睑弦赤烂源流考

2022-11-28 07:37许旺柳成刚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风邪风热病机

许旺,柳成刚

睑弦赤烂,俗称烂眼边或烂弦风。临床以睑弦潮红,溃烂刺痒为特征。西医名为睑缘炎,分为鳞屑性睑缘炎、溃疡性睑缘炎、眦部睑缘炎3 种。《黄帝内经》[1]首次对睑弦赤烂提出“眦疡”的记载。不同年代医家对此病的认识不尽相同,名称也不尽相同。病机涉及多个脏腑,且表现多样,故从病名、病因病机、证候分类及治疗入手,对历代医籍中睑弦赤烂的相关病证论述进行整理研究,考查其学术脉络,具有重要的价值,并能指导临床应用。

1 病名沿革

隋代巢元方撰著的《诸病源候论》[2]首先对目赤烂眦、目胎赤进行了论述。言:“目赤烂眦候,此由冒触风日,风热之气伤于目,而眦睑皆赤烂,见风弥甚,世亦云风眼”。提出目赤烂眦,即睑弦赤烂是由风热之邪着于双目所致,且见风加重,也被叫做云风眼。另外,《诸病源候论》[2]针对婴儿患者言:“赤烂发于婴儿者为目胎赤”,指出婴儿刚出生因未能清洗干净或别的原因导致睑弦赤烂,被称为目胎赤。

唐代孙思邈在《银海精微·卷之上力》[3]云:“风弦赤眼”。其在《千金要方》[4]中也提及“束骨,主眦烂赤”之说。此处不仅提及睑弦赤烂的病名,还提出束骨穴治疗此病。宋代《圣济总录》[5]云:“目赤烂者,睑眦俱赤且烂,见风益甚,又谓之风赤眼”。书中指出此病见风加重的特点。

明代徐春甫在《古今医统》[9]中描述为烂弦风。明代王肯堂在《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10]中称其为“迎风赤烂”“风沿烂眼”等。诸位医家皆以风入手来辨证诊治睑弦赤烂之证,足可见风邪是此病中的重要的诱因。《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10]描述了此病的更多临床特点,曰:“损睛生翳,及上下睑眦赤烂,羞涩难开,眵泪稠粘”。指出此病会伤眼生翳,眼泪增多,并且伴有炎症,难以睁开。《证治准绳》[10]根据本病病因风、湿、热的偏胜,睑弦部赤烂、溃脓及部位的不同分别冠以迎风赤烂、风弦赤烂、风沿烂眼、眦赤烂等病名。

清代张璐的《张氏医通·七窍门》[14]称为眦帷赤烂。清代《医宗金鉴》[15]言:“两睑粘睛,赤烂痒痛,经年不愈,谓之烂弦风,又名赤瞎”。此处众医家俱抓住此病在眼部的表现来阐释此病的特点,浅显易懂。《秘传眼科木论》[8]称为“胎风赤”,并言:“此眼初患之时,皆因生后乳母多食湿热面酒醋壅毒之物”。诸上可见,此病病因繁杂,内外因皆可致。

2 病因病机

2.1 风热伤目

隋代《诸病源候论》[2]云:“目赤烂眦候。风热伤于目,眦则赤烂。其风热不去,故眦常烂赤,积年不瘥”。指出风热之邪着于眼部,长期无法褪去,邪热灼伤局部阴血,因而产生烂赤。宋代《圣济总录》[5]言:“此由冲冒风日,风热之气,伤于睑眦,与津液相搏,故令赤烂也,迎风则作痒泪出,遇热则伤烂眵多”。认为风热所致赤烂又加上迎风泪出,加重赤烂之证。明代《证治准绳》[10]云:“谓目不论何风,见之则赤烂,无风则否,与风弦赤烂入脾络之深者不同。夫风属木,木强土弱,弱则易侵,因邪引邪,内外夹攻,受木克,是以有风则病,无风则愈”。文中用五行关系描述此病的病因病机,即肝强脾弱,风易入而湿气易生。风,湿与火相交,则生赤烂。

2.2 脾胃壅热,兼受风湿

唐代孙思邈的《银海精微》[3]提出“睑弦赤烂风热为患”的病因病机。并对前人的病因病机认识方面进行了补充,使之更加全面。书中云:“大人患者,因脾土蕴积湿热,脾土衰不能化湿,故湿热之气相攻,传发于胞睑之间”。此处明确指出脾土湿热为诱发此病的病因,脾中湿热,损伤脾的功能,不能运化,湿热更重,故上犯于眼睑。

明代傅仁宇的《审视瑶函》[11]云:“眦帷赤烂,人皆有之。火土燥湿,病情重轻”。此文表明睑弦赤烂之证普遍,且多因脾土湿热,火盛所致。明代《秘传眼科龙木论》[8]言:“目之两睑赤烂者何也。答曰:此乃风湿气使之也”。认为风邪、湿邪停滞于眼睑是导致该病的主要原因。明代李梃则在《医学入门》[12]云:“上下两胞胃与脾,肉之精,曰肉轮。又上胞睑内锐眦,系足太阳起脉。风证,轻者胞弦紧急,重者上下睑似朱涂而生疮,久则生翳,乃风热也”。本文更为具体的从疾病部位,经脉,症状多角度来解释此病的病因。并且解释出风热致病的症状,眼角脓肿,热泪增多。认为生翳为风热。

清代徐春甫《古今医统》[9]曰:“烂弦风睑,此因脾胃积热,风邪相干,致患睑弦赤烂……”,徐春甫表明烂弦为脾胃热盛与风邪交织加剧内热,火气上冲外露,导致此病。

2.3 肝风内热

宋代《太平圣惠方》[6]曰:“夫肝胆积有风热,脾肺当多壅滞。邪热之气,伏留在脏,不能消散,乃上攻于目,则令赤痛。怕见风日。或痒或涩,多泪,睛痛。风冷外伤,因兹不瘥,则经年眼及睑常赤痛”。说明肝中积热是睑弦赤烂的内因之一,肝胆有热,木克土,则脾气不畅;土生金,母病及子,肺气亦不顺。再加邪热不散,日久赤烂。明代《审视瑶函》[11]言:“迎风赤烂邪在肝,因虚被克木相传。久不愈兮成赤烂,赤烂风弦治又难”。认为睑弦赤烂不仅是外邪所致,肝虚不能制约,才会风邪留滞。

2.4 心经火邪

明代《审视瑶函》[11]云:“眦帷赤烂,人皆有之。火土燥湿,病有重轻。赤胜烂者,多于劳心忧郁忿悖,无形之火所伤;烂胜赤者,多于恣燥嗜酒,哭泣过多;冒火冲烟,风热蒸熏,有形之火所伤,病属心络”。本书根据“赤”和“烂”程度以此来判断病因,即分辨相火君火,还是饮食劳顿。

2.5 母胎受热

隋代《诸病源候论·目病诸候》[2]首先对新生患儿的病因病机进行了详尽的论述。该书认为目胎赤乃“人初生洗目不净,令秽汁浸渍于眦,使睑赤烂”。指出该病由于新生胎儿眼部清洗不净而滋生赤烂。唐代《银海精微·卷之上》[3]云:“小儿患者,因母胎中受热,或落地之时,恶露人目,沐浴不净,拭之未干,却感外伤风邪,使邪入目,亦生此疾”。认为初生婴儿身体尤其是眼部清洗不净,并且幼体娇嫩,遇外感风邪,两者相加,则滋生此病。

3 治疗方法

本病在治疗时以祛风除湿,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泻火止痒为主。

3.1 祛风解毒,清热除湿

唐代《千金方》[4]中记录治风眼烂眦方:“竹叶、白皮、黄连上……稍用滴眼眦,日三四良。又方:三指撮盐置钱上,炭烧赤,投少醋中足淹钱,以绵沾汁注眦中”。

宋代《圣济总录》[5]对睑弦赤烂用了多种方子,根据其症状调整,曰:“治眼连睑赤烂涩痛羞明,四物澄波散方......治睑眦赤烂,迎风泪出,或痒或痛,金波膏方。治目赤眦烂生疮,冲风泪出,黄连散方;治目赤眦烂,痒痛不可忍,白龙散方”。宋代《太平圣惠方》[6]中提出很多治疗患病时间较久远的方,其曰:“治远年风赤眼,肿痒涩痛晕翳,宜服犀角散方;治风赤眼,积年不瘥,肿涩疼痛,心神虚烦,宜服菊花散方;治眼风赤,经年不瘥,蕤仁点眼方”。此书记录方法细致而多,辨证施治。

明代方书明代《普济方》[13]曰:“赤烂去翳追风散,治头风注;通圣膏治热泪,并眼眶赤烂。柏皮汤治眼烂赤,痒痛不止;柴胡洗眼汤治眼赤烂微肿,赤痛多时;蕤仁膏,治风眼两眦赤烂;金波膏治眼睑眦赤烂、迎风泪出、或痒、或痛、瘀肉、竹叶散、碧云散、雄黄散”。书中治法方药种类繁多,且辨证严谨,且依据患病的时间具体分析。

3.2 清肝泻热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七》[7]曰:“流气饮,疏风泻火,退翳明目。治疗肝经风热上攻,眼目昏暗,视物不明……睑弦赤烂,及妇人血风眼,时行暴赤肿眼,眼胞紫黑等”。认为肝经受风热,经络运行阻滞于头面眼睑,郁热滋生赤烂,需要疏风泄热,退翳明目。亦有肝经实热,循经上行至头目,热灼血肉所致赤烂。

3.3 清胃养脾

明代李梴《医学入门》[12]记载:“宜点花草膏。又烂弦风,痒甚,双手背揉,日久两睑赤烂粘滞,经年不安,宜三棱针刺目眶外,以泻湿热,内服消风散,桑白皮煎汤调服”。指明了该病的病机和内服,外用以及局部针刺之法。

3.4 清心凉血活血

《太平圣惠方》[6]言:“治风赤眼,积年不瘥,肿涩疼痛,心神虚烦,宜服菊花散方”。认为该病日久致心神虚烦,因此服用菊花散清虚火除烦。《普济方》[13]中有:“通圣膏一名金水膏治热泪,并眼眶赤烂,兼治生翳膜,涩痒疼痛”,指出通圣膏可活血凉血清热,用于治疗眼眶赤烂,眼周涩痛发痒等症。

3.5 其他疗法

3.5.1 洗法 洗法可以直达患处,治疗更迅速有效,历代医家记载亦甚多。睑弦赤烂多和风热外邪相关,在用药时,注重祛风清热,止血解毒。一般先去淤血腐肉,再行洗法。《普济方》[13]载:“治烂眩风赤眼,用青矾火煅研,出火毒,每用半钱,热汤一盏泡温洗”。此法用少量青矾,青矾有毒,但是有去腐之功效,因此用量很少。加热汤清洗。清代王士雄《四科简效方》[16]言:“紧闭目,以热汤沃之,汤冷即止,频沃取痊。或从薄荷、荆芥、防风煎汤沃亦妙”。热汤活血祛瘀,再加薄荷荆芥防风等清热祛风的药物以达到治病之功效。《验方新编》[17]云:“白矾煅一两,铜青三钱……一日洗四五次,奇效”。提出白矾铜青用热水调清洗烂眼有奇效。清代顾世橙《疡医大全》[18]曰:“烂弦赤眼,痘风火眼,百发百中井水河水各半坛,皂矾八两,铜青二两,埋地中,用时取水洗之。日久者尤效”。洗法的具体做法各有不同,视情况而用之。部分药物存在毒性,在用药时要注意量的把控。

3.5.2 点药法 点药一般用中草药配伍,研磨成粉,和成糊状,或成膏状,抹在眼睛周围或者病症局部,也有特殊药物制作方法。《千金方》[4]曰:“治风眼烂眦方:竹叶、柏树白皮、黄连上……稍用滴眼眦,日三四良”。清代龚自璋《家用良方》[19]有载:“生南星、脑荷叶、荆芥、百药……用井水调成膏,贴眼角上,自然清凉”。用生南星,脑荷叶,荆芥等药物祛风解表,止痛止血。

3.5.3 针灸法 《普济方》[13]中有云:“当以三棱针刺眶外,以泻热如眼生倒睫拳毛,两目紧急,盖内伏火热而攻阴气。法当去其内火邪热,眼皮缓则毛立出,翳膜亦退。用手法攀出肉睑向外,以针刺之出血,以左手爪甲亦针锋迎之”。针对目眶弦烂经久不愈提出具体的治疗方法,以去火热之邪为主旨。清代吴亦鼎《神灸经纶》[20]曰:“迎风赤烂眼症,见风则赤烂,无风则否,与风弦赤烂入脾络之深者,不同凡治目灸法,景岳载取诸穴最良”。

洗法,点药法,针灸法都直接作用在患病局部,在辨证准确,用药恰当时,配合这几种治法,疗效更佳。

4 小结

综上所述,历代各医家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研究和创新,对睑弦赤烂的认识不断加深,辨证思路多种多样,不仅仅强调外邪,还深入挖掘睑弦赤烂的内在的病因。治疗方法不局限于单一的方法,内治法与外治法相结合。遂整理如上,考竟源流,以飧同道。

猜你喜欢
风邪风热病机
治风邪 按摩风府穴
从湿毒挟风论治炎症风暴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程演进
以病机为主导的中医临床个体化评价方法初探
风热感冒会出现5个症状
热伤风,喝薄荷粥
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区别
燥邪致泻说
糖尿病从脾论治探讨
对病机十九条中“心”与“火”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