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美学思想

2022-11-29 01:00杜蕴叶
轻音乐 2022年1期
关键词:舒伯特李斯特浪漫主义

杜蕴叶

在古典主义时期所推崇的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法国革命获得了理性的胜利,这一理念一直影响着19世纪西方的音乐文化。浪漫主义蓬勃发展、法国大革命后的欧洲社会与文化情景具有十分紧密的关联,各民族的解放和独立运动掀起了文化艺术领域的民族主义潮流,过去的政治、经济、社会体制受到了极大冲击,人们的思想、情感逐渐趋于个性化,追求个体的主观印象,关注个人心理的呈现。艺术家们纷纷投身到追求自由、解放的行列中,以期全面摆脱传统的发展路径,切实脱离各种“理性”的束缚。作为浪漫主义运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浪漫主义音乐表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它追求个人的自我表现,排斥各种理性的束缚,是一种理想化、个性化、颇具诗意的音乐[1]。了解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美学思想,对认识浪漫主义音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本文将对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美学思想进行探索研究。

一、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

浪漫主义运动中涌现了一大批浪漫乐派音乐家,这些音乐家基于自身的情感表达需求、兴趣爱好,展开了各式各样的音乐体裁创作,并创作出了丰富多样、各具特色的音乐形式。在中西方艺术发展史中,每位才华出众的艺术家都有自身独特的风格,这些风格体现于艺术家的创作中,体现于艺术家作品的创作形式、创作内容等各个方面,使作品表现出强烈的审美价值[2]。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在创作形式、创作技术等方面对古典乐派进行了继承,但在创作内容方面则进行了全面创新。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奔放自由、不受拘泥,热衷于描写、情感表达,引入了大量的民族民间因素,与大自然紧密联系,给人以鲜明的个性及民族性。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家将循规蹈矩视为音乐创作的绊脚石,他们通过各式各样的手段途径去创造新的事物,并且对自身创造的形式从不持保守的想法,他们不认同任何形式的按部就班,从不将任何形式的规则视为必须遵守的信条,究其原因在于他们将主体的思想情感放在音乐创作的首要位置,将主观的精神内容凌驾于所有外在客观因素之上。

在创作方面,该时期音乐创作者侧重于对自我感情的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在表现形式方面,和过去相比也出现了一定的转变,逐渐掀起了浪漫主义思潮与风格。有别于古典主义音乐,浪漫主义音乐在继承古典乐派创作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开拓创新。比如,提出音乐应当与戏剧、诗歌等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推崇艺术的融合发展;追求个体主观情感的表达,作品表现出鲜明的自传特色;作品颇具幻想性,催生了大量描绘大自然的作品,在艺术家们看来,大自然是平静的,是无拘无束的,是理想美好的境界;另外,还关注戏剧,钻研民族民间的音乐文学,从中提炼养分、获取启发,使作品表现出强烈的民族特色。如前文所述,浪漫主义音乐在创作形式、创作技术上对古典乐派进行了继承,但在创作内容方面则进行了全面创新,并广泛采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3]。其中,在形式方面,浪漫主义音乐摆脱了古典音乐完整均衡结构形式的束缚,获得了明显的自由性,由此催生了大量单乐章题材的器乐曲,且大多为器乐小品,诸如即兴曲、练习曲、前奏曲、叙事曲、夜曲及各类舞曲等,而在各种器乐小品中,以钢琴小品居多。

二、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特点

(一)旋律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旋律实现了长足发展,它不仅变得更连绵,节奏也更为轻快。同时在结构方面,该时期的旋律趋向于不规则性,有别于古典乐派的均衡、完整。除此之外,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旋律对18世纪晚期掀起的一种发展趋势进行了延续,也就是旋律主题趋向于声乐化,这为实际歌唱表演带来了极大便利[4]。诸如由肖邦、舒伯特等音乐大师创作的大量旋律都被改编为流行歌曲、电影主题曲。

(二)和声

古典主义音乐大致使用仅建立于大小调音阶的七个音上的和弦。而浪漫主义音乐则注重创作半音和声,这是在一个八度所有十二个音的半音音阶内的另五个“半音”上引入的和弦,尽管它们听上去给人以不协和的感觉,但正是凭借这种不协和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浪漫主义音乐和声的表现力,使其趋于色彩化,表现出华丽且充实的音响效果[5]。简而言之,19世纪的音乐创作者们正是依托这种和音的创作手法,得以创作出了大量给人以浪漫感觉的作品。例如,音乐中对于探求、痛苦、渴望等情感的描绘大多是通过不协和音实现的。依据作曲的基本要求,各种不协和音都应当“解决”为协和音。而在浪漫主义音乐中,作曲家们对于不协和音会进行拉长处理,这一处理手段会让探求、痛苦、渴望等情感得到进一步强化,这些情感也与浪漫主义音乐所追求表达的孤独或者爱情等主题相符。由此也印证了人们在聆听浪漫主义音乐时常听到的不协和音,起初可能并不易于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便会觉得越来越有感觉。

(三)速度

与追求自由奔放的时代相统一,浪漫主义音乐的速度也不再为传统循规蹈矩的节拍所约束。该时期的作曲家们十分推崇自由速度[6]。对于自由速度而言,主要指的是演奏人员在演奏自由速度的过程中,如若在一个小节出现了抢拍的情况,可在另一个小节补回来,速度快慢与否,都讲求以演奏者鲜明的个性方式来进行处理。速度的自由处理往往会因为力度的波动而转变,即为速度加快时伴随着渐强,速度放慢时伴随着渐弱。这一夸张的音乐运转方式,得到浪漫主义时期艺术家们的广泛推崇。

(四)曲式

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们并未构建出新的曲式,而是对古典主义时期的相关曲式进行了继承扩展。在这一时期,作曲家们创作出连绵且宽广的旋律,在人们沉浸于作品中渐强的声音色彩,为管弦乐队演奏的华丽音响所着迷时,各个乐章的长度得到了逐步增强[7]。比如,莫扎特的《g小调交响曲》仅需约20分钟;而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则需约55分钟;马勒的《第二交响曲》需约1.5小时;瓦格纳的四部连续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全程演出时间更要达到约17小时。但值得一提的是,浪漫主义作曲家也热衷于小型曲式结构,在短暂的1—2分钟的作品中,作曲家们试图实现对自身情感的表达,这类小型作品被称作特性小品,像舒伯特、肖邦、李斯特等作曲家都十分喜爱创作该种曲式结构的作品[8]。

三、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美学思想

(一)舒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是浪漫主义初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情感论美学思想对浪漫主义后期的广大音乐家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舒伯特的情感论美学特色与浪漫主义思潮有着紧密联系。18世纪末期所创作的音乐作品中,艺术家们将情感表达放在第一位,对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提倡的理性所秉承的态度,由最初的支持转变成明显的怀疑与失望。所以浪漫主义者注重情感与理性之间的较量,将情感表达上升至高于一切的地位。这对艺术家们的艺术创作及美学思想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其中也包括对舒伯特音乐美学思想的冲击。通过舒伯特的创作,可以深切领略到他对社会、艺术、爱情的感受,领略到他将自身悲苦转化成对艺术、情感、人生的渴望中,所以认识舒伯特的美学思想是认识其音乐的一大前提[9]。

舒伯特在表达自身音乐情感过程中,尤为推崇艺术领域的“幻想”因素。在外部文化、艺术氛围的影响下,舒伯特的作品不被人们所认可,在这过程中,舒伯特竭力通过想象力来描绘这个世界,并通过非理性的途径为自身打造了一个理想的世界。相对于理性,舒伯特更相信幻想,推崇音乐并依附灵感,这一特性主要体现于舒伯特的即兴曲创作中。基于此,可有效认识到舒伯特的浪漫主义美学倾向,丰富的想象力使得舒伯特的音乐更具诗意、浪漫气息更浓。在音乐创作中,舒伯特通过想象出诗情画意的画面,将诗歌与音乐一同融入想象的完美情境中;在器乐创作中,人们可以感受到舒伯特别具一格的想象力,即便没有诗歌语义性的解读,同样可充分感受到舒伯特诗意中情感的表达。情感的主观表达是浪漫主义时期美学的又一项显著特征。这一点主要体现于舒伯特在他创作中所频繁采用的自传性创作。舒伯特众多优秀音乐作品中都可以捕捉到这一特点。舒伯特尤其擅长利用想象把自己融入音乐的美好境地中,进而实现对自身现实生活的呈现与思想情感的表达。

(二)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

李斯特是匈牙利浪漫主义音乐家的杰出代表,其为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李斯特推崇感性,遵循内容大于形式的原则,追求展现内心世界,注重个人抒情性,热衷趋于幻想性、传说性、神话性题材的自传体创作,主张在音乐创作中要突出主观性、象征性,提倡民族性,在音乐创作中实现了艺术与民族运动的高度融合。对古典乐派的风格有所集成,特别注重音乐的社会价值,力求进行艺术融合创新,推动社会发展。李斯特的音乐美学思想在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重要意义,为当时以及后世的音乐创作与音乐理论的进步奠定了基础。李斯特通过大量优美的文字对音乐美学进行了论述,着重提出了对钢琴美学的认识,其作品均得到了十分广泛的流传。李斯特是一名崇尚钢琴表现形式的音乐家,但他更为追求通过钢琴作品以表达自身的内在情感,在他看来音乐的表现力是众多其他艺术门类所不可比拟的,而在音乐领域,李斯特最擅长的钢琴又是颇具表现力的乐器。比如,在得知匈牙利革命失败后,李斯特义愤填膺地创作了钢琴曲《送葬曲》,整部作品极具情感表现力。李斯特认为,音乐中应当有真实的情感表达,并且真挚的情感是任何杰出的作品所不可或缺的。在关于音乐情感问题的认识上,在李斯特看来,音乐应当有内容,而这一内容即为音乐的情感。音乐的情感不仅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音乐的形式。另外,李斯特热衷于发挥自身的表演能力及创造个性,他不被浪漫主义所束缚,在表演实际中甚至会依照具体形势、状态对作品的样式进行灵活调整,这充分体现了李斯特自身所形成的独特钢琴表演美学[10]。李斯特在表演时通常会侧对观众,目的是为了让观众看清自己的表演,通过自身投入的姿态和夸张的动作感染观众。李斯特在钢琴表演美学上所形成的独特风格,同时也是浪漫主义风格的重要体现,而这一风格在当今时代仍产生着极大的影响力。

(三)斯特劳斯的音乐美学思想

斯特劳斯作为德国晚期浪漫主义音乐作曲家,他的贡献主要在交响诗创作上,他推动了交响诗结构形式的发展完善,致力于创作偏向于动机及专门描写人物、地点、情景的音乐片段。同时,在管弦乐配器上,斯特劳斯也具有十分超凡的才能,他的作品思想情感表达实现了与一系列乐器性能的充分融合,这使得他的作品中即便是一个十分平常的动机或者主题亦可散发出独特的魅力。斯特劳斯的歌剧创作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瓦格纳乐剧作品的影响,虽然他掌握着十分精湛的作曲技巧,但创作内容相对苍白,相较于瓦格纳的作品明显更为单薄。斯特劳斯的创作有时如同一篇满是华丽辞藻的散文,但却是在表达一些抽象乏味的内容。在贝多芬的动荡、莫扎特的明澈、勃拉姆斯的结构感、瓦格纳的英雄性等前人的影响下,斯特劳斯形成了强烈的创作欲望。基于对管弦乐队的娴熟掌控,使斯特劳斯的创作散发出独特的魅力,但同时受20世纪末文化特征的影响,斯特劳斯的创作也表现出一定的唯美主义、颓废主义倾向。

结 语

浪漫主义凭借其独特的幻想、个性、奔放、无限的渴望、自由地表达思想情感等风格特性与古典主义音乐的理性、严谨、条条框框、深思熟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美学思想并未完全脱离古典主义,一方面,浪漫主义是基于古典主义所衍变形成的,是对古典主义音乐的继承与创新;另一方面,人们依然向往着和平与美好,只是时代的变化促使其思想、行为发生了转变。音乐家们摸索出一种新的方式以表达自身的思想情感、价值诉求,音乐艺术永远是艺术家们所追求的永恒的主题。

注释:

[1]王文婷.浅析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肖邦钢琴作品中的音乐美学思想[J].音乐时空,2015(01):68.

[2]吉婷婷.19世纪浪漫主义乐派与民族乐派音乐审美观[J].艺术教育,2019(11):215—216.

[3]陈 露,王 君.浪漫主义时期钢琴音乐的美学特征[J].北方音乐,2020(02):28—29.

[4]曾雅欢.西方音乐中的理性与感性调和体——论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特征[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3(11):7—8.

[5]王海垠.浅谈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特点及代表人物[J].乐府新声,2015(02):136—138.

[6]王 婷.浅谈欧洲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浪漫主义的社会背景,音乐特点及风格批评[J].文学界:理论版,2012(09):291—292.

[7]夏 甜.从舒伯特的《小夜曲》看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特点[J].音乐时空,2016(04):62—63.

[8]周 芳.浪漫主义时期钢琴音乐的创作和美学特征分析[J].大舞台,2014(03):103—104.

[9]李 洋.论舒伯特艺术歌曲《致音乐》《死神与少女》的音乐特征[J].北方音乐,2019(21):16—19.

[10]郝文捷.宗教与救赎——论“神父时期”李斯特的音乐美学观[J].作家,2013(04):219—220.

猜你喜欢
舒伯特李斯特浪漫主义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
打开《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研究(1950-1960)》
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出版经济与文学创作
关于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思潮的反思
觉醒的舒伯特
保持肃静
BBC电台要连播9天舒伯特乐曲
爱之梦
舒伯特的小夜曲
舒伯特与《摇篮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