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金启刚,代学英
(绵阳城市学院,四川绵阳 621000)
我国高等教育课堂教学主要沿用线下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能较好地掌控课堂氛围,及时与学生进行互动,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教育教学体系也不断升级和更新,特别是开放式课程和线上线下教学得以迅速发展。线上教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学生具有自主选择权,并且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2]要“继续推动高校建设并向社会开放在线课程,促进高校开展在线开放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指出[3]“大力推进跨学校、跨区域的网络教研活动,积极促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普及”。另外,《教育部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也提到[4]“创新在线课程共享与应用模式,推动优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不同类型高校小规模定制在线课程应用、校内校际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方式方法变革”。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5],也影响到我国教育系统。如何高效地开展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成为各大高校面临的共同课题,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指导思想下,全国高校开展课程在线教学。经过疫情期间的实施,线上教学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如学生在线学习缺乏有效监管、无法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实验实践教学无法开展、网络授课时课堂师生互动性差、互动过程浪费大量时间,甚至部分学生课堂语音影响课堂教学等。
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学生重新回到课堂,该阶段[6]被称为“后疫情时代”。后疫情时代我们仍以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为主[7],如何充分利用线上教学优势,巩固在线教学成果,同时与传统课堂深度融合,寻求线下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的有机结合,成为高校课程改革的必经之路。
绵阳城市学院是教育部认可的普通民办本科高等学校[8],学校设有10个二级学院,开设本专科专业共65个,涵盖工、经、管、文、理、教育、艺术、体育等学科,学校注重内涵式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注重教学团队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和实践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促进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以及教学管理改革,积极推进教学模式探索创新。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学校提前谋划、积极探索,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培训,全力加强在线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利用超星学习通、腾讯会议、钉钉直播、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智慧树以及U校园等在线教学平台,开课1 133门次/周,教师积累了丰富的线上教学经验,也夯实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然而,民办高校师资和教学资源较公办高校仍存在差距,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满足国家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将线上的优质教学资源与线下的课堂教学相结合,搭乘智能教育创新应用和“互联网+”教育发展的快车,完成课程“教”与“学”的改革,成为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
绵阳城市学院借助现有的在线开放课程及国内外优质在线开放课程,探索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方法,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化线上学习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探索出教师“引导、指导和督导”、学生“自学、互学和群学”的新型教学方法;从教学育人全过程的线上资源、混合式教学组织与设计、质量监控体系三个方面同步开展课题研究,其中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框架见图1,该模式主要从顶层设计、实施过程和总结完善三方面进行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
(1)学校统一规划,形成相关体系、制度及规范。为了更好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活动,采取分管副校长负责制,针对该模式实施过程制定了严格并具可操作性的相关规章制度,包括教师课堂授课规范、教学评估及考核细则,教学过程督导细则,同行课程评议细则,学生评教细则等。
(2)设置“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项目,开展理论研究。为探索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多模式应用,进一步落实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加强学生能力培养,推动“课堂革命”,设置“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项目,开展相关理论研究。第一阶段全校遴选课程,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申报教改项目;第二阶段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项目备案,开展混合式教学的任课教师须提前一学期向学校提交《绵阳城市学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试点课程申请书》、混合式教学实施方案、课程大纲、考试大纲、教案等教学资料,学院的学术委员会进行相关评审,审核通过后教师开展相关研究或实践。
(1)教师课程设计,主要包括课前设计等三个方面。一是课前(线上学习)设计,如教学视频的预习、习题作业的布置、拓展资源的了解、讨论话题的发布等。学生通过提前自主学习掌握最基本知识点,通过自主学习进行思考,提出疑难问题[9]。二是课中(线下教学)设计,包括安排课前的预测、导入知识问题、重点难点讲解、师生互动讨论、布置课后任务、线上学习安排等环节设计。基于“互联网+”“智能+”在线教学新发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促进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实现价值引领、知识教育、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通过传统线下讨论学习,对重点难点及创新性问题答疑,使得教学重点和难点更加明确。三是课后巩固完善,包括习题作业、讨论话题、拓展学习、评价反馈等环节,借助后续的学习、巩固和思考,最终对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闭合链。
(2)学生课堂管理,主要包括线上课程管理和线下课程管理。课程负责人应根据教学日历规划好线上课程各章节的发布时间,并及时发布公告或邮件,提醒和督促学生及时完成学习任务。随时关注讨论区动态,参与讨论话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解答,引导师生、生生互动讨论与学习。按时发布课程作业,组织学生提交作业以及学生互评。按时发布线上课程测试、期中期末考试,组织好课程线上测试工作;线下课程必须实现与教学资源完备、教学计划合理的线上课程的有机融合,以免造成学生有互动但无系统讲授而难以达成课程目标的问题。课堂教学不允许用播放授课录像替代课堂教学,不允许简单重复在线开放课程讲授内容,如确实需要讲授,则建议采用激发学生参与的教学方式,如脉络式讲解、重难点讲解、引导式讲解、延伸式讲解等,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的深度,也可提前布置作业,由学生来复述线上课程中的知识点。
(3)教学过程监督,学校成立三级“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督导工作组。一方面,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建成混合式教学质量标准系统、质量监控系统、质量评价系统和信息反馈系统,形成覆盖混合式教学全过程的“信息收集-分析-反馈-改进”闭环系统。另一方面,成立包括学生评教、同行评议、督导专家听课的三级“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督导工作组。第一级为学校行政领导、督导专家组成的巡查组,采用不定期巡课、看课、听课等形式,全面了解混合式教学状态,确保教学质量;第二级为各系系主任、同行教师深入课堂听课,全面了解教师和学生上课状态,并在每周三教研活动中反馈;第三级为学生会学习部学生、班级信息员组织每日查课,并形成检查记录,将一周检查情况汇总上报学院教研中心。
(1)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全方位评估。一学期“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结束后,通过教学满意度调查、学生学习积极性测评、学生成绩及创新性分析、教学督导组专项评价四个方面对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评估,形成课程评估报告。
(2)成果总结,推广及应用。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理论和实施经验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经验材料与典型案例进行推广和学习,逐渐形成完善的教学模式和体系。
(3)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观摩活动和课堂教学竞赛。教学观摩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教学观摩教师可以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学习他人的教学优点,同时加强了教师间的相互交流,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了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混合式教学改革,发挥优秀教师、优秀课堂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混合式教学观摩活动。同时,为深入推进混合式教学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打造有效课堂,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化危为机主动应对线上教学新挑战,开展混合式课堂教学竞赛,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由理论向实践的转变。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全国教育系统是一个较大的考验,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指导思想下,全国高校开展了在线教学,但线上教学的弊端也随之暴露。后疫情时代充分利用线上教学的优势,并与传统课堂深度融合,将成为高校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绵阳城市学院将线上学习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机融合,探索出教师“引导、指导和督导”、学生“自学、互学和群学”新型教学方法。该模式:(1)注重顶层设计,学校统一规划,形成相关体系、制度及规范,同时对实现教学育人全过程的线上资源、混合式教学组织与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等三个方面进行相关理论研究。(2)注重实施过程,从教师课程设计、学生课堂管理和教学过程监督等方面进行强化,提升教学质量。(3)从教学满意度调查、学生学习积极性测评、学生成绩及创新性分析、教学督导组专项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课程教学评估,同时对整个教学模式进行总结和评估,确保教学改革能够真正得到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