高校学生在现实中呈现出如下的问题。

其一,学生求实理念与能力水平较弱。在学习生活中,学生思维的自主性与独立性不足,经常受到外界各种思潮与身边的人的思想观念的影响,动摇自身的立场与观念,难以形成确定性的三观。同时,高校氛围的特殊性也容易导致学生迷信权威,难以坚持从实际出发进行思考与实践的价值立场。

其二,学生躬行求效有待加强。学生在高校内的活动以学习活动为主,实践探究活动与社会活动较少,缺少实干的机会,因而实干能力也难以得到有效的锻炼。扬知识性教学而抑实践活动导致的结果是高校期间学生躬行求效的时间活动稀少,实践能力低,实践效能分析水平差。

其三,学生负面思想问题明显。高校内,学生的思想问题趋于明显。学生的实干精神较弱,与之相对应的是浮躁肤浅、好高骛远、急功近利等负面思想显著。高校学生受市场经济之自由思潮的影响,过度重视金钱,出现了拜金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泛滥问题。部分学生过度追逐金钱与名利,强调挥霍与享乐,感官的刺激与快乐支配了这部分学生的思想。

基于这些问题,可以对高校思政教育培养“实干人才”的要求进行阐述。整体上而言学生需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实学笃行的实践精神、积极踏实的务实精神,这需要通过思政教育的创新得到现实性的落实。

三、时代潮流与实干人才结合下思政教育内容研究

(一)高校思政工作开展原则说明

1.实事求是的教学原则

想要在思政教育工作之中培养学生的实干精神,教师需要首先秉持实事求是的教学原则,将实干精神渗透到思政课堂的方方面面,以此帮助学生体悟到精神的丰富内涵与实质性内容,真正打动学生。秉持实事求是的教学原则,需要进行整体性的教学设计。首先,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做到教学内容不偏颇、片面,要做到知识准确、思路流畅连贯、教导方式持中,以价值中立的原则与立场正确的三观引导学生对思政内容达到正确的认知。其次,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之中,教师也需要时刻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教学情况如何、学生学习情况如何、学生实践水平如何,都应基于现实的水平予以真实的回应。最后,实事求是的教学原则还要求教师将实践内容纳入思政课堂,促进学生切实进行学习实践,自由探索并形成一定的学习成果,如此,学生才能对知识达到真实的、生动的领悟,也才能将思政精神在学习过程之中实现出来。

2.知行合一的实践原则

在高校培养实干人才的现实需求提示教师必须秉持知行合一的实践原则,让学生从实践中学、在实践之中对思政内容进行感知、深化与拓展,从而促进学生将在高效课堂内学到的知识真正应用于实践,掌握切实的工作方法,达到知识的现实性与实践的知识性的统一,促进二者的双向互动与共同提高。知行合一的实践原则是教师拓展思政课堂、促进教学实效性实现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在现实中予以落实的方法[8]。

3.潜移默化的育人原则

思政育人工作之特殊性在于,其以学生优秀思想素养与道德素养的形成为导向,需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的体悟与感受,因而思政课题需要强调生活性的真实内涵,以学生的情感性体验与真实的生命感受促进育人成效的实现。因此,思政教育一方面要掌握一定的教学策略设计,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生活化的建设,促进达到潜移默化的成效。思政教育潜移默化的内涵,可以在多方面得到落实,包括教师的榜样性作用中,学校整体实干氛围的建设中,以及实干精神相关的活动创设之中。

(二)“实干精神”下思政教育方法

1.促进“实干精神”下大学生独立人格的养成

思政教育的落脚点在于学生人格的养成,“实干精神” 的真实实现也在于学生在现实生活时间之中把握生命确定性的根基。因此,教师对于“实干精神”的教育需要从提升学生个体独立性出发,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对实践的正确认知与正确态度,并帮助学生养成勇于实践、积极探索的品质。

2.提升思政课堂设计水平,讲求教学相合

教育工作者自觉树立起以创新推动教学水平进步的意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将实干思想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从而加强思政课堂教学设计。以时代性的问题作为思政教学的切入点,寻找到现实生活中的新问题,并以此寻求新解法,促进学生思考现实、分析现实。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参与,让学生积极思考、承担责任,锻炼学生在思考问题和解决事情上的能力。拓展思政课堂形式,促进多样化课堂设计,在思政课堂中添加更多实践内容,促进学生在实践之中锻炼自身的实干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丰富思政教育的开展渠道,例如利用线上平台进行教育,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方向与能力水平进行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学生的独立探究。

3.依托校园文化保障实干精神培育工作常态化

教师创设整体性的“实干”氛围,以校园整体为阵地促进实干精神培育工作常态化,促进学生承担责任、开展实践。例如,加强思政教育工作与各节日活动的融合,在节日期间设置党员与干部服务岗,为学生提供便利的服务,并主动采纳意见,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鼓励学生建立互联网平台,组织学生积极建设团学组织微博,运营团学组织的微信公众订阅号,让学生在现实实践中落实思政内容。

四、结语

时代背景下,实干精神是高校思政教育所需培育的核心精神,实干人才是验证高校教育之有效性的重要人才。承担社会责任,满足社会需要,高校需要以实干精神作为思政教育创新的切入点,着重发掘现代高校学生在实干精神上的困境与不足,在把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现实情况的基础之上,有效开展思政教育,促进实干人才的培养。思政教育只有在满足时代需求的基础之上才具有其现实性意义,抓住“实干”这一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得以在思政育人之工作中实现其价值。由此,本文从“实干精神”的内涵与“实干人才”的要求之分析出发,说明实干精神的弘扬与实干人才的培养在当下社会中的现实意义,并在对本校教学情况与学生实干精神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开展思政教育的原则,并对现实性教育策略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希望以此促进现实“实干精神”思政教育事业的有效开展。

猜你喜欢
实干高校学生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比武激活力 实干写担当
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
新理念实干 高质量作为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做事应经得起“火炼”——实干不能玩“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