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 与X 线检查诊断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的价值比较

2022-11-27 19:19:07杨金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4期
关键词:肺结核影像学肺部

杨金霞

肺部疾病对患者机体与外界之间气体交换过程会造成不良影响,不但会导致其肺部功能受损,还会危害患者身心健康,降低其生存品质,因此,加强肺部疾病早期诊断与对症治疗对于提升患者身体素质以及改善其生存品质有重要意义。肺部恶性肿瘤、肺部炎性假瘤以及肺结核等患者发病早期主要表现为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于患者发病早期发现明确病变能够为临床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1]。此次研究以71 例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为患者实施CT 与X 线检查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8 年4 月~2019 年5 月于本院接受诊疗的71 例肺部孤立性球形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入组患者均在知晓本研究目的及方法后自愿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生命体征稳定且病情经手术或者病理学检查方式确诊。排除标准:有重大肺部疾病史患者;重度过敏体质患者;心源性休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患者;听力或者读写障碍患者;合并大量胸腔积液患者[2]。其中男39 例,女32 例;年龄27~89 岁,平均年龄(53.15±11.95)岁;病理及手术检查结果:炎性病变30 例、肺结核13 例、肺癌12 例、良性肿瘤10 例、其他6 例。此次研究在获得医院伦理委员批准情况下开展。

1.2 方法 首先为患者实施X 线检查,完成X 线检查后为患者实施CT 检查,本研究所用对比剂为碘海醇,将100 ml 生理盐水与370 mg I/ml 碘海醇混合后应用高压注射器自患者肘前静脉注射入患者体内,注射速度为6 ml/s。应用GE Light Speed VCT 64 排128 层螺旋CT 扫描仪为患者实施CT 扫描,设置参数如下,电流:200~300 mA、电压:130 kV、层距:5.0 mm、层厚:5.0 mm、矩阵:512×512,沿患者胸部实施连续扫描,扫描时间以6~8 s 为宜。部分病灶实施靶扫描,自患者胸锁关节扫描至肺底,完成平扫后为患者实施增强扫描,注射速度为6 ml/s。将扫描数据上传至图像工作站并由2 名专业医师进行阅片[3]。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对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各病理类型(肺结核、良性肿瘤、肺癌、炎性病变、其他)的检出率;②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对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的诊断结果,包括诊断特异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式对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各病理类型的检出率对比 CT 检查的肺结核、肺癌检出率及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总检出率高于X 线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的炎性病变、良性肿瘤及其他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种检查方式对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的诊断结果对比 将病理学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以炎性病变、肺结核、肺癌以及良性肿瘤等作为阳性病变(65 例),以其他病变作为阴性病变(6 例)。CT 检查对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的诊断特异度为83.33%(5/6)、灵敏度为96.92%(63/65),阴性预测值为71.43%(5/7)、阳性预测值为98.44%(63/64),X 线检查对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的诊断特异度为66.67%(4/6)、灵敏度为75.38%(49/65),阴性预测值为20.00%(4/20)、阳性预测值为96.08%(49/51)。CT 检查对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的诊断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X 线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对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的诊断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作为临床影像工作中的重难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及诊断能够为临床制定个体化及针对性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可能为肺结核、良性肿瘤、炎症以及恶性肿瘤等多种肺部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因此,正确进行鉴别和诊断能够为临床准确判断和评估患者病情提供重要指导[4]。

X 线检查具有成本低廉以及操作方便等特点,基层推广和应用价值较高,但是该检查方式存在较高的临床误诊或者漏诊风险。肺结核、肺部炎性假瘤等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影像学特征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因此,进行病情诊断时必须根据患者影像学特征以及临床症状进行判断,如病灶是否有分叶征、是否存在空洞、钙化以及病灶大小等情况,同时还需要观察病灶边缘形态以便为临床准确判断病灶性质提供影像学依据。

此次研究中,CT 检查的肺结核、肺癌检出率及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总检出率高于X 线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的炎性病变、良性肿瘤及其他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X 线检查,CT 检查具有更高的成像分辨率且能够使病灶特征获得准确反映,因而可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除此之外,CT 检查具有更高的扫描分辨率且重叠图像少,便于临床清晰观察病灶形态以及边缘等,不但能够获取清晰的影像学结果,同时还能够使病灶形态特征得到有效反映[5-8]。

CT 检查还可通过增强扫描准确识别病灶特征,肺部炎性病变发展过程中支气管动脉为病灶血液主要供给来源,因此,随着病情进展,血管数量逐渐增加且呈现扩张趋势。通过对患者CT 表现特征进行分析,肺部恶性肿瘤的主要表现为致密的球形块影,通常情况下具有相同的正侧形态。因为肿瘤病灶向周围浸润生长,因此球形病变的边缘较为毛糙、能够发现短小的毛刺。结合病灶边缘较为清晰,目的较高,表现为分叶状,周围能够发现分层状钙化或者点状钙化。另外良性肿瘤和炎性病变的CT 影像学表现较为相似,病灶密度中等,边缘较为模糊,部分良性肿瘤患者病灶边缘清除,同时存在毛刺。部分肺部炎性假瘤患者通过CT 检查能够发现肺纹贯穿病灶,胸腔内存在少量积液,周围存在充气征,上述特征可为临床鉴别和诊断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临床进行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鉴别及诊断时应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进行综合判断,为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患者实施CT 检查能够使病变检出率得到显著提高,同时还能够为临床对病变类型进行准确辨别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肺结核影像学肺部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海峡姐妹(2018年4期)2018-05-19 02:13:00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