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中医药院校大学生中医药文化认同调查

2022-11-30 04:59韩凯莉郭刚
关键词:中医药维度问卷

韩凯莉,郭刚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4)

0引言

文化认同是人们对于一种文化所产生的情感上的共鸣,这种情感上的共鸣能够转化为行为上的认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各国之间的关系越发紧密,导致各种文化思想交互碰撞,文化冲突日趋明显。在各种文化思潮共生与冲击的背景下,部分国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产生某些怀疑,文化认同面临一定的危机。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其认同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近年来不少学者对中医药文化认同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其中学者研究的对象多为中医药院校的大学生及来华留学生,多数学者得出中医药文化认同有待进一步提升的结论。王雷等[1](2016)以中医药类大学生为研究主体,分析了中医药类大学生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素养的认同情况,结果显示中医药类大学有关传统文化认知水平较低,中医药文化认同感也有待提升。薛芳芸等[2](2019)从大学生文化认同的基本要素、影响机制以及文化认同形成的路径出发,主要探讨了如何培养大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问题。潘小毅等[3](2020)探析中医药院校在校大学生中医药文化认同水平,结果表明中医药院校的大学生对于中医药文化认同整体水平较好,此外,潘小毅等人还从家庭环境背景、校园文化建设、社会政策支持、健康生活观念四个方面出发,分析其是否会对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认同(CITCM)产生影响。夏文芳等[4](2020)以上海中医药大学为例,着力探讨了来上海中医药大学学习的港澳台大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认同教育问题。陈丹等[5](2020)对湖北省大学生对于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情况展开调查,对于大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情况分别在性别、地域上做了差异性研究。苏敏艳等[6](2021)采用问卷的形式探究影响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认同因素及作用机制,发现中医药院校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提高留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认同。陈阳等[7](2021)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来自9所中医药院校留学生展开调查,并对问卷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留学生中医药文化认同的因素,认为留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认同有待进一步提升。基于对知网上以往文献回顾发现,学者对于中医药文化的认同主体大多停留在中医药院校的学生以及中医药院校的来华留学生,对非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认同研究较少。相比中医药院校的学生、来华留学生,非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对于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更能反映更多大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水平和认同情况,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群体对于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情况,可以为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力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1 研究设计

为了解非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对于中医药文化的认知、认同情况,此次问卷抽取了全国多个地区的非中医药院校在校大学生作为调研对象,分别是华东地区江苏省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华北地区天津市的天津财经大学、华中地区河南省的周口师范学院、华南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宁师范大学、东北地区辽宁省的辽宁科技大学、西南地区贵州省的贵州财经大学、西北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宁夏师范学院。

对于中医药文化的认同研究,有学者将其分为3个层次,分别是认知、情感、行为。基于此,本研究设计了3个维度、每个维度6个题目的调查问卷。第一个维度是中医药文化认知,了解大学生对于中医药文化基本知识的认知情况;第二个维度是中医药文化的价值取向,了解大学生对于中医药文化所持的情感态度;第三个维度为行动付诸,即大学生是否会将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实践到自己的生活中去,使其融入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本研究设计假设中医药文化的认同受认知、情感、行为3个维度的变量影响,通过对非中医药院校中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的大学生调查,讨论中医药文化认同的各个维度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

2 问卷设计与数据分析

2.1 问卷的设计

参考在知网以及问卷星上能够查阅到的问卷,经过中医药院校的老师、专家对问卷进行修改,得到现有问卷,见表1。使用问卷星设计和发放问卷,问卷收集完毕之后,导出问卷星中数字化的数据,删除无效问卷后,利用SPSS 23.0对问卷进行具体分析。

表1 中医药文化认同研究问卷

2.2 问卷的数据分析

为避免问卷的可信度不高问题,首先对问卷在南京实施预调研,发放问卷205份,回收177份;对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结果显示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为此对问卷展开正式调研。正式调研发放问卷2 500份,回收2 065份,回收率为82.6%;其中男生1 038、女生1 027,大一学生518人、大二学生504人、大三学生526人、大四学生517人,理科专业522人、文科511人、工科525人、艺术507人。

2.2.1 信度分析

对问卷进行3个维度的公因子方差分析,数值均在0.718以上,无需对问卷的题项进行调整与删除。其次对问卷进行信度分析,各维度均有很好的信度,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s Alpha)为0.959,内部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2.2.2 效度分析

效度检验,进行KMO和 球形度(Bartlett) 的检验。结果显示,KMO=0.983 > 0.5,Bartlett检验P< 0.005,表明本研究数据具有良好的效度。

2.2.3 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利用皮尔逊( Pearson) 相关系数分析维度之间的关联程度,结果显示,相关系数为正,P<0.05,表明认知情况与情感态度、行动付诸之间,情感态度与行动付诸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的关系,问卷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

3 非中医药院校大学生中医药文化认同差异化分析

3.1 非中医药院校不同性别大学生的认同差异

根据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可知(见表2),各维度在性别上的显著性为0.021、0.042、0.036,均小于0.05,说明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于中医药文化认知、情感、行为等维度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根据平均值可以看出女大学生在这3个维度上均略高于男大学生。

表2 各维度在性别上的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

3.2 非中医药院校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认同差异

利用单因素ANOVA检验的分析结果可知(见表3),3个维度在年级上的显著性分别是0.391、0.152、0.074,均大于0.05,可以得知不同年级学生在中医药文化认知、情感、行为3个维度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3 各维度在年级上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3.3 非中医药院校不同专业大学生的认同差异

利用单因素ANOVA检验的分析结果可知(见表4),3个维度在专业上的显著性分别是0.238、0.013、0.024,可以得知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认知维度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情感维度和行动付诸维度上存在明显差异,理科、工科、文科类专业的学生均高于艺术类专业的学生。

表4 各维度在不同专业上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4 问卷结果与讨论

4.1 问卷的结果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非中医药院校大学生中医药文化认知情况在性别上存在统计学差异,女生对于中医药文化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比男生略好;在年级、专业上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情感维度和行动付诸维度在专业上存在差异,理科类专业、工科类专业、文科类专业学生的情感维度与行为付诸均略高于艺术类专业。

对于非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在认知、情感、行为付诸3个维度上具体的选择情况,此次调研还通过对问卷星中得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以下3个结论:第一,非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处于较低水平。认知维度中的6个题目大学生对其中的4个题目表示完全不知道、不知道、不确定的占比60%或70%以上,对于另外两个题目的回答完全不知道、不知道、不确定所占比重也将近一半。以第二题是否了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为例,共有65.81%的同学选择完全不知道、不知道、不确定。这些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证明非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对于中医药文化相关知识了解甚少的事实。第二,所调研的高校大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较高。体现在绝大多数的学生在对中医药文化的情感态度6个题目,选择的是同意和非常同意占比在60%以上,很少一部分同学反对中医药文化所倡导的理念、疗效以及养生效果等。以情感维度的第三题为例,共有67.07%的同学选择认同、十分认同中医药文化所倡导的理念,7.75%的同学持一般的态度,13.22%和11.96%的同学持不认同和非常不认同的态度。第三,所调研的非中医药的大学生践行中医药文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高。大部分同学未来会选择学习中医药相关知识、中医养生以及接受中医的治疗,6个题目中选择同意和非常同意的在50%以上,非常不愿意、不愿意只有20%多。以行动付诸维度中的第三题为例,共有65.57%的同学表示未来会选择中医养生,13.46%的同学持一般的态度,12.20%和8.77%的同学持不愿意和非常不愿意的态度。

为更进一步核实与了解大学生对于中医药文化的真正态度,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内多处设立考察点,限性别、年级、专业类别抽取大学生参与访谈。不同专业、年级男女生各取10人,为男生160人、女生160人,总计320人。访谈所提问题为因子分析中各维度因子系数最大的选项,即认知维度的第三题(请问您了解什么是药食同源吗)、情感维度的第一题(请问您同意中医药文化所倡导的理念吗)、行动付诸维度的第二题(请问有机会您愿意从事中医药方面的相关工作吗)。对于认知维度的问题83.6%学生不知道是什么,针对情感维度的问题93.1%学生持十分认同的态度,对于行为付诸的问题79.6%学生表示有机会的话愿意从事中医药方面的工作。访谈依旧表明大学生对于中医药文化的基础知识的认识浅显,对于中医药文化相关的知识了解甚少,但并不妨碍大学生对于中医药文化的认同与行动付诸。

4.2 问卷的讨论

问卷和访谈都证实非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对于中医药文化基本知识不甚了解,但是对于中医药文化的情感认同与行为付诸都有较高的积极性。究其原因在于:第一,受社会上掀起的“养生热”的文化风潮影响。中医养生在中国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多种中医养生方式在民间几乎人尽皆知,如煮红糖姜茶、开水冲泡枸杞等。多年来,“养生热”以倡导传承传统健康理念而被大众广泛关注,非中医药院校大学生也受此影响,崇尚中医养生,中医的运动养生、饮食养生等方式也赢得了非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喜爱,遵循中医养生的大学生能切实感受到坚持中医养生所带来的诸多益处,因此对中医药文化基本持认可的态度。第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尽管非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对其内容缺乏深入的了解,但由于中医药自古至今为中华民族生命健康作出了杰出贡献,其影响力依然深深地着年轻一代的大学生,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满了情感认同。第三,抗疫临床疗效获得认同。虽然多数大学生并不了解中医具体治病原理,但对中医治病疗效是极大认同。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上所发挥的显著作用也增加了大学生对中医药的认同。

针对目前非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对于中医药文化认知偏低的问题,国家、中医药文化研究机构、高校等几方面应通力合作,共同努力以提高大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从而进一步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和发展。首先,国家可采取措施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文化的发展。近些年,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法规文件在立法、战略上支持中医药的发展,如2016年《中医药法》《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等,极大地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同时国家还可以通过加大对中医医疗机构财政支持的力度、优秀中医药工作者的褒奖力度,通过中医药知识进入千家万户等有关中医药知识的全民普及活动等方式,强化中医药文化的价值引领,进一步加大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力度,从而为提高大学生中医药文化认知、促进中医药文化的发展营造好良好的社会环境,使得更多的非中医药院校大学生树立学习和了解中医药文化基本知识的主动与自觉。其次,中医药文化相关研究机构需要加大对中医药知识传播方式的融合创新。非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对中医药文化认知缺乏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医药文化内涵的理论较为深奥,学习难度较高。中医药文化相关研究机构可以以此为切入口,创新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方式,比如可以将中医理论、中国历史上出现的中医大家与电视剧、动画片、动漫、游戏相结合,制作出宣传中医药相关知识的优良作品,使得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知识以大学生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最后,学校要助力大学生中医药文化知识的提高。学校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阵地,大学生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学校,因此非中医药院校可以从为学生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切入。如可以经常开设中医药文化相关讲座,中医专家通过讲述中医药文化价值观、认知思维模式等让学生了解中医药文化知识体系的本质特征;可以设置一些关于解读中医药经典著作以及中医名家的选修课程,为想要了解中医药文化相关知识的同学提供学习平台,以增进大学生对中医理论的理解。此外,非中医药院校还可以与中医药院校进行交流互动,带领学生参观中医药院校的博物馆、校史馆,为大学生提供更多了解中医药发展相关知识、历史的机会。

5 结语

非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认同问题是影响中医药文化发展的重要方面,相较于中医药院校相关专业的学生,非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水平更能代表普通人对中医药文化认同水平。此次调查非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情况,了解到大学生对中医药文化情感认同较高,认知却相对缺乏,这就要求我们加强这一方面的研究,以增强大学生中医药文化的认知,进而促进中医药文化的发展。

猜你喜欢
中医药维度问卷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问卷网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