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刚
辽宁省瓦房店市动物疫病防控中心,辽宁瓦房店 116300
2021年12月,辽宁省瓦房店市某养鸡场新购入鸡苗1 000 只,第1 天精神状态良好,饲养至7日龄时发现鸡舍中部分鸡开始精神沉郁,食欲废绝,一部分鸡伴有咳嗽,严重的出现呼吸困难,其中主要以腹泻为主,死亡率极高。养殖户使用土霉素进行治疗,效果不佳,病情蔓延其他鸡舍,难以控制,随即向当地养殖专家求助,专家立即赶往养殖场进行现场诊断。询问养殖户疫苗免疫接种情况,发现养殖户未进行妥善的疫苗免疫接种,专家还发现鸡舍的饲养密度过大、卫生条件极差、粪便堆积、鸡舍湿度大、通风不畅等情况。
大肠杆菌病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致病性细菌病,任何年龄和品种的鸡均可感染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以冬末春初较为常见,以雏鸡最为易感,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以及可视黏膜等途径进行感染,也可以经卵和交配进行传播,同时健康鸡群接触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等均可造成感染。该病除与鸡日龄大小相关外,还主要与饲养管理密切相关,寒冷潮湿季节容易高发,呈现地区流行。
专家现场观察鸡群发病情况,患病鸡群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消瘦,部分鸡呼吸困难,发出“咯咯”声,鸡冠发紫,有的站立不稳,喜卧,鸡肛门下方羽毛潮湿、污秽、粘连,黄白色或者黄绿色的粥样粪便,消瘦,机体已经严重脱水。用体温计量肛门温度,发现体温较高,体表皮肤苍白,失去弹性,羽毛凌乱,部分鸡只不能正常排便,堵塞泄殖腔。
抽取临床症状较重的和病死的10 只鸡进行剖检,发现病变主要集中在呼吸道和胃肠道,病鸡的气管有明显的出血现象,打开气管后发现有泡沫状黏液。部分患病鸡脾表面附着大量白色坏死病灶,腺胃乳头有出血点,病死鸡十二指肠和小肠出血最为严重,呈现鲜红色、猩红色,肠黏膜严重脱落,肠道内还有黄白色内容物;个别鸡只的病变脏器组织表面有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养殖专家根据当地流行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剖检等,初步判定为大肠杆菌引起的鸡肠炎型大肠杆菌病。
为进一步确定是大肠杆菌病引起的,采取病死鸡的肝、脾、心包液和气囊膜等处病料回到实验室进行检测,将病料处理后划线在麦康凯琼脂上,37 ℃培养24 h,结果在麦康凯琼脂上形成红色、圆形隆起、光滑湿润、边缘整齐、直径1.5~2.5 mm 的小菌落;划线接种于伊红美蓝琼脂平板,37 ℃培养24 h,长出紫黑色、具有金属光泽的小菌落;在三糖铁培养基上不分解H2S、产酸产气;在普通琼脂斜面上的菌落是灰白色;在普通肉汤中呈现均匀浑浊,管底有灰白色沉淀并有粪臭味。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鉴别染色法,制备被检病料抹片,首先固定涂片,用草酸铵结晶紫染1 min,用蒸馏水冲洗,加碘液覆盖涂面染约1 min,水洗,用吸水纸吸去水分。加95%酒精数滴,并轻轻摇动进行脱色,20 s 后水洗,用吸水纸吸去水分。番红染色液染1 min 后,蒸馏水冲洗,干燥,放置于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目标后,在载玻片上滴加香柏油,用油镜观察,因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通过革兰氏染色法可染成红色或粉红色。结果可见视野中出现两端钝圆、红色、短小杆菌。
挑取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上的紫黑色且带有金属光泽的单个菌落,进行生化试验。分离菌株生化试验中的吲哚试验和甲基红试验结果均是“+”、VP 试验以及枸橼酸盐试验结果为“-”,与典型的大肠杆菌生化特征一致,根据上述实验室检测方法判断为大肠杆菌。
对分离菌进行常规纸片法药物敏感试验,选出高敏药物,将细菌纯培养物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稀释适宜的菌悬液,用无菌棉签蘸取稀释液均匀涂抹在琼脂平板表面,经室温干燥5 min 左右后,用无菌镊子将抗菌药物纸片取出放在平板上,37 ℃培养24 h 后观察结果。结果显示对新霉素、氧氟沙星、呋喃唑酮、庆大霉素高度敏感,对四环素耐药。
大肠杆菌对许多抗生素敏感,如磺胺类以及呋喃类药物,但长时间使用会产生抗药性,针对由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肠炎型大肠杆菌病应结合具体发病情况,进行对症治疗。本次治疗选用呋喃唑酮0.02%~0.04%混料7~10 d;新霉素粉80 mg/kg,连续用3~5 d;对于症状较重的患病鸡可肌注庆大霉素0.5 万~l 万单位/kg,或卡那霉素30~40 mg/kg,或链霉素100~200 mg/kg,1 次/d,连注3 d。采用上述抗生素治疗1 周后,养殖场发病情况得到一定的改善,强化治疗一段时间后,病情基本得到控制,鸡群恢复原有的采食水平,但对于停止生长发育的鸡要及时淘汰处理。有研究报道用中草药防治大肠杆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如用清瘟败毒散、禽菌灵以及复方黄连口服液等药物治疗大肠杆菌腹泻具有较好的效果。还有研究报道用白术、茯苓、桑皮、泽泻、大腹皮、龙胆草、白芍、木瓜、姜皮、甘草等煎汁服用,将药渣磨碎拌入饲料中饲喂,也得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进雏前,鸡舍地面、墙壁、料槽和饮水器等用氢氧化钠溶液喷洒消毒2~3次,尤其是检查水源是否被大肠杆菌污染,若污染,及时更换。做好孵化车间的环境卫生,防止经种蛋传播及初生雏的水平感染,避免疾病的发生。大肠杆菌常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创伤等感染,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垫草、空气和食具等是主要的传染媒介,必须严格进行消毒处理,粪便无害化处理,才能有效控制大肠杆菌病的发生,达到遏制致病菌感染的目的。
改善养殖密度、通风不良、卫生条件情况,同时还要避免长途运输和高温造成的应激反应等,这些因素都能增加此病的发病率。由此,改善饲养管理条件以提升雏鸡营养水平,增强鸡群抗病能力,才能有效减少该病的感染概率。对进出的工作人员严格消毒,更换消毒衣服,认真打扫鸡舍,定期对鸡舍内的饲养工具全方位消毒,患病鸡进行隔离饲养,将病死鸡或者没有治疗价值的淘汰鸡及时无害化处理。禁止从感染过减蛋综合症的鸡场引进种蛋或种雏,孵化场常有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因此在早期要谨慎挑选。条件允许的鸡场要结合实验室检测,定期检测以剔除阳性病鸡,才能留作种鸡用,达到净化鸡群的目的。
保持稳定的温湿度,防止贼风,保证空气流畅,保证鸡舍环境卫生干净整洁,防止有害气体滋生,同时也要控制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减少其应激的发生,及时清理粪便,保持所有用具无污染,舍内外及用具要定期消毒。同时注意加强鸡群营养,增强自身体质,提高其抗病能力。可以选择全价配合饲料,保证鸡群的营养需求,保证鸡群体质健康,提高抗病能力。在受到断喙、接种、转群、热应激等刺激时,鸡群抵抗力下降,此时可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E、微量元素及合适的抗生素,不仅能降低应激反应,还能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同时要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防止因食用而中毒。
在饲养过程中虽没有发病症状,有时受到外界应激就有可能继发疾病,建议定期预防投药。根据本场发病情况或饲养条件,可定期在饲料中加入恩诺沙星和庆大霉素等药物,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同时,要合理选择药物,不能长时间使用同一种抗生素,避免产生耐药性。
国内外使用灭活疫苗预防大肠杆菌病,但由于大肠杆菌血清型相对较多,最好是在当地发病场中鉴定其血清型后再制备疫苗,会起到较好的预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