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PPPS+对分”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以“大学生恋爱心理”为例

2022-12-01 11:52郝江英
大众文艺 2022年22期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化讲授

郝江英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台州 318000)

2021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21〕10号),要求加强心理健康课程建设,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树立自助互助求助意识,学会理性面对挫折和困难。

就本校而言,学校每年进行新生心理健康普测,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UPI)施测。根据近三年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普测结果统计,大学新生中,第一类学生占比2019年为15.61%,2020年为16.94%,2021年为18.87%,可以看出,大学新生中第一类学生占比逐年递增,应当引起我们重视。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关系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培养。但在实际教学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较多采用合班上课,人数较多,传统讲授教学依然是主要教学形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较少,或者互动只能涉及部分学生,不能全员覆盖。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真正参与,实现全员参与,提升课堂效果,是一项值得我们思考的课题。本文基于“BOPPPS模式”与“对分课堂(PAD)”结合,探究此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BOPPPS+对分”教学模式概述

(一)BOPPPS模式

BOPPPS教学模式是加拿大广泛推行的教师技能培训体系(ISW)的理论基础[1],是一种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将课堂教学环节依次分为6个阶段,即“导入(B)—目标(O)—前测(P)—参与式学习(P)—后测(P)—总结(S)”,BOPPPS模式的名称就来自于这6个阶段的英文单词首字母缩写。

(二)对分课堂

对分课堂(PAD)是由复旦大学心理学系张学新教授提出的新型教学模式,其核心理念是分配一半课堂时间给教师讲授,另一半给学生讨论[2]。他将教与学活动分为三个环节,即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讲授”强调要教师“精讲留白”,学生学习新知;“内化吸收”是学生的独学阶段,强调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讨论”是师生“讨论和交流”,借助创新的“亮考帮”形式,让每个学生参与讨论,加强生生之间思想碰撞,提升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另外还有教师答疑点评,对学生讨论交流进行点评,对共性疑惑进行答疑,实现课堂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3]。

(三)“BOPPPS+对分”的教学模式

BOPPPS教学模式和对分课堂在实际教学当中各显优势。BOPPPS教学模式逻辑性更强,6环节形成课堂完整闭环。而且BOPPPS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参与式学习”环节,学生要积极参与,互动交流,但如何真正能调动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是BOPPPS模式的难点。对分课堂强调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鼓励自主性学习,有专门的时间用于学生实现学习的“内化”,并且课堂讨论环节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特别是借助“亮考帮”作业模式,让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机会,避免了学习过程中责任分散,降低了学生“游离课堂边缘”的可能性。

基于此,本研究尝试将“对分课堂”与“BOPPPS”模式结合起来(见图1),发挥各自优势,在BOPPPS完整教学闭环的基础上,在BOPPPS的“P(参与式学习)”环节融入“对分课堂”,用对分课堂的“讲授——内化吸收——讨论”作为参与式学习的内容,让每个学生都“真参与”“真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图1 “BOPPPS+对分”的教学思路

二、“BOPPPS+对分”模式运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创新

(一)设计特色教学,满足学生之需

本研究开始之前,在系列课程内容选择上,并非不加选择地选用所有内容,而是进行前期调查,了解学生课程学习难点、痛点和内心所需点,做到研究内容真正满足学生之需。

针对本校1351名授课学生发起调查问卷,“你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哪些主题对你的影响比较大?”100%问卷回收率,结果显示,选择“恋爱心理与性健康”的占12.07%,选择“情绪及其管理”的占12.06%,选择“人际交往及其调试”的占11.03%,选择“健康人格及其塑造”的占10.43%,选择“挫折心理与压力管理”的占10.14%,选择“健康行为及其养成”的占9.69%。基于前期调查结果,以学生需求为中心,设计“BOPPPS+对分”模式特色课堂,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效果,让教学内容入脑走心。

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教学主题,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采用例如小组课堂展示、心理情景剧、“亮考帮”作业等形式引发思考与探索,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课堂的时间,形成良性课堂互动。

(二)优化培养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BOPPPS+对分”模式吸收两种教学模式所长。第一,从教学方法上来说,实行“先教后学”,教师讲授环节吸收对分课堂中的讲授原则,为单向讲授,基本不向学生提问,也不组织讨论[4],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聚焦讲解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内容的知识框架及之间的逻辑联系,这些是一个教学主题的“枝干”。学生心中画下一个大树的“枝干”,为接下来的“内化独学”打下坚实地基。之后的“内化吸收”和“讨论”则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不再只是单纯的“倾听者”,而教师提纲挈领的讲解后,带着已有的知识和疑惑再去学习和探索,学习的目标性更强,学习积极性更高。第二,从教学流程上说,课堂结构包含的“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环节,让学生在课堂结束时,能够对照教学目标,直观看到自己教学前后的转变,了解自己学习掌握的程度。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这是学习后的及时强化,在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和热情的同时,也令学习有的放矢。

(三)创新互动方式,让互动有效可测

“BOPPPS+对分”模式不仅强调完善的教学过程,更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学互动的有效性,在“BOPPPS”模式的“参与式学习”环节融合“对分课堂”,课堂实施了一种不一样的互动方式,这种“参与”通过“独学”、讨论、情景剧、“亮考帮”作业等,让每个学生都在课堂有表达和展示的时空,实现“真”互动。

另外,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课堂互动计入平时成绩,结合教学模式进行考核评分。除了个人回答问题进行平时成绩计分以外,还有课堂不同参与程度加分构成,例如团体情景剧、小组成果展示等内容,有团体合作分与个人参与分结合;“亮考帮”作业,有小组组内互评分和组间互评分结合。整个课堂教学,借助学习通教学平台,即时计分,让“互动”变得可以直观衡量,从而使得教学互动成为一种真正的有效互动。

三、基于“BOPPPS+对分”模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精选”内容,教师做好“精讲”准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涵盖适应、学习、人际关系、恋爱与性、择业等多方面主题,传统教学通常以教师讲授形式全方面覆盖内容。基于“BOPPPS+对分”模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在Boppps的教学流程框架中融入对分理念,教师角色发生改变,教师讲授时间缩短,讲授原则为“精讲”和“留白”。教师着重讲解课程教学目标、内容之间逻辑结构、与其他内容之间关联等教学“枝干”。因此,在上课之前,教师需要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根据教学实际、教学目标等准备好“精讲”内容,并结合学生特点和心理发展特征,准备好学生“独学”的学习材料。例如,在“大学生恋爱心理”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大纲要求和课前发布的问卷调查结果,了解到班级学生对于恋爱的认知水平和存在的“恋爱困惑”,在“精讲”内容上,教师选择斯滕伯格爱情三角理论的内容、当代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点、进化心理学角度诠释男女生择偶观和情感需求的差异这几个部分的内容,让学生从认知层面掌握关于“爱情”的理论知识,了解大学生群体恋爱心理特点,在学生心理生出教学主题的“枝干”,为后续自主学习搭好框架、奠定基石。

(二)“参悟”技法,提升学生“参与”程度

参与式学习是“BOPPPS”模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注重参与性、体验性。在以往的教学中,笔者发现此环节一部分同学会积极参与,同时也还有一部分同学会有“游离”现象,特别是传统的小组合作模式,较容易陷入只有某些小组成员“挑大梁”怪圈。因此,“BOPPPS+对分”模式的心理健康教学,将此环节与“对分课堂”相结合,吸收对分课堂优势,通过师生共担责任,在“讲授——内化吸收——讨论”形式下,采用恰当、灵活的教学形式与方法,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体验,实现让每个学生参与课堂。

1.科学分组,激发参与课堂热情。科学的小组探究学习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大学生恋爱心理”教学中,教师课前发布小调查:a.你现在的感情状态是?A.正处于恋爱状态B.从未恋爱过 C.曾经有过恋爱的经历。b.你对“爱情”的理解是什么?根据调查结果,将班级同学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并选出小组长。因为同一小组中个成员情感基础不同、对“爱情”的看法不同,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思想碰撞出火花,有效避免“别人说过,我就不用说”的消极心理,让学生“想参与、有话说”。

2.借助“亮考帮”,提高自主学习意识。“亮考帮”是对分课堂特色之处,学生在独学阶段,对知识进行内化吸收,并将知识内容分为不同层次,“我会的”“我会的,他人可能不会的”“我不会的”,即“亮闪闪”“考考你”和“帮帮我”,简称“亮考帮”。小组讨论环节,小组中每个成员结合“亮考帮”发言,这就要求每个同学必须对内化吸收的内容进行梳理分析,整理好自己掌握得比较好的内容;出好自己已经掌控、但认为同伴还没有掌握的考题;提出自己的困惑之处,寻求外界帮助。借助“亮考帮”,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一方面找出自己学习优势,激发自豪感,另一方面培养问题意识,并主动向同伴求助,寻求问题解决办法。这一过程,同时激发主动学习意识和助人成就感,营造自主学习氛围,形成课堂良性互动,让学生“真学习、有收获”。

(三)“多点”结合,注重教学“多元”评价

教学评价是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的持续性有效措施。心理健康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心理素养,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因此教学评价的尺度是多维的、立体的,采用综合性评价,关注育人成效。

以“大学生恋爱心理”为例,教学实施全过程、多维度、多主体教学评价,“多点”结合,“多元”评价。第一,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主体包括三类:教师评价、小组任务中的生生互评、学生本人“一句话感受”的质性评价。第二,评价过程全程化。课前、课中和课后进行全过程评价,评价方法包括问卷测评、知识测试、学习通平时分计分、小组创作成果投票、课后实际应用效果检测等多种形式。第三,评价维度多维化。教学评价不仅限于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而是多维度进行评价,包括课程学生汇报过程中的语言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小组任务完成过程中显示出的职业素养等,都是评价的内容。

当然,心理健康课的教学评价也应考虑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滞后性,可以在后续的日常生活中观测效果。

四、结语与思考

在本次内容的教学过程中,“BOPPPS”与“对分”的融合,既保证了逻辑性强的6环节完整课堂闭环,又使得参与式学习真正能调动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加深学生参与课堂的深度,提高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参与有热情。笔者能够明显感受到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大有提高,特别是在讨论环节,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角色,不再“游离边缘”。而这,也反映在学生课堂表现的平时分计分中,根据统计,本班的学生本次课所累计的平时分(包括个人答题计分、团体分、组内评分、组间评分)平均分为8.3分,要明显高于笔者所教的另一个常规教授班级的平均分。第二,学习有深度。心理健康教育强调内心体验与感悟,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中真能有所触及有所悟,而不是热热闹闹却富于表面。本次课堂教学中,学生在独学过程安静思考和探索,在讨论交流环节大胆观点输出,因为有了内化过程,保证了学生的观点输出言之有物,真正实现了课堂“静得下来、讨论得开、所说有物”。第三,课后有认可,课后笔者发布调查问卷,问卷涉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者角色和课堂感受几个方面的内容,根据回收问卷统计结果显示,“你对本次课的学习目标是否明确?”一题,100%同学选择“明确”选项;“本次课堂教学,是否可以帮助你独立思考,积极参与?”一题,84.4%的同学选择“可以帮助”选项;“本次课堂教学,你能否感受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82.2%的同学选择“能明显感受到”;“你对本次课堂教学氛围的整体感受是?”有88.9%的同学选择“氛围良好,有所收获”。由此可以看出同学们对于本次主题教学的认可。

当然,不可忽视的是,“BOPPPS+对分”的课堂教学,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分课堂的“讲授”环节,这一环节是学生“内化吸收”和“讨论”的前提,留给教师的讲授时间减少,“讲什么、如何讲”,这考验教师课堂讲授能力、对教学目标、教学大纲的理解能力和教学内容的熟悉程度。这些都需笔者在不断实践、探索和反思中不断调整提升。

猜你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化讲授
数学课堂“限时讲授”教学策略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浅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及建议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新趋势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手段的实施途径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