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年松
本期为《上海医学》2022年肾脏病专辑,其内容涵盖了上海市肾脏病学多位知名专家的述评和专家笔谈,聚焦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研究进展及临床热点问题。笔者读后感觉受益良多,专辑内容对各位专业同道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丁小强教授团队撰写的《重视体液失衡诊治,促进医疗质量提高》一文提出,体液平衡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条件,人体通过各种复杂机制保持体液的平衡。住院患者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发病率高,临床识别率和纠正率低,显著增加了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增高了死亡率,及时纠正体液失衡可改善患者的预后。因此,各科临床医师需重视体液失衡问题,掌握基本理论,积极预防和治疗体液失衡。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蒋更如教授团队撰写的《钠平衡紊乱及其治疗进展》一文提出,钠平衡紊乱会导致多种内外科疾病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也是患者预后不良、病死率增高的危险因素。同时,水、钠平衡常同时存在,相互作用,钠平衡被破坏常常表现为血容量的改变,水平衡被破坏表现为渗透压的改变,临床表现为低血容量或高血容量、低钠血症或高钠血症。血钠紊乱的病因复杂,病理生理机制多样。临床医师应仔细评估,明确病因,采取适时、适度的治疗措施,动态监测患者电解质和渗透压水平,是疾病治疗成功的关键。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倪兆慧教授团队撰写的《酸碱平衡紊乱的快速诊断与分析》一文认为,准确、及时地纠正酸碱失衡可以有效挽救患者生命,但针对酸碱平衡紊乱建立正确的诊断与分析具有挑战性。评估患者酸碱状态的常用方法为检测血液中碳酸氢盐/CO2缓冲系统的成分。因此,对血气分析的正确解读和酸碱平衡紊乱的快速诊断是临床中常见且重要的问题。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郭志勇教授团队撰写的《钾稳态及其代谢紊乱的诊治进展》一文认为,钾是人体内重要的元素,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生理功能。随着CKD发病率的逐年增高、疾病谱的改变,以及诊疗技术水平的提升,在多种疾病中都发现了钾平衡的紊乱,特别是高钾血症,其危害性极大,甚至可造成患者猝死。因此,及时诊断和评估钾代谢紊乱对治疗策略的制订非常关键。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滕杰教授等撰写的《急性肾损伤患者的容量管理面面观》一文提出,急性肾损伤(AKI)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容量失衡为引起AKI的最主要病因,容量管理对AKI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在保证有效的肾脏灌注的同时避免因容量过负荷而产生不良后果。肾脏替代治疗可以纠正容量过负荷,改善心功能、稳定循环、减轻炎症反应、清除内毒素等,是AKI患者容量管理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本年度肾脏病专辑中的专家团队执笔内容涵盖了肾脏病学科中非常重要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内容,这既是一个基础医学问题,又是重要的临床应用课题,但被多数临床医师长期忽视,存在识别率、治疗率和纠正率都不理想的实际情况。故亟须深入开展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开发检验新手段和治疗新方法,以提高临床救治水平,改善相关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