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佳楠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的表现手段是由声音构成的,而声音需要依靠听觉来辨认和识别[1]。真正优秀的音乐家都有着敏锐的听觉能力,这样的听觉能力并不纯粹是天生的,而是后期训练和长时间钻研获得的。在钢琴演奏活动当中,音乐听觉是提高演奏效果的关键,具备良好的音乐听觉,可以在演奏过程当中保持高度鉴赏力以及审美能力,在音乐听觉的支持下进行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对音乐作品的内涵与主题进行立体把握,提高演奏质量。
音乐听觉是连接音乐当中音符和音符情感的桥梁,一般而言,可分成外部听觉与内部听觉这两个方面[2]。外部听觉是普通或实音听觉,在外部声音给人体听觉器官带来刺激之后,听觉器官可以清楚辨别传递的声音。人类可以辨别外部声音,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当然在外部声音方面也表现得非常敏感。钢琴演奏人员在双手演奏当中,可依托外部听觉直接聆听音响效果。钢琴演奏者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外部听觉能力,以便在演奏过程当中辨别所弹奏音符的准确性,思考弹奏是否和旋律主线要求相符。假如演奏人员在演奏活动当中,因为过度关注情感抒发,忽略了钢琴演奏旋律,会因为外部听觉失灵而无法得到理想的演奏效果。所以为了从整体上优化钢琴演奏,演奏人员应该建立良好的外部听觉,并正确认识外部听觉在演奏当中的作用,即把控着乐曲演奏的方向。
内部听觉是人们在长时间的认知实践当中积累和发展形成的,不必借助外部声音就可以感知音乐独特魅力的能力。这样的能力主要凭借内心听觉来实现,从内心角度出发,感知演奏效果,优化演奏状态,提升演奏质量。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内部听觉是将大脑作为中心枢纽,在大脑当中针对音乐所形成的一种真实体验[3]。内部听觉是建立在音乐感知上的音乐感知能力以及想象能力,能够助力整体感知的形成。钢琴演奏人员在看不到音符的情况之下,利用钢琴演奏在内心形成的音乐感知力,就是对音乐的一种内在感知与想象。贝多芬的很多杰出作品是在失聪后创作的,这对音乐家来说无疑是非常大的打击,不过他并没有因为外部听觉丢失而影响到创造能力的发挥,而是凭借良好的内心听觉创作出了一部部经典作品。内心听觉让贝多芬可以在大脑当中形成完整音乐效果,比如旋律、乐句,等等。内心听觉实际上是在长时间外部听觉刺激之下形成的,只有在二者的协同作用之下,才能够获得良好的感知效果,为音乐演奏奠定基础。
音乐听觉是由外部和内部听觉构成,二者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外部听觉长时间的积累以及刺激,让钢琴演奏者建立了个人独特意识,也指导着演奏者内部听觉的建立,给演奏者形成良好的演奏认知与习惯提供了标准和基础。所以内部听觉是基于外部听觉形成的,演奏人员内部听觉不能够只是停留于外部听觉表面,还会促使外部听觉持续完善与提升[4]。演奏人员可以在演奏实践当中运用长时间对于声音的感知和积累,指导手指持续游走于琴键,在生成演奏效果时,根据自身外部听觉来鉴别自身演奏效果的准确性。为了提高外部与内部听觉能力,演奏人员需要勤于练习加强对优秀钢琴演奏人员音乐表现方式的研究和学习,在内部和外部听觉的彼此结合与相互作用之下顺利完成作品演奏,在两种听觉效能作用的发挥之下提高钢琴演奏效果,把钢琴作品的精华体现出来。
钢琴演奏离不开日积月累,尤其是要完美呈现作品,提高演奏质量,就必须要通过持续不断的训练来达到目的,实现对作品的完美表达。在钢琴演奏训练活动当中,演奏人员可以依托音乐听觉来提升训练的综合效果。演奏人员凭借良好的音乐听觉调整个人演奏技巧与方法,并在这一过程当中加强反思与探究,综合提高个人的演奏素质。音乐听觉能够在演奏人员的日常演奏训练当中提供科学指导,每一次演奏活动当中的真实声音反馈,能够让演奏者个人演奏当中的实际问题改进,在接下来的训练活动中,逐步提高演奏水平;借助音乐听觉,演奏人员可以有效感知自身在演奏训练当中的变化和点滴进步,并逐步形成训练信心,增强训练热情。特别是对钢琴演奏新手来说,利用音乐听觉,能够让他们感受到自身弹奏出来音乐的质感与力量,感受个人在演奏当中的变化,进而找准训练方向,确定更科学的训练目标,在持续感知和不断摸索当中前进,提高整体的演奏训练水平。
音乐听觉直接影响钢琴演奏的质量,主要利用指导演奏人员演奏的方式使其演奏能力得到发挥,顺利完成对音乐作品的表现。一般而言,钢琴琴键共有88个,包含了低音到高音的全部音域。钢琴是一个拥有广阔音域的乐器,其他乐器不具备这样的音域特征,同时钢琴也有着极大的音量变化[5]。所以钢琴演奏人员在演奏活动当中要结合作品的情感表现需要进行演奏力度的控制,与此同时借助踏板调节旋律和声、复调、转调,等等。钢琴演奏者基于音乐听觉感受自身演奏出来的音乐,发现演奏中存在的不足,并以此为重点进行针对性改正,完善和提高个人的演奏方法与演奏技术水平,保证钢琴演奏质量,丰富钢琴作品的内涵表现。钢琴演奏者在对各类作品进行演奏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有演奏瑕疵出现,这无疑会给演奏效果带来直接影响。于是演奏人员可以基于自己的音乐听觉,凭借具备的演奏能力和掌握的演奏技巧,实现对演奏成果的优化。比如依托音乐听觉,对节奏的快慢与强弱进行有效调整;利用音乐听觉改进演奏手法,提高演奏活动完整度。演奏指法速度和节奏掌握的不同会生成不同的演奏效果。对此演奏人员要结合自身对作品的把握水平,表达作品的思想与情感,并在音乐听觉的辅助之下呈现出优质的演奏作品,满足人们欣赏钢琴作品的需求。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钢琴演奏人员在演奏作品的过程中,哪怕是面对相同的钢琴作品不同的演奏者对其进行演奏,往往会有不同的结果。所以每次钢琴演奏实际上是演奏人员针对钢琴作品的再度创作,不管是演奏他人的作品还是个人作品,每次演奏的感受都是不同的,每次演奏出来的效果也不相同,演奏者差异化的演奏体验表现出了各种不同的演奏情感。利用音乐听觉,对音乐作品进行认真聆听,得到情感上的独特体验,在演奏过程当中针对作品开展再创作。钢琴演奏效果不仅和演奏技巧方法有关,最为主要的是和演奏人员的状态与音乐素养相关。演奏人员通过借助自己的音乐听觉并在其中持续融入新的情感感悟与心理体验,对作品进行有效的二度创作,从而给广大听众带来独特深刻的体验。演奏人员在确定要演奏的作品之后,会基于自己的音乐听觉,对作品的情感表达进行深刻感悟,将创作者的情感和个人的情感体验结合起来之后,在演奏当中进行表现。比如在对莫扎特的钢琴作品进行演奏时,演奏人员首先需要对作品进行认真聆听,对作品的主题和表达的情感内涵进行领悟,发现精神和心理层面上的共鸣,然后在演奏过程当中加入自己的情感领悟形成个人独特的演奏风格,提高音乐作品再创作效果[6]。
钢琴作品属于高级艺术作品,对审美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而对自己的原创钢琴作品进行演奏,是每一个演奏人员的骄傲与追求。不过要真正创作钢琴作品是非常困难的,不仅有着很强的专业性,也有着较大的难度,而且不是所有钢琴演奏者均能够完成对钢琴作品的创编。钢琴演奏人员在长时间的演奏实践当中,积累了诸多演奏方面的技巧和方法,对于每种技巧与方法也到达了熟练运用的层次,理解了作品的内涵与韵味,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他们对作品的创编能力,在此基础之上可以依托音乐听觉来增强音乐表现力,提高音乐专业素养,从而为创编合格的钢琴作品奠定基础。从这一角度分析,对于钢琴演奏人员来说,音乐听觉是提升其作品创作能力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想要提高演奏人员的原创能力,就必须要从增强音乐听觉着手。
钢琴演奏这一音乐实践活动极富音乐艺术魅力,钢琴演奏存在多个流派,而流派的形成和历史、文化、地理等多种因素有关。不同的流派拥有不同的演奏风格,在形成固定的风格之后,开始了迅速传播。在钢琴演奏过程中,对作品的风格进行正确把握是一项基础内容,也是完成演奏任务的基础与前提条件。为了实现对钢琴作品风格的正确表现,积极发挥音乐听觉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在对钢琴演奏的诸多风格流派进行了综合研究后发现,钢琴风格流派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内容:一是开展断面研究,也就是对不同国家与民族的钢琴风格流派进行研究分析,具备很强的地域性,比如研究与对比俄罗斯与西班牙的钢琴演奏风格。二是开展断代研究,也就是把钢琴发展史进行断代处理之后分开研究。三是进行个体研究,也就是针对钢琴领域非常著名,以及获得突出成就的个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他们的经历演奏风格进行分析判断,然后再立足整体做好细致分析[7]。比如研究莫扎特、贝多芬等钢琴家的钢琴演奏风格,从音色、调式、句式、旋律、和声等不同方面出发进行分析。在进行综合研究的过程中,音乐听觉是不可缺少的能力保障,只有在良好音乐听觉的支持之下,才能够在作品风格把握以及风格研究过程中保持良好状态,获得更加丰富的研究成果。
在对钢琴作品进行实际演奏的过程中,要避免出现中断的情况,因为一旦作品出现了中断问题,会给演奏风格与内在情感的表达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保证作品演奏的完整性是至关重要的。在一些演奏情况中,由于演奏人员没有保持着良好演奏状态,从而影响到作品的完整表现,哪怕是在发现问题之后极力补救,也常常不能够获得理想的演奏效果。部分演奏人员认为自身是因为精神高度紧张,影响到正常发挥,实际上影响发挥的最大原因是演奏人员的音乐听觉能力不高。还有一些演奏人员对作品的部分片段演奏得非常出色,但是却无法带给人良好的整体感觉,前后衔接不够恰当,从而影响到发挥效果。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演奏者没有借助自身的音乐听觉感知风格变化。完整精彩的钢琴作品,不仅要求演奏人员有着良好基本功,还需要拥有高超的表演技巧积累,并且要从整体上进行风格与情感的把握,在演奏过程当中抓住听众的耳朵,把握其内在情感变化,从而实现对作品完整而又和谐的艺术表达。演奏人员利用音乐听觉,把握整体风格走向,抓住乐曲主线,确保演奏自然流畅,能够让演奏成功一大半。借助音乐听觉,确保音色发音准确,提高情感,表达连贯性,并在内外听觉的结合之下提高演奏的和谐度,让作品的灵魂得到充分表现,让听众能够综合感受钢琴演奏魅力。
钢琴作品有着自身独特体裁,通常可以分成协奏曲、奏鸣曲、叙事曲、舞曲、托卡塔等。不同的体裁在风格和特点表现方面也不相同,对作品体裁进行正确把握才可以真正在演奏过程当中基于音乐听觉进行充分感知。就拿奏鸣曲来说,有很多著名钢琴家都谱写过奏鸣曲,因为他们所处时代不同,其作品的风格也有很大的差异。海顿是维也纳古典乐派首位代表人物其作品风格非常独特,受到生活背景的影响,他创作出来的作品活泼率直,明朗动听,但是作品演奏水平不高。之后莫扎特对他的作品进行了拓展延伸与再创作,让作品更具生命力,显得更为明净清澈。对作品体裁的表现少不了对音乐听觉的正确运用。
音乐听觉是钢琴演奏者的必备素质,也是完整呈现音乐作品不可或缺的能力。合格的演奏者必然要掌握音乐听觉的正确运用方法,主动把内部听觉和外部听觉结合起来,实现对作品内容的充分表达,获得忘我的演奏境界,提升整体的演奏水准。
注释:
[1]叶熙熙.论音乐表演艺术中的内心听觉——以钢琴演奏为例[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9(01):89—93.
[2]郑帼菁.论音乐听觉在钢琴演奏中的价值[J].当代音乐,2020(06):161—162.
[3]史 瑞.探析音乐听觉感知在钢琴演奏与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音乐时空,2018(21):72—73.
[4]冯 媛.音乐听觉在钢琴演奏中的作用研究[J].黄河之声,2020(12):45.
[5]王秋弘.论新时期我国高等钢琴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的革新[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4):63—64.
[6]费丽娜.音乐听觉在钢琴演奏中的作用研究[J].北方音乐,2020(08):55—56.
[7]王 亮.探析音乐听觉感知在钢琴演奏与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黄河之声,2019(23):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