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6 h复苏目标理论的护理模式在重型肺炎患儿中的应用价值

2022-11-28 01:50禹航焦会坊
临床医学工程 2022年11期
关键词:肺炎理论患儿

禹航,焦会坊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 儿童重症监护室,河南 驻马店 463000)

重型肺炎为儿科常见的危重急症,患儿在肺部感染的同时多伴有多器官功能障碍[1-2]。重型肺炎的病理生理基础为低氧及组织低灌注,若救治不当,患儿极易出现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进而诱发多器官功能障碍,增加其死亡风险[3]。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及治疗手段的多样化,重型肺炎的救治效果有效提升,然而在我国重型肺炎患儿的预后转归仍不尽人意[4]。采取有效的急诊检测及护理措施提高重型肺炎患儿的救治效果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6 h复苏目标理论的核心内容为通过6 h实现复苏的目标,在挽救患儿生命的同时改善其生活质量[5]。本研究探讨基于6 h复苏目标理论的护理模式在重型肺炎患儿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重型肺炎患儿,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年龄2~13岁,平均(5.16±1.26)岁;男性23例,女性12例;体质量指数(22.05±2.16)kg/m2;APACHEⅡ评分(18.31±5.26)分。对照组年龄2~14岁,平均(5.49±1.52)岁;男性25例,女性10例;体质量指数(22.17±2.21)kg/m2;APACHEⅡ评分(18.09±5.32)分。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确诊为重型肺炎;②接受机械通气;③意识清楚,可正常沟通。排除标准:①意识昏迷;②存在认知功能障碍;③入院后24 h内死亡。

1.3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液体复苏目标为中心静脉压8~12 cm H2O,酌情给予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酚丁胺。观察组采用基于6 h复苏目标理论的护理模式,包括给予面罩或鼻导管吸氧,或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干预,维持患儿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高于0.70,对于无法达到目标值者给予机械通气或气管插管,吸入高浓度的氧气;快速建立静脉通路,给予液体复苏干预,首次复苏的液体输注量在1 h内不超过体质量的3%,晶体胶体比例2∶1。根据患儿中心静脉压的变化调节输液速度。输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的意识、皮肤温度,尿量等,确定患儿是否需要组织灌注,扩容后对于仍不符合要求者补充多巴胺等药物,争取在6 h内满足要求,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

1.4 观察指标监测两组患儿的氧合功能指标[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6]从角色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4个方面评价患儿的生活质量,每个方面0~100分,分值越高则生活质量越高。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氧合功能指标干预前,两组的ScvO2、PaO2、PaO2/Fi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ScvO2、PaO2、PaO2/FiO2水平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ScvO2、PaO2、PaO2/FiO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氧合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儿的氧合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该组干预前比较,*P<0.05。

时间 组别 n ScvO2 PaO2(mmHg) PaO2/FiO2干预前 观察组35 0.56±0.06 101.31±23.15234.59±41.26对照组35 0.57±0.05 100.73±24.08239.08±38.46 t 0.75 8 0.103 0.471 P 0.45 1 0.919 0.639干预后 观察组35 0.78±0.04* 152.34±23.46*364.31±38.47*对照组35 0.66±0.05* 118.94±20.08*330.18±33.14*t 11.08 7 6.399 3.976 P 0.00 0 0.000 0.000

2.2 生活质量评分干预前,两组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儿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注:与该组干预前比较,*P<0.05。

时间 组别 n角色功能 躯体功能 情绪功能 社会功能干预前 观察组3566.54±3.1563.45±3.2162.30±3.1564.31±3.40对照组3566.28±3.2662.49±3.1663.47±3.1464.38±3.39 t 0.33 9 1.260 1.556 0.086 P 0.73 5 0.212 0.124 0.932干预后 观察组3587.64±4.50*90.25±4.46*88.94±5.71*93.64±2.75*对照组3571.26±4.93*72.76±5.04*73.46±3.49*75.49±4.81*t 14.51 8 15.375 13.685 19.379 P 0.00 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6 h复苏目标理论是在动态指标的指导下,结合相关的治疗手段对患儿实施救治,该理论强调早期复苏的价值,即有效抓住干预及治疗的时机,尤其对于重型肺炎患儿,及时给予有效的干预至关重要[7]。6 h复苏目标理论的依据为重型肺炎患儿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连续循环异常反应,肺部呼吸功能逐渐下降,微循环功能障碍,机体的氧供及耗氧均出现异常,ScvO2降低,血乳酸水平升高,若未能及时给予患儿干预,可引起多器官功能损伤。因此,在此期给予患儿6 h护理干预,改善机体血氧供应,可为临床救治争取有效时间。

重型肺炎患儿确诊后及时给予护理干预并保证患儿在6 h内复苏,可极大地减轻对器官损伤的风险[8]。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的氧合功能指标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表明基于6 h复苏理论的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重型肺炎患儿机体各项功能,减少氧气供应不足对器官功能的损伤。6 h复苏目标理论强调治疗的时间性,早期采取治疗及护理可明显改善组织缺氧,有效逆转组织器官功能障碍,改善患儿预后情况。生活质量又称生存质量,是不同文化、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其自身的目标、期望、标准及生存现状的感受,包括角色、躯体、情绪、社会功能等方面。重型肺炎患儿多存在呼吸急促或低氧血症,由于存在机体不适及呼吸困难等症状,故生存质量较低。因此在护理期间需抬高床头,辅助患儿翻身拍背,帮助患儿吸痰及刺激咳嗽,并积极与患儿沟通,稳定其情绪,维持患儿心态稳定,提高患儿对治疗的配合度。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表明基于6 h复苏目标理论的护理模式可改善重型肺炎患儿的生理功能,维持其心理状态的稳定,从多个维度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基于6 h复苏理论的护理模式可改善重型肺炎患儿的氧合功能,提升其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肺炎理论患儿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
“暖男”石卓:用怀抱安慰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