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莉 金 琰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海南 海口 571101)
世界热带水果有香蕉、菠萝、龙眼、荔枝、芒果、番荔枝、菠萝蜜、人心果、杨桃、番木瓜、番石榴、黄皮、莲雾和鳄梨等[1],主要产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区。据FAO统计,世界约有140个国家生产热带水果,东盟是热带水果的主要产销区,如越南、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东盟国家热带水果在世界产销比例较大,且在世界热带水果主要产出地中,以东南亚地区规模最大、商品化率和出口率最高且经济收益较高。
东盟自由贸易区(ASEAN Free Trade Area,简称AFTA)于1992年提出,现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共10个国家。2010—2019年,东盟热带水果种植面积先增长后下降,2010年种植面积907.7万公顷,至2013年增长至911.6万公顷,随后逐年下降,至2019年下降至866.2万公顷,下降了4.6%,总产量波动中增长,由2010年的7220万吨增长至2019年的7419万吨,产量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农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单产的不断增加。
从近10年来看,东盟国家热带水果种植面积最大的是菲律宾,其次是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马来西亚,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47.42%、37.85%、5.83%、5.73%、1.39%。2019年该五国热带水果种植面积均在10万公顷以上,新加坡热带水果种植面积较少,仅为16公顷,新加坡由于土地面积较少,主要发展的是都市农业,种植蔬菜等经济作物,农业主要依赖进口。从产量上看,最大的是菲律宾,其次是越南、泰国、马来西亚、老挝,产量占总产量比例分别为45.09%、33.00%、9.10%、8.19%、1.75%、1.59%。2019年该五国热带水果产量均在100万吨以上,新加坡热带水果产量较少,仅为126吨。
2019年东盟热带水果种植面积866.19万公顷,种植面积最大的是椰子,种植面积687.41万公顷,其次是芒果、香蕉、菠萝、柑橘、木瓜,种植面积分别为77.57万公顷、58.97万公顷、21.33万公顷、18.3万公顷、2.6万公顷,种植面积占比分别为79.36%、8.96%、6.81%、2.46%、2.11%、0.30%;2019年东盟热带水果产量7418.8万吨,产量最大的是椰子,产量3551.4万吨,其次是香蕉、菠萝、芒果、柑橘、木瓜,产量分别为1834.6万吨、770.22万吨、702.14万吨、423.22万吨、137.19万吨,产量占比分别为47.87%、24.73%、10.38%、9.46%、5.70%、1.85%。
东盟热带水果生产主要集中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马来西亚,五个国家的热带水果种植面积占东盟10国的92.49%。分品种来看,香蕉、椰子种植面积最大的为菲律宾;木瓜、芒果、山竹、番石榴种植面积最大的为印度尼西亚;柑橘种植面积最大的为越南;菠萝种植面积最大的为泰国。
菲律宾是东南亚岛群国家,属季风型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陆地面积30万平方千米,其中47%是农业用地,主要集中在城市附近及人口稠密地区,菲律宾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对外部市场依赖较大,农业占菲律宾国内生产总值不高,但却占据十分重要的经济地位,有40%的劳动力靠农业为生,主要出口产品有香蕉、椰子油、菠萝等[2]。
1.菲律宾香蕉产业概况
菲律宾香蕉种植仍以小规模个体农民为主但都乐及金吉达等世界香蕉巨头的生产基地也在菲律宾,其香蕉种植技术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种植地区主要集中在南部的棉兰老岛上,该地区香蕉产量占全国80%以上[3],2010—2019年菲律宾香蕉种植面积与产量近几年波动剧烈且种植面积产量呈下降趋势,种植面积自45万公顷下降到19万公顷,产量自910万吨下降到605万吨。
2018年中国取代日本成为菲律宾最大的香蕉出口对象国,由于出口限制,菲律宾香蕉在农药使用上十分严格,且基本全程冷链运输将等级划分精确到每根,在种植、采收、保鲜、包装、运输及销售上拥有一套标准完整的运行模式[4],使其生产的香蕉品质较高,更受国际市场喜爱。
2.菲律宾椰子产业概况
菲律宾的椰子年产量仅次于印尼,2013年之前都保持在1500万吨/年,2016年大幅减产到1382万吨。收获面积基本保持在330~360万公顷的种植规模,菲律宾椰子的产量和面积的波动幅度较大,2018年,菲律宾椰子产量1476.5万吨,收获面积365.18万公顷,同比基本持平。
印度尼西亚位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拥有17508个岛屿,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疆域横跨亚洲及大洋洲,别称“千岛之国”。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7—9月降水量丰富,日照充足,农作物生长周期短,是椰子生长的理想环境。
印尼是世界椰子年产量最高的国家。近10年,印尼椰子年产量在1700—1900万吨的水平,2012年突破1900万吨,此后种植面积波动中有所减少,从2010年的298万公顷下降到2019年的280万公顷。2019年印尼椰子产量1712.86万吨,收获面积280万公顷,较2018年基本持平。
越南位于中南半岛东部,国土大致呈“S”形,与中、老、柬相邻,是个传统的农业国家。越南的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雨季多雨,年平均气温为23℃~27℃,湿度常年偏高,约为84%,年均降水量1800~2000毫米,大部分地区5月—10月为雨季,全境年平均日照时间为1200~1900小时。
香蕉是越南种植面积最大的热带水果,也是越南种植的经济作物之一,种植主要集中在九龙江平原及中北部地区[5]。近10年来,越南香蕉种植面积及产量均呈增长趋势,种植面积由2010年的161.82万公顷增长至2019年219.42万公顷,增长了36%,产量由2010年161.82万吨增长至2019年的219.42万吨,增长了36%。
泰国位于中南半岛,物种资源丰富,热带季风气候,有热、雨及旱三个季节。泰国是东南亚新兴的第二大经济体,是东盟成员国,也是世界五大农产品出口国之一。农业占泰国国内生产总值不高,但却是泰国传统经济产业,是泰国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其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稻米、天然橡胶、热带水果是其主要出口作物,主要产区集中在中部湄南河三角洲、东北部呵叻高原的沿河区域、北部山间盆地和南部半岛。泰国积极实行贸易开放政策,与东盟、中国、日本等多个国家签了自由贸易协定。
1.泰国芒果产业概况
泰国是世界上第三大芒果生产国,其芒果的种植面积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的。芒果是泰国很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泰国芒果的生产与种植历史虽不是很长,但种类繁多,是比较适合种植与栽培芒果的地区之一。在过去的十几年中,通过泰国各部门的努力,芒果产业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6]。
目前,泰国种植的芒果分为绿皮芒果、熟食芒果以及加工专用的芒果。绿皮芒果的果实达到70~80%就可以食用,绿皮芒果主要有:翠绿、瑞德、法兰和楠桑。熟食芒果的主要品种有多兰美、白象牙芒果和百花芒果。加工专用芒果,主要用来在工厂进行规模化加工,加工后的产品主要有:干的芒果片、芒果汁以及芒果罐头等。这种用于加工产品的芒果类型主要是马哈卡诺、瑞德芒果、法兰芒果,其中马哈卡诺芒果是最广泛的出口品种。
泰国芒果产业有很多竞争对手,主要的是巴基斯坦、墨西哥、中国台湾、菲律宾以及越南等,此外越南的芒果业也慢慢地进入国际市场。这样会使泰国芒果在未来的国际市场上,面临激烈的竞争[7]。芒果作为泰国重要的出口作物之一,从2008年到2018年,泰国的芒果出口量一直在20多万吨左右,出口市场主要为日本、韩国、越南、中国、新西兰、美国以及欧盟国家等,主要的出口品种为Nam Dok Mai,约占出口量的90%。泰国的芒果收货价格在产季时是20泰铢/公斤,非产季时40泰铢/公斤,而出口价格可达到90泰铢/公斤。
2.泰国菠萝产业概况
2019年,泰国菠萝种植面积7.46万公顷,产量167.97万吨,种植品种多为皇后类和无刺卡因类。泰国著名的小菠萝叫“布兰”,多在清迈、清莱、普吉三地种植,该品种圆润,拳头大小,气味芬芳。菠萝加工量较大,加工产品主要有菠萝罐头、菠萝汁、菠萝脆片。市场价格可销至10~15泰铢(约2-3元)/公斤。2010—2019年泰国菠萝种植面积与产量呈波动下降,种植面积自9.33万公顷下降到7.46万公顷,产量自192.46万吨下降到167.97万吨,但近几年有回升趋势。
东盟国家大多为发展中国家,高收入国家只有新加坡和文莱,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均为较落后国家,农业是其支柱产业,但农业基础设施还很落后,如水利灌溉系统仍然较落后,部分国家的稻田灌溉面积仅占总面积的55%,现有水利设施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并且有限的设施分布很不平衡,很多地区特别是新垦荒地区的水利设施基本为零[8],因此改善灌溉系统对推动东盟国家的热带水果生产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此外,农村公路网、仓储设施等也有待改善。
东盟国家大多数热带水果加工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偏低,生产工艺比较落后,生产加工能力与水平整体上还不能得到较快的提高,深层次加工的比重小,多层次开发的产品少,产品档次低,进入中低端市场的较多,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消费市场的需求。多数还停步于传统的手工作坊和简单的机械生产,劳动生产力低下。
缺乏农业科研及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与农业较发达国家相比,东盟国家的农业科研机构和技术推广机构一直没有得到重视,相关预算少,成果少。农民普遍缺乏作物种植和农业病虫害防治技术,种植生产完全凭借传统经验,农作物单产水平低,农业生产受病虫害影响较大[9]。整体上缺乏科学施肥、节水灌溉等方面的常规技术和新品种,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更是匮乏。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农业科技发展水平有限。
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与东盟国家农业开展高技术研发,为双方合作提供支持资金、专家和研究设备,培育多种适合东盟国家生产需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作物新品种,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加大对新型农业生产技术的研发强度促进新技术成果的转化,提高农业产业科技贡献率。建议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等各层次合力推进农业合作,实现农产品的增值,有步骤、分层次地解决农业产业升级过程中的重点难题,提高农业产业整体效益。
农业生产离不开农民和农业人才。建立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提高农村专业人才服务保障能力,东盟国家农民专业素质普遍较低,而我国农业人才队伍庞大,在育种、植保、信息技术服务等方面培养有大量的高层次人才[10]。为加强现代农业人才队伍建设,搭建农业基地平台,充分发挥人才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带头人作用,鼓励我国农业科技人员对外指导培训,邀请东盟国家农业领域人员来华学习交流,整合科协、农业、畜特、农机、林业、水产等涉农部门农业科技人员的力量,大力开展进村入户结对帮扶活动,推广实用技术,进行技术指导和知识培训。
建议政府加大支持推动有关热带水果龙头企业走出去发展力度,相关部门积极研究出台农业走出去扶持政策,通过不断完善合作机制,深化中国-东盟在热带水果产业的合作。同时搭建合作交流平台,整合市场需求信息,为我国的水果龙头企业“走出去”提供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也要积极研究东盟区域市场,加强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在重点领域加强合作,提升合作项目质量,积极防范各种风险,打出中方企业的良好品牌,推动中国-东盟热带水果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