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朋 梁莉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人文教育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7)
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是满足城市居民体育锻炼需求的第一战线,直接关系到城市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2022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颁布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指出:要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近年来,广西接连出台诸多政策来促进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在供给主体、供给内容、服务对象、资源配置以及管理运行方面都做出了较大调整。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对广西14个行政市进行调研,了解广西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为进一步优化广西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提供建议。
广西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中广西各级政府为供给主体,政府、体育社会组织、体育企业为生产主体。政府、体育社会组织、体育企业在公共体育服务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和功能输出各不相同,但各生产主体相互协同、相互合作、形成合力共同为广西城市社区居民提供服务。
(1)政府是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供给主体。近年来,随着广西城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意识不断增强,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需求也在持续上涨。广西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政府对城市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机制进行了较大的完善。目前广西政府出台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实施的相关政策248项,其中,自治区层面24项,各市相关政策224项。广西各级政府在城市社区体育公共场地设施建设、组织体育活动、体育培训、健身志愿者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投入相对不足等原因,也迫切需要其他社会力量参与;
(2)体育社会组织是对政府在建设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有益补充。目前,自治区登记在册的各类体育社会组织2304个,每万人0.47个,其中自治区级体育类社会组织134家。体育社会组织在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补充作用,大大缓解了政府单一供给的压力。体育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到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建设中来,如,奥运冠军李宁通过李宁基金会以慈善的形式建设了南宁市李宁体育园、柳州体育馆等大型体育场馆,将健康生活模式注入广西城市社区生活。近年来,广西体育社会组织不断壮大,但体育社会组织的数量以及所能提供的体育服务产品的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众多社区居民的锻炼需求,在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过程中仍然过度依赖政府的单一供给,不利于广西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质量的提高;
(3)体育企业一般是以盈利为目的,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有效地弥补了政府和体育社会组织在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如,2019年南宁国际马拉松比赛是由政府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南宁市人民政府),体育社会组织(南宁市田径协会)、体育企业协办(广西万达体育发展有限公司),体育企业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体育企业的协办和推广,有效地推动了这项赛事的发展,使社区居民共同用一场马拉松盛宴,感受绿城的壮美风景与深厚底蕴。
由此可见,广西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主要通过广西各级政府、体育社会组织、体育企业的协调配合,向城市社区居民提供一系列的服务,3个生产主体相互促进、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满足广西城市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
广西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产品体系主要包括了场地设施、健身指导、体育培训、竞赛活动、体育信息和体质监测等6个方面,通过这6个方面为城市社区居民提供服务。
(1)体育场地设施是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基本条件,广西城市社区的体育场地设施主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已基本形成“15min健身圈”。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显示,截至2021年全区体育场地面积为9947.04万m2,人均体育场地2.01m2,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由于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机关、学校以及企业事单位虽然有充足的场地设施,但主要针对本单位的人员开放,场地设施的开放度不够,无法满足周边社区居民的体育健身需求。体育企业虽然以盈利为目的,建设了许多的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提供有偿服务,这也大大缓解了城市社区体育场地设施供应不足的困境;
(2)科学有效的健身指导对提高广西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质量至关重要。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是衡量社区体育服务质量的重要参考指标。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显示,截至2021年全国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是1.86名,而广西是1.71名,由此可见,虽然广西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差距。近年来广西各市体育局积极指导社区开展各类健身服务,以“体育公益教学站点”、“运动康复”公益专题讲座的形式开展科学健身指导活动。广西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健身指导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果,但也存在各市社区居民享受体育健身指导服务不均衡,普及范围不广等问题。目前,广西城市社区虽然都配备有专职或兼职社会体育指导员,但由于缺乏相应激励机制,导致社会体育指导员以公益性的形式对所在社区进行健身指导的内动力不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不利于广西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质量的提高;
(3)体育培训是社区体育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政府、体育社会组织或体育企业对社区居民提供无偿的或有偿的体育相关知识以及运动技能教学服务。当前,广西城市无偿的体育培训其供给主体主要是政府部门或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体育社会组织提供。调研得知当前政府提供相关服务相对较少,且缺乏年度、季度培训规划。非盈利性的社会体育组织提供培训服务往往仅限于某一类人群,如,俱乐部内部的人群,其培训内容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盈利性的体育培训机构往往设立在城市社区周边,有的甚至社区内部,其提供的培训内容相对更加全面也更加系统,满足了一部分城市社区居民的体育培训需求;
(4)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是营造社区体育氛围培养居民锻炼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广西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提升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质量,广西政府以社区为单位充分利用周边体育场地设施,因地制宜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区居民竞赛活动。广西是少民族聚集地,拥有众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每年三月三定期举办“民族体育炫”大型民族节庆体育活动,举办具有广西民族民俗特色的抛绣球、花炮、龙舟、陀螺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及东盟特色的攀岩、漂流、帆船、帆板等体育品牌赛事活动;
(5)体育信息是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以直观的、便捷的方式向大众提供体育公共服务,让城市社区居民通过网络信息实时获取体育公共服务内容。广西城市社区目前的体育信息服务发展虽然薄弱,但也发挥了积极作用。网络化背景下,目前广西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体育信息逐渐虚拟化、网络化,全区“互联网+全民健身”服务平台等互联网平台共有318个,主要对体育赛事信息、赛事活动以及体育健康知识进行传播,帮助社区居民及时获得体育信息,有效促进了体育项目的推广;
(6)提升广西城市社区居民的体质健康水平是城市社区体育服务的重要目的,同时也是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质量的重要表现。广西各市依托本级高校、体育场馆、体检中心等条件,积极加快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和监测站点的建设。各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为社区居民免费提供体质监测以及不良姿势评估与纠正方案,以此来开展社区居民的体质监测服务。2021年,广西国民体质监测公益活动,对居民体质健康水平进行评估,根据监测样本结果的指标数值,为城市社区居民提供准确的监测报告,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科学地参加体育锻炼的方法与手段。十三五期间,全区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总体合格达标率为86.95%,比十二五期间有了较大的提高。
广西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主要对象为城市社区居民。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显示,十三五期间,广西城市社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在不断攀高。全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39.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社区居民最主要的活动场所在社区,社区居民的体育活动场所依赖于自身社区所提供的体育公共体育的服务,这是固定的“生活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居民闲暇时间越来越充足、体育锻炼的意识越来越强烈、体育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广西城市社区居民走出家门,走进运动场所的热度不断增加。走访发现,社区居民对项目的喜爱,主要取决于生活社区的体育场地设施,以有限的体育设施来进行体育锻炼。由此可见,广西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和丰富程度,与社区居民的参与紧密相关。因此,广西城市社区的体育公共服务要结合服务对象的多元化需求,增加社区体育设施的多样性,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体育锻炼需求,以此来促进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来,使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惠及到更多的社区居民。
(1)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资源是进行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基础,体育公共服务资源主要包含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广西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以广西政府供应为主,以政府与社会性健身场馆合作和体育企业供应为辅。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组织1万名以上全民健身志愿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广普及太极拳、广场舞等多个健身项目。广西《“十三五”公共体育普及工程实施方案》指出公共体育服务设施资金主要由4个方面构成,包括中央预算内投资、体育彩票公益金、地方财政性资金和社会投入。目前,广西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资金来源中中央预算内投资、体育彩票公益金占比较大。2019年,中央支持广西1.2737亿元建设公共体育设施项目,用于建设一批社区健身中心、体育公园、综合体育场(馆)等体育惠民工程项目。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彩票销售189,804.3171万元,支出合计23,564.928万元作为广西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资金支持。但是,广西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缺乏专门性的资金保障,出现资金不足等阻碍;
(2)管理运行体系主要包括绩效评估体系与监督反馈体系。绩效评估是指通过科学系统的指标对社区居民体育公共服务的满意程度进行判断。监督反馈主要是对体育公共服务以场地设施、健身指导、体育培训、竞赛活动、体育信息、体质监测等多方面进行监督与反馈。当前,广西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管理运行机制建设相对薄弱。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对后续的监督与反馈的意识不高,本末倒置,只有供给,没有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缺乏相应的考核机制,无法跟进与了解社区居民对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利用率、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受益程度以及健身指导等相关信息。同时,社区居民的意见反馈渠道相对较少,不利于广西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质量的提高。
广西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离不开政府与体育社会组织、体育企业紧密相连。要转变政府角色,由政府单一供给向由政府主导,体育企业、社会组织重点参与转变,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强政府与社会体育组织、体育企业的合作,构建新型政社合作伙伴关系。政府发挥政策导向,以购买服务的形式,拓宽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路径,降低社会组织、企业进入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门槛,由此来扩大体育社会组织、体育企业的功能作用。由政府进行资源整合,多方位提升体育服务供给需求,降低政府压力,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为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广西应努力提升广西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产品的多样化水平。一是提升体育设施供给的全面化水平。政府加强与企事业单位、学校的合作,以政策为导向,促进各类单位的体育场地设施适宜地对外进行免费开放,增加体育场地设施的利用率。完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积极打造运动角,搭建体育+健康的桥梁;二是体育项目发展特色化。以挖掘广西特色少数民族项目进社区,开发场地设施简易、社区居民热度高的项目,例如,抛绣球、毽球等传统项目;三是体育锻炼形式的多样化。后疫情时代背景下,数字体育、线上体育成为了城市社区进行体育健身的重要途径。因此,建设广西体育云精品平台,开设线上体育健身指导、赛事举办、体育宣传、体质监测等云上模块,满足城市社区居民多样化的体育需求,激发社区居民的体育活力。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社区居民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枢纽,积极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关键作用,通过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专业化服务来提升城市社区居民的体育服务质量。一是建设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增加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考试、资格认定的次数;二是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化服务。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发展既要有数量,更要有质量。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加强社区居民科学健身的关键,有效解决城市社区居民“想锻炼,但不会锻炼”的困惑;三是政府要引导体育社会组织、体育企业等回到城市社区居民身边去。各级政府部门要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体制,紧紧围绕社会指导、城市社区体育活动等进行机制创新,并落实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政策实施,让社会体育指导员愿意主动到社区开展服务。
政府作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必须厘清供需之间的联系,这就要求政府通过监督反馈、绩效评估充分了解在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中是否保持供给与居民需求的一致性,从而不断调整供给方向,达到供需平衡。首先,发挥联动机制,对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之后进行绩效评估手段,利用网络资源,如,APP、小程序等媒介,通过资金投入、体育设施、组织活动、社会指导以及社会效益等块面进行信息公开,让城市社区居民能够表达对体育公共服务的需求,了解城市社区居民对体育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并参与到体育公共服务的监督与反馈中。政府从而对症下药,通过绩效评估结果导向再对体育公共服务的执行进行监督与调控,真正落实到位。
综合以上分析发现,当前广西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在供给主体方面已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体育服务供给体系;在服务内容方面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基本满足了社区居民多样化的体育需求;在服务对象上不断拓宽覆盖范围,确保体育服务可以惠及到更多的社区居民;在资源配置上利用社会和市场资源来弥补政府政策实施失灵的难题;在管理体制机制方面采用主观与客观指标相结合的形式对居民体质健康水平进行科学检测。同时,广西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也存在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社会体育组织与体育企业参与率不高,体育场地设施以及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短缺,配备不均衡以及社区体育协同治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