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娟
(晋中信息学院,山西 晋中 030800)
《金融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要求,金融学类本科专业的教学应注重对学生的实验技能、实践能力、调研能力、创业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实践教学是互联网金融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有机结合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金融类专业教学实验的突出特点是模拟社会经济运行。对于互联网金融专业实验教学而言,学生在模拟真实环境的条件下进行实验,能够增强课堂趣味性,丰富教学知识,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但是,实验教学设备数量不足、资金投入有限、财产安全隐患等问题真实存在,导致实践性教学难以保质保量地开展。在互联网金融专业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只要拥有可联网的电脑,就可进行虚拟仿真实验。教师通过虚拟仿真教学将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真实、立体地展现出来,具有比传统实验更真实的现场感。虚拟仿真实验作为理论教学活动的有效补充,可以大幅提升教学效果。
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更新了金融理念,依托互联网技术产生了全新的现代金融服务模式,在降低金融交易成本的同时实现了金融服务质量的提高。但系统风险、业务风险、信息技术风险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区块链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基础,重塑了征信体系与风险防控体系,其去中心化、透明性、开放性、不可篡改及匿名性等典型特征,会导致互联网金融经历直接金融——间接金融——共享金融的变革轨迹,最终实现金融服务模式的颠覆性创新[1]。在互联网金融专业的实验教学中适当引入区块链技术,可以充分发挥区块链技术的优势,解决现有互联网金融实验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能够在区块链技术的支撑下更好地理解实验教学的内容,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X 学院以信息科技为特色,文、理、工、农、经、管、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培育信息产业经营管理人才,是一所注重学科交叉融合的应用型大学。
X 学院互联网金融专业2019 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实训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理论课中有一定比例的实践学时,二是专门开设的实验课,具体课程情况如表1 所示。从总体上看,实验实践课门数不多,课时有限。为此,2021 年X 学院对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2021 版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了实验实践课的数量,提高了实验实践学分在总学分中的比重,从23.44%增加至25%(见表2)。无论是2019 版还是2021 版人才培养方案,基本都没有涉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笔者通过对比省内开设相同或相近专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发现在互联网金融实验实训教学尤其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方面,其他学校虽然设置了一定比例的实验实训课程,但是虚拟仿真类的课程比例也非常低,涉及区块链技术的更是少见。
表1 X 学院互联网金融专业2019 版实践教学课程安排
表2 X 学院互联网金融专业2021 版实践教学课程安排
互联网金融专业实现了金融专业和互联网的结合,是一个非常注重金融理论与互联网技术交叉融合的专业,对专业性技能和操作性技能的要求比较高。但是,X 学院目前对互联网金融专业实验教学的重视度还不够,在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验实践课程在总学分中的占比较低。此外,互联网金融专业对实验教学的经费投入有限,没有建立互联网金融专业实验室,互联网金融专业的相关实验软件大多正在采购或未采购,且基本没有涉及能够模拟真实业务场景的虚拟仿真实验设备。这些现实问题严重影响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在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发挥。
目前,X 学院各个专业在选择实验软件时,过于重视自身专业需求。X 学院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开设的实验课程,只能对某方面专业技能进行训练,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无法得到系统有效的体现[2]。在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验教学课程体系还不完善,与行业跨专业、综合型金融人才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已经开设的互联网金融实验课程大部分包含在理论课程教学中,对互联网金融运营等综合性实验课程涉及较少,过于单一的实验教学无法满足学生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3]。
现阶段,X 学院互联网金融专业的实验教学任务皆由理论课教师承担,没有专业的虚拟仿真实验指导教师。教研室现有7 名专业教师,所有专业教师都没有金融行业的实际工作经历,实践经验严重不足,难以掌握行业动态内容和最新的实践操作技巧,对虚拟仿真实验的指导能力不足。以上问题严重影响了X 学院互联网金融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学校实验实训中心的专职工作人员欠缺区块链及互联网金融专业知识,同样难以胜任互联网金融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工作。
X 学院需要转变观念,充分意识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对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结合实际情况,逐步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在现阶段,X学院可以充分利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开展相关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教学活动[4],还要进一步加大实验教学的经费投入力度,建设专门的互联网金融虚拟仿真实验室,搭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该平台应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充分发挥区块链去中心化、安全化、信息公开化的特点[5],以解决互联网金融业务中的信息不对称、数据易篡改、业务风险高等问题。该平台应包括互联网金融的主要业务系统,如互联网金融支付子系统、互联网借贷平台(Peer-to-Peer Lending,P2P)子系统、众筹子系统、互联网基金模拟交易子系统以及互联网保险业务虚拟仿真子系统等。X 学院在选择软件供应商时,要重点考察软件的易操作性、仿真度、能否及时更新等特性,以更好地满足互联网金融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要求。
X 学院要根据《金融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结合行业发展需求,全面系统地梳理互联网金融专业实验教学的内容,科学合理地构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具体包括验证型实验、设计型实验、综合型实验3 类。验证型实验主要以课内实验的形式开设,多为演示、验证等基础操作,实验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按照既定流程完成,以达到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目的,如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实验,可以设置“开户”“存款”等模块。设计型实验建立在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由教师提出基本要求之后,学生构思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步骤,以个人或团队的形式独立完成实验。例如,可将区块链引入众筹平台的搭建过程,利用区块链进行平台的优化。综合型实验的内容与某一门课程的综合知识或相关课程知识有关,学生熟练掌握相关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后,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综合训练,如互联网金融综合模拟实训。
实验教学队伍的专业水平是提升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X 学院应该加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教师队伍建设,多措并举,打造一支稳定、专业的实验教学队伍。首先,鼓励专业课教师积极到校企合作单位挂职锻炼,并在此基础上对这类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培训;其次,支持实验实训中心的工作人员通过参加软件公司的业务培训,熟练操作互联网金融虚拟仿真软件,以此充实校内实验教师队伍;再次,可以从其他高校或本行业聘请经验丰富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指导教师,以补充本校实验教师队伍;最后,注重鼓励虚拟仿真实验教师持续学习与提升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