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艺术学校 费 群
随着教育制度不断变革,学校的音乐学科教育也开始多元化发展。这要求音乐教学者领会课改理念,不断丰富内涵形式加入新时代的新举措,在课堂上结合学生自身的水平和兴趣爱好有针对性进行音乐教学,突出音乐特点,鼓励音乐创新,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更加生动高效。
音乐素养主要是指一个人在音乐学习中形成的一种综合性素质和气质,是音乐教育的基础,更是一名音乐学习者学习音乐的重要基础。作为一名音乐学习者,自身的音乐素养将直接关系到未来个人的音乐发展及情感表达,如果不能在音乐素养上得到提升,那么音乐者的演唱就是机械化的演唱,这种缺乏情感及个人理解的演唱是无法表达出音乐中蕴含的深层含义的。
因此,当前阶段的音乐教育一定要重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识谱教学作为音乐素养学习的关键,是所有学生都应掌握的入门级。这需要音乐教学者对识谱教学进行思考,需要教师借助新媒体来思考识谱能力教学的方法。因此,音乐教育者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制定与当今音乐教学大环境相接轨的新教学形式和方法。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新兴媒体逐渐涌现,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社会竞争也不断加剧,这对音乐教育也产生了影响。音乐素养教育被忽略,以识谱能力为代表的音乐课堂教学也存在空缺。许多学校并不重视音乐教育,学生个人也缺乏学习音乐学科的动力和兴趣,抱着混学时的心态参与音乐课堂,不愿意系统性地学习音乐知识。
音乐学科素养不仅会影响一个人的审美能力,还会对个人人格的塑造起关键性作用,是需要从小着力培养的、会对人的一生产生关键性影响的核心素养。在现代教学中,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往往使授课教师忽略了对学生识谱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因此,广大音乐教育者需要重视对学生识谱能力的培养,寻找适合音乐素养培养的教学新方法。同时,音乐教学的内容布置应将训练学生的艺术审美和歌唱灵感放在首位,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音乐课堂教学要突出音乐特点,重视音乐实践及创造性活动,关注音乐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学校要认真把握课标理念及义务教育音乐教学指导意见,深入分析教材,力争有更深的理念渗透、更灵动的课堂主导,提升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音乐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情境教学法侧重让教师以教学情境的打造实现教学目标。在所创设的情境中,教师不再只是课堂上的“演说家”,而是化身成了学生音乐学习道路上的“引路灯”,在学生音乐旅程道路上给予引导,让学生在美好的情境中体会音乐,教师、学生与音乐产生多层次的共鸣,自然而然达到预设的目标。与传统音乐教学法相比较,情境教学法的优点更加突出。
“音乐要素”是构成音乐的各种基本元素,包括音的高低、音的强弱、音的长短和音色四种。这些基本要素相互结合、相互影响,形成了音乐中常见的速度、和声、织体、调式、调性、节拍、节奏、旋律、音色、力度、复调、曲式结构等。构成音乐的形式要素就是音乐的表现手段,它在一部音乐作品中起到了引导音乐审美的作用。
无论是歌曲演唱还是器乐演奏,音乐活动都离不开识谱能力。识谱能力作为音乐教学中重要而又基础的能力,其能力掌握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水平和习得成果。通过对识谱能力的培养,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视奏能力,掌握音乐基本技能,还可以对长期的音乐学习产生正面促进作用,掌握独自感知音乐和欣赏音乐的能力,促进音乐素养和个人综合能力素质的提高。
没有足够的音乐能力是指学生不识谱、不认识音乐术语、不知道表情记号、不会区别音的高低等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没有足够的音乐能力对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来说,就像是在攀登途中遇到的一道道坚固的障碍,如果不克服这个障碍,学生就无法到达终点。
用3550 t大型镁合金热室压铸设备,浇注AE44镁合金雷达外壳压铸件.雷达外壳为八边形复杂薄壁件,边长为330 mm,凸起圆台最大外缘直径720 mm,最大壁厚5 mm,最小壁厚3 mm,表面凸起圆台和加强筋较多,零件三维模型如图1所示.
但目前很多学校的音乐课都不是1—6 年级的跟班式教学,即多数教师都不是从一年级新生开始教学学生音乐知识,甚至一些学校的音乐课会交给语文、数学教师,这使得学生无法循序渐进地学习音乐基础知识。
在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绝对主导和权威,教师侧重于音乐知识点的讲授,注重的是在既定教学时限内完成预设的音乐知识和音乐表演技巧的讲解,学生则是被动的“跟从者”,自身的情感情绪感悟和理解并没有被重视,这也是传统音乐课堂教学很难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
要想改变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必须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深刻意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并通过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兴趣爱好、思想意识等,在结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打造一个人文、多元、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全情投入,全身心地感受音乐、享受音乐之美。
同时,教师还要紧紧围绕音乐教学的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趣味游戏、角色互动、合作探讨等多种方式,在全面参与课堂中自主获得音乐体验和情感领悟。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的应用逐渐延伸到了各个领域,音乐教学也一样。将先进的网络、广播、新媒体引入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通过给学生播放其感兴趣的流行音乐视频,配以相关教材,系统性地开展引导教学,在音乐素质教学、识谱能力教学的同时与实际教学接轨。将二者融为一体,相辅相成,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
个体差异会导致不同人的音乐素养高低不同,这要求音乐教育者根据实际教育情况确定不同的教学计划。揠苗助长和循规蹈矩在教学中都是不可取的。对理解能力稍欠、音乐底子稍差的学生,音乐教育者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教学,而对掌握较好、能力较强的学生,音乐教育者则可以布置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教学任务,因材施教,实现整体教学效果最大化。
传统音乐教学方式多数是按部就班的机械执行,是一种脱离学生生活的、单纯的音乐知识与技能的讲授。由于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没有密切联系,会导致学生的体验代入感并不强烈,学习的兴趣难以调动,情绪与热忱也难以激起。
而情境教学法则更看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取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导入,自然舒适地过渡到教学内容的学习上。识谱教学是基本要素的第一步,乐谱所呈现的多数信息是基本要素的综合体现,包括旋律、节奏、节拍、力度、速度等。音乐教学者需要简单地分析乐谱具有的要素。
看节奏:感知节奏规整排列、旋律规律等。拿到一首曲子首先要学会观察,浏览这首曲子的主要节奏,辨别节奏类型,明晰节奏中明显的对比变化。在教学五年级歌曲《斑鸠歌》时,音乐教学者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整句的节奏型重复、小节的节奏型重复,以及整首曲子全音符、二分音符较少,× × × × × × × ×是全曲出现的主干乐句节奏等,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抛却传统型课堂的枯燥无味。
看节拍:常见节拍有3/4 拍、3/8 拍、2/4 拍、4/4 拍等,讲授节拍时,教师不仅要讲解节拍表面的含义,还要结合多元化的知识讲授节拍的内涵。例如,作品是3/4 拍,强弱规律是强、弱、弱,这是因为三拍子多用于圆舞曲,如奥地利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一起聆听节拍、用肢体语言表示节拍等不同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三拍子,让学生形成一个初步概念,并通过后续课程的巩固,熟悉这个节拍,甚至可以自主辨别某一节拍是不是三拍子。需要注意的是:在演唱(奏)前分析节拍时,要特别注意全曲是否有节拍的变化,这种节拍变化往往是作曲者特意设计的,因此,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创作背景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把握曲子的力度、更好地处理情绪。
看旋律:感受音的高低、乐句起伏、音域宽度、旋律走向等。例如,笔者在讲授《雷鸣电闪波尔卡》这首歌曲的旋律“famiredoltila#solla”时,先告诉学生这段旋律整体是下行级进式,然后采用生活中下楼梯的动作去展示这段旋律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旋律走向。与此同时举一反三,学生自然能联想到三年级学的《白鸽》和一年级学的《音符歌》,并明确这三首歌曲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上楼梯”与“下楼梯”之分,级进和跳进之别,学生能更好地感受到不同的旋律可以由同样的音符、歌谱互换位置组成,从而加深对乐谱的记忆。
将古筝、电子琴、手风琴等乐器引入音乐课堂。引入乐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提高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兴趣,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乃至成为课堂的主体。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识水平,还有利于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识谱能力的提高。
新课改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十分适合用于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课堂上可以通过为学生构建音乐情境为学生打造一个轻松、愉悦的音乐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提高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在情境模拟过程中,还能将抽象的旋律具体化,有效深化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真正提升音乐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在音乐厅里:布娃娃弹琴》时,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如下情境:“同学们,你们喜欢布娃娃吗?(出示布娃娃跳舞的视频)视频里这些布娃娃在干什么呀?我们一起加入他们的舞会怎么样?”借由这一情境导入课堂,之后再播放歌曲,让学生跟随、伴唱,同时跟着歌声节奏击打节拍,帮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对音乐课程产生兴趣,有效提升课程实施效果。
长时间以来,教师开展实施音乐教学活动都没有意识到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培养的重要性,本身有趣的艺术教学转变成为理论性知识教学,音乐教学课堂也因此变得枯燥、生硬,无法有效体现出音乐课程的魅力,学生审美素质及能力也无法得到发展。为了改善这一现象,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强化音乐情感,有效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自主接受美、享受音乐美的主体,有效提升音乐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在音乐教学课堂上,要注重学生音乐情感诉求,在教学期间利用图片、视频等多方面感官刺激元素激发学生想象力,让学生能够对音乐情感基调有初步了解,提高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其次,还需要在教学中意识到学生个体及共性,在教学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将一些难以理解的歌曲以有趣的形式表现,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彝家娃娃真幸福》时,为了让学生意识到其中蕴含的爱国、爱家乡的情感,教师可以在教学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彝族视频、图片,以此让学生直观感受彝族风情,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实现提高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目的。
相信通过广大音乐教育者的努力,会有越来越多的社会群体乃至相关部门认识到培养音乐核心素养对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作为音乐教育的核心人群,每一个音乐教育者都应不断探索教育新方法,为学生识谱能力和音乐素养的整体提高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