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在糖尿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22-11-27 09:14杜倩楠综述赫玉宝刘力源马金莲李燕萍审校
现代医药卫生 2022年7期
关键词:糖化血糖监测

杜倩楠 综述,赫玉宝,刘力源,马金莲,李燕萍 审校

(1.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宁夏 银川 750004;2.银川市中医医院影像功能科,宁夏 银川 750004)

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已经从1980年的0.67%升至2017年的11.20%,并且还有新发糖尿病以每年2%的比例增加,糖尿病已经跃升为我国排名第3位的常见病,其严重的并发症、不可治愈性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个人、社会均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1],对糖尿病人群进行有效的健康管理、适时的医疗干预有助于血糖控制、延缓并发症发生。传统的健康管理技术存在滞后性,获取信息的能力有限,同时受到医疗资源、医疗技术、时间、地点、精力限制,已经不能满足糖尿病患者长期、及时、有效、便捷的健康管理需求。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通过将互联网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其便捷、高效的管理方式突破了医疗资源、时间、空间限制,为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对“互联网+”在糖尿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探索“互联网+”在糖尿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1 “互联网+”健康管理概述

“互联网+”是一种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通信技术与其他专业领域深度融合,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推动其他产业提升效率、促进变革的经济发展新形态[2-3]。2015年,“互联网+”作为国家战略由李克强总理提出并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互联网+”的发展遇到了新的契机。“互联网+”健康管理是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利用其便捷、高效的优势,对用户上传到后台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实现实时监控、危险报警,制定出精准化、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该模式解决了院外健康管理受时间和空间等因素限制的问题,是一种以互联网为特色的,具备专业性、时效性、针对性、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新形态,为全面实现健康中国开辟了新途径[3]。

2 “互联网+”健康管理的干预形式

2.1可穿戴设备 可穿戴设备是利用智能可穿戴传感器技术研发出的可穿戴的健康电子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心率、血压、血糖等健康数据及运动情况,并用蓝牙连接将数据实时传输至手机APP、后台管理中心,医务人员通过对上传的数据分析,给出膳食、运动量建议,鼓励个人对不良生活方式做出改变[4]。 目前应用于糖尿病健康管理的可穿戴设备主要有运动手环、持续性葡萄糖监测设备,经研究证实在增加体力活动、改善血糖水平、提高自我管理方面能够起到一定作用[5]。如一项随机对照试验通过人体运动能耗检测仪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运动干预,随访结束后试验组患者的运动量及糖脂代谢指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6]。LIM等[7]使用可穿戴式血糖仪和运动监视器对年龄>60岁的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监测和运动记录,监测结果可自动上传,经数据分析后会将健康管理建议反馈至患者手机上,干预结束后,试验组较自我血糖监测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有明显下降,且试验组脂肪含量及血脂下降而自我血糖监测组未见类似改变。贾竹敏等[8]通过佩戴肌氧仪与心率臂表进行运动测试,测试结束后通过手机APP上传,后台会自动绘出肌氧和心率曲线,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出个性化、符合自身有氧运动能力的运动计划,试验表明便携式可穿戴设备结合运动管理平台在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情况方面有一定作用。

2.2健康管理类手机APP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用于糖尿病健康管理的APP不断涌现,通过APP可以实现血糖监测、记录血压及在线问诊、健康宣教等功能。如ROLLO等[9]让2型糖尿病患者用一款名为Nutricam的APP记录每日的饮食情况,患者将饮食信息上传,营养师可以根据其每日饮食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使用APP记录饮食信息后,患者饮食能量分配更为合理。在澳大利亚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中,1型糖尿病患者只需将胰岛素剂量、饮食、运动等信息输入到APP中,就会获得线上专业的健康指导,干预结束后试验组的血糖控制情况较前有明显改善[10]。 武汉市中心医院研发了一款医护通血糖智能管理平台,设置了线上沟通、监测血糖、健康宣教、血糖预警、定期随访等多重功能,实现了专业化、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有效地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降低了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等代谢指标[11];同样,我国上海的一项研究[12]设计的一款APP也实现了在线交流、健康信息推送、糖尿病知识库等功能。患者可在海量的信息世界里及时地获得对个人有针对性、有价值的健康信息。李昂等[13]以手机APP作为管理工具观察线上自我管理支持对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发现“互联网+”门诊管理模式下,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的达标率较前有所提高。

2.3微信订阅号、微信群 微信是腾讯公司研发的一款社交软件,目前已经拥有6.93亿用户[14],因其强大的互动性、丰富的多媒体功能成为最受欢迎的新媒体,越来越多的与糖尿病相关的微信公众号、小程序走入人们的视野,成为糖尿病健康管理的新途径。如通过微信订阅号、微信群,可以随时随地实现视频、语音、图片等多种形式的线上宣教,与医务人员实时互动交流,宣教内容可储存至手机,可以随时查看,不受地点、时间限制,为健康管理提供了一个便捷、高效、互动性强的干预平台。袁东登等[15]利用微信公众号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干预结束后观察组的健康调查简表得分高于对照组,说明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管理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冯小芬等[16]通过建立微信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干预结束后,观察组的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评分、糖尿病知识测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同样,潘静芬等[17]利用微信为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推送健康知识,监督其规律服药、监测血糖,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的血糖达标率高于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较前有明显下降。但微信订阅号、微信群的用户主要为中青年人,受患者信息素养的影响比较大,对于不能熟练使用微信的老年人来说,获得的健康宣教有限,远不如传统的健康管理模式。并且,吴远等[18]通过对现有一些微信公众号所推送信息内容的准确性进行评价,经与临床指南对比,一些订阅号发布的健康宣教信息并不准确,对患者具有误导性。

2.4基于互联网的健康管理平台 基于互联网的健康管理平台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将患者的临床信息整合,主要实现健康监测、健康评价、健康干预三大功能。宜兴市人民医院通过构建糖尿病健康管理平台,对糖尿病患者实现全周期健康管理,干预结束后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下降了18%和21%,空腹血糖达标率也较前明显增高[19]。深圳市福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利用“互联网+”的糖尿病信息化系统和健康教育平台构建了“互联网+”糖尿病三方共管健康管理模式,经过10个月的干预,患者的运动和饮食依从性得到改善,用药依从性提高,为“互联网+”模式下的健康管理做出了有益尝试[20]。韩云等[21]通过建立“互联网+”糖尿病管理云平台,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互联网+”、医院、社区一体化的健康管理模式,结果表明,空腹血糖、自我管理行为量表、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有提高,该模式将专科优势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强化了专科与社区的合作,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

2.5互联网远程视频 随着5G通信、宽度接入技术的成熟发展,使得互联网远程视频技术得以广泛应用。通过该技术足不出户即可实现实时交流与互动,缓解了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现实。如上海五里桥试验[22]在探索全科、专科合作管理糖尿病的模式过程中采用与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互联网视频对话的形式,提高了基层医务工作者的诊疗能力,加强了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减少了患者前往大医院就医的次数,为其他地区开展糖尿病健康管理工作提供了成功案例。

3 干预效果

3.1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下降 糖化血红蛋白反映了近期血糖控制状况,因此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以作为评价“互联网+”管理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TILDESLEY等[23]通过基于互联网的血糖监测系统对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监测,结果表明,干预6个月糖化血红蛋白由8.8%下降至7.6%,基于互联网的血糖监测系统可显著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武汉市中心医院设计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对研究组采用“互联网+”糖尿病健康管理站闭环式管理,干预12个月后,研究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可能与该闭环式管理模式使医患互动增加,医护人员对患者的需求反馈及时,血糖得到了有效控制,使得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1]。

3.2自我管理水平提高 现有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和支持(DSMES)可以改善血糖控制情况、提升生活质量[24],美国GROOT博士指出,DSMES在指导患者进行糖尿病管理方面具有关键作用,有利于提高医疗效果、使患者幸福感提升,因此,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应贯穿于整个病程中[25]。魏魏等[12]通过移动健康平台对糖尿病患者开展健康支持教育,9个月的干预期结束后,移动健康平台辅助同伴支持教育组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改善度、教育参与度及自我效能均有显著提升。GLASGOW等[26]报道了一项基于互联网的糖尿病自我管理计划结果,结果表明,干预1年后,试验组的健康相关行为较对照组改善显著。李昂等[13]在通过“互联网+”糖尿病共同照护模式观察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情况,结果表明试验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明显。

3.3治疗依从性提高 糖尿病患者一般住院期间依从性较高,但出院后往往难以执行在院期间严格的健康管理方案,治疗依从性较差,健康管理过程中存在盲区,基于“互联网+”的健康管理因为其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拉近了患者与医务人员的距离,可以根据后台上传的数据实时进行健康评估,及时调整管理方案,患者在家即可获得专业支持,更愿意配合治疗,治疗依从性得到大大提高。RAIFF等[27]让患有1型糖尿病的青少年通过在网站观看相关健康宣教视频,干预后患者监测血糖次数较前增多,说明基于“互联网+”的健康管理可以加强患者配合监测血糖的意愿。

3.4糖尿病性心理痛苦改善 糖尿病性心理痛苦是患者在面对长期自我管理经历的负性情绪,发生率可高达35%,有相关研究表明,糖尿病相关性心理痛苦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血糖控制情况[28]。度娟等[29]对2型糖尿病患者开展以互联网为背景的5A护理模式,干预1年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两量表得分均低于对照组,该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背景下,以自我管理为导向的5A护理模式对改善不良情绪、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有一定作用。BASTELAAR等[30]采用基于互联网的认知行为治疗方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研究发现,经过基于互联网的治疗方式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并能起到降低糖尿病特异性情绪困扰的作用。

4 存在问题

4.1互联网的可及性和接受程度受限 我国经济发展仍不平衡,在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及偏远地区,互联网仍未覆盖,暂无法使用互联网进行糖尿病健康管理。另外,糖尿病人群中老年患者占有较大比例,然而大多数老年患者未配有智能手机,即使拥有智能手机,一些老年人在操作手机APP时也可能存在困难,因此开展以“互联网+”为主导的糖尿病健康管理在老年人群中开展存在局限性,老年人对此类管理模式接受程度普遍偏低,建议后续研究在开发手机APP、管理平台时在满足管理需求的同时,设计界面应尽可能简洁明了,方便老年人操作。

4.2手机APP发展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手机应用市场涌现出了众多健康管理类APP,但多数APP功能简单,仅集中于监测血糖、记录血压,功能尚不成熟,质量良莠不齐,发展模式仅依靠短期补贴,不能达到吸引医务工作者利用业余时间服务患者的目的。我国目前针对健康管理类APP的监管和法律法规仍处于空白阶段,相关部门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相关APP实施严格监管,及时下架不合格、对患者有误导的APP,提升“互联网+”下的医疗服务质量。另外,我国健康管理仍处于起步阶段,尚不能做到精细化管理,民众为健康管理APP付费的意愿较低。未来可效仿国外成熟的互联网健康管理公司,如WellDoc公司通过保险为健康产品付费,或者将费用纳入医疗保险费用,使更多糖尿病人群从中获益[31]。

4.3“互联网+”下的用户数据安全风险 “互联网+”管理平台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高新技术收集用户信息,过程中可能存在信息泄露等安全风险。相关管理部门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信息收集管理规范。对于泄露用户信息要予以严惩。另外,对于从事平台研发的技术人员应对现有技术进一步研究,研发出更加安全、有效的健康管理平台,减少信息泄露可能。

5 展 望

随着我国糖尿病人数急剧增长,现有的医疗资源配置、医疗服务水平已经不能满足患者的健康管理需求,便捷、高效的“互联网+”健康管理模式节约了医疗资源、改善了就医体验,在控制血糖、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治疗性、缓解糖尿病性心理痛苦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但我国“互联网+”的糖尿病健康管理处于起步阶段,互联网不能实现全覆盖,用户信息存在泄漏风险、手机APP需要进一步优化以实现更多管理需求,未来如何实现“互联网+”健康管理可持续发展将是慢病管理新的探索方向。

猜你喜欢
糖化血糖监测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发射成功
夏季高血压的困惑及自我监测管理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糖尿病患者为何要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天天测血糖仍需测“糖化”
常吃煎蛋有危害
学习监测手环
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心房颤动关系初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