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亮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盐城,224000)
沈宝藩国医大师在总结前人对不寐病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按虚实两型辨证论治睡眠障碍的理论,并形成了独特的诊断、辨证及用药特色,笔者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沈师认为,古人对不寐病因的探索,主要集中在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劳逸失度3个方面。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提高,国人寿命的普遍延长,大量老年人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失眠常与这些慢性疾病相伴而来;或手术后容易情绪波动,焦虑抑郁而出现失眠,比如冠心病心脏介入手术后、脑动脉介入手术后出现失眠等,沈师从自身的多年临床经验出发,结合当代临床实际的变化,提出了“久病多郁,久病多虚”“术后必有瘀,术后必有虚”的病因病机。肝郁、血瘀是其常见实证证候,气血不足、气阴不足或阳气不足是较为常见的虚证证候。因此,沈师认为,从病因病机上讲,审证求因要紧扣虚、实大纲。
2.1 问诊辨虚实 主要了解患者的睡眠状态和饮食肠胃状态。第一,详细了解患者晚上能睡多长时间,日间是否有明显乏力、打瞌睡,是否伴有情绪烦躁不安、情绪低落、畏寒或畏热。沈师认为,不能单凭睡眠时间判断患者睡眠情况,日间如果乏力不明显,但容易烦躁、容易激惹、不畏寒或畏热则为实证表现。如果日间乏力明显,伴有情绪悲伤低落、畏寒肢冷等情况,多为虚证。第二,要详细了解近期患者的饮食状况。不仅如此,还要了解患者餐后是否容易腹胀、嗳气、矢气多,是否伴随有反酸、烧心、口苦?大便是否便秘或容易腹泻?沈师认为胃纳正常或饮食旺盛伴有反酸、烧心、口苦、腹胀、便秘多为实证,如果胃纳不佳、神疲乏力、腹胀、便溏则是虚证的表现。
2.2 舌脉辨虚实 沈师非常重视这类患者的舌脉,提出“脉象看虚实,舌象辨寒热”认为脉象的有力、无力,洪大还是细弱最直接的表现出人体虚实状态。切脉同时要切摸手部肌肤,判断寒热征象,问诊的同时要脉不离手,左右脉象均要仔细探究。舌象的淡红还是绛红最直观地表现出患者体质的寒热状态,舌苔的多少也能直接表现出痰湿的状态。沈师认为不寐患者多数很敏感,更要求医者要有耐心,让患者感到医生对自己很认真、很重视,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2.3 虚实分治 沈师以虚实为纲,结合自己几十年的临床实践,认为实证不寐主要是痰浊和肝郁,痰浊要辨清痰热为主还是痰湿为主,遣方用药前者以温胆汤为基础方加减变化,后者以二陈汤为基础方加减。肝郁如果是实证则最常见的证候表现为肝郁化火或肝阳上亢、肝郁血瘀。前者可予以龙胆泻肝汤、天麻钩藤饮,后者则以血府逐瘀汤为方加减。如伴有反酸、烧心则加用海螵蛸、同时伴便秘则加用海蛤壳,大便溏稀则改用煅瓦楞子。虚证不寐多表现为气阴不足、阳气不足或心脾两虚,自拟养心汤为基础方[1],阴不足则加葛根、太子参、玄参、五味子等;阴虚伴有阳亢则加龙骨、牡蛎、磁石;阳不足则加桂枝、黄芪、巴戟天、淫羊藿等;心脾两虚则加莲子肉、龙眼肉、芡实、大枣、阿胶等。如心脑血管疾病日久或行介入手术后,多表现为虚实错杂,以气阴不足、瘀血阻滞为多见,治疗以自拟经验方养心通络汤[2]加减。沈师认为,不寐的实证往往是阶段性的,用药要中病即止,而后以调养之药善后,以免损伤正气。
案例1:患者,男,43岁。2019年1月28日因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后失眠1个月初诊于沈师三亚市中医院门诊,刻诊症见:失眠多梦、神疲乏力,间歇性胸闷气短,时间不定,否认活动后诱发,纳差、口苦,畏寒,否认肢冷,偶有口干,大便溏稀,舌红少苔,脉细弱。既往糖尿病史多年。西医诊断:1、失眠障碍;2、冠心病PCI手术后;中医诊断:不寐病气阴两虚,心脉瘀阻证。治疗以益气养阴、和营通络为法,以养心通络汤为基础加减,药用当归10 g、丹参15 g、红花10 g、川芎10 g、党参10 g、黄芪15 g、葛根15 g、生地黄10 g、炒白术10 g、茯苓15 g、莲子肉10 g、五味子10 g、生龙骨30 g(先煎)、生牡蛎30 g(先煎)、山楂15 g、麦芽15 g、延胡索10 g、甘草10 g。水煎服,日一剂,早晚餐后分两次服。考虑春节将至,门诊停诊,予14剂。
2019年02月18日二诊,失眠多梦如前、神疲乏力稍好转,间歇性胸闷气短较前减少,胃纳好转、口苦减轻,大便溏,左上肢皮下发现一2 cm×1 cm大小的紫斑,原因及出现时间不明,否认既往类似发病史。舌脉同前。效不更方,原方治法基础上去延胡索,加炒薏苡仁30 g、芡实10 g、酸枣仁10 g、仙鹤草15 g,14剂,煎服法同上。2020年3月11日三诊,失眠多梦明显改善、无神疲乏力,间歇性胸闷气短基本缓解,胃纳好转、口苦缓解,溏便改善,左上肢皮下紫斑已消退,未见再发,近日时有口渴。舌红,苔薄,脉细弱。继续在原方基础上加减:去党参、龙骨、牡蛎、薏苡仁、芡实、仙鹤草,加郁金10 g、太子参15 g、生山药15 g、瓜蒌皮10 g,14剂,煎服法同初诊。服药后患者失眠缓解,症状未再反复。
按语:患者因急性心肌梗死手术后情绪波动诱发失眠,沈师在其“术后必有瘀、术后必有虚”的理论指导下,以其自拟的养心通络汤为基础方,随症加减化裁,二诊见皮下紫斑,沈师并未在活血化瘀法上犹豫,认为离经之血必是瘀血,仅仅加一味止血药仙鹤草,沈师考虑到患者本就容易紧张焦虑而失眠,过于草木皆兵,恐对病情恢复不利。经上述处置,患者不寐诸症得以缓解,这充分体现了沈师“上医医心”的风范。
案例2:患者,男,55岁,2020年7月27日就诊于笔者单位新都社区门诊。企业行政办公人员,“反复失眠多年”。目前连续服用艾司西酞普兰、右佐匹克隆已1年,半年前因右佐匹克隆疗效降低,加量至1片,因担心安眠药依赖性前来就诊。患者每晚22点上床,经常躺在床上想工作的事情,思绪不断,依靠安眠药入睡。早上6点左右醒来,7点起床。午休2小时,白天易疲劳,经常在床上躺着,但睡不着。刻诊症见情绪低落,否认自杀自残倾向。胃纳可,餐后腹胀,反酸烧心,二便调。否认睡眠打鼾、否认晨起口干,否认双下肢静止时不适感。否认精神病等其他病史及家族史。舌红,苔薄白,脉弦细。西医诊断:失眠障碍;中医诊断:不寐病肝气郁结,心脾两虚证。处方:当归15 g、丹参15 g、龙眼肉10 g、酸枣仁15 g、太子参10 g、茯神15 g、炒枳壳10 g、香附10 g、砂仁10 g(后下)、郁金10 g、海螵蛸10 g、瓦楞子30 g、炙甘草10 g,共7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两次餐后服。结合失眠的行为疗法(建议23点上床,6点起床,取消午休;避免在床上玩手机等做与睡眠无关的事;准备焦虑日记,睡前安排工作问题;卧床半小时离开床,增加日间运动。)右佐匹克隆改为间断性按需服药。
2020年8月3日二诊,睡眠稍改善,头昏,日间乏力,仍存在卧床后思绪不断、难以入眠情况,卧床半小时离开床的建议依从性差。舌红,苔薄白,脉弦细。原方去当归,太子参加量至15 g,加石菖蒲10 g,煎服法同前。继续上述行为疗法。教授患者五禽戏熊戏,建议夜间睡不着半小时后离床练习15 min。加强睡眠限制,起床提前至5:00。停用右佐匹克隆。2020年8月10日三诊失眠、早醒明显改善,头昏、日间乏力等症状较前减轻,因外出不便,要求停药观察,继续坚持行为治疗,起床时间延长至5:30。后经电话随访并指导行为治疗至2020年11月,睡眠基本满意。
按语:一诊笔者在沈师养心汤基础上加减化裁,患者肠胃症状明显,为防藤类药物损伤脾胃,将首乌藤改为龙眼肉,予香附、郁金易陈皮、川芎疏肝行气;依据沈师经验去龙骨、牡蛎,改为海螵蛸、瓦楞子制酸护胃对症处理反酸症状。并根据国内外失眠障碍的相关研究和指南[3-4]和社区门诊实际情况,给予结合失眠的行为治疗。二诊考虑患者存在思虑过度诱发失眠的因素,予结合中医传统运动功法五禽戏之熊戏,熊戏五行属土[5],与思相应,动作简单易学,不受场地限制,配合患者夜间实施刺激控制干预,半小时睡不着离床后可不用开灯练习,提高患者行为治疗的依从性,相得益彰,安眠药顺利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