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视角下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分析

2022-11-28 10:12郑燕彭悦冬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问题设计深度学习有效性

郑燕 彭悦冬

摘 要:在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各种智慧型的教学手段层出不穷,学生的学习平台更加广阔,能够获得的学习资料也更加丰富。为进一步推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教师需要带领学生突破以往浅层学习的桎梏,给学生提供在课堂上思考和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养成深度学习的习惯。文章采用理论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出发,立足深度学习视角,分析了深度学习的必要性,阐述了深度学习视角下高中化学课堂问题设计的基本原则,探索了化学课堂提问的主要类型,对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展开了深入讨论,旨在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质量,推动化学课堂改革。

关键词:深度学习;高中化学课堂;问题设计;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2)33-0058-03

引  言

高中化学课程包含了大量的化学实验、化学概念,抽象性较强。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串联整个课堂,为学生打造科学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思考。在问题设计中,教师需要遵循学生的化学学科认知规律,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展开问题设计,让学生形成明确的学习思路。此外,教师需要围绕问题设计课堂活动,使学生逐渐掌握化学学习方法,获得全方位提升。

一、深度学习的必要性分析

深度学习是相对浅层学习而言的,是对以往孤立记忆、非批判性学习的突破。自高中新课程改革提出以来,“以学生为中心”“少教多学”“先学后教”等新型理念不断涌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教学容易出现混乱的状态,创建基于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在深度学习模式下,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批判性理解,实现知识的有机整合,提高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

当前,很多高中学生缺乏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多采用机械式的学习方式,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作为目标,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在高中化学课堂上,学生需要对知识进行深度理解,实现思维的拓展和延伸。高中化学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批判性建构,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带领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深度反思,提高学习质量。

二、深度学习视角下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一)渐进性原则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目的是启发、引导学生。化学知识存在一定难度,教师必须遵循渐进性原则,让问题具备明显的层次性、梯度性。教师可以将一个较难的问题分解为多个简单的子问题,确保问题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同时掌控好问题的跨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化学知识的内在规律。在渐进性原则下,教师需要把握好问题设计的难度,让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2]。

(二)目标性原则

在深度学习视角下,高中化学课堂中的问题设计需要遵循目标性原则,教师需要明确问题设计的具体目标,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围绕目标开展。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深度研究课本教材,遵循《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相关要求,深入分析教材中包含的重点知识,从而设计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体验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为学生预留出思考时间、讨论时间,推动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启发性原则

在深度学习视角下,高中化学课堂的问题设计需要遵循启发性原则,教师需要用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启发性的问题相当于一个“钥匙”,学生需要拿起这把“钥匙”,主动打开知识的大门,自主学习新知,突破对教师的依赖,真正实现深度学习目标,体验深度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启发性问题能够让学生产生认知方面的冲突,从而深入思考问题,找到冲突的关键点,使自身的思维达到更深层次。

(四)趣味性原则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高中阶段化学知识难度较大,抽象性较高,所以问题设计要遵循趣味性原则,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教师需要结合课堂教学目标,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问题案例来阐述化学知识,展现化学现象,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在化学课堂上投入更多精力。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还可以引入趣味性实验,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入智慧课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增强化学课堂的趣味性。

三、深度学习视角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类型分析

(一)当堂习题方面的问题设计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当堂练习题的针对性较强,与教学环节相适应,能够达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目的。在当堂习题的设计方面,教师需要注重问题的适应性,一方面要让问题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另一方面还要适当延伸课堂知识,科学把握问题的难度和问题的量。

例如,在讲解“钠及其化合物”时,教师首先需要深入分析学生的学情: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掌握了铝、铁、铜等金属,了解了部分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了铁、铝等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可以创建一系列的问题链:“生活中有哪些含钠元素的物质?钠和氧气会产生怎样的反应?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方程式是什么?氧化钠在现实生活中有何作用?”通过问题链,学生能够深入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点,理清学习思路,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为全面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增强当堂问题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教师还可以结合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帮助学生创建真实情境,展示实验现象。在讲解“钠及其化合物”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滴水生火”的实验:用棉花包住少量过氧化钠粉末,放置在石棉网上,滴加几滴水。在该实验中,学生可以观察到棉花快速燃烧的现象,说明过氧化钠遇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结合实验情境,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原理,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

(二)基本概念方面的问题设计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基本概念的学习非常关键,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等途径,深入把握化学概念的内涵,掌握概念的研究对象及本质。在以往传统的教学中,很多教师直接讲解概念和定义,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难以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无法实现深度学习,也无法应用化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教师可以用问题来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分析概念中的关键点,加强学生对概念的思考。

以“离子反应”相关内容为例,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只有了解这几个关键概念,才能解决其他的复杂问题。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出概念学习的问题:“电解质为什么能导电?酸、碱、盐溶液的导电能力有何差别?電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弱取决于什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学生能够以问题为导向,围绕电解质的相关内容展开学习,全面加强对电解质的思考。对于高中化学教学而言,概念的理解是最基础的,学生如果存在概念不清晰、理解不透彻等现象,就难以利用化学概念解决其他问题,学科思维也会受到限制。

(三)开放性试题方面的问题设计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开放性试题一般条件确定,但结论不唯一,需要答题者大胆思考,摆脱定向思维的禁锢,形成发散思维。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忽略了开放性试题,将问题集中在课本范围内,忽略了课外延伸,导致教学内容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通过开放性试题,学生能够大胆思考,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经验,融合课本知识,对化学问题提出设想,全面提高学习质量。

例如,在讲解“溶液”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开放性试题:“桌子上摆着两瓶无色的液体,已知一瓶是蒸馏水,另一瓶是浓食盐水,但两瓶液体没有贴标签,有什么办法能够将它们区别出来?”这道鉴别题比较简单,学生可以大胆思考,从现实生活出发,运用化学知识甚至物理知识,探索不同的鉴别方法,突破学科知识的限制。通过开放性试题,学生能够明确解决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充分运用所学知识,深入探索问题的答案。

四、深度学习视角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分析

(一)设计实际性问题

在深度学习视角下,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设计实际问题,使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让学生体验到化学的独特魅力。通常情况下,学生在生活中接触的化学知识较少,即便是观察到了某些化学现象,也不会主动钻研背后的化学原理。化学教师需要在问题设计方面主动贴合现实生活,让学生构建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链接,形成完善的化学知识架构,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例如,在讲解“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时,教师首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分类的概念,可以从现实生活出发,对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如何在图书馆中快速查询所需的图书?怎样在超市中快速找到需要的商品?”教师通过提出的生活化问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图书馆对图书的分类,包括儿童知识百科书、考试工具书、母婴护理书等。在图书馆中,读者可以根据图书馆的分区,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图书类型,在超市中顾客同样如此。此外,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使学生树立分类的思维。通过设计与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教师能够降低化学知识的抽象程度,降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难度,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二)设计延展性问题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延展性问题,充分结合课堂教学目标,对问题进行拓展和延伸,让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跟随教师的步伐,全面提高学习质量。在设计延展性问题时,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学情,结合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教学进度进行调节,杜绝盲目教学和随意教学。

在学习“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后,学生能够了解分类的基本方法,熟练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明确物质转化的规律。在课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延展性的问题,一方面帮助学生整理课堂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让学生拓宽学科视野。

例题:纳米碳是一种纳米材料,如果将纳米碳均匀分散到蒸馏水中,形成的物质有什么特点?

a.形成的物质是溶液;b.形成的物质是胶体;c.形成的物质能够产生丁达尔效应;d.形成的物质能够透过滤纸;e.形成的物质不能透过滤纸;f.形成的物质在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物。

该问题有较强的延展性,拓展了纳米材料相关的知识,呈现了不同物质分类标准,能够帮助学生夯实化学知识基础。

(三)设计层次性问题

教师需要为学生设计层次性的问题,让问题由简到难,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提高自身的化学思维能力。在问题的设计中,教师首先要理清问题的逻辑顺序,可以将基础概念和知识规律融合到问题中,让学生全面掌握化学知识。

例如,在讲解“乙醇和乙酸”时,教师可以用“酒”导入新课,不同类型的酒中乙醇含量不同,啤酒的乙醇含量为3%~5%,葡萄酒的乙醇含量为6%~20%。在实验探究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金属钠放到无水的乙醇中,观察实验现象,进而提出层次化的问题:“钠和乙醇可以通过化学反应产生什么现象?二者发生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可以采用何种方式对气体进行检验?”通过教师设计的层次性问题,学生可以认真开展化学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完成一系列的验证操作,实现深度学习。

结  语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深度学习是学生不断构建知识架构、反复钻研知识原理的过程。通过深度学习,学生能够全面领悟化学知识的内在原理,感受化学知识的作用,构建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摆脱以往浅层学习的弊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巧妙设置问题,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学生主动探索重难点问题,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在实践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层次化问题、延展性问题、开放性问题等,鼓励学生不断思索,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使学生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韦存容,叶静.基于“问题解决”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探讨与实践:以“氮肥的生产和使用”为例[J].化学教学,2020(04):38-41.

胡先锦.基于“问题解决”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思考: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化学课堂[J].化学教学,2019(03):36-41.

作者简介:郑燕(1979.6-),女,江苏泰州人,任教于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

彭悦冬(1978.12-),男,江苏江阴人,任教于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问题设计深度学习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精设计,巧提问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