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鸡养殖效益的技术要点探究

2022-11-28 03:13邓文宣
中国畜禽种业 2022年7期
关键词:雏鸡鸡群日龄

邓文宣

(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茂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651502)

鸡肉及其相关产品一直是国民餐桌上的主要食物,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风味与品质安全均提出了新的要求,生产无药物残留的安全、优质的鸡肉、鸡蛋是当今养殖企业的重要任务,也对鸡养殖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要确保蛋产品的品质与安全,合理控制成本,提高养殖效益,需要养殖企业改变养殖模式,从传统养殖模式向高效健康的养殖模式转变,加强规模化与规范化管理,注重每个养殖环节,探究养殖技术要点,提高疫情防范意识,制定相应的卫生防疫制度,保证鸡群健康生长。

1 环境管理技术要点

1.1 环境温度管理

鸡群对养殖环境温度的要求非常高,如果鸡舍温度过高会加快鸡只新陈代谢活动,影响其饮水和采食,降低生长速率,还容易导致舍内滋生大量病原菌,引发鸡群呼吸道疾病或其他传染性疾病。鸡舍温度过低会降低饲料利用率,甚至发生抱团取暖,造成鸡群窒息死亡。因此,控制好鸡舍温度对鸡群健康生长极为重要,在雏鸡时期可将舍内温度控制在33~35℃,随着鸡只生长降低温度,每周可降低2~3℃,待鸡群5 周龄时,将鸡舍温度控制在20℃左右,此后可保持此温度,不可出现剧烈的温度变化,以防引起鸡只的应激反应,甚至出现死亡情况[1]。可在鸡舍不同位置放置测温仪器,根据实际温度及鸡群反应进行及时调整,控制好鸡舍温度。

1.2 湿度管理

鸡舍湿度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鸡群生长,鸡舍湿度过高(超过80%)会导致舍内滋生大量病原体和寄生虫卵,使鸡群容易感染多种疾病,最终影响鸡只健康生长;鸡舍内的湿度过低(低于40%),会导致舍内粉尘增加,鸡群出现各种呼吸道疾病,还有的鸡只羽毛发育不良。1 周龄以内的雏鸡舍内湿度控制在70%~75%,随着鸡只日龄的增加可以逐渐降低湿度,成鸡阶段可控制在50%~60%之间。饲养人员可通过干湿度计显示舍内湿度,湿度低时可在鸡舍地面洒水或空中喷雾调节。

1.3 通风管理

好的通风管理会降低鸡群疾病的发生,饲养人员可以在保证鸡舍环境温度的同时,确保鸡舍通风良好。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氨气、热量和灰尘,若鸡舍通风不好,会导致鸡舍内的氧气浓度过低,影响鸡只新陈代谢、饲料利用率及身体机能,同时还容易暴发一些传染性疾病。在进行鸡舍通风时,应适当通风,既可有效排出氨气和热量,又能防止贼风、堂风的进入,避免鸡群受风着凉。当前规模化鸡场主要可以采取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两种,可根据实际养殖情况选择通风方式。

1.4 控制养殖密度

控制合理的养殖密度对保证鸡群健康生长十分重要。养殖密度过大会导致鸡舍氨气浓度太高,容易滋生病原微生物,鸡群中抢水抢料的情况增多,增加鸡只发病率,不利于鸡群健康生长。鸡群养殖密度控制在10 只/m2为宜,可以将鸡群按照体质强弱或大小分群饲养。

1.5 严格消毒

严格的消毒是养殖场疫病防控重要举措,各类传染性疫病严重威胁鸡群健康,是影响养殖场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因此,养殖人员应注重鸡场消毒管理工作,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生概率。在雏鸡购买前1 周应对鸡舍进行彻底消毒,将墙壁和地面清洗干净,可使用2%的烧碱溶液对这些地方进行喷洒消毒,待其干燥后再重新消毒1 次。可对鸡笼、饲槽、水槽等用具及整个鸡舍使用高锰酸钾和福尔马林进行熏蒸消毒,注意消毒时关紧门窗,等到进鸡前3d 再开窗通风,以免残留的消毒剂刺激雏鸡呼吸道,诱发呼吸道疾病。待鸡苗进入鸡舍饲养后即可进行带鸡消毒,每周消毒1 次,疫病高发期需2~3d 消毒1 次,在寒冷的冬季可在午后阳光充足的时候消毒。带鸡消毒时应选择毒性和刺激性较小,且不具有腐蚀性的消毒液。

1.6 合理的光照和运动

充足的阳光可提高鸡群采食量和生长速率。1 周龄以内的雏鸡应全天采光,第2 周可适当降低2h 光照,此后每周降低2h,第5 周可降到8h/d 的光照,此后即可维持这一光照时间。有条件的养殖场可适当降低养殖密度,增大鸡群运动场地,增加鸡群运动量以提高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

2 养殖管理技术要点

2.1 科学选择饲料

在整个养殖过程中,饲料是最大的成本支出,可占总成本的60%~70%,因此,科学选择饲料,保证饲料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也是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饲养人员可选择质量高、信誉好、价格合理的正规饲料厂家生产的饲料[2]。也可购买当地丰富廉价的饲料原料,根据场内实际养殖情况自己搭配饲料,降低饲料成本。

2.2 科学饲喂

饲养人员应根据鸡群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搭配不同的饲料进行饲喂,满足鸡群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换料时应逐步进行,不可突然换料。饲养者可根据不同鸡群的采食情况和养殖密度调整饲槽长度、高度和深度,及时更换饲槽,添加饲料时应按照每次少添加,勤添加的原则给料,并且饲料添加量不可超过饲槽深度的1/3,以降低饲料浪费。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饲养人员在喂料前应检查饲料质量,及时更换发霉变质的饲料,严禁饲喂违禁药品。

2.3 健康饮水

充足的饮水可促进鸡只新陈代谢,提高饲料消化吸收率,调节机体温度。对刚出壳的雏鸡应给予温水,饲养人员可在温水中添加适量5%的葡萄糖等,对3~5d 的雏鸡可给予适量的维生素C、电解质,提高雏鸡自身免疫力,降低疾病的发生。养殖人员可根据养殖密度安置饮水器,并调节好饮水器的高度,保证每只鸡都能自由饮水。此外,还注重饮用水质量,严防水源污染。

2.4 分群饲养

由于不同品种、性别的鸡生理情况不同,对饲养环境、饲料和饮水等的要求也不同,而且不同种类的鸡生长速度也不同,公鸡的生长速度高于母鸡,出栏时间也会早于母鸡,因此,应合理分群饲养才能提高养殖效益。此外,不同批次、不同厂家购进的鸡苗也应分开饲养,避免交叉感染。

2.5 监测鸡群

监测鸡群是鸡场养殖重要的工作之一,饲养人员通过观察鸡群体态行动、羽毛、粪便排泄、呼吸及鸡群采食饮水等情况,可以更好地调整养殖环境,改善鸡群生长环境,减少因饲养不当引发的各种应激反应,密切监测鸡群健康状态还可及时发现疾病,尽早诊治,降低疾病对鸡群的危害程度。

3 选择优良品种

养殖者在购买鸡苗时应选择优良的品种,根据当地养殖环境的优缺点,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品种饲养,同时也要了解市场需求,这是提高养殖效益的基础。挑选品质优良的品种可提高雏鸡抗病能力,提高生长速率,最好选择当地的优势品种,减少运输成本和运输风险,避免带入传染源。通常选择羽毛光亮、精神较好、活泼灵敏、叫声洪亮、腹部不大及肝门无粪便附着、挣扎有力的鸡苗[1]。

4 加强疾病预防工作

4.1 加强生物安全防控

首先,养殖者应在正规厂家购买免疫接种过的健康鸡苗,防止引入传染性疾病。当鸡场出现疫病时应及时封锁,扑杀患病鸡只,对饲养场地进行彻底消毒,避免造成更大范围的疫病传播,同时上报当地主管部门,加强疫病的封闭管理。另外,应防止各种鸟类、鼠类等进出养殖场,避免将致病源带入养殖场内,可以在饲舍周围安装铁丝围栏,防止鸟类进入,并定期开展杀虫灭鼠工作。

4.2 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方式

鸡群生长阶段不同,其易感的疾病也不同,且由于雏鸡自身抵抗力较低,更容易感染疫病,而日龄较大的鸡对一些疾病不再敏感,还可能成为隐性疾病感染者,容易将疫病传染给日龄较小的雏鸡。因此,鸡场养殖应采取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避免将不同日龄的鸡群混养,以降低雏鸡发生疫病的概率。全进全出饲养模式可降低饲养成本、预防疾病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4.3 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免疫接种可提高鸡群体内特异性抗体的水平,是预防禽类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养殖场可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本场疾病发生率、鸡群健康状况和生长阶段等制定符合本场养殖实际的免疫程序。免疫接种时应根据疫苗种类选择合适的接种方法,若鸡只出现健康问题时不宜再进行免疫,可等其恢复后再进行接种。免疫程序如下:1 日龄雏鸡点眼或滴鼻马立克氏病疫苗;3~5 日龄雏鸡点眼或饮水接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8~10 日龄时可点眼或滴鼻鸡新城疫疫苗(II 系);14~15日龄时可肌肉注射禽流感疫苗[3];16~17 日龄可滴鼻鸡传染性法氏囊疫苗,也可饮水接种。在对鸡群接种疫苗时应注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提高鸡群营养水平,改善养殖环境,可在饮水中添加维生素C 或黄芪多糖等物质,提高疫苗免疫的效果。

5 提高养殖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

要提高鸡养殖效益,科学的饲养管理十分重要,需要养殖人员具有过硬的饲养技术。养殖企业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培训,帮助饲养人员学习先进专业的饲养管理知识,通过不断的交流学习,提高养殖经验,使养殖人员可以根据本场饲养情况制定一套科学的饲养管理计划,促进鸡场健康发展。

6 小结

综上所述,规模化养鸡环节较多且复杂,在养殖过程中,饲养人员要抓住环境管理、饲养管理及疾病管理等各养殖环节的关键技术要点。通过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技术,改善鸡只生长环境,提高饲料营养水平,同时可降低养殖成本,减少疾病的传播率,提高鸡只生产性能,并能保证肉蛋产品的良好品质,有效提高养殖效益。

猜你喜欢
雏鸡鸡群日龄
影响鸡群均匀度的原因及改进对策
初配日龄对杜洛克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初配日龄对丹系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画里有话
鸡场免疫失败的原因及注意事项
鸡群日常的观察与应对
不同去势日龄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雏鸡质量检查及孵化程序调整(3)
蛋鸡合理投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