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佳怡
(无锡市春城实验小学 江苏无锡 214000)
译林新版《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是围绕一个话题来进行的,其中Story time是整个单元的核心版块,但在实际教学中偏重词句和语法教学等问题,以至于将语篇无序地切割成独立的语段或句子进行教学,不利于学生感知和理解语篇。因此,教师在进行语篇教学时挖掘文本主线,能够帮助学生厘清语篇脉络,在引导学生构建文本框架的同时,培养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拓展其思维能力[1]。本文将结合教学案例,分析和探索如何利用文本主线展开语篇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
小学生具有形象性和直观性的学习特点,以不同的人物形象为主线来进行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最直观的。因此,教学中应利用好人物主线,可以有效地辅助课堂教学,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升教学效果。
译林新版《英语》教材中有许多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饱满、性格鲜明,每个人物身上都有着不同的精彩故事。教师如果围绕这些学生较为了解的人物进行语篇教学,学生会更感亲切,学习起来会更加积极主动。
案例1:译林版《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2“In the library”中的Story time版块
本课是以Liu Tao和Yang Ling之间的对话展开的,讨论的主要内容是在图书馆不能做的事情。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本内容,教师以Liu Tao为主线人物,在进入文本教学时以教材上的两幅图(一幅图是Liu Tao高兴地招手,一幅是刘涛沮丧地摸着脑袋)为切入点,师生对话如下。
T:Look,who is he?
S:He’s Liu Tao.
T:Can you tell m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 pictures?
S:第一幅图刘涛很开心,第二幅图刘涛很沮丧。
T:Why?
S:他可能犯了错误。
S:He’s ill.
教师通过两幅情绪不同的图片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接着通过开放性提问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思考。随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了文本主要内容之后,教师再次提问刘涛不开心的原因,这个时候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说出原因。因为刘涛在图书馆做了很多不该做的事情。教师利用刘涛进行情感教育,最后,教师顺势让学生小组讨论说一说在上课时不应该做的事情升华文本,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深度思考。
除了书本上的人物,教师还应该善于运用动画中广受学生喜欢的形象,通过设计活动,创设情境,并且运用多种有效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理解和运用语篇。
案例2:译林版《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7“Would you like a pie?”中的Story time版块
本课的语篇内容呈现了Mike带着妹妹Helen与小伙伴们一起野餐的情境,旨在让学生掌握如何向别人提供和分享食品。教师在教学环节中新增人物哆啦A梦作为主线贯穿于文本教学的始终,更自然地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文本主要内容。
教学片段1:
T:Today Doraemon brings us some gifts.Look,here are three boxes,(呈现装礼物盒子实物)can you guess what’s in it?
S:pencil,car,apple...
T:Let’s say “open,open”.
(以线索人物引出本课单词并进行教授)
教学片段2:
T:This time Doraemon and his friends go to the park.They meet some friends here.Look at the picture,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S1:Who are they?
S2:Where are they?S3Whataretheydoing?
...(学生自主提问并进行回答)
S:They are Mike,Liu Tao,Wang Bing,Su Hai and Yang Ling.
S:他们在野餐。(自然过渡到文本教学中)
教学片段3:
T:Doraemon doesn’t have anything to eat,what will our friends say?Work in pairs and make a new dialogue.(通过线索人物创设情境,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句型,并在此基础上升华感情,让学生懂得分享的重要性。)
案例3:译林版《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6“What time is it?” 中 的Sound time,Rhyme time,Checkout time,Ticking time版块
本单元的话题是询问并回答时间。在本课时的教授过程中,教师活化了闹钟的形象,并为其命名Mr.T来进行一系列教学活动。上课伊始,教师先播放钟声来引出主线人物Mr.T。
T:Listen,what’s the sound?
S:It’s the sound of the clock.
T:Great!Look,this is a clock and his name is Mr.T.Let’s say hello to Mr.T.
S:Hello,Mr.T.
T:Mr.T has a beautiful castle,do you want to visit it?
S:Yes.
T:Look,here’s a map.(出示地图,地图上显示不同 的 站 名:Sound School,Clock Town,Eddie’s home,Mr.T’s castle.)Now,we are at Spring City Elementary School and it’s a long way to go to Mr.T’s castle,so we need a train.Little train.
S:Choo-choo.
在上面的例子中,教师以Mr.T为主线,通过火车停靠在不同的站创设情境,设计任务,将多个板块有机地串联在一起,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情境完整,过渡也十分自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深入文本,既轻松愉快地学习了语言知识,又发展了思维的逻辑性。
Story time作为核心板块,大多围绕话题展开。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分析语篇的话题表达结构为切入口,设计对应的活动来引导学生在逐步深入文本的过程中促进思维的发展。
案例4: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8“At Christmas”中的Story time版块
文本以圣诞节为背景,呈现了迈克一家人为圣诞节做准备以及欢度圣诞节的情境。仔细研读教材发现,该故事可以分成圣诞前、圣诞夜、圣诞节三个部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圣诞节这个话题主线,以时间线索引导学生感知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并且充分了解圣诞节的节日文化。这样就将本文的重难点巧妙地蕴含于话题结构中,学生在与教师的讨论中自然而然地厘清了文章的脉络,同时发展了思维的逻辑性与发散性。
在导入环节,教师通过播放歌曲“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来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并自然地引入圣诞节这个话题。随后,教师以自由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知道的圣诞知识。
T:Do you know about Christmas?
S:Yes.
T: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Christmas?
S1:Christmas tree.
S2:圣诞老人.
S3:It’s on the 25th of December.
...
T:What do you do at Christmas?
S:...
T:Do you have a lot of fun at Christmas?S:...
教师围绕话题主线提出开放式问题,给学生创造了自主表达的机会,体现了交流的真实性[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思维开放程度对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和发散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营造轻快的教学氛围,通过创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交流机会、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在话题抛出之后,教师要紧扣主线,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梳理文本,获取更多信息。
(1)整体入手,感知文本--Watch and number
教师在导入部分通过歌曲和文化介绍让学生感知到“We always have a lot of fun at Christmas.”Mike一家在圣诞节也十分快乐,他们做了些什么呢?通过看动画,学生很容易从first,next,then,finally这四个关键词判断出所给图片的顺序,让学生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文本。
(2)Before Christmas--Read and underline
T:What do Mike and his family do before Christmas?Read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paragraphs.Then underline the key phrases.(教师呈现句型A:What do they do?B:They...)
(3)On Christmas Eve--Think and answer
这一部分描述的是平安夜孩子们的活动,在这一部分,教师设计了如下问题。
Q1:When is Christmas Eve?
Q2:What do children do on Christmas Eve?
Q3:Who will give Mike a present?
Q4:What presents do you want to get?
Q1通过拓展圣诞夜的相关背景文化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Q2引导学生细读教材理解文本内容。Q3、Q4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文本到生活,让学生说出自己所想,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4)On Christmas Day--Read and order
课文最后讲述了迈克一家圣诞节当天的所做所感,由五句话构成。在这一部分,教师将这五句话打乱,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将这五句话按顺序组成一段合理通顺的话。这一活动设计旨在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在梳理完文本主要内容后,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文本框架。此时,教师通过总结提问,有助于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文本,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
T:Boys and girls,what did you learn today?
S1:I learned some activities about Christmas.
S2:I learned some traditional food about Christmas.
...
T:How do you feel at Christmas?Why?
S:...
T:What else will the children do after Christmas?
S:...
在本环节,教师通过activities,traditional food,date,symbols,feelings引导学生小结并升华文本。同时,教师适时地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深入思考;最后,抓住文本的留白,让学生合理想象续编故事,培养其创新能力。
所谓“任务”,就是强调“用语言做事情”。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互相配合,共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思维品质的发展助力[3]。
案例5:译林版《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6“What time is it?”中的Story time版块
语篇主要围绕刘涛的一天展开。在文本教学一开始,教师先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猜测并选出文本的大意,之后自然而然地出示了帮助刘涛完成时间表这一主线任务。师生对话如下。
T:What is the story about?
S:It’s about Liu Tao’s day.
T: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Liu Tao’s day?
S:Yes!
T:Let’s help Liu Tao to finish his timetable,OK?
S:OK.
刘涛的时间表分为时间(Time)和事情(Actions)两列。接下来的环节都是围绕这张时间表来进行,先是听录音找出时间,接着是通过自读课文一、二幅图划出刘涛该做的事情,然后同桌合作学习课文第三、四幅图完成填空。在此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听说读演的方式不仅操练了重点句型,完成了刘涛的时间表这一任务,还促进了思维品质的发展。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关键信息,体会成功的喜悦感,在合作学习中与伙伴交流碰撞想法,促进了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
学生通过分析文本了解的主人公的一天。接着,在巩固与提升环节,教师从基于文本走向超越文本,让学生根据所给的表格写一写自己的一天,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享与展示,给予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机会,让其在课堂上有更多的语言输出。
教师就能依托文本主线来开展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后,教师就能引导学生回答相应的问题,以此来完善故事主线。但教师要注意无须学生快速回答所提问的问题,而是要将问题抛出,同时要将伏笔埋好。以此来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能够综合应用语言,进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4]。
例如在讲解Is this your pencil?时
T:Where is his pencil?
S:...
T:You don't know where his pencil is.With this question in mind,we read the articles looking for answer.
为得到一条完整而清晰的主线,教师就能用猜一猜的游戏,来引导学生在游戏情境中探寻问题答案。游戏结束后,教师再回到之前所预留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图片来回答问题。
T:There is a pencil under the table.Is this your pencil?
S:This is his pencil.
T:It's great!We helped him find the pencil.And our problem is also solved.这样,教师就能通过问题来将本节内容的主线梳理清楚,促使学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逻辑思维来探究问题,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从而有效调动英语教学的质量。所以,就要重视问题的提出,借助问题来完善文本主线,并有效培育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由于受版本、编制体系以及时间等因素的制约,教师以及学生通常会在被动状态来应用教材,进而无法有效提升英语教学的质量。此时,教师要意识到不能过度地依赖教材,可以依据学生的学情以及教学实际,有意识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比如,教师依托互联来搜集同学生生活相贴合的情境图片,或者是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影像资料,来激发出学生学习本节的兴趣,并有效拓展学生的英语视野[5]。
例如,在讲解Where’s the bird?时,教师通过创编教材文本的形式,来再造文本主线。此时,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本篇文本进行再次创编。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通过灵活应用本节内容中的词汇以及句型,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对文本进行再创编。这样不仅能强化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进而有效提升英语教学效率。并且,借助创编文本,学生就会觉得应用本节的词汇以及句型很有趣。这样不仅能有效强化本节文本主线,还能明确学生的思路,有助于学生形成清晰的脉络,促进语言表达的有序性和完整性。学生将本节为文本主线有效抓牢,以此来为开展英语学习活动搭建桥梁,把储存在文本中“活”的思想和学生脑海中“活”的思维连接起来,进而有效提升英语学习效果,并有效提升英语思维。
总之,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在语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文本主线,设置合理的任务,引导学生有序且高效地输出语言,由此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学生的英语思维得到有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