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青少年首发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影响

2022-11-29 11:05阮燕山卢圳耿叶秀儿蔡仲威唐瑞强梁光辉
广州医药 2022年6期
关键词:艾司西普兰青少年

阮燕山 卢圳耿 叶秀儿 蔡仲威 唐瑞强 梁光辉

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东莞 523220)

青少年抑郁症是青少年常见的情绪障碍,该病的治疗一直以来都是精神科研究的重点问题。患病后主要临床表现有持续性的情绪低落、易激惹、思维迟缓、烦躁等,甚至会出现自杀倾向,如果治疗不及时,不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且易诱发多种并发症。有资料显示,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约在11%~20%之间,具有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等特点,病因复杂,与心理、社会、环境等相关,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患者学习、生活、以及社会功能发展均造成极大的影响,现已成为导致青少年自杀死亡3大因素之一[1- 2]。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SRIs)是该类病治疗的主要用药类型,比如艾司西酞普兰,应用较广,具有一定疗效,但易出现诸多毒副反应,依从性低,无法获得满意疗效。作为临床常用、现代新型物理治疗技术—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在安全性方面具有突出优势,能够对大脑皮质功能活动进行调节,可发挥神经可塑性作用,在青少年精神疾病预防中逐步得到应用发展[3- 4]。本次研究择取80例青少年首发抑郁症患者作为样本对象,着重评估联合应用rTMS与艾司西酞普兰的临床价值,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遴选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2020年5月—2021年10月80例青少年首发抑郁症患者,参考“数字双盲法”,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n=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线低至13岁,高至17岁,均龄(14.56±2.33)岁;病程1~3月,平均(2.13±0.52)月。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线低至14岁,高至16岁,均龄(14.89±2.62)岁;病程0.5~3月,平均(2.87±0.62)月。2组基线资料比较(P>0.05),具有研究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纳入研究病例均与《国际疾病分类(第10 版)》中青少年抑郁症的诊断标准相符;②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评分≥8分;③患者年龄区间≥13~17岁;④治疗前均未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及抗抑郁类药物;⑤均为右利手;⑥此次研究征得患者监护人知情同意,并签字同意;⑦此研究内容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剔除标准:①存在双相情感障碍疾病;②合并新发脑器质性病变、肝肾功能障碍、严重躯体疾病;③有癫痫发作史、精神病病史;④对本次研究药物有禁忌者;⑤无法配合者;⑥药物或酒精依赖史;⑦rTMS治疗禁忌,如体内存在金属异物等;⑧曾接受过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⑨伴有精神病性症状者。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艾司西酞普兰(规格:10 mg×7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00165,厂家:H.LundbeckA/S)治疗,最初剂量为10 mg,每日1次,维持1周后以患者实际情况为准进行调整,增加至每日20 mg。持续用药4周。假刺激治疗(伪刺激),使用经rTMS治疗仪,患者头部垂直90°位置置入线圈,频率与正向刺激相同,能够将刺激强度有效中和,导致刺激无效,具体参数设置(频率、刺激)均同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联合rTMS,选择颅磁刺激治疗仪,呈坐位,提前摘除身上金属物品,佩戴耳机,降低干扰,调控室内光线,治疗中头部不可大范围活动。对左侧额叶背外侧区域进行测量,相切于头皮,调控频率15 Hz,控制强度为80%,每日70个治疗序列,每个序列30次刺激,控制每个序列间隔时间15 s,每次治疗2 000次刺激,每周进行5 d,停2 d。持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4周评定临床疗效各项指标及不良反应。

抑郁评分:参考HAMD-17,部分项目为0~4分5级评分标准,少部分项目为0~2分3级评分标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抑郁情况越发严重。

临床总疗效评估:HAMD-17减分率≥75%判定为痊愈;HAMD-17评分减分率介于50%~74%判定为显著进步;HAMD-17评分减分率介于25%~49%判定为进步;HAMD-17评分减分率<25%判定为无效。有效率=(治愈+显著进步+进步)/总例数×100%。

认知功能:参考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评估,涉及总测试次数、正确反应次数、随机错误次数、持续错误次数、完成分类等多个项目[5]。

不良反应:使用治疗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定,统计用药不良反应率。

生活质量评分:根据健康状况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 36)开展测评,其中涵盖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认知能力等功能模块,总评分100分,评分高代表生活质量佳[6]。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2组临床总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5.00%较对照组80.00%明显高(P<0.05),见表1。

2.2 2组抑郁评分比较

2组治疗前HAMD-17评分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1周、2周、4周HAMD-17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2组HAMD-17评分比较 分)

2.3 2组认知功能评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4周后WCST项目中完成分类评分较同组治疗前更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3。

表3 2组WCST评分比较 分)

2.4 2组不良反应率比较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表4 2组不良反应率比较 [n=40,n(%)]

2.5 2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SF- 36(角色、社会、躯体、认知)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5。

表5 2组SF- 36评分比较 分)

3 讨 论

近年来,临床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呈明显升高趋势,病机较为复杂,该病发生与遗传、社会心理、生物学等因素密切相关,属于精神障碍性疾病,病情复杂、病程周期长,具有一定治疗难度。抑郁症主要表现有情绪低下、兴趣下降、精神疲乏、思维迟钝、降低或丧失活动意志等,不仅干扰患者的学习及生活,甚至会出现自杀倾向。调查数据显示,在10~19岁青少年群体中,抑郁症是致病和致残的主要病因,故临床需高度重视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7]。

抑郁症的发生与体内多种激素、遗传、性激素、细胞因子等有关。现阶段,临床主要采取SSRI类药物,如艾司西酞普兰,其具有高生物利用度且吸收快,临床疗效佳,对5-HT转运体具有高选择性,可有效抑制5-HT再摄取,发挥双重作用,提高脑内5-HT传递,实现抗焦虑、抗抑郁的效果。但在治疗中,随着处方量的增加,对改善抑郁症状具有一定效果,但毒副反应问题较突出,影响患者依从性低,致使疾病反复发作[8]。rTMS是现代新型物理疗法手段之一,具有无创、无痛的优势,作用原理为电磁感应,利用脉冲磁场引起感应电流,从颅骨穿过对前额叶皮质发挥作用,进一步对大脑皮质神经元动作电位、新陈代谢、血流量等产生影响,有效改善大脑皮质功能,现阶段在临床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神经、心理疾病治疗中广泛应用[9]。研究发现,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作用于边缘系统-丘脑-皮质神经网络,对认知功能加以改善,同时还可作用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促肾上腺激素、血清皮质醇等,对脑神经元分化、生长等发挥作用,促进突触重塑,进一步改善神经元生理功能[10-11]。此外,rTMS治疗可通过多种非突触途径改善脑功能,如作用于细胞膜兴奋性、离子通道、神经胶质细胞调节等[12]。目前,rTMS在抑郁症治疗中所取得显著成效已有诸多研究报道,但治疗青少年首发抑郁症其联合应用艾斯西酞普兰的相关研究较少[13]。本次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5.00%较对照组80.00%明显高(P<0.05);且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1周、2周、4周HAMD-17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低,同时治疗4周后WCST项目中完成分类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SF- 36(角色、社会、躯体、认知)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提示,应用rTMS治疗+艾司西酞普兰,对于青少年首发抑郁症患者治疗可实现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有效减轻抑郁,同时并不会影响患者认知功能,还能发挥一定的改善效果,治疗安全性较高,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对治疗进程无影响,从而实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预后的目的[14-16]。

综上所述,在青少年抑郁症治疗中,应用rTMS+艾司西酞普兰,临床疗效佳,可改善患者精神状态,治疗安全高,促进生活质量改善。

猜你喜欢
艾司西普兰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米氮平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对照研究
丙戊酸镁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焦虑共病的对照研究
西酞普兰在紧张性头痛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比较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