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的路径探析

2022-11-27 08:53蔡向东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网络空间道德空间

蔡向东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漳州 363000)

空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维度。网络空间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而衍生出来的空间新形态,并逐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多元空间发生深度的链接,这必然需要用社会道德对网络空间生态进行净化与规约。新时代网络空间道德建设主要是以网络为维度,再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平台和场域进行社会道德的弘扬和培育,旨在引导广大网民以社会道德约束自身的网络行为。新时代网络空间道德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维度。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提出“坚持依法管网治网,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的要求。中共中央颁发的《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强和创新互联网内容建设,落实互联网企业信息管理主体责任,全面提高网络治理能力,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1]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9年10月印发实施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更是聚焦网络道德建设问题作了明确的部署和要求,为新时代网络空间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和道路。随着互联网的渗透式发展,网络空间已经成为新时代人类数字化生存的重要场域。因此,网络空间道德建设是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进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一、网络空间道德的基本要义

在当前这个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同时伴随区块链的快速发展,网上交往、学习、宣传、经商、娱乐、消费等形态已成为绝大部分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场势”。网络空间也日益成为人们生产交易、社会交往、信息传递、教育学习等活动的新场域,为道德发展提供新的空间维度。

(一)网络空间道德以社会空间为根本

空间是本源性的存在,是一切存在的基本条件。马克思曾指出,“空间是一切生产和一切人类活动的要素”[2]。空间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论域,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础,阐明了人的实践活动在自然空间向社会空间延伸过程中发挥的根本性作用。“实践以缩影的形式映现着现实空间世界,它不仅在自然空间中进行实践,而且也在实践中不断创造‘属人的空间’”[3]。就是由于人的实践活动,使先在自然空间打上了人类活动烙印,造就了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为中轴心的社会空间形态。社会空间承载了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多元场所,并成为人类交往的重要场域,这必然要求社会空间要完成道德秩序的建构,以维护社会空间的正常运作。网络空间由硬件和软件系统构成,是随着现代网络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而衍生出来的新的空间形态,是一个技术性的虚拟空间。网络空间实质是社会空间的延伸。网络空间道德随着网络空间的产生而出现,具有客观必然性,它跟现实社会道德一样都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由现存社会的发展状况决定。恩格斯指出:“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获得自己的伦理观念。”[4]99网络空间道德扎根于现存社会,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离开现存的社会,网络空间道德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网络空间不是道德的“真空之地”,必然需要用网络空间道德规范和约束人们的网络空间行为,以维护社会和谐和人民利益。

(二)网络空间道德以现实的人为主体

马克思主义认为,现实的个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并且现实的个人既“不是抽象的蛰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4]1,也“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4]53。现实的人是一切历史的创造者,一切空间实践活动归根到底是围绕现实的人的活动展开。人通过新技术创造了网络空间,同时网络空间也深刻改变着人的生活样态,塑造多维度的空间生活形式。亨利·列斐伏尔曾指出:“这种空间的先在,决定了主体的出场、它的行动与话语、它的能力与执行;但是主体的出场、行动与话语,在它们预设了这种空间的同时,也一样否定了这种空间。”[5]也就是说,先在自然空间决定了人的存在,但是人们却能通过有意识的实践活动改变空间,即“否定了这种空间”,从而凸显现实的人在空间发展中的主体性作用。同时,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但是运用网络空间的主体是现实的。网络空间道德指向现实的人,而不是虚拟的人。人们在网络空间的行为以信息符号的形式展现出来,带有明显的虚拟性、符号性、匿名性。正是因为具备虚拟性、符号性和匿名性,网络行为背后隐藏着各种网络暴力、网络恐吓、网络恶搞、网络欺诈、网络攻击、网络色情、人肉搜索等不良道德行为。有些人习惯把现实行为与网络虚拟行为区分开来,误以为网络虚拟行为不受道德的谴责、约束和规范,以至于在网络空间为所欲为。实际上,网络不良道德行为的背后是现实的人的活动,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网络行为承担相应的道德责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网络空间同现实社会一样,既要提倡自由,也要保持秩序”[6]。

(三)网络空间道德以网络空间为场域

以技术为基础的网络空间构建了人们生产、通信、娱乐、教育、交易、交流等虚拟平台,人们以全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在网络空间进行交往实践活动,并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网络空间道德是网络空间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用来指导网络空间行为,用来调节网络空间的利益关系和矛盾关系。但是,网络空间道德因网络空间场域的新特点而出现新的挑战。一方面,网络空间的去中心化容易弱化道德的权威性。当前,网络空间成为跨越国界、跨越种族、跨域文化的全球信息流通与世界扩大化交往的重要场域,掣动网络空间日益成为对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主战场。网络空间没有地理意义上的空间界限,人们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国家都可以实现互联互通,打破以往社会交往的地域限制、信息传递的权威垄断以及资源流动的时空障碍,造成多元文化在网络空间的流动与集散,这必然会带来价值观念的多元选择,从而在不同程度上弱化了社会道德的权威性。另一方面,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容易降低道德的约束功能。网络空间是一个虚拟的世界,较之传统的社会空间,网络空间具有明显的“身体缺场”特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再是实时共置的面对面形式。在网络空间境域下,人们的真实身份信息可以隐匿起来,人们的网络空间行为主要以符号化的网络信息展现出来。在这样一个虚拟场域中,人们极度容易忽视道德的约束作用,放松心中的道德警戒线,以至于在网络空间无道德底线地为所欲为。这必然需要社会道德入驻网络空间,为网络空间行为提供正确的道德标准,以此引领良好的网络空间舆论生态。

二、新时代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的价值意蕴

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与流动的网络社会中,网络空间以其独特的人类思维形式而存在,改变了人类发展的存在形态、思维模式以及话语方式,势必会以特定的形式规约或影响公民道德建设。

(一)经济发展的道德支撑

网络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促进互联网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联合。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在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催生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网络购物、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走在了世界前列。”[7]133互联网与经济发展的联系越是紧密,网络空间道德失范行为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就越大,如网络欺诈、侵犯知识产权、黑客攻击、商业窃密等不良道德行为严重威胁着经济安全。作为经济发展神经中枢的网络信息系统,控制和影响着经济的运行,一旦因受到网络攻击、网络入侵和网络监听而丧失功能或数据泄露,将会对经济发展造成毁灭式和连环式的破坏,特别是金融、交通、通讯、广播、电视等互联网依赖程度较高的行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维系着经济的有序发展。加强网络空间道德建设,发挥道德的教化和引导作用,有利于调节网络空间的利益关系和矛盾冲突,为人们的网络空间行为提供善和恶、正当和不正当、应该和不应该的标准和原则,从而维系经济的安全,使网络空间持续释放经济发展潜力。

(二)文化领域的安全考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8]网络空间具有开放性、低门槛性、便捷性等特点,日益成为各种思想文化激烈交锋的新场域。网络谣言、颓丧文化、淫秽信息、错误思潮以及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资本主义价值观在网络空间蔓延,影响社会风气、误导价值取向、危害文化安全。近年来,受有害网络信息的影响,有不少网民故意歪曲、否定和虚无我国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传统美德、民族精神等,对我国的文化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网络空间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主战场、主阵地、最前沿,特别是在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下,西方资本主义凭借其在全球空间的话语霸权和文化霸权,在网络空间大肆传播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恶意挤压中华文化传播的国际空间,企图在全球构建资本主义的文化权力形态,这对我国文化领域的安全造成重大影响。加强网络空间道德建设,扩大社会主义道德传播空间,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中华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等,在网络空间积极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让中华优秀文化扎根网络空间,有利于抵制有害思想文化的侵蚀和渗透,为我国文化领域的安全筑牢思想防线。

(三)社会治理的重要防线

网络空间是现实社会的虚拟构建,承载着人们现实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网络空间道德是维系网络空间整体性秩序和健康生态的调节器,对人们的网络行为具有谴责、教育、导向、规范和约束的重要作用,维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而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一旦道德约束与道德规范作用缺位或弱化,人们就极度容易降低道德自觉性,释放潜藏在心底的“恶魔”。种种不道德行为警示我们,维护社会安全必须加强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筑牢网络道德防线,让道德的正能量引导人们的正确行为。可见,网络空间道德建设是社会治理的重要防线。加强网络空间道德建设,要在全社会宣传社会主义道德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道德的正能量作用,用道德规范人们的网络行为,发挥道德对社会行为的制约和导向作用,有利于加强社会治理,促进网络虚拟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新时代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的路径

要通过唱响网络空间主旋律、培养网络空间道德自律行为、丰富网络空间道德公益活动、推进网络空间环境建设等路径,不断加强新时代网络空间道德建设。

(一)强化技术赋能,唱响网络空间主旋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人在哪儿重点就应该在哪儿。”[7]51网络空间聚集了大规模的网民,要通过发挥信息技术和媒介技术的赋能作用加大主旋律的弘扬,不断加强网络空间道德建设。其一,要以媒介传播为依托,强化主流思想的弘扬。要在网络空间持续深入地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瞬时性、覆盖面广的传播优势让科学理论、先进思想充盈网络空间,使人们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密团结在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铸魂;要在网络空间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舆论风向,为人们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标准,为人们的网络行为提供正确的价值标杆;其二,要以信息技术为承载,加强中华文化的创新转化。要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先进文化网络传播工程,通过数字化、网络化制作和传播,让中华优秀文化发挥滋养人心、凝聚共识、感染教化的作用,提升人们的文化自信;要鼓励和引导互联网企业和网民打造体现时代精神的文化品牌,创造内容健康、形式多样、题材新颖的网络文化精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其三,要以官方媒体为抓手,加强空间舆论引导。要实现主流媒体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通过《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网、新华网等官方平台实现分众化、差异化、智能化和精准化传播,精准捕捉不同群体的需求,并根据不同群体的需要实现主流思想文化的精准推送,并积极对网络热点、社会焦点、突发事件和重大事件进行及时的回应和引导,旗帜鲜明地向人们表明正确的立场,引导广大网民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让网络空间舆论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加强主体自觉,培养网络空间道德自律行为

网络空间的主体是人,因而要加强主体自觉,培养网络空间道德自律行为。首先,要凸显主体自觉,网民个人要提升自身网络素养。广大网民要有高度的自觉性和自律性,主动提升网络空间道德意识,不断提高建网、用网、治网的道德自律精神,严格规范自身的网络空间行为。其次,要加强思想引导,规范网民的网络空间道德行为。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基础,要把网络道德素养融入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的全过程,教育人们明确是非、善恶、美丑、荣辱的道德标准,向人们传递正确的网络伦理和道德规范,引导人们文明上网办网,自觉规范自身的网络行为。要通过依托家庭、学校和社会一体化教育机制,全方面、多领域加强网络空间道德的宣传教育,促使人们自觉接受并践行网络空间道德规约,自觉规范自身的网络空间行为。最后,要强化责任意识,压实互联网企业的社会责任。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文明办网的风尚,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互联网企业主体担当社会责任,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主动落实互联网企业信息管理主体责任,把互联网办成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的阵地。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压实互联网企业的主体责任,绝不能让互联网成为传播有害信息、造谣生事的平台。”[9]同时,互联网企业主体要加强对网络从业人员的网络道德素质教育,引导网络从业人员自觉规范信息采集、制作、发布、管理和反馈流程,自觉抵制淫秽、色情、暴力等有害信息,自觉摒弃低级趣味。

(三)加强实践落实,丰富网络空间公益道德活动

互联网依托其互动性、便捷性、无地域限制的特点,突破了信息壁垒和空间局限,逐渐为道德实践搭建起一个新的大平台,人们在手机上动动手就能通过步数捐赠、网购捐赠、资金转账、爱心转发等方式参与网络公益活动。网上道德实践作为社会道德实践的新样态,契合新时代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特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高达10.32亿。数量庞大的网民群体是推进网上道德实践的重要力量。因而,要利用互联网的传播优势来加大网络公益的宣传推广,把广大的网民吸收到网络公益队伍中,从而凝聚起亿万网民的公益力量,在社会营造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新风尚。这就要通过大力打造结构完善、运行规范、管理透明、形式多样、高效便捷的互联网公益项目和慈善项目,广泛开展乡村教育、精准扶贫、山区援助建设、重疾家庭救助、留守儿童帮扶、孤寡老人资助等方面的网络公益和慈善活动,使人们养成随时、随手、随地做公益的网络行为习惯。

(四)坚持管治相佐,推进网络空间环境建设

良好的网络空间道德环境需要通过管治相结合的措施来实现。一方面,要加强网络空间的法治建设,实现道德与法治的同频共振。要加强网络空间领域的立法和执法,运用法律的权威应对各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冲击,把网络行为关进法律的笼子里。要旗帜鲜明地向人们明确什么网络行为是法律允许的,什么网络行为是法律禁止的,为人们提供正确的网络行为遵循,不断以良好的空间环境滋养人心、凝聚力量。同时,凡是在网络空间散播谣言、传播有害信息、进行恐怖活动的互联网企业,要加以严厉的警告和批评,严重的则要依法依规进行处罚,甚至取缔。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治理作用,为网络空间道德建设提供技术支撑。网络空间由技术搭建起来,其运作系统受到技术的制约。要加大对网络信息过滤技术、网络信息监管技术、网络信息动态追踪技术、网络风险预警报警技术等的研发与升级,切实发挥技术对网络空间治理的根本性作用,从而及时对有害信息的传播进行源头治理,及时对传播低俗、色情、暴力、腐朽、落后等思想文化的平台和账号进行封禁,让主旋律、正能量真正发挥引领作用,让社会公德浸润网络空间。

猜你喜欢
网络空间道德空间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推动形成网络空间新生态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