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细涛
情景交融是指在所描写的景物中融入作者主观感情的写作方法,是写景抒情散文的重要艺术特点。正所谓“情无景不生,景无情不发”。散文不仅需要美的景物,更需要美的情思,景与情水乳交融、和谐自然,方可使文章具有“诗情画意”。在赏读抒情散文的过程中,同学们要把握文中景与情的关系,努力感受作品的韵味与情思。
阅读欣赏写景抒情散文,关键在于把握好情与景的关系。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以“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指出了外界景物对创作的影响,并阐明了创作中情与景的关系:“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这种心物的交融就促成了作品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春夏秋冬,四时审美特性的变化与作者审美情感的转换是互生互动的。它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以景显情,这是由景及人;二是以情驭景,这是由人及景。然而,无论是以景显情还是以情驭景,都应该是情中有景、景中生情、情景交融、物我兩忘。
一、以景显情
瑞士思想家阿米尔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世界。”以景显情,侧重于借助景物来表达作者的情感,也就是在描写的景物中流露着明显的作者情感。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通过“清晨静观”“秋槐落蕊”“秋蝉残鸣”“都市闲人”“胜日秋果”等五幅图画向我们展示了这故都的秋色、秋声。秋色冷清,秋声寂静,作者在这样的秋色、秋声中体会到的是何种“秋味”呢?“悲凉”——只有悲凉。郁达夫笔下渲染的秋是冷清的,是寂静的,更是美丽的。美好的事物在秋天里凋零。作者将自己对美好事物在秋天里无奈逝去的同情与悲凉之情,通过平淡的文字向我们娓娓道来,让我们从美丽中读出眼泪,从眼泪中读出了一种刻骨铭心的悲凉。
二、以情驭景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有言:“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情驭景,即作者用他的情感来支配他对景物的视听、感触。对于同一轮明月,高兴的人写她,她在笑;忧郁的人写她,她在愁。
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通过以情驭景的表现手法,表现出了“秋”独特的风姿、独特的色彩、独特的音响、独特的韵味、独特的意境。《故都的秋》中的“秋”是这样的:“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清”“静”“悲凉”,便是故都北平的秋在作者头脑中的投影,它构成了文章的基调和底色。一片飘零的槐叶能打动情意,几声秋虫的哀鸣更足以牵动心魄,这种深远的忧思和孤独者的冷落之感,正是郁达夫当时的心境。由于在客观事物的描绘中融入了作者的情绪,自然觉得落寞和悲凉。郁达夫用他的情感绘出了一幅细腻深沉的主观意境图,构成了文章的骨架,使“物”“我”完美交融和统一。
【示例一】
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也有时候会保持住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部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
(选自郁达夫《江南的冬景》)
【解析】
《江南的冬景》一文触景生情、情因景生、情景交融。作者以细腻、酣畅的笔墨描写了“曝背谈天图”“冬郊山野图”“寒村微雨图”“江南雪景图”“寒冬闲步图”等五幅色彩鲜明的图景,抒发了作者对江南冬景的眷恋和喜爱之情,“情中有景、景中含情”。选段是“冬郊山野图”的一部分,作者以“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开端,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饱含生气的画面。红色的叶,雪白的桕子和芦花,顶部赭色、根部带点绿意的小草,在“风和日暖”之中,“青天碧落”之下,满眼的生机。在这幅画面中,作者抓住了很多典型意象,调动感官体验,用鲜明的色彩,将摄入眼底的景物以高超的笔法跃然纸上,使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万般熨帖。作者写景状物,融注了细腻深切的主观感受,以自身的审美体验创设了独特的审美情境,将人不知不觉间带入画面,能很好地激发读者的审美感受。
【示例二】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选自朱自清《绿》)
【解析】
当“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时,作者用“招引”一词是拟人用法,把静态的“梅雨潭闪闪的绿色”写成动态,反衬“我”急于领略那可爱的绿的急切心情。用“追捉”“揪着”“攀着”“探身”“鞠躬”等动词,准确、形象地写出了探奇揽胜的急切心情。这时,“我的心随着潭水的绿而摇荡”,看着那醉人的绿,作者情不自禁地“想张开两臂抱住她”。当作者尽情地欣赏这“闪闪的绿色”之后,那种狂喜、倾慕、欢愉、神往的感情终于倾泻而出,达到了高潮:“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那醉人的绿呀……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这感情的倾泻,不但表现在语言上的直接抒发,更表现在动作上的情不自禁,“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忍不住要“从此叫你‘女儿绿”。
这样一来,作者在描绘景色的过程中,就把狂喜、倾慕、欢愉、神往的感情融汇在梅雨潭的一片绿色之中,情与景交织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