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质量文化建设路径探析

2022-11-27 19:10雷桂萍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保障体系新建办学

□雷桂萍

(山西传媒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

近年来,高等教育质量文化建设备受关注和重视。《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提出:“把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作为评价大学的首要指标,突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激发高等学校追求卓越,将建设质量文化内化为全校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自觉行为,形成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的质量文化。”赋予了高等教育质量文化新的涵义,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走向普及化的今天,重提质量文化建设更具有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对于新建的本科院校,如何明确办学定位,实现快速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是面临的首要任务。新建本科院校不仅要解决办学转型和规模扩展带来的诸多问题,更不能忽视内涵建设的根本问题。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加快建立和完善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探索质量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高等教育质量文化建设的内涵解读

“文化”是使用频率很高,但又不容易准确定义的一个概念。广义的文化包括了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主要指精神财富。质量文化研究起源于美国对企业的研究,于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美国管理学教授朱兰认为:“质量文化是人们产生的与质量有关的习惯、信念和行为模式。”[1]从这个定义看,质量文化主要侧重于有关质量的非物质领域的精神文化层面。高等教育质量文化,对质量文化的范围做了进一步限定,是关于高等教育质量意识、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的概念。什么是高等教育质量文化,目前尚未有唯一公认的定义。李忆华认为,高等教育质量文化是高等学校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明显个性特点的校园文化,它是由教职员工共同创造和一致认可的质量意识、质量价值标准和质量行为规范。[2]把高等教育质量文化归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刘德仿认为,高等教育质量文化是“大学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形成的涉及质量空间的价值观念、规章制度、道德规范、环境意识及传统习惯等‘软件’的总和”。[3]这一定义概括了高等教育质量文化非物质层面的丰富内容。刘文君认为,高等教育质量文化“是指在高校中涉及教育质量的物质基础、精神面貌、行为习惯和规章制度等内容的总和。”[4]这一定义将高等教育质量文化内涵扩大到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由于“文化”一词内涵和外延的复杂性,导致人们在理解高等教育质量文化内涵和外延上具有不确定性。文章主张将高等教育质量文化定义为:与高等教育质量有关的,长期积淀形成的物质基础、价值观念、制度体系、行动模式和精神追求等内容的总和,对于师生具有自然的传承性和无形的约束力。

高等教育质量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含义。基于人们对高等教育的不同理解,对质量文化理解不尽相同。高等教育的精英教育时代,高校更追求大师云集,研究高深学问。进入大众教育时代,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作为评价大学的首要指标。这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审视和研究高等教育质量文化的重要背景,需要以更符合时代、符合实际的标准引导和评价高等教育的质量。而且,高等教育质量文化具体到不同的高校并不是千校一面,而是以每个高校的独特性构成整体上的丰富性。各高校应该在新时期高等教育质量文化总体要求的前提下,探索形成各高校质量文化特色。

高等教育质量文化尽管有其内涵和外延上的不确定性,但结合高校质量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可以梳理出相对公认的要素,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四个方面。前三者为外显的文化形式,精神文化是内隐的文化形式,是高等教育质量文化建设追求的终极目标。

物质文化是通过高校各种物质设施所表现出来的管理理念、环境氛围、建筑风貌,是质量文化的表层文化,但可以直接传达出高校的文化气质;制度文化是高校围绕人才培养工作,制定的有关标准、机制、规范、规则等,以文本形式存在并要求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师生员工的行为活动中,是质量文化的中观层面,通过制度的执行和落实,确保质量管理到位;行为文化是通过制度引导和环境熏陶养成的师生员工的行为模式和习惯,是制度文化效果的显现和引深;精神文化是质量文化的高级形式,是高校师生员工外化于行、内化于心的质量观、价值观、道德观,成为高校质量文化的核心。四个方面的质量文化相互联系、互为表里,共同构成各高校质量文化景观,也共同阐释着高等教育质量文化的追求。

二、新建本科院校质量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开始由精英化向大众化战略转变,通过合并升本、独立升本,涌现出一批新的地方本科院校。文章所称新建本科院校,是指2000年以后教育部新批准的普通本科院校。这些新建本科院校,为推动高等教育发展做出很大贡献,但在质量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一)质量文化建设没有得到应有重视

高校存在的行政化色彩,同样反映在新建本科院校上。一些决策者把质量管理作为质量提升的单一方法,通过制定相关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并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对教师和教学的考核评价,规范师生员工的行为。质量管理作为一种工具手段,只要求管理对象执行落实,并不一定能很好地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管理的理念上,没有上升到文化层面设计制度,质量文化的理念较少在管理上提及,质量文化的培育意识还不强;在管理的实施上,忽视了文化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作用,也没有能意识到加强质量文化建设可提高管理效能,形成组织文化。同时,作为质量文化主体的师生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没有认识到主人翁地位,也就没有积极主动参与质量文化建设的行动,多处于被动执行的状态。总体上,新建本科院校质量文化建设还没有渗透到办学治校的理念中,没有能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得到应有的重视。

(二)办学特色和历史传承的先天不足

一般来说,新建本科院校办学时间短,办学基础参差不齐,各项工作在逐步规范和完善中,而文化的积淀和形成是需要时日的。合并成立的本科院校首先面临的是人员、制度的整合,机制体制的优化运行,思想的凝聚;独立升格的本科院校首先面临的是教育理念转变、办学定位的重新确立等,在短时间内,还难以把工作的重心放到内涵建设上,质量管理还处于逐步建设和完善阶段。有些新建本科院校实行“拿来主义”,机械照搬企业文化或者其他高校的做法,自身办学特色的凝练不够,更难以积淀形成可以传承的质量文化。诸如此类问题是新建本科院校质量文化建设的先天不足,办学特色的形成和历史传承还需要假以时日。

(三)没有解决好规模扩展和内涵提升的矛盾

一些新建本科院校不能很好地处理结构、规模、质量、效益的关系,在建设初期,有的只注重扩大招生规模,申办新专业;有的不能深刻认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喜欢以学术性理念定位办学,把工作重心放在学术科研上,甚至轻视应用型办学定位;有的制度建设滞后,或制度的导向性不够明确,没有很好地建立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自我评估的机制不够健全等。解决不好规模扩展和内涵提升的矛盾,导致很难形成持续改进、追求卓越质量文化。

三、新建本科院校质量文化建设路径探究

新建本科院校质量文化建设,要结合院校实际,以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文化建设的要求为目标,以问题为导向,突出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建设,探索形成新建本科院校各具特色的质量文化。

(一)从质量管理向质量文化转变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质量文化是质量管理的灵魂。教育部制定了《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号),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质量文化建设”的举措,把重视质量文化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新建本科院校基于薄弱的办学基础,必须牢固树立新的质量观,强化质量文化建设的信念和意识,把质量文化建设提到应有的高度来认识和践行,破除过分强烈的行政化色彩和“官本位”思想,围绕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瞄准应用型、技术性、职业性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教育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将制度建设和质量文化有机融合,从质量管理转向质量文化,逐步形成本校可传承、可弘扬的特色质量文化,克服质量管理单纯的技术性与程序异化,回归到高等教育的人文本性。以质量文化建设为统领,带动管理上水平、出成效,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对学校的认同感,从而激发他们内在的自觉性、主动性,为学校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二)建立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为确保并有效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而建立的集目标、资源、管理和运行于一体的一整套系统。包括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和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两部分。外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构和实施主体是政府或者社会第三方机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构和实施主体是高校自身。内外两套质量保障体系相结合,共同保障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和质量。随着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逐步完善,外部质量保障体系愈加科学规范,也引导并激发了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但对于新建本科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远不够健全,在质量管理上还有不少薄弱环节。因此,建立系统、刚性、常态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并确保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效、长效运行,是新建本科院校加强质量文化建设的基础,是构建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大学质量文化,推动新建本科院校不断前行、不断超越的内生动力。只有建立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才能保障将质量意识、质量标准、质量评价、质量管理等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内化为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否则,质量文化建设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在迎评促建中培育质量文化

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是教育部对新建本科院校办学水平、办学条件、办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首次综合测评,也是新建本科院校必须首先面对的大考和难得的发展契机。合格评估的目标是努力实现“四个促进” “三个基本”“两个突出”“一个引导”,即促进经费投入,促进办学条件改善,促进教学管理规范,促进教学质量提高;达到教学条件基本达标,教学管理基本规范,教学质量基本保证;体现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突出为地方(行业)经济与社会服务;引导新建本科院校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这段目标描述中,足见“教学质量”是合格评估的核心内容。新建本科院校要以迎接合格评估为契机,对照评估指标要求,在迎评促建中培育符合应用性本科要求的,具有本校特色的质量文化。一是培育物质方面的质量文化,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和校园环境建设,将学校质量哲学的沉思、质量价值的追求、质量人文的关怀等精神因素凝聚到物质建设中,形成外显的物质质量文化;二是培育制度方面的质量文化,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用先进的制度规范管理,凝聚人心,引导行动,形成中观层面的制度质量文化;三是培育行为方面的质量文化,使广大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到学校质量管理活动中,自觉树立主人翁意识,把学校制度和个人理想结合起来,强化情感认同,彰显自觉行动,并养成行为习惯;四是培育精神方面的质量文化,要深入挖掘评估指标体系中质量观念、价值标准、精神因素等,唤起学校领导和师生员工的质量意识、质量责任、质量态度和质量道德,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提振精神,焕发创新活力,凝聚形成学校的评估精神,丰富质量文化建设内涵。

新建本科院校质量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学校的顶层设计、组织架构、制度建设和精神文化多个方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正是这种长期性和复杂性,才能逐步积淀形成学校的质量文化特色,赋予学校独特的精神气质。质量文化建设既需要物化的载体,也需要真正发挥作用的制度保障,并通过每个人的身体力行,形成精神文化的力量。质量文化建设对于新建本科院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建设的路径可相互借鉴但不能千篇一律。每所新建本科院校都要结合自身实际做出有益的探索,为高等教育质量文化建设提供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猜你喜欢
保障体系新建办学
区域推进国家安全教育的现实路径与保障体系
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构建研究及实践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2016年10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价格指数
苏州市体育生态化发展保障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