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亮
(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西南昌 330030)
地质勘察是寻找矿脉、矿产的基础,也是发现资源的主要方式,勘探技术的先进与否将影响到找矿效率。好的地质勘察技术不但能帮助相关单位及时发现新矿床,增加矿床储存量,而且还能利用勘察经验增强新矿山的发掘程度,让矿山的使用年限得到充分延伸,提升资源供应的持久度。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下,社会除了对资源供给的需求外,还要求矿产资源开采不得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这也使得开展地质勘察的难度陡然增高,为此,顺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特征及趋势,进一步强化地质勘察水平,提高找矿能力,才能有力地促进地质勘察发展。
从现代地质勘测技术现状及地质科学功能的发展中可以明确认识到地质勘察对地质探测的重要意义,把传统的探矿技术手段及模式升级为基于生态、科学等多个体系下开展的服务工作是构建现代化探矿的重点,即勘探找矿不仅要确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还要有效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战略资源的安全性提供维护作用,鉴于此,新时期的矿产勘探和寻找需要满足以下需求。
矿产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储量有限,所以在新形势下,地质矿产勘察中应贯彻执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理念,以维护矿产资源的持续性为主要出发点,对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全面地分析,尽量延长矿山的发掘程度,增加矿产的开发年限,让矿产资源的使用效率增加到最大,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1]。相关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家职能部门所制定的各种政策法规,以此为指导,协调统一地质矿产勘察工作,减少违规现象,让勘查和找矿尽量基于“可持续发展”原则进行,以此保证矿山开采的生态平衡性,降低矿产资源挖掘的危害,延长矿产资源的使用寿命,增加矿产开采的效益。
社会对矿业发展提出了绿色化、生态化等诸多要求,所以在勘察前应对地质资源整体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与分析,以此来确保勘察的精确度,同时还要基于地方经济发展现状及人口分布情况、区域发展水平等做综合性考量[2]。在开展地质分布现场调查时,调查人员要广泛收集资料,编订为相关资料,根据资料来制定勘察方案,确保所制定的方案能为相关单位提供可靠、完善的信息,减少开采对环境生态的负面影响。
勘察人员在进行地质调查时,需要结合堪察区的地形、地貌、水文等实际情况,基于矿产资源分布状况,详细、全面地评价矿区。这一做法有利于提高勘察区历史数据利用率,提高勘察准确地,彰显勘察工作重点,以此来拓展勘察广度。
物化探测是重力探测、地温探测、放射性探测、电法探测、地震探测和磁性探测六大方法的统称,对于物理勘察而言,其整合了物理和勘测技术,现阶段该技术在运用范围方面十分广泛[3]。凭借地球物理勘察技术对各类矿产资源进行勘察的过程中,应先勘察目标位置涉及到的地质条件,然后勘测地层、矿石与岩体等,以便于掌握更加全面的数据,并结合此类数据落实好地球物理技术勘察工作。
物化探测主要应用于有色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的寻找,当部分资源所在位置较深,妨碍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就可以通过对地球物理和化学勘察技术的运用,准确锁定矿田、矿脉位置。物化探测遵循“就矿找矿”原则,是指在已经被发现的矿区外围或矿化点附近做范围性普查,物化探测遵循“越大越好”的探测标准,因为主体矿和已知矿化表面会存在比较大的间距,如果普查范围设置太小,会导致勘查人员错过潜在矿藏。这也使得在开展地质资源勘察准备工作的过程中,勘查人员不仅需要对成矿系统与矿产形式予以全面的了解之外,而且还要掌握矿产相关信息。尤其是在对深度较深的矿床进行勘察的过程中,立足于矿产有关信息,可以指导勘察工作有序进行。
磁场作用的推动会使得岩石与矿石之间产生磁性情况,并在地磁场的影响下,形成异常状况。开展地质矿产勘察时,对比分析矿石和磁存在的异常情况,可掌握地质结构在分布方面的特点[4]。磁法勘探是国内最常应用的找矿方法,我国约有80%的铁矿产资源是依靠对航磁异常的查证所得,例如普朗铜矿的发现,就是依靠地质调查院使用1:2.5万磁法对该地区进行查证,在锁定磁电异常区域后再进行深入勘查,最终确定该地区存在超大型铜矿。由此可知,凭借磁法勘探技术探测地层,可以有效夯实地质勘察工作顺利、稳定进行的基础。所以在矿山勘察及矿藏查找中应当通过对此技术的运用,对比分析矿石包含的磁性强弱程度,来掌握地球的矿藏含量,保证开采作业科学、高效的进行。不过,该技术以磁性异常为找矿依据,所以只有岩石或矿石间出现磁性差偏大的情况,才能得到比较理想的探测效果,因此在具体运用时要重点关注地区的航磁情况,合理采用磁法勘探技术。
同位成矿是指某一成矿空间中,某种元素或元素组合循时间序列,随地质演化形成的多期富集成矿、叠加和定位作用,在同位成矿作用下,矿化作用较为平稳,这种稳定性使得同位成矿中心较为牢固,并因此出现大规模的矿物质[5]。在同位成矿中,因为矿物质内部环境与外界空气彼此保持独立状态,所以当底壳运动发生时,成矿空间内会生成许多优质矿物质。同位成矿多见于铜多金属矿床,在矿产资源勘察时调查人员会对这类矿床的具体成矿期以及地质热事件的发生事件进行关系匹配,然后搜集地质资料并根据此前对成矿期和地质热事件匹配关系的分析所得结果,对待开采区域的构造、陆壳基底成分等进行判断,并根据推算出的矿带关系、断裂带特点等判断矿田和矿床的分布,这种方法即为同位成矿法。
同位成矿法对目标区域地质现状进行细致了解与分析,这有助于相关单位准确掌握到勘察区域底壳运动现状,并使用地质知识及环境数据信息,迅速开展该地区矿物研究工作。一般而言,基于断裂带的分析,能够清楚地观察到断层平行线处于侧断带上,使用斜交的方式,能够看到次级断裂带,进而了解矿产资源实际情况。另外,利用成矿信息可提高矿产勘察效果,尤其是地质表层及半遮掩矿产资源。归纳与总结矿产资源数据信息,可高效、准确地分析出矿产资源类型及布局方位,进而确保矿产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
矿区位置、表面现状和数量是地质找矿的主要勘查内容。同时,为了充分了解矿区的情况,确保矿产开采有据可循,勘探人员会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归纳和总结,将数据整理为更直观的表格形式,以此作为开采定位的依据[6]。出于增强矿区数据信息清晰度和直观性的目的,在采集矿区信息的过程中,可以借助遥感技术帮助收集和处理信息数据,在构建矿产分布空间信息系统中运用,可以保证矿产开采更立体、全面,确保其更加合理、科学。立足于此,深入分析和评价矿产分布信息,可以合理借助定位技术中的数据分析和处理功能积极建立矿区模型,对矿区研究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模拟。立足于实际评价结果,有效构建矿产分布现状分析数据库,为矿产开采工作工作提供更加合理、科学的开采依据,应用定位技术可视化功能可以使矿产开采更加科学、准确。
选择湖南某锡矿山为研究对象,该锡矿山占地面积14km2,矿区内的矿产有铅锌、钨、锡、铁、金矿等多种,整体矿种较多、矿产丰富且分布广泛,矿区位于大复式向斜锡矿带的位置,整体呈现形式为梭状,矿区最宽处有6km,矿区的总面积有220km2左右,矿带两侧有50°~70°的大断裂,倾向SW,矿区属二叠纪碎屑岩和团脉状花岗闪长岩,附近区域为石灰纪灰岩,受岩体接触蚀变带和断裂构造破碎带双重控制,反映磁性地质体。该区域的成矿条件比较优秀,因此采用磁法勘探和物化探测,沿锡矿山复式岩体的内、外接触蚀变带,以及复式岩体内不同期次的岩体间的接触带、相变带,呈串珠状、带状、面状展布,发现该区域磁异常规模大、浓集中心明显,通过扫描重砂、化探、探槽、钻孔等工序获知探测面积与距离分别为10km2、2000m、3500m,探槽异常中心没有发现矿体存在;设定钻孔总数为5个,在50m~158m探查到原生锡矿脉,通过定位技术对矿区构造进行建模,根据模型计算出成矿构造为650m~850m间距的等距分布,相关单位现已经针对发现矿脉进行开采。
在经济高速增长,社会快速进步的情况下,各大行业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持续增长,为了能够维持经济与社会高度发展的步伐,应想方设法提高矿产资源供应量。对于地质矿产勘察及找矿而言,其属于矿产资源开采的准备工作,是维持矿产资源高产、稳产的关键性因素。所以,通过分析当前地质矿产勘察及找矿机制,确定勘察机理,并结合实际地质构造特征,将先进技术引入到实际地质矿产勘察及找矿工作中,逐步提高勘察能力,确保能从矿产资源的开采中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