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光明中医医院(上海,20399) 朱海润 王富文 李 萍 陈 华 唐晓婷 指 导 尚 云
尚云主任医师,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浦东新区及上海市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尚云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40余年,擅治内科杂病,尤以心系疾病见长。他对中药的性味、功效、配伍有独到见解,擅长使用药对。现将尚师治疗心系疾病常用药对介绍如下。
1.生黄芪、丹参
《素问》云“心主身之血脉”[1]174,“诸血者皆属于心”[1]40。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虚则血瘀。黄芪,味甘,性微温,为补气之圣药,“善治胸中大气下陷”[2]397。大气者,宗气也,贯心脉,大气盛则心脉畅通。丹参,味苦,性寒,色赤,能益心气、活心血,有祛瘀生新、宁心定志等功效,功同四物,为心经引经之药。沈穆云:“引经之药,方剂中用为向导,则能接引众药,直入本经,用力寡而获效捷也。”[3]正如《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中所言,丹参“此以色为治也,赤走心,心主血,故丹参能走心以治血分之病。又辛散而润泽,故能通利而涤邪也”[4]。《本草备要》亦言其“入心与包络。破宿血,生新血,瘀去然后新生……丹参养神定志,通利血脉,实有神验”[5]。
尚师擅长治疗心血管疾病。他尊崇王清任的气虚血瘀学说,即“元气即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6]。尚师认为,心血管疾病多心气不足,心功能减退,不能推动血行,继而出现血行迟缓、瘀滞为病。因此尚师在临证中,尤其是在冠心病的治疗上,最常使用的药对即是生黄芪配伍丹参[7- 8]。尚师重用生黄芪以补益心气,益气可帅血,宗气盛则心血运行通畅,血无瘀滞;丹参引诸药入心经,补血活血、安神定志。尚师常用剂量为生黄芪30 g、丹参30 g,病情严重者剂量加倍。
2.水蛭、地龙
水蛭,又名“蚂蟥”,性平,味咸苦,归肝、膀胱经,乃祛瘀破血、宣窍利水之良药,入血分祛瘀血而不伤新血,亦无伤气之虞。《医学衷中参西录》载:“水蛭味咸,色黑,气腐,性平。为其味咸,故善入血分;为其原为噬血之物,故善破血;为其气腐,其气味与瘀血相感召,不与新血相感召,故但破瘀血而不伤新血。”[2]498“凡破血之药,多伤气分,惟水蛭味咸专入血分,于气分丝毫无损。”[2]327地龙咸寒降泄,亦善走窜,入胃、脾、肝、肾经,具有清热息风、平喘、利水、通络之功。《本经逢原》云其“体虽卑伏,而性善穴窜……解湿热,疗黄疸,利小便,通经络”[9]226。现代药理研究亦发现,水蛭、地龙含多种活性大分子类化合物及蛋白多肽类,均具有抗凝、抗血栓、抗炎、抗纤维化等功能[10- 14],被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尚师认为,心系疾病多久病入络,而虫类药最擅活血通络。如叶天士所言,“飞者升,走者降,所到之处,血无凝滞,气可宣通”[15]。尚师取水蛭、地龙药对相须为用,在于虫类药入血分且最善通络,水蛭活血不伤正气,地龙祛瘀又有利水之功,尚师常用剂量为水蛭6 g、地龙10 g。
3.鸡血藤、泽兰
鸡血藤,因其藤汁赤如鸡血得名。其味苦甘,性温,苦入心,甘入脾,温能生发,能通能行,该药有补血、活血、通络之功效。《本草纲目拾遗》云鸡血藤“统治百病,能生血、和血、补血、破血,又能通七孔、走五脏、宣筋络”[16]。泽兰,味苦,性温,绿叶红杆,有活血、利水、解郁之功。《本草备要》曰:“苦泄热,甘和血,辛散郁,香舒脾……补而不滞,行而不峻……泽兰走血分,故能消水肿、涂痈毒、破瘀除癥。”[5]61- 62
《素问·调经论》云:“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涩)而不行,温则消而去之。”[1]233故尚师取鸡血藤与泽兰为药对。二药均色赤入血分,且性温能行血,合用可收活血通经、利水解郁之功,尚师常用剂量为鸡血藤15 g、泽兰10 g,血瘀明显者剂量加倍。
4.檀香、砂仁
檀香,味辛,性温,能入肺胃,善调膈上诸气。《本草备要》言其“调脾肺、利胸膈、去邪恶,能引胃气上升,进饮食,为理气要药”[5]150。砂仁,味辛,性温,功能行气调中、和胃醒脾。《玉楸药解》言其“和中调气,行郁消满,降胃阴而下食,达脾阳而化谷,呕吐与泄泻皆良,咳嗽共痰饮俱妙”[17]3。
尚师取砂仁、檀香与丹参合用,功能行气活血止痛,取丹参饮之义。丹参饮出自陈修园《时方歌括·寒能胜热》,书中言其“治心痛胃脘诸痛多效”[18]。现代研究发现,丹参饮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抗心肌纤维化、保护心肌细胞、保护心脏超微结构、保护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影响冠脉血流量及阻力等作用[19];丹参合檀香[20]具有良好的抗心肌缺血损伤的作用,其中丹参在预防心肌细胞凋亡方面的作用更为明显,檀香的抗氧化作用较强,檀香与丹参合用会产生一定的协同作用,可增强治疗效果。
患者出现胸胁胀闷、走窜疼痛或心前区刺疼,尚师常会加此药对,与丹参合用,取丹参和血之功,檀香、砂仁一升一降,清升浊降,中气回旋,枢轴升降复职,清浊得位,中气冲和条达,心腹气血运行通畅,则胀闷疼痛自消。尚师常用剂量为檀香5 g、砂仁6 g。
5.白芥子、生蒲黄
白芥子,味辛,性温,入肝、脾、肺、胃、心与胞络之经,皮里膜外之痰非此不能消,并能入血分,具有“开导虽速,而不甚耗气”之功。《本草新编》载:“白芥子善化痰涎,皮里膜外之痰无不消去,实胜于半夏、南星。半夏性燥而烁阴,南星味重而损胃。独白芥子消化痰涎,又不耗损肺、胃、肝、心之气,入于气分而实宜,即用于血分而亦当者也。”[21]《本经逢原》亦言“痰在胁下及皮里膜外,非此不能达”[9]143。生蒲黄,味甘,性平,入肝、心经,入血分,能行血消瘀,止心腹诸痛。《本草备要》载:“蒲黄,甘,平。厥阴(心包、肝)血分药。生用性滑,行血消瘀,通经脉,利小便,祛心腹膀胱寒热。”[5]68
尚师认为,心系疾病多痰瘀为病,此处之痰非有形之实痰,而是存于心包、心包络之间的皮里膜外无形之痰,阻碍心之气血运行。尚师喜用白芥子化痰而不伤气,生蒲黄化瘀行滞。他认为两药皆可入心经、入血分,可祛瘀蠲浊,消心经痰瘀,常用剂量为白芥子10 g、生蒲黄15 g。
6.白术、苍术
白术,味甘苦,性温,苍术,味苦燥,性辛散,两药均入脾胃经。《本草崇原》载:“白术性优,苍术性劣,凡欲补脾,则用白术,凡欲运脾,则用苍术,欲补运相兼,则相兼而用。如补多运少,则白术多而苍术少。运多补少,则苍术多而白术少。品虽有二,实则一也。”[22]《玉楸药解》载:“白术守而不走,苍术走而不守,故白术善补,苍术善行。其消食纳谷、止呕住泄亦同白术,而泄水开郁,苍术独长。”[17]1
尚师推崇李东垣的脾胃学说,认为 “内伤脾胃,痰瘀为患,百病由生”[23],临证中也多顾护脾胃,白术、苍术是其常用药对。他认为,苍白术合用,具有补运结合,即补脾燥湿健运之功。症见舌苔白腻、边有齿痕,胃脘痞闷,倦怠少食者,尚师多用此药对。为加强功效会加一些消食化积之品,如山楂、鸡内金、六神曲炭等;胃脘胀闷明显者加预知子、紫苏梗;胃痛吞酸者合煅瓦楞、海螵蛸。尚师常用剂量为白术15 g、苍术9 g。
陈某,男性,62岁。初诊时间:2019年2月20日。心悸、气短、胸闷反复发作5年余,劳累后症状加重。患者并感中脘痞闷,纳食不佳,乏力,大便尚调,夜寐不安。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用药不规范。有高血脂史。2016年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示冠心病,前降支和右冠脉轻中度狭窄。2018年9月11日心脏彩超检查示左室舒张功能减退。舌质淡红,苔腻,舌边有齿痕,脉弦。辨证属胸痹心痛,气虚血瘀,痰浊为患,治拟益气活血化浊。处方:生黄芪30 g,丹参30 g,赤芍9 g,川芎9 g,红花9 g,水蛭6 g,地龙 10 g,鸡血藤15 g,泽兰10 g,白芥子10 g,生蒲黄30 g(包煎),苍术9 g,白术15 g,白茯苓15 g,陈皮 9 g,厚朴9 g,7剂。
二诊:患者胸闷、心悸好转,时有心前区刺痛、走窜痛。舌质淡红,苔腻,舌边有齿痕,脉弦。证治同前,守前法,原方加砂仁6 g,檀香5 g,14剂。
三诊:患者诸症好转,口黏腻,仍有纳呆,苔中腻,余与脉治同前,予上方加藿香10 g,佩兰10 g,14剂。
后守此方调理2月余,胸闷、心悸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无胸痛,苔腻消退,饮食转馨。
按:此患者属于中医胸痹范畴。尚师认为,其病机为脾胃亏虚,痰浊瘀阻心脉,其病位在心,气虚为本,痰瘀互结,心脉痹阻不畅为病机关键。故尚师认为,治疗应针对气虚、血瘀、痰浊,治以益气、活血、化痰,使心脉气血流通。方以黄芪保心汤加减。生黄芪、丹参益心气、活血为君。臣以水蛭、地龙破瘀通络;鸡血藤、泽兰温通行血、利水化郁;白芥子、生蒲黄利气、豁痰、消瘀;苍术、白术、茯苓、陈皮、厚朴健脾化湿。佐以赤芍、川芎、红花活血通经。全方共奏益气活血、化痰泄浊通痹之效。二诊患者出现心前区刺痛,故加檀香、砂仁,取丹参饮之义,活血行气止痛。三诊加藿香、佩兰以化湿和中、升清降浊,消除中焦陈腐。
尚师认为,当今时代,饮食过度而劳脾、多逸少劳而困脾、思虑过度而伐脾,三者均损伤脾胃。脾胃既伤,影响其“升清降浊”“转味入出”等生理功能,导致化生乏源,元气虚衰,血行不畅,而成气虚血瘀;脾胃运化失司,则痰浊内生,虚、痰、瘀互为因果,使疾病向纵深发展[24]。纵观尚师常用药对,是对其“内伤脾胃,痰瘀为患,调治后天,祛瘀蠲浊”学术思想的充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