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鹏娇
(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医院(营口市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辽宁 营口 115007)
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心血管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严重危害着患者生命安全以及临床治疗[1]。保守治疗以及手术治疗均是冠心病患者治疗中较为常用的手术方式,随着相关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介入术治疗在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也越来越好,但是手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是影响患者手术后康复质量以及康复安全性的关键[2]。因此,冠心病患者治疗完成之后需要配合相适合的药物进行术后康复治疗的提升。既往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常给予传统药物治疗,如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等,尽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血流动力学指标,但是效果具有局限性,为此,我院开展相关对照研究,根据用药不同围绕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防效果展开研究,详情如下。
1.1 一般资料 抽选140例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进行介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经1∶1的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男女占比43∶27,年龄53~76岁,平均(60.41±6.53)岁,患病时长1~9年,平均(4.87±2.16)年。研究组男女占比41∶29,年龄跨度54~77岁,平均(60.74±6.65)岁,患病时长2~10年,平均(4.93±2.78)年。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经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且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要求[3];符合介入术治疗要求[4];无治疗相关禁忌证[5];无严重躯体性疾病或者脏器功能异常情况;无食物或者药物过敏情况;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参与要求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均完全知晓且自愿配合。排除标准[6]:处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存在严重心肝肾等系统功能异常情况;存在全身或者部分器官感染性病变;合并其他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情况;参与同期其他临床研究;存在药物过敏或者药物依赖情况;临床资料不完整或者其他因素导致其无法正常配合本次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生产厂家:山西省太原晋阳制药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4023041)口服,每次1 g,每日1次;低分子肝素(生产厂家:Vetter Pharma-Fertigung GmbH;批准文号:H20080449)皮下注射,每次0.4 mL,每日1次。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氯吡格雷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和低分子肝素的用药方式以及用药量与对照组相同,盐酸氯吡格雷片(生产厂家: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23115)口服,每次75 mg,每日1次。
1.3 观察指标 对比患者治疗前后D-二聚体水平以及血小板聚集率;统计患者治疗后血栓、心绞痛以及其他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并计算发生率后进行组间对比[7];使用SF-36生活质量评分表对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并计算各项评分后对比[8]。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2.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用率(%)和()描述,行χ2和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二聚体水平以及血小板聚集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D-二聚体水平以及血小板聚集率分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以及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二聚体水平以及血小板聚集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二聚体水平以及血小板聚集率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心理功能评分为(83.60±10.30)分,对照组为(72.60±8.90)分,经计算t=6.761,P=0.000;研究组治疗后心理功能评分为(84.90±9.80)分,对照组为(70.40±7.80)分,经计算t=9.686,P=0.000;研究组治疗后心理功能评分为(85.40±8.90)分,对照组为(73.10±6.80)分,经计算t=9.188,P=0.000;研究组治疗后心理功能评分为(84.30±7.90)分,对照组为(74.30±7.50)分,经计算t=7.681,P=0.000;研究组治疗后心理功能评分为(85.40±8.10)分,对照组为(75.40±6.80)分,经计算t=7.911,P=0.000;研究组治疗后心理功能评分为(83.80±1.40)分,对照组为(76.40±4.50)分,经计算t=13.137,P=0.000;研究组治疗后心理功能评分为(86.40±10.20)分,对照组为(72.30±5.60)分,经计算t=10.138,P=0.000;研究组治疗后心理功能评分为(84.30±2.90)分,对照组为(74.50±3.80)分,经计算t=17.153,P=0.000;研究组患者治疗后SF-36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冠心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其病情发展速度比较快,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9-10]。冠心病患者随着病情的逐渐发展冠状动脉的功能障碍也会越来越严重,患者的主要临床病变情况为血流动力学态势异常以及血管腔狭窄,随着血氧供应不足情况的不断加重,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肌梗死以及心绞痛症状,传统药物治疗效果有限,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缓解效果,但是作用效果有限[11]。因此,临床治疗中实施介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也越来越多,介入术在实际治疗中虽然难以达到彻底根治,但是能够有效控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12]。介入术在冠心病患者实际治疗中的应用主要通过导管在冠状动脉中的介入缓解患者冠状动脉堵塞情况,同时能够对管腔的狭窄起到一定的调整作用,进而缓解患者冠状动脉系统血氧运输不顺畅的情况,但是由于介入术在冠心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属于创伤性治疗,在对患者冠状动脉系统堵塞情况缓解的同时也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介入性损伤,甚至对患者血管造成损伤[13]。部分冠心病患者实施介入术治疗之后,短时间的血液运行情况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患者出现血栓或者心绞痛情况,因此,在相关治疗中需要在确保治疗效果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系统的保护,完善相关治疗工作,提升治疗效果及安全性[14]。
有关调查研究指出,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是冠心病介入术治疗中较为常用的术后康复治疗方案,低分子肝素的主要提取渠道为肝素,其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主要为抗凝,该药物应用之后能够有效抑制活性因子的活性,提升凝血酶作用效果,患者实施低分子肝素治疗之后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起到抗凝效果,作用速度比较快,低分子肝素中的戊糖结构与患者体内的抗凝血酶相结合之后,其体内凝血活性因子Xa的活性也会有明显降低,相应的凝血酶作用效果也有明显提升,进而能够调节患者凝血态势的进一步发展[15]。阿司匹林肠溶片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时间比较长,药物应用之后能够起到非常显著的镇痛以及解热效果,其在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对于抑制血小板聚集效果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促进效果,主要通过药物作用缓解血小板释放反应的发生,缓解外界环境影响导致患者出现的应激反应,缓解血小板的大量聚集,从而达到凝血作用效果。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在冠心病介入术患者手术后康复时期治疗中的应用虽然能够对患者的血氧运行状态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患者治疗后仍然可能出现一定的不良心血管疾病。
氯吡格雷在冠心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对于治疗效果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是临床治疗中不良心血管事件预防的主要药物类型,该药物属于血小板聚集抑制剂药物,属于ADP受体阻滞剂,其在药物治疗中的应用,经药物进入人体之后会与血小板膜表面的ADP受体进行充分结合,进而抑制糖蛋白GPIIB/IIIA的结合速度以及结合量,抑制激动剂二磷酸腺苷含量的增加,控制血小板的大量聚集。其与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的配合应用能够有效提升血小板聚集抑制效果,协同发挥药物作用,且能够相互辅助缓解药物刺激程度[16]。
随着相关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治疗中对于患者手术后治疗的药物方案也越来越多,有患者在治疗时在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了氯吡格雷,对于患者术后康复效果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方面的预防起到了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血小板聚集率以及血管事件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后SF-36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氯吡格雷在冠心病介入术患者手术后康复时期治疗中的应用对于治疗效果的提升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能够有效调节D-二聚体水平以及血小板聚集率过高情况,能够降低患者血栓情况的发生,提升手术后康复效果以及康复质量,降低手术后血栓、心绞痛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氯吡格雷的应用对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防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治疗及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