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远
CPCA标准化工作委员会 委员
作为一名标准从业人士,咬文嚼字仿佛是刻在我们骨子里的基因,自从决定写这篇文章的那一刻起,就费了一番时间酝酿选哪个题目最恰当。回首标准从业经历,脑海中率先浮现的题目是《标准工程师岗位的 “苦”与“乐”》,但是最终投稿时,我还是决定题目改为《标准工程师岗位的“失”与“得”》。
“苦”与“乐”阐释的是在参与各类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协会标准、地方标准过程中的个人主观体验。“苦”指的标准编制过程涉及数据的论证、术语的统一、方法的规范、会议的组织等等,尤其是作为牵头单位时,那一份份投掷出去的意见征集就像扔向茫茫大海里面的“漂流瓶”,多数情况下你为了尽可能收回更多的 “瓶子”,标准工程师要付出很多,例如更高的频次、更优的耐心。“乐”指的是标准研讨时行业大咖共聚一堂各抒己见,从意见交锋到趋于一致的兼容并包,当然更少不了会后大家的“把酒言欢”……
本文我更愿意站在“得”与“失”的角度谈一谈标准从业感悟,客观呈现PCB标准工程师岗位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存在?为越来越多的PCB“新兵”提供一种职业生涯参考,帮助更多的人理解标准的价值、标准的意义,及标准从业者的默默奉献品德。
《电子电路术语》标准无疑是我从业以来,参与起草的最庞大的一个标准,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感受,那一定是“与有荣焉”!专业术语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只要新技术、新概念不断涌现,新术语就会不断产生,一个行业的学术水平体现在于学术语言,而术语是学术语言的基础。这样的背景之下,《电子电路术语》标准的颁布,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业内人士的因术语混乱导致的学术交流障碍。该标准历时一年半多,参与编写标准的主要起草人,以及参与讨论、提出意见和审核的人员合计近百名。全套标准归纳为7大类:基本术语、设计术语、基材术语、制造术语、品质与检测术语1、封装与装联术语、管理及其它术语,共计1598条。本人与业内同行共同承担制造术语部分的术语主要汇编工作,期间多次开展线上小组讨论,线下小组长碰面汇报工作进度,思考如何高效整合。
标准工程师岗位的“失”来自较为近视的岗位绩效考核。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周期少则两年,多则五年,甚至拖得更久,过长的周期对于标准工程师来讲,实在过于“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了!因为标准工作业绩成果的兑现周期长,经常被公司领导、人力资源部门质疑岗位价值,所以标准工程师晋升、调薪都会因当年度业绩不足以支撑而被忽视,甚至被缩编。即使侥幸定岗定编,不时也会被外行同事调侃描述该岗位就是一个“文字编辑”或“文员都能干的岗”。如果没有强大的内心、足够的奉献精神,多半标准工程师的职业生涯遭遇“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之窘境。以崇达主导《互连结构(印制板)试验方法》国家标准为例,该标准属转化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 61189-3,全文120页。标准组2012年10月着手翻译IEC 61189-3,于2013年2月完成翻译校对工作;2013年5月完成相关国内外标准搜集和调研,2013年12月完成标准草案和编制说明;2014年4月工作组多次讨论修改完善,2014年8月当年获得国标委立项;2015年成功召开标准起草会,完成16个有代表性单位专家征求意见;2016年顺利完成标准审定会;2017年申请报批,等待颁布。[过程:2012年资料准备、标准草案—2014年国标委立项—2017年标准报批、待颁布,待至今?]标准周期之长导致业绩成果与量化绩效考核模式相冲突,标准工程师虽是幕后英雄,却也不可避免被否定、误解,失去很多职业晋升通道。
标准工程师岗位的“得”来自标准起草过程个人业务能力的提升、人脉关系网的拓宽、资源的整合。主持一项标准的起草,不亚于承担一项科研课题的技术攻关,对于技术规范、试验方法等标准概念的统稿环节,需要倒逼自己向行业内外专业人士请教论证;对于可接受的规范标准,需要整合上下游资源加以确认。标准从立项到颁布,标准工程师需要不断与起草组成员、行业标准专家、代表性企业高工交流互动,间接的实现个人综合能力的快速提升,得到行业认可,获得更多机遇,尤其所参与标准被颁布并为行业所引用带来的成就感溢于言表。
借用经典电视剧台词“如果你爱一个人,就把他送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也把他送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我对于从事标准类工作的感悟与这台词高度契合--“如果你想培养一个人,就让他做标准,因为那是崭露头角的舞台;如果你想摧残一个人,也让他做标准,因为那是销声匿迹的墓地”。十八大以来,“文化自信”作为高频词汇出现在国家领导人的系列讲话、多次会议中,十九大报告又明确指出“文化自信是国家复兴必由之路”。自进入印制电路板领域起,就频繁在行业论文、报告中读到“中国是印制电路板生产‘大’国,而非‘强’国”的观点陈述。《电子电路术语》标准的颁布,有利于塑造我们国家在印制电路板领域的 “标准自信”,当我们的标准被越来越多国内外PCB企业引用时,我们就实现印制电路板生产“大国”到“强国”的转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