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养土鸡吸虫病的预防措施

2022-11-27 10:48张丽花
养殖与饲料 2022年3期
关键词:虫体虫卵病鸡

张丽花

河北省张北县农业农村局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北张北076450

土鸡是绿色、天然的鸡食产品,备受消费者喜爱,饲养散养土鸡的鸡禽养殖户数量越来越多。然而部分土鸡养殖场规模少,养殖技术不先进,缺乏寄生虫病预防意识与知识,导致散养土鸡养殖时易患多种寄生虫疾病。鸡吸虫病便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种,为有效预防土鸡感染鸡吸虫病,需要加强对土鸡易患鸡虫病的了解,并针对性进行预防与控制,减少养殖户因治疗鸡禽产生的损失,保障市场上流通的土鸡产品的食用安全。

1 散养土鸡易患的吸虫病

1.1 前殖吸虫病

1)病原体。①透明前殖吸虫。此种前殖吸虫外形为椭圆状,虫体较为扁平,体长最小为5.8 mm,最大不超过9 mm,且身体宽度2~4 mm。身体前半部上生有小棘,腹吸盘与口吸盘均呈圆形,二者体积一致。生有卵圆形睾丸,腹吸盘与睾丸之间生有分叶卵巢,卵黄腺从睾丸处延伸至睾丸末端。②卵圆前殖吸虫。此吸虫通体鲜红,身体呈扁形。前端小且狭窄,后端偏圆钝,虫体长度3~6 mm,体宽仅有1~2 mm。体表之上生有小棘,口吸盘为椭圆形,生于虫体前端,且虫体前端1/3 位置处生有腹吸盘。2 个椭圆形睾丸生于虫体后端。腹吸盘背面生有卵巢,卵黄腺生长在虫体的中部及上侧位置处。③楔形前殖吸虫。楔形前殖吸虫的虫体呈扁平状,与梨形相似。体长2.8~7 mm,体宽最低为1.7 mm,最大为3.7 mm。口吸盘比腹吸盘略小,睾丸近似卵圆形,卵黄腺生于虫体两侧。

2)发病过程。此种寄生虫病别名为蛋蛭病,是因前殖吸虫在鸡禽的直肠、泄殖腔等处寄生所导致的,主要病理特征是鸡患有输卵管炎,产蛋功能出现障碍。前殖吸虫成虫进入寄生宿主体内后产生的虫卵会随粪便排出,被水中淡水螺吞食后,会在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体内逐步发育,从毛蚴进化为胞蚴,直至长成尾蚴后脱离淡水螺,再进入第二中间宿主蜻蜓体内继续发育成囊蚴,直至被鸡啄食后,囊蚴会寄生于鸡的输卵管、泄殖腔等处逐步向成虫发育[1]。

3)临床症状。患有前殖吸虫病的病鸡,患病初期食欲及产卵功能所受影响均不明显,但因虫体的存在会导致鸡体内的输卵管黏膜逐步受到机械刺激,从而使之腺体功能受到影响,易使鸡产出软壳或无壳蛋,甚至会产出畸形蛋。输卵管发炎后,病情加重,病鸡进食量会下降,体重逐步降低,精神状态不佳,羽毛会大量脱落,产蛋期会大幅缩短。病鸡泄殖腔会有卵壳碎片排出,或可见水样液体流出,病鸡腹部异常胀大,肛门向外突起且颜色偏红。重症病鸡有高热现象,饮水率大增,部分病鸡会因病情加重而死亡。

1.2 棘口吸虫病

1)病原体。引发鸡感染棘口吸虫病的主要病原体为棘口科吸虫,此类吸虫共可分为27 个属,有118 种不同的棘口吸虫类别,其中,最为常见的棘口吸虫为如下3 种:

①卷棘口吸虫。卷棘虫的虫体类似长叶,体表生有37 枚小棘,有5 枚为腹角棘。腹吸盘体积比口吸盘略大。睾丸形似椭圆,生于卵巢之后,卵巢有扁圆与圆形2 种形态,均生于虫体中部,其前方为子宫,呈弯曲生长,虫卵遍布其中。卵黄腺位于虫体腹吸盘之后的两侧位置,向虫体后端延伸。虫卵为金黄色,呈椭圆形,一侧生有卵盖,其中存在卵胞。②曲颈棘缘吸虫。此类吸虫体长较小,前端略微弯曲,头颈发育良好,生有45 枚头棘,腹部两侧各有5 枚腹角棘。睾丸为长圆形,有分叶,2 个睾丸相连且呈前后排列次序。球形卵巢生长于虫体正中。睾丸后侧生有卵巢腺,其与虫体中部相连接。子宫较短,其中有数量不多的虫卵。③似锥低颈吸虫。似锥低颈吸虫体形肥壮,前端呈钝圆状态,腹吸盘比其他部位更宽,后端逐渐变窄小,虫形呈圆锥状。为半圆形头颈且并不发达,生有49 枚头棘,有5 对腹角棘,体表之上也生有小棘。口吸盘与腹吸盘大小类似,食道短小,生有细长睾丸,位于虫体中后端。睾丸前端生长圆形卵巢,子宫内虫卵量较多。虫体两侧生有卵黄腺但并不相交。虫卵颜色偏浅黄,生有卵盖,多为圆形。

2)发病过程。棘口科吸虫会在鸡的直肠、小肠等处寄生,雏鸡是此病的易感群体。成虫棘口吸虫产卵后虫卵通过粪便排至水中,夏季温度为31~32 ℃时,产生毛蚴,进入第一中间宿主锥实螺体内后发育成尾蚴,而后在第二宿主扁卷螺或蝌蚪体内逐步发育成囊蚴。鸡禽吞食蝌蚪会感染棘口吸虫病,囊蚴会被消化液溶解,幼虫从囊中孵出后会吸附在鸡的直肠或小肠黏膜之上,而后逐步发育成成虫。

3)临床症状。体内寄生了棘口吸虫的病鸡,吸虫虫体会对鸡体产生机械刺激,且吸虫所释放的毒素也会损伤肠黏膜,从而导致鸡的肠黏膜出血,病鸡会表现出不喜进食、腹泻、体重异常下降等症状,同时病鸡伴有贫血症状,生长发育速度缓慢,病情较为严重的病鸡存在一定的死亡率。

1.3 背孔吸虫病

1)病原体。背孔吸虫虫体为浅红色,虫体为椭圆形,前端窄小,后端偏圆。体长最大为4.2 mm,最小仅有3.2 mm,体宽0.7~1.09 mm。腹腺为纽扣样,共有3 列,位于生殖孔后侧,延伸至虫体亚末端。椭圆形睾丸位于虫体后端,两侧各1 个,有分叶。睾丸之间生有圆形卵巢,虫体后方两侧有卵黄腺,从睾丸前端直达虫体后1/3 处。

2)发病过程。背孔吸虫会在鸡的盲肠与直肠中寄生,从而诱发背孔吸虫病,此病具有地方性流行发病特征。背孔吸虫成虫产卵通过粪便排出,逐渐发育成毛蚴,毛蚴会在圆扁螺体内寄生进化为胞蚴,而后向雷蚴及尾蚴发育。尾蚴发育成熟后脱离螺体在水生植物上寄生成长为囊蚴,囊蚴被鸡吞食后会在其体内盲肠上附着并逐步向成虫转化。

3)临床症状。鸡感染背孔吸虫病后最为明显的症状是存在腹泻现象,排出粉色黏稠状稀便,病鸡体重快速下降,且伴有贫血症状,食欲不佳,进食量减少,会因营养摄取不足而导致生长发育减慢,部分病鸡会因衰竭而死。病虫盲肠黏膜受损严重,存在发炎现象,且内部存在大量黏液,且混有叶片状背孔吸虫虫体。

1.4 后睾吸虫病

1)病原体。后睾吸虫病的病原体为后睾吸虫,鸡禽易感的后睾吸虫主要是东方次睾吸虫,此虫体为叶形,体表之上有小刺生成。虫体2.4~4.6 mm,虫体宽最小为1.5 mm,最大为1.2 mm。睾丸较大且有分叶,为卵圆形卵巢。虫卵较小,偏椭圆形,前端生有卵盖,末端存小型突起。

2)发病过程。此吸虫主要生存在自然水塘附近,会进入麦穗鱼体内,散家土鸡食用麦穗鱼会诱发东方次睾吸虫病,主要发生于夏季,7-9月份为高发期,一旦发病,会导致鸡在15~30 d 内陆续死亡。

3)临床症状。患有后睾吸虫病的鸡进食量会明显下降,常会闭目呆立,双翅垂落,头向内缩,嗉囊空虚。鸡冠呈白色,被毛粗糙丧失光泽。身体会异常消瘦,体重会在短时间内大幅大降。病鸡会排出稀样粪便,色偏白,内有血丝或存在红色黏稠物。产蛋量会大幅下降,且利用抗菌素、磺胺类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

2 散养土鸡吸虫病的感染途径

野生禽类中的鸡吸虫病流行会导致自然疫源产生,体内寄生吸虫的病鸡是此病的传染源,通常是在夏季淡水螺、锥实螺、圆扁螺、蜻蜓等中间宿主繁衍季节感染或流行。江河、湖泊等水流充沛区域因存在大量螺体及蜻蜓等生物,会为鸡前殖吸虫病的感染与流行创造条件。若在此处放牧,会因鸡吞食这些中间宿主而感染吸虫病。

3 散养土鸡吸虫病的预防措施

3.1 定期驱虫

根据散养土鸡所在地的流行状况定期驱虫,流行区域驱虫时间间隔应为2~3 个月,应选用毒性较小且较为安全的驱虫药预防吸虫病,常用药物为丙硫咪唑,可掺拌于饲料中,也可制成丸剂喂给鸡禽,每千克体重给药剂量为20 mg,利用吡喹酮预防吸虫病的用药剂量为每千克0.2 mg。也可使用伊维菌素预混剂预防此病,用药剂量为0.2 mg/kg,连续给药5 d 可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2]。

3.2 无公害处理与加强检疫

驱虫完毕后集中饲养鸡禽2~3 d,集中收集鸡排出的粪便,采用堆积发酵或焚烧等无公害方式进行粪便处理,以杀灭虫卵,以免污染环境或感染健康鸡。应提高检疫力度,对排查出的病鸡要及时进行隔离饲养,并及时驱虫,以免对环境产生污染,鸡禽染病死亡后,要采用无公害方式处理尸体,防止吸虫病扩散或蔓延。

3.3 强化日常生活管理

生活环境不佳是引发鸡吸虫病的主要原因。为预防鸡吸虫病,不可在水域附近建设鸡舍,且日常生活管理中要加强鸡舍卫生清洁,确保鸡舍内通风良好,将鸡群饲养密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免鸡群过于拥挤而相互传染疾病。同时要对鸡舍内进行定期的清洁与消毒,应利用浓度为2%的火碱水对鸡舍墙面、地面以及鸡群饲养用具进行全面消毒,以杀灭吸虫,降低鸡群感染吸虫病的几率。

3.4 加强饲养管理

饲养散养土鸡时,要确保饮食搭配合理,可将抗应激药物加入饲料或饮水中,降低鸡应激反应发生率。合理规划放牧区域,不可在低洼、沼泽、湖边等水源充沛区域放养土鸡,禁止土鸡啄食蜻蜓、螺体等生物,不可将新鲜水生青饲料作为土鸡饲喂饲料,保持饮用水的清洁,尽量选用自来水或井水作为饮用水源。

4 结 语

散养土鸡过程中,感染吸虫病的情况极为常见,主要原因是啄食了体内含有各种吸虫囊蚴的中间宿主导致鸡禽感染,为此,预防土鸡吸虫病时,应定期采用副毒作用较小的安全驱虫药驱除鸡体中的吸虫,做到粪便及病死鸡的无公害处理,科学检疫,加强日常生活管理,合理规划散养区域,禁止饲喂水生饲料,切断吸虫感染途径,减少散养土鸡感染吸虫病的发病几率。

猜你喜欢
虫体虫卵病鸡
一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治措施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诊断及危重病例治疗
和它一起笑
鸡维生素B1缺乏症的诊治分析
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啄木鸟大迷宫
羊莫尼茨绦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防治措施
如何选购冬虫夏草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
几乎 100% 的大米中都有虫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