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莉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广东广州 510925)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要提高公共英语教学效果,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及英语实际应用能力,需要了解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的现状和要求,对教材、教师及教法等进行改革。
通过2019-2021年对广东省内近十所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师教学的调查,我们了解到目前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些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高职招生来源范围广、学生基础差距大、公共英语课程定位不准确是较为突出的问题。从具体教学来看,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要面对多个专业的学生,要突出课程实用性,“大统一”的英语教材很难符合产教融合教学要求。但限于课时,很多学校基本不会单独开设行业英语课,通识英语教学过程中行业英语内容涉及少;另一方面,部分教师缺乏对行业知识的了解与更新,教学设计与情境不够贴近行业,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缺乏实践性技能训练,很难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实现“以学定教”“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部分英语教师毕业于英语语言专业,对其他行业知识和行业需求知之甚少,对学生未来就业的岗位(群)不了解,更不清楚产业(行业)用人标准及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需求,很难提高行业英语教学质量。部分教师对如何利用英语课程培养学生未来职业或岗位的一般性英语应用能力,实现教师导学、有效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等方面存在困惑。
学生来源多,差距大,对教学影响很大。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动力,如何平衡和改进教学,使学生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学习展示有序开展,是很多教师思考和探讨的课题。
公共英语课程考核,很多学校还是以笔试为主,试题由选择、填空、阅读、翻译、写作等组成,侧重对学生英语语言知识的考核。部分学校英语考试引入以日常英语考核为重点的听力考试。一个可喜的现象是,很多教师都在考虑引进行业英语考核,探讨如何开展多元化教学评价,以更客观、科学的方式,实现以评促学,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部分学校针对不同专业开始行业英语教学内容讲义编写或者行业基础英语词汇资源库建设,以逐步解决教材与现实融合不足的问题。除此之外,部分学校公共英语教师与专业教师也开始进一步教学教研合作,学科间融合增多。但教材建设、跨学科融合还都在探索阶段,还有很大的改革与合作的空间。
Brinton et al.(1989)、Crandall & Tucker(1990)、Richards&Rodgers(2001)等将CLIL确定为一种语言教学的理念或方法,围绕学生将要获得的“内容或信息”组织教学,而非围绕语言或其他形式的大纲组织教学(Richards & Rodgers 2001:204),核心是内容与语言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机融合[1]。简单说,CLIL就是将学科内容和外语学习相结合,从而促进语言和学科内容的双重学习。常规的英语课程中,语言学习是以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为教学目标的,所以涉及的主题也多以日常生活、场景问答等为主,很少涉及学科内容。而CLIL理念的实践,可以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机会来及时联系和运用所学的语言技巧,实践“即学即用”。我国外语界具有丰富教育经历的专家非常重视且大力倡导知识内容与语言技能的融合教学,认为其有利于打破语言学习和学科知识脱节的状态,有助于实现从“学英语”到“用英语”的转变。纵观传统的高职公共英语教与学不够紧密融合的不足,我们有必要突破为了教语言而开设语言课程的传统教学理念,将语言教学和有意义的知识内容教学有机结合,最终达到帮助学生获得语言能力、专业知识、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2]。
从教育生态学来看,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生态系统”。从现代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来看,一门课要关注学生发展,强调教师发展和以学定教。从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现状及CLIL理论来看,如何培养具备一般岗位英语能力、一定跨文化沟通能力且一定专业知识能力的人才,是当前教学研究亟须解决的问题。而如何改变以语言技能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探索将语言和学科知识相结合,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促进外语运用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3]。CLIL教学不以单纯提高学习者的外语能力为目标,而是强调通过内容和语言的融合,即利用外语讲授学科内容这种方式,实现学科知识和外语技能的共同发展[4]。因此,以基于专业/职业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要求选取教学内容,依据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内容,重构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文化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语言与学科内容(CLIL)相结合的一个尝试。
教师、教材与教法分别是教学的根本、基础和途径。不断提高师资水平及教师专业能力,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打破学科体系、知识本位的束缚,加强与生产实践的联系,突出应用性与实践性,关注技术发展带来的学习内容与方式的变化,是职业教育公共英语课程的新需求。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融合学生专业/行业基础内容,以通识英语为基础,是公共英语教学教改发展的趋势。而实施基于校本资源库的CLIL教学,是公共英语教学教改的有益尝试。
从课堂教学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来源于教材,教材是教学内容的基础。以往的公共英语教学大多是一本教材面向所有专业学生的做法,教学内容沿袭的是中学的通识英语教育模式,与高职教育“职业性”“应用性”“实用性”的教学目标相去甚远。
从社会发展与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目标来看,结合CLIL教学理念,高职英语课程需要改革教学内容。构建以生活英语为主,融合传统文化、跨文化和区域特色文化的通识英语为基础,以学生专业/职业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为要求,以未来职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内容为主线的教学内容体系。建设这样的教学内容体系,需要建设面向各专业(群)教学需要的校本资源库。
校本资源库可以图1所示为建设框架。校本资源库以课程思政为引领,以企业、教师及学生合作为基础,以通识英语、行业英语和英语提升为主要模块,以行业英语学习为主体,体现专业内容与英语语言相融合。
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师生共同取得的。高效的教学离不开学生的思考、学习和反馈。基于校本资源库的公共英语教学,强调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有效学习。鼓励学生全程参与教学,通过听说读写译等操练,实行导、学、练、展、评全过程教学。在CLIL教学中,教师先把行业内容发布给学生,引导学生思考并完成自学任务。再通过课堂学习过程和课后评价与反馈完成教学环节。课前通过自学,课中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学习课件展示等形式,以及课后考、练等线上线下方式,融合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加强师生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合作与交流,把导、学、练、展、评等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最后开展生生评价、师生评价,让学生能领会、运用、分析和使用所学知识。
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应该是学习者、研究者、组织者、引导者、催化者、促进者、实践者和开发者,学生是积极参与者、合作者、实践者、反馈者和开发者;课堂应该是对话、沟通、合作和展示的平台,利用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通过增加学生的体验感,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Skinne的精准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是提出学生应达到的目标并对学习过程进行控制,辅以训练、反馈和纠正性补救等措施,促使学生产生所要求的行为;对于那些偏离目标或未达到目标的行为,要在不强化的前提下进行纠正。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校开始把行业英语融入教学当中。与英语联系比较密切的一些文科专业,专业教师上行业英语课;但大部分专业的行业英语不是独立开课,而是融入公共基础英语课,由原来的公共英语教师教学。专业课教师上行业英语课和公共基础英语教师上行业英语课,都无法满足行业知识与语言能力结合的需求,因此,需要发展教师专业能力,以满足教学要求。
从高职教育的目的看,产教融合才能产出成果。要做到产教融合,教师先要提升自己的产业/行业认知能力。从高职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来看,高职教师应该是“学习型”“双师型”和“研究型”教师。就培养具有一定行业知识的英语教师来说,校本教研培训是一个比较简单和有效的做法。教师以学校为培训基地,通过专业教师与公共英语教师结对子或公共英语教师融入专业教研室的方式,公共英语教师走进专业教师课堂和实训场所,与专业教师进行相关教研活动,逐步形成跨学科学习或科研小组[5],在思想的相互碰撞中形成新的认识,有利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同时,学校可以不定期邀请企业教师开展校企培训和派送公共英语教师轮流到企业实习,鼓励教师考取相关资格证,逐步培养“双师型”教师。有效的教学建立在教师学习、反思、实践与不断提升的基础上,因此,大学教师要进行学术研究工作,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学术研究[6]。
教学反馈和评价是教学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内容与语言融合教学模式的英语教学评价,既要体现内容,也要考核语言,需要改革过去以一张试卷为主的终结性考核评价模式,把形成性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围绕所学的行业英语和通识英语内容,融入听、说、读、写、译等的考核,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以评促学。
杜威说:“微小的经验都会产生理论。”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课后反思、学期反思、年度反思等都对教师的成长有益。高职英语课程的特点以及学情状况,更需要教师从细微处进行教学反思。对日常教学出现的问题与现象进行分析并做出总结、归纳和记录,是教师成长的宝贵经验和教学科研的一手资料。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师生关系,教师还要不定时进行教学调查,做好教学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必然要求。基于校本资源库的CLIL教学,是英语教学产教融合的一个实践途径。面对学习对象专业多、基础差距大的现状,公共英语教师还需要对如何有效开展语言与内容融合的教学,进行更多的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