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昌明
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农业农村综合发展中心,辽宁营口 115007
2018年我国发现首例非洲猪瘟以来,至今仍有非洲猪瘟疫情报道,非洲猪瘟已常态化。由于非洲猪瘟有效疫苗还未上市和应用,目前养猪场对非洲猪瘟的防疫措施主要以“自繁自养”“科学消毒”和“生物防疫”为主。在此背景下,新建养猪场,必须在建场前进行科学选址和布局设计,以有利于疫病尤其是非洲猪瘟的防控,同时对猪群、人车物和废弃物进行科学管理,以便提高猪场养殖效率和猪群抗病力,为非洲猪瘟防疫建立安全屏障。
①新建猪场要选择在当地畜牧业法律法规规定的可养区域内,符合其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②猪场选址要有一定的自然条件。自然条件主要包括地形、水源、土壤、风向等。③猪场选址要有一定的社会条件。社会条件主要包括交通、电力、通讯等。养猪场要对周边3 km 内的生猪养殖场及其存栏量进行调查,制定与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生物安全防疫体系。
①选择地形较为平坦、开阔、面积足够的区域,丘陵山地坡度低于20°,且背风向阳,不可选择西北方向山口区域。②养猪场周边要供水充足,水质便于净化且品质良好,可满足猪群饲养、员工生活用水、防火用水需要[1]。③选择透气性好的砂壤土和壤土,土壤不易板结化和盐碱化。④交通便利,距离主干道、一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至少分别为400 m、300 m、150 m、50 m。⑤电力供应便利,养猪场要靠近输电线路,远离高压电线。⑥养猪场周边移动通讯方便,尤其是互联网覆盖面积广。⑦远离居民区,同时远离人员密集的商场、医院、集市,也要远离屠宰场和其他畜禽养殖场。
新建猪场必须根据建场区域的自然条件合理分区,一般分为生产区(核心区域,含不同分群管理猪舍、饲料区、兽医室、配种室、仓库等)、生活区、管理区、隔离区(含引种隔离舍、粪污处理、病猪隔离舍、病理解剖实验室等)4 大功能区域。其中,生产区要位于隔离区的上风向,同时在生活区的下风向,以防发生人畜共患病;生活区占据猪场最高的地势和风向,用围墙或绿植隔开;管理区一般位于生产区进出口的外面,最好在其上风向位置;隔离区必须安排在整个猪场地势最低的区域,与生产区间距要超过100 m,引种隔离舍和猪场生产区间距至少在100~150 m,并在内部建立污道和净道,区域入口设置明显大字标识“限制进入”。4 个区域人员不能随意进出,专区专人负责,进出做好消毒管理。
生产区按照生猪生理年龄和生产需要分群饲养,并按照非洲猪瘟防疫的生物安全级别依次排布,即公猪舍、分娩舍、配怀舍、保育舍、育肥舍,管理要求为单向流动,由高级别区域到低级别区域,严禁随意串舍[2]。
非洲猪瘟疫情期间,猪场要坚持“自繁自养”,不引种不外购精液,这样可以降低非洲猪瘟外源性感染。若猪场需要营造,首先要选择具备引种资质(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供种场,并到有关部门提出申请,按照畜禽调运要求在引种前对引种猪只进行非洲猪瘟核酸监测,结果为阴性可引种,猪场引种前要对引种猪隔离舍进行消毒,准备好相应的饲料、药物及其用具后确定运输线路,引种猪只到场后要进行至少1个月的隔离,此时期有专人照料,密切关注引种猪只健康状况,做好记录。
从非洲猪瘟流行病学来看,必须加强饲喂管理,严禁饲喂餐余垃圾和霉变饲料,同时不得饲喂肉骨粉、血粉、动物脂肪、血浆蛋白粉等动物性饲料。日常饲料可以通过加热制粒方式灭菌,饲料运输由专车负责,严禁用载猪车运料。定期检测水质,保障人畜饮水健康。
猪场实施封闭式管理方式,猪场员工要减少外出,每次进出场区必须更换、清洗和消毒衣物,入场后隔离48 h 再进入生活区,1 d 后且健康状态下才能进入生产区。外来参观或拜访人员必须穿戴防护服,经过消毒后方可进入。所有入场人员严禁携带猪肉制品尤其是生猪肉入场[3]。
猪场物料主要包括饲料原料、疫苗兽药、生活办公用品等,饲料原料消耗大,由专人负责采购(主要为内部采购)和管理,疫苗和兽药以内部采购为主,再进行外部采购,生活、办公、厨房、劳保用品等可参照物美价廉方式进行自行采购。
养猪场进出车辆主要为运猪车、饲料车、物资车、粪污车和员工车辆等,猪场要在场区外设立一个专门的车辆消洗中心,消毒30 min 无滴水后可进出场区,进入和外出消毒分2 个区域,否则会出现交叉污染。
根据非洲猪瘟防疫要求,猪场必须坚持“减量”排放、“无害”处理的原则,采用科学化和现代化生产技术对废弃物进行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同时定期对猪群进行非洲猪瘟疫情监测,制定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做到非洲猪瘟防疫常态化。
总而言之,新建猪场必须重视和加强非洲猪瘟防疫管理,除了养猪场强化饲养管理外,当地政府、相关企业、科研院校等也要对非洲猪瘟防疫提供政策、经济和技术支持,通过科学的生物安全防疫体系为我国生猪养殖建立安全屏障,确保养猪企业“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