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美云 李 帆
(西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3)
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步入了高速增长阶段,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经济总量不断增加,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但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伴随了资源浪费、供需失衡、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想经济保持健康良好的发展,必须着力解决这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以保证发展的可持续性。面对形势的变化,党和政府也适时作出战略调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意味着在新的发展环境下,中国经济面临着新的要求。
新时代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对外开放体系的高质量发展[1]。自贸区是为适应深度全球化,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应运而生的产物,也是落实国家战略部署,打造高质量对外开放体系的有利抓手。2013年9月,中国的首个自由贸易区在上海设立。截至目前,全国先后设立共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从南到北,由沿海扩展至内陆,形成了“沿海无缺口,内地有重点”的崭新格局。实践证明,过去40多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那么设立自贸区能否有效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呢?又是通过何种渠道、机制产生影响呢?基于以上问题,本文试图先对学者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并对相关的理论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
与本文密切相关的文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量化研究,现有学者主要从全要素生产率、五大发展理念、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等角度进行量化测度。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概念提出以前,学者多研究经济增长质量问题,量化指标也多采用全要素生产率。如刘丹鹤等[2]从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角度测算了1978—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水平。然而,全要素生产率只能反映一定时期的经济增长效果而且难以解决投入和产出数据不一致的问题,在利用全要素生产率分析经济增长质量时有一定的盲目性[3]。因此,越来越多学者选择构建综合指标,有从五大发展理念入手[4],有从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入手[5]。二是关于自贸区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这一方面的成果也十分丰富。首先,多数学者是从自贸区的经济效应入手,研究自贸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6];少数学者将自贸区的经济效应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联系起来,如魏蓉蓉、李天德[7]将自贸区、金融资源配置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联系起来,运用多期 DID 论证自贸区设立如何在不同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水平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李子联等[8]采用合成控制法和双重差分法分析上海、广东、天津和福建自贸区建设的“质量效应”。其次,多数学者的研究对象集中于单个自贸区,如上海[9-12]、福建[13-14],或最早设立的第一、二批自由贸易区[15-16,8];少数学者关注中西部自贸区的经济增长问题,如白桦、谭德庆[17]对5个内陆自贸区所在城市发展经济进行路径探索;孙海波、陈健生[18]以四川自贸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内陆自贸区的经济增长效应。
综上,目前关于自贸区影响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研究较少,研究对象也大多集中于东部自贸区,对中西部自贸区的关注度较低。本文将基于此探讨设立自贸区影响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效果以及作用机制,首先分析设立自贸区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制,其次利用2010—2019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西藏、港澳台除外)的面板数据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并对各省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进而分析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现状。最后以中西部自贸区为研究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法验证设立自贸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旨在丰富中西部地区的相关主题研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及为推动更高水平开放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一些政策建议。
自由贸易理论认为自由贸易促进经济发展,而设立自贸区提高了中国对外贸易自由化水平。自由贸易区设立的主要意义在于运送至此区域的商品可自由流动,没有关税或非关税壁垒的限制,因而贸易自由化水平就会大大提高。自由贸易区通过豁免关税、降低非关税壁垒、推行优惠贸易政策等措施,不断提高区域内贸易自由化水平,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发展,高质量开放水平不断提升进而带动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此外,自由贸易区的各种补贴等优惠措施便会吸引更多跨国公司的进入,进而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自贸区成立可以提升各大地区区位优势[19]。区位优势理论认为,跨国公司会为获取一定的区位优势而对该特定区位进行直接投资。一方面,自贸区通过扩大外资准入的范围、降低外商投资的不确定性和增强外商投资的可持续性三条途径,增强了其在引进外资方面特定的区位优势。另一方面,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能够有效促进区域的外资流入、提升外资吸引力、带动FDI发展[20]。而外来投资的增加都会对地区经济有着积极的作用。
自贸区设立后,缩短“负面清单”长度、设立“单一窗口”等创新性政策和便利化措施在此实施,极大地促进了资金的自由流通。外资准入门槛的降低使得更多企业进入自贸区,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企业为了维持稳定的市场份额、争夺市场资源,便会加强技术创新,努力提升产品质量。此外,自贸区的设立极大地改善了商品、服务等各种资源要素的通关便利程度,提高了产业链流转效率,自贸区在关税层面的大幅度减免又进一步降低原材料或中间品的进口成本,更多资金可以用于技术研发支出,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技术创新成果的应用推广,将有利于改善要素组合,提高资源利用和配置效率,企业的生产效率也会大幅提升,进而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现如今,中国经济已经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家对此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针对性的推动措施。以往学者对于衡量经济增长多采用单一指标如全要素生产率,但这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为了适应当今经济发展面临的新环境,应该采用更加综合的指标量化经济发展水平。本文便基于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和新要求,参考学者魏蓉蓉[21]的指标选择,从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共享发展以及开放发展5个维度,选取17个具体指标构建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测度体系
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所需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各省统计局以及地方部门公报。其中工业废气治理设施处理能力数据来自《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人均公园绿地、技术市场交易额、第三产业增加值、人均GDP等源于国家统计局;电力能耗量、RD人员全时当量、医疗机构床位数、进出口贸易总额等源于各省统计年鉴;教育经费来自地方教育厅公布的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由于2013年统计口径变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年前用人均纯收入代替;公路密度以公路里程/行政面积计算;除了可直接获取的人均数据,其余所需均以常住人口进行计算。部分缺失数据以平均增长率测算填补。
基于表1所构建的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体系,本文采用熵值法对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熵值法是结合熵值提供的信息值来确定权重的一种研究方法。利用熵值法得到每个指标的权重值,继而可计算得出综合得分。考虑所选指标既有正向指标又有逆向指标,因此将正向指标正向化,将逆向指标进行逆向化处理,计算公式如式(1)、式(2)所示。最终利用处理后的数据计算各指标的权重(见表2),并得出2010—2019年30个省市自治区(西藏、港澳台除外)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表2 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权重
根据上文可以得出中国2010—2019年30个省市自治区(西藏、港澳台除外)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得分,计算其均值并排序可以得到如表3所示30个省份的排名情况。各省份的均分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目前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现状。从排名可以看出,北京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最高,其次是上海,天津、江苏、广东分列第3、4、5名,排名前十的省份里位于东部地区的有9个,可见中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领先地位。而排名后十的省份里中部地区有两个,其余均属于西部地区,新疆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最低。从排名分布上很明显可以看出,不同省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且呈现出由东到西从高到低的区域特征。
表3 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排名
通过计算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增长率可以发现,如图1所示,目前增长最快的省份是贵州,综合得分十年时间翻了近三倍,其次是广西,从2010年的0.0679到2019年的0.1754,增长率超过150%,随后是安徽、山西、云南以及甘肃。这些省份的发展势头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且都来自于中西部地区。可以看出,尽管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不高,但是却存在着巨大的潜力,其增长速度要远高于东部地区的增长速度。
图1 2010年及2019年各省份经济综合得分及增长率①
1. 模型建立
截至2019年底,中国设立了五批共18个自贸区,范围由沿海地区扩展至内陆。2017年设立的第三批自贸区首次纳入中西部省份,成为内陆地区响应国家政策、分享改革红利、发展地方经济的新引擎。设立自贸区可以看作是国家进行的某种极其重要的政策实验[11],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采用双重差分法来分析政策效果。本文选取2010—2019年中西部各省份的年度数据,考虑2019年新设立的云南自贸区和广西自贸区成立时间较短,其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综上选取重庆、河南、湖北、四川、陕西五个自贸区作为实验组,安徽、甘肃、广西、贵州、黑龙江、湖南、吉林、江西、内蒙古、宁夏、青海、山西、新疆和云南共14个省份作为对照组以研究设立中西部自贸区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基于此,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来实现双重差分,检验自贸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净效应。具体模型如下:
其中,Yit为被解释变量,该变量用来度量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本文具体选取了上文熵值法计算的综合得分comps作为量化指标;Dit为核心解释变量,也是虚拟变量,参考陈林、伍海军[22]的研究,第i省在第t年预设立或已设立了自贸区取值为1,反之取值为0;Xit为控制变量,µi为 个体固定效应,δt为 时间固定效应,uit为随机误差项。本文重点考察核心解释变量Dit的 系数β,它代表设立自贸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净效应,取值为正则表明设立自贸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积极的影响,取值为负则表明设立自贸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消极的影响。
2. 变量选取说明
本文主要分析设立自贸区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为保证实验结果的稳健性,同时又需避免变量设置过多而产生的多重共线性,本文选取了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的一些主要变量(见表4)。
表4 主要变量及其计算方法
(1)被解释变量。参考相关研究,运用熵值法基于五大发展理念,利用17个指标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体系,并将综合得分comps作为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指标。
(2)解释变量。本文的解释变量为虚拟变量Dit,实则为地区虚拟变量与时间虚拟变量的交乘项,按照国务院批准设立自贸区的时间为政策实施年份,样本省份若设立了自贸区,在该年份及以后取值为1,反之则为0。
(3)控制变量。引入控制变量是为了控制其他因素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考虑本文的被解释变量是由多个指标构建而成,为避免多重共线性的影响,在模型中引入城镇化率(urban)、人口自然增长率(pop)、产业结构(ind)以及政府财政支出水平(exp)。具体计算方法如表4所示。
3. 研究样本及数据来源
根据国家统计局官方划分的三大地带,中国中部共有8个省、西部共有12个省(自治区)。考虑2019年设立的中西部自贸区成立时间较短,政策效果尚不明显,故将其放进对照组。由于西藏有部分数据不全,故将其剔除。综上,本文实证的研究样本为19个省份,其中实验组为第三批设立的5个中西部自贸区所属省份,将其余14个省份作为控制组样本。时间区间为2010—2019年,省级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各省统计局以及WIND数据库,个别年份缺失数据采用年平均增长率计算或根据官方公报的增长率计算填充。各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5。
表5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本文首先利用双重差分法得到设立自贸区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基准回归结果,见表6。
表 6 (续)
表6 基准回归结果
其中模型(1)是在未加入控制变量的情况下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被解释变量进行回归,结果显示Dit的系数为0.0140,在1%的水平下显著;模型(2)是在此基础上加入控制变量后对被解释变量进行回归,结果显示在控制了其他可能影响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因素后,Dit的系数为0.0119,仍在1%的水平下显著。通过这两组回归结果可以发现,设立自贸区对于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拟从三个方面来检验设立自贸区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首先是贸易自由化方面,设立自贸区使得区内贸易自由化程度提高,而贸易自由化的提升又可以促进地区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进而提高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针对这一方面,本文选择进出口贸易额(trade)作为衡量贸易自由化水平的中介变量。其次是吸引外资方面,自贸区通过扩大外资准入范围、降低外商投资的不确定性和增强外商投资的可持续性三条途径,增强了其在引进外资方面特定的区位优势。外资的增加会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针对这一方面,本文选择外商直接投资(fdi)作为衡量吸引外资的中介变量。最后是技术创新方面,设立自贸区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竞争的加剧会刺激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投入。同时,自贸区的一系列优惠便利条件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使得企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研发创新。技术创新的不断提高可以使得要素流动更加合理化,从而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积极的影响。针对这一方面,本文选择专利申请数(apply)作为衡量技术创新的中介变量。
综上,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来检验中介变量在设立自贸区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中的作用效果。具体设定如下:
其中,c ompsit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Wit为中介变量,具体包括进出口贸易额(trade)、外商直接投资(fdi)以及专利申请数(apply);Xit为一系列控制变量,包括城镇化水平(urban)、人口增长率(pop)、产业结构(ind)以及政府财政支出水平(exp)。
本文采用Baron和Kenny[23]提出的因果逐步回归法检验中介效应。第一步分析是在没有中介变量的情况下自贸区设立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果,如式(4)所示。若回归系数显著,则可进行第二步,分析自贸区设立对中介变量的影响情况,如式(5)。若回归系数β1显著,表明设立自贸区对中介变量产生了影响,可以进行第三步。第三步是将中介变量与解释变量一起进行回归,如式(6),考察回归系数γ1和 γ2的显著性。若γ1和 γ2都显著,则说明所检验的中介变量为部分中介,即设立自贸区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部分来自于此变量。若γ2显 著而γ1不显著,则说明所检验的中介变量为完全中介,即设立自贸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全部由该中介变量解释。
表7为三个中介变量的检验结果,从贸易自由化的回归结果看,式(4)中的α1、 式(5)中的β1以及式(6)中的γ2均 在1%水平下显著为正,而式(6)的γ1不显著,由此可判断中介变量trade为完全中介,说明设立自贸区要想影响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是通过提高贸易自由化水平,增加了贸易量来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从吸引外资的回归结果看,式(4)中的α1与 式(6)中的γ2均 在1%水平下显著为正,式(5)中的β1与式(6)中的γ1均在5%水平下显著为正,且加入中介变量后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小于原回归系数,这说明自贸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有一部分正向影响是通过吸引外资,其中介效应为38.06%。自贸区通过吸引外资,增加外商直接投资间接提高了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从技术创新的回归结果看,式(4)中的α1、 式(5)中的β1以及式(6)中的γ2均 在1%水平下显著为正,而式(6)的γ1不显著,中介变量apply同样是完全中介,这意味着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情况下,设立自贸区主要是通过提高技术创新水平进而影响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
表7 设立自贸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机制检验结果
1. 平行趋势检验
实施双重差分法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实验组与对照组即使没有政策变化,时间趋势也一样。这意味着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政策实施之前必须具有相同的发展趋势。为了验证实证的有效性,首先,参考张军等[24]的做法,选取实验组和对照组2017年之前各年度的comps平均值来判断。根据图2所示,在2017年中西部开始设立自贸区之前,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值保持了大致相同的变化趋势,且实验组的comps平均值始终大于对照组的comps平均值。由此可以判断,在自贸区设立之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变化趋势并无较大的差异,满足平行趋势假设的前提条件。其次,为了更准确地检验平行趋势,本文又采取了事件研究法,生成年份虚拟变量与处理组虚拟变量的交乘项并将其作为解释变量进行回归。交乘项的系数反映的就是特定年份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若政策实施之前所有交互项的系数均不显著,则说明在政策实施前实验组与对照组不存在异质性的时间趋势。图3显示了政策实施前后交互项回归系数以及95%置信区间的变化情况。从图3中可以看出,政策实施之前,交互项的系数在0附近波动,且95%的置信区间包含了0值,说明在自贸区设立之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没有出现异质性的时间趋势,因此满足平行趋势假设。
图2 实验组和对照组comps取均值
图3 自贸区设立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平行趋势检验②
2. 安慰剂检验
尽管双重差分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政策评估中的内生性问题,上文也通过平行趋势检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但是仍然会存在不可观测的因素对被解释变量产生影响。周茂等[25]针对这些遗漏的地区非观测特征是否会影响估计结果进行间接检验。本文借鉴其方法,生成一个错误变量Dfake替 代原解释变量Dit,若估计系数为0,则可反推非观测因素不会影响到估计结果。因此,本文让设立自贸区的地区变得随机,再将随机过程重复500次,结果显示500次抽样中,有499次的抽样结果小于0.0119,仅有1次大于0.0119,这说明在随机抽样的情况下,估计值大于0.0119的概率仅为0.2%,这无疑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图4为所估计出的500个估计值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到,估计系数分布在0的附近,且服从正态分布,符合安慰剂检验的预期,同时也证明之前的估计结果是稳健的,那些未观测到的特征并未对估计结果造成明显的影响。
图4 安慰剂检验
3. 改变计量模型估计方法
首先通过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发现解释变量依旧正向显著,见表8(1)列。其次本文参考学者王家庭等[26]的相关研究构建动态面板模型,以因变量滞后一期作为工具变量进行一阶差分GMM。根据表8(2)列结果显示,模型中误差项的一阶差分存在一阶自相关而不存在二阶自相关,且通过了sargan检验,说明工具变量的选择是有效的。解释变量的回归结果说明设立自贸区显著促进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一步证明了稳健性。
表8 稳健性检验结果
4. 控制变量滞后一期
参考孙传旺等[27]对于控制变量可能存在的潜在内生性的考虑,本文将所有控制变量均滞后一期。将滞后一期的控制变量放入与被解释变量再次回归后可以发现,解释变量的系数在5%的置信水平下仍然显著为正,同样证明了基准回归结果的稳健性,具体结果如表8(3)列所示。
其一,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区域特征,由东向西从高到低;中西部地区在发展态势上表现突出,发展速度明显高于东部地区,潜力巨大。
其二,无论是否加入控制变量,设立自贸区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comps)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这项政策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设立自贸区之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满足共同趋势的假设,说明双重差分法的实证结果满足前提条件,是真实有效的。通过安慰剂检验、改变计量模型估计方法、控制变量滞后一期等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旧不变,说明设立自贸区对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其三,从机制检验的结果可以看出,设立自贸区在提高贸易自由化程度、吸引外资以及鼓励技术创新三个方面均有积极的影响,并主要通过这三个方面来提升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水平。其中,贸易自由化和技术创新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要强于吸引外资的积极影响。
其一,继续扩大贸易自由化范围,提高便利化水平。自由贸易区的基本功能就是取消关税和数量限制,允许商品自由流动。正是因为有降低或取消关税和其他非关税壁垒等优惠政策,所以贸易量提升,从而带动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而自贸区出台的“单一窗口”、缩短“负面清单”长度等措施又会提高自贸区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效率的提升使得资金流动既便利又迅速,反过来会吸引更多外国商品的进入。因此,应继续扩大自贸区的试验范围,鼓励自贸区继续对接国际标准、完善相关措施、推动便利化水平的提高。
其二,深化制度创新,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自贸区的基本定位之一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因此在发展中要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自贸区深化制度创新,可以形成先进的、可推广的经验,方便各地自贸区之间学习和借鉴。而创新的制度改革可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有效激发市场活力。企业数量增加,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再加上相关措施有效降低要素成本,企业会更加重视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其三,鼓励地方自贸区学以致用,形成独特的地方特色。中国最先设立的自贸区均处于沿海地区,经济相对较发达,也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主阵地,因此在制度创新和优化方面具有更多的先进经验。所以后设立的自贸区尤其是中西部自贸区应积极主动学习沿海自贸区的管理经验以及在优化便利条件等方面所推行的措施,并将自身定位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自贸区特色。在保证基本功能有效的基础上,在自身适合的产业领域进行重点推进,这也更有利于扩大开放,推进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
注释:
① 增长率为各省份2010年至2019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增长速度,综合得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量化指标。
② 由于政策实施前一年是基准期,因此图中没有−1期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