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念,季亚平,马 玲,周 凯(通信作者)
(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扬州市妇幼保健院影像科 江苏 扬州 225002)
卵巢透明细胞癌(ovarian clear cell carcinoma,OCCC)起源于苗勒氏管,属于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1-2],约占卵巢上皮恶性肿瘤的5%~25%。研究表明,它的恶性度高于卵巢上皮性癌中其他类型,传统化疗药物效果差,且易耐药,复发率高,因此预后相对较差[3]。术前对卵巢透明细胞癌的诊断较困难,超声诊断方面的相关报道也不多,本研究对扬州市妇幼保健院经手术病理确诊为OCCC的16例患者的超声图像资料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有无特异性超声表现,探讨卵巢透明细胞癌的超声诊断价值及临床特点。
采取回顾性研究的方式,选取2015年6月—2022年3月扬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OCCC患者16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34~71岁,平均(45.4±8.6)岁,以围绝经期妇女多见;8例为体检时发现腹部肿块而就诊,5例以腹痛腹胀为临床表现,3例出现月经紊乱、经期延长症状,其中3例有痛经病史;12例出现CA125增高,其中8例明显增高,4例位于正常范围;4例同时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其中子宫腺肌病2例,腺肌病合并卵巢内膜异位囊肿1例,卵巢内膜异位囊肿1例;国际妇产科联合会(Ⅰ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ⅠGO)临床分期[4]Ⅰ期9例,Ⅱ期3例,Ⅲ期4例。
纳入标准:①所有病例均在经规范妇科超声检查并留有二维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资料,超声图像清晰完整;②所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经病理确诊为卵巢透明细胞癌,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患者检查诊断资料不全或超声图像质量差,无法进行本研究相关分析;②患者附件区合并其他病变。
仪器采用Mindray DC-8及GE Voluson E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常规采用经阴道超声检查(频率7.5 MHz),患者排空膀胱,取截石位进行检查;肿块较大及胸腹水较多时,需联合经腹超声检查(频率为3.5 MHz),以全面显示肿块及胸腹水情况。调节二维成像条件,检查中主要观察肿块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包括实性回声、乳头状突起、分隔及囊性透声等)、胸腹水,并进行相应测量;调节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条件,全面观察肿块的血流情况,同时测量阻力指数,所有病例均按检查规范存图。根据卵巢透明细胞癌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及临床特点进行汇总分析。
将卵巢透明细胞癌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分为三类:① 囊实混合回声型,又分为两个亚型,实性成分最大径>50 mm和7~50 mm;②实性回声型,包括其内总的囊性部分<20%;③囊性回声型,包括伴乳头状突起或分隔。血流评分根据IOTA组织血流分级标准:无血流信号1分,少许血流信号2分,中等血流信号3分,丰富血流信号4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以(± 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组间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中16例OCCC患者FⅠGO分期为Ⅰ~Ⅱ期12例(75.00%),Ⅲ期4例(25.00%)。本研究16例病灶全部位于单侧,7例位于左侧卵巢,9例位于右侧卵巢;病灶最大径为6.1~17.7cm,平均(10.0±2.8) cm;14例(87.50%)病灶边界清晰,2例(12.50%)病灶边界不清晰;12例(75.00%)形态不规则,4例(25.00%)形态规则。本研究出现11例(68.75%)囊实性混合回声型,其中10例为单房,1例伴分隔,9例透声差,伴有细光点,实性部分回声大小不等,部分表现为囊壁不规则增厚,其中6例实性回声最大径>50 mm,5例实性成分最大径为7~50 mm,实性部分边界清晰,多数形态不规则,部分呈菜花样;本研究出现4例(25.00%)实性回声型,均表现为边界清,内部回声不均匀,部分可见少许囊腔(囊性部分<20%);本研究仅1例(6.25%)囊性回声型,表现为单房,透声差,边界清,囊壁不规则,伴有5个乳头状突起。彩色多普勒三种类型均探及血流信号,多数于实性回声内、乳头内以及病灶周边探及,按照IOTA组织血流评分标准,8例血流评分为4分,4 例血流评分为3分,4例血流评分为2分,阻力指数RI为(0.43±0.11)。5例(31.25%)伴明显盆腹腔积液(达到或超过宫底高度),11例(68.75%)无明显盆腹腔积液或仅有少量盆腔积液。见表1。
表1 16个卵巢透明细胞癌病灶超声表现
卵巢透明细胞癌(OCCC)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卵巢上皮恶性肿瘤,恶性度很强,发病率仅次于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多见于围绝经期妇女,临床表现没有明显特异性,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月经紊乱,经期延长等。OCCC早期患者居多,有文献报道约48.5%~71.0%为Ⅰ~Ⅱ期患者[5],本研究16例患者中Ⅰ~Ⅱ期共12例(75.00%),与文献报道相符。病灶直径≥10 cm为恶性肿瘤的风险指标,OCCC病灶一般较大,本研究病灶最大径为6.1~17.7 cm,平均(10.0±2.8)cm。有研究推测OCCC之所以早期病例数较多,可能与它生长速度慢,常早期即出现较大盆腔包块,易引起临床症状,能够早发现、早就诊相关[1]。有研究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使患OCCC的风险提高3倍[5]。杨莹超等[6]报道子宫内膜异位症来源的OCCC约占33.3%,并认为OCCC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未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发病年龄、临床病理分期上有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16例患者中4例伴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发生率为25.00%,低于文献报道,可能与病例数较少有关。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定期超声复查,从而有助于尽早发现异常病灶,有学者推测这可能是OCCC早期患者较多的原因之一[1]。研究表明,C A125在卵巢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有明显差异性,C A125>35 U/m L时,恶性可能明显增高,但Eltabbakh等[7]认为相比其他上皮恶性肿瘤,OCCC的C A125测值相对偏低,本研究中C A125明显增高共8例(50.00%),CA125正常或轻度增高可能与病灶处于早期相关。
OCCC多为单侧发病,双侧发病较少见,本研究病例数较少,均发生于单侧,病灶边界清晰,形态多不规则。①囊实混合回声型最多见,本研究中出现11例(68.75%),囊性部分绝大多数表现为单房,少数可见多个不规则分隔,本研究仅见1例。囊性部分多透声差,充满细光点,可能与病灶内出血坏死相关。囊壁不光滑,可见囊壁不规则增厚,或囊内见实性团块回声,实性部分回声不均匀,形态不规则,部分可呈菜花样或不规则团块状,边界清晰,实性部分大小不等,本研究11例囊实混合回声型,6例实性部分最大径>50 mm,5例实性部分最大径为7~50 mm,因病例数较少,两型无明显差异,还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分析。彩色多普勒显示实性部分血流信号,表现为一条或数条走行紊乱的粗大血管,有研究称为中心型血流,囊壁也可探及血流信号[8]。②实性回声型,本研究中出现4例(25.00%),形态多不规则,内部回声呈不均偏低回声或不均杂乱回声,部分肿块内部可见不规则的囊腔,但实性成分占总体积的80%以上,彩色多普勒显示实性病灶周边及内部不规则血流信号。③囊性回声型,发生率较低,病灶可见包膜,多数为单房,多房可伴不规则分隔,较少见,囊内伴有多个乳头状突起,多数≥4个,囊性部分多数透声差,彩色多普勒病灶周边及乳头状突起内可探及血流信号,乳头状突起内血流信号亦称中心型血流。OCCC的血流信号多数较为丰富,本研究12例评分3~4分(75.00%),阻力指数RI偏低,约(0.43±0.11),与其他卵巢恶性肿瘤测值无明显差异,有研究认为与恶性肿瘤内血管分布杂乱,血管壁缺乏平滑肌相关[9]。相比其他卵巢恶性肿瘤,OCCC合并盆腹腔积液者相对较少,本研究仅5例(31.25%)伴明显盆腹腔积液,与相关研究一致[10],可能与OCCC早期病例数较多有关。
OCCC需与卵巢甲状腺肿相鉴别,卵巢甲状腺肿大部分为良性,CA125轻度增高,中等量腹水,超声表现也与OCCC非常相似,多为单侧发病的囊实性回声肿块,但卵巢甲状腺肿的实性部分多表现为与甲状腺组织相近的等回声或中高回声,囊性部分常为多房伴厚分隔,血流信号虽丰富,但走行规则。
综上所述,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是OCCC的重要检查手段,超声表现有一定特异性,当超声探及单侧>10 cm的单房囊实混合回声肿块,且实性部分不均匀,囊实部分透声差,要首先考虑OCCC。OCCC临床表现没有明显特征性,但和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关联。由于超声图像的复杂,是否能通过一些诊断模型,如IOTA简单规则、GⅠ-RADS分类法、O-RADS分类法[11]及RMI评分来提高OCCC的诊断准确率,还需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