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新生通元针法结合中药治疗梅核气临证探微

2022-11-27 00:26何人秀唐纯志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1期
关键词:咽部针法情志

何人秀,唐纯志

(广州中医药大学 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

中医学认为梅核气是一种患者自觉有异物堵塞咽喉,但不影响吞咽等活动的疾病[1]。该病与现代医学的咽异感症、咽神经官能症、咽癔症等相类似[2]。现代医学认为其病因及机制复杂,可涉及神经、消化、内分泌系统等[3],西医检查咽部基本无器质性改变[4]。有学者指出,本病可能与神经的作用有关,咽部分布丰富的神经,全身疾病通过神经可引起咽部感觉异常[5]。近年来许多临床研究发现精神因素与梅核气的发病关系密切。随着当代人生存压力越来越大,本病的发病率将持续升高。现代医学治疗本病尚无统一标准,多采用对症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如抗焦虑抑郁药、制酸药、胃黏膜保护剂等,严重者采取手术治疗[6]。但疗效欠佳,需要长期用药。

赖新生,全国名老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师从岭南针灸大家司徒铃和靳瑞。赖师勤求古训,守正创新,创立通元针法,擅长针药合用,精于辨证选穴用药,有丰富的临证经验和学术成果。赖师认为梅核气病因病机为情志失宜,气血失和,肝气易郁,气痰胶结。中医治疗本病确有疗效稳定,简便经济的优势。笔者甚是荣幸能跟师学习,收获颇丰,现将赖师运用“通元针法”结合中药治疗梅核气的临床经验整理如下。

1 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梅核气发病首责七情五志失宜。如明代龚廷贤在《万病回春》云:“梅核……大抵因七情之气郁结而成。”《太平圣惠方》曰:“亦有忧愁思虑,五脏气逆,胸膈痰结,则喉中如梗。”七情不遂,五志不节,肝气易郁,气滞生痰,气痰痼结于咽部故发病;或素体脾虚胃弱,加之饮食不节,脾胃耗损愈重,土虚木乘,痰气阻于咽喉而病[7]。现代医家则在此基础上多有发挥。尚福林[8]认为本病主要是中阳不足,寒痰内生,上逆于咽而引起。王彦刚[9]提出浊毒理论,浊毒侵袭,胃失和降,浊气犯咽致病。陈旭青等[10]提出外感邪气亦可引起本病,邪气与气血搏结,形成有形实邪阻于咽喉而发病。总而言之,梅核气基本病机是痰气交结、阻于咽喉,病因主要是情志因素,病理因素为痰、气,后期多伴有血瘀之证。梅核气病机多变、证型分类繁杂,多数人将其证型分为肝郁气滞、痰凝气结、气痰瘀阻。刘乔[11]则将本病分为三型:肺气阴虚证、肾虚水寒证、脾虚饮停证。治疗上,主流意见是从肝论治,以理气、化痰、利咽为法。路广晁[12]则认为治疗梅核气不可忽略通降大肠之法。

赖师指出梅核气是一种身心疾病,梅核气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与情志不遂联系殊密。情志失宜,气血失和,肝气易郁,气痰胶结,囿于咽喉,因而发病。本病证候多种多样,证型变化故不予限制。病理因素以气、痰为主,久则生瘀、化火,甚至导致阴阳虚损。赖师治疗梅核气立足经典,牢抓病机,治以独创的通元针法结合中药,旨在通督调神,安养脏腑;引气归元,通调气血,并重视疏导情志,心身同调。

2 通元机枢

通元针法为赖新生教授所创,是其数十年临床经验的结晶,是对中医经典的继承与创新。其核心内容包括通督养神和引气归元,以养神、调神为中心,以元气为生机,以气血通调为用,以阴平阳秘为目标,以任督脉为载体,充分表现了赖师针法处方的学术思想[13]。通督养神针法,主穴有三即百会、前顶、后顶,配以印堂、新四花穴(心俞、膈俞)等,效求祛邪调神,安养脏腑;引气归元针法,主穴包括天枢、气海、归来、关元、中极五穴,配穴为膻中、申脉、照海等,以期通调气血,固护本原。两种针法既可单独使用,又可结合使用。赖师认为病因千万,核心在气血;病机无常,归结于阴阳;治法无数,首先应调神。故治疗应调神、通气血、和阴阳。通元针法立足经典,继往开来,其治则遵循《内经》古老而隽永的思想即阴阳平调、治病求本。通元针法通过作用于任督二脉,激发人体潜伏之正气,祛除邪气,调和阴阳,治疗效果显著[14]。

3 赖氏经验

3.1 通督调神,安养五脏

中医特别重视精气神,认为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其中神为主宰,精为本源,气为动力,三者在脏腑作用下化生气血精微物质,以温养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中医古籍中写到人有神才能存活,失神则灭亡,可见神对于人至关重要。因此在接诊患者时,中医师首先望其有神无神。有神者往往病情尚可,预后较好;无神则病情危重。不论是中药还是针灸治疗,赖老始终秉持“治病必以神为本”的理念。只有先调理神气,才能充分调动正气,祛除邪气,达到阴平阳秘、五脏调和的状态,反之则疾病难愈。梅核气是一种情志病,赖老认为其治疗必须先调神,治以通督养神针法,以百会、前顶、后顶为主配伍印堂、新四花穴,力求通督调神,安养脏腑。百会、前顶、后顶均位于头顶,属督脉。头为诸阳之会,督脉,阳气最为旺盛。《素问》认为阳气充则能养神,且脑为髓海,髓能养神,故针刺此三穴可补阳养神调神。印堂,被称为通神之穴,研究发现针刺印堂穴能增加大脑中5羟色胺等物质的含量[15],可调节情绪。针刺该穴还可产生神经冲动传入脑桥,而脑桥内部蓝斑、中缝核与情感相关[16],因此针刺印堂有安神、调神作用。四穴配伍,于神可通、可养、可调。此外,情志病首先累及心神。故赖师强调治疗中要重养心神,临床常用新四花穴(膈俞、心俞)以养心神。膈俞,血会,可补血养心神。心俞为心气输注之处,与膈俞配伍使用,更能调心气,养心神,心安则五脏六腑安。赖师尊崇刺法必以神为本,强调针刺中既要使患者调神,医师也需调神。施针时要专注手中之针,做到如临深渊,所以赖师针刺时喜静不言语,同时要求患者静心宁神。

3.2 引气归元,通调气血

元气乃人一身之气之根本。生命的存在以气为根,其中元气尤为重要。气属阳,主动,所以气机一旦失常容易诱发疾病。《素问》指出百病生于气。梅核气多因于情志内伤起病,肝气郁滞,痰湿内生,气与痰结于咽喉发为本病。赖师认为治疗此类情志疾病除要通督调神,还贵在引气归元,通调气血,全身气机调畅则湿邪易化,痰邪易消。此外,赖师指出此类病人五脏失和,脏腑功能或多或少存在偏衰,因此运用引气归元针法可达引气归元、通调气血、益气固本之效。主穴取天枢、气海、归来、关元、中极,配以合谷、太冲、膻中、内关、鱼际等穴。赖师认为脐为界,脐上为阳,脐下为阴,天枢位于脐部,可枢转阴阳之气,使全身气血贯通流动。关元,又名下丹田,是元气、精气聚集之处。气海,肓之原穴,为先天元气之海。中极,位于脐下正中,内有精室、子宫,是元气之根本[17]。归来,如其名可引气血归根。此四穴起到补益、通调之功。此外赖师尤喜用膻中治疗梅核气。膻中,气会,主喜乐,本穴擅长宽胸理气、调畅情志,可用于治疗因情志不畅导致的气滞、痰凝、血瘀等病证。赖师特别指出,本病不可忽视疏肝气、理肺气。梅核气主因肝气郁结,所以当取合谷、太冲疏肝理气。合谷,属阳,功在降;太冲,属阴,功在升,两相配合,达疏肝理气之功。肺主气,故全身气机失常与肺相关,治疗当调理肺气,取内关、鱼际。李杲认为脏腑气机失调,归咎于肺,应刺鱼际理肺气。内关,通阴维脉,善于理胸中郁气。针刺此对穴则理肺气之力愈强。以上两对穴可增强通调气血之功,对梅核气大有裨益。有学者认为针刺鱼际、内关穴,通过调节多经络多脏腑,能促使逆乱之气正常,气调则血调,适用于气血失常之证[18]。

3.3 针药合和,互补为要

大医孙思邈认为针灸分离、针灸与中药分离皆非良医所为,良医当针药并行。赖师提倡针药有机结合,在临证时中药、针灸等多种治法百花齐放,同时也防止过度医疗。告诫年轻医师辨证选穴用药,忌讳插秧式针刺,忌讳大药方,选穴用药宜精而少。在梅核气疾病初期以邪实为主,可针药结合,双管齐下;若病久虚损,应先予以中药补益扶正,也可艾灸,针刺偏于泻,不宜施以针刺。治疗梅核气,赖师指出针灸可疏通经络,畅通气血,把机体调理至最佳状态,利于中药奏效。中药通过内调脏腑功能补充针灸之不足。针药合和,内外兼修,往往事半功倍。关于中药治疗梅核气,赖师喜用百合配伍柴胡清心解郁宁神,并且指出百合用量宜大;另常用桔梗、枳实、柴胡与厚朴调节全身气机。赖师指出治疗梅核气需标本兼治,通督调神、引气归元为治本之法,治标则应加用利咽化痰之药,如牛蒡子、木蝴蝶、半夏等。

3.4 疏导情志,心身并调

情志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预后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当情志过激,反而成为致病因素,引起人体脏腑气血功能失常,从而诱发疾病。《灵枢·百病始生》言:“喜怒不节则伤藏。”喜怒无常,悲忧多思,负能量在体内聚积,逐渐可致正气亏虚,邪气壅滞,诱发多种疾病,同时也不利于疾病向愈。《素问·汤液醪醴论》记载:“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愈。”提示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情志、精神失宜有碍于疾病的康复。心情愉悦,情志和畅,精神安定,则人体的正气充盛,御邪抗邪的能力强大,益于病情的改善。因此治病,不仅仅是治外在的身体,更治内在的情志。治病应心身并调,重塑患者正气。有报道指出咽异感症病人中合并抑郁症或抑郁症状者不断增多[19]。许多患者因工作压力、家庭矛盾等存在抑郁焦虑心理,加速了疾病的发生发展,不利于本病预后。因此赖师重视疏导情志,心身并调,在接诊时,赖师重视话疗,常常耐心开导患者,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鼓励患者多参加社交活动,适当参加体育运动,学会自我调节,宣泄不良情绪,告诫其勿将坏情绪郁积于内。有研究发现中医治疗配合心理干预疗效比单用中医治疗疗效更佳,更有利于疾病的恢复[20]。

4 医案举隅

陈某,女,32岁,2019年11月4日初诊,主诉:咽部异物感6月。6月前患者自觉咽部有异物,外院诊断为慢性咽炎。曾多次于耳鼻喉科就诊,行耳鼻喉镜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未见报告),西药治疗效果不佳。刻下症见:患者自觉咽部有异物感,不影响进食,有时咳痰少许,胸闷心烦,双乳胀痛,眠差,入睡难,纳尚可,舌红,舌中苔白腻,舌两边无苔,脉弦细。查体见咽部黏膜轻度充血。中医诊断:梅核气,辨证为痰气郁结,兼肝阴不足。治法拟疏肝达郁,利咽化痰,养阴除烦。

处方:柴胡12 g,白芍12 g,苏叶15 g,厚朴15 g,半夏10 g,枳实10 g,木蝴蝶12 g,桔梗10 g,云苓15 g,牛蒡子10 g,沙参15 g,淡豆豉10 g,夜交藤30 g,射干10 g,甘草6 g。共7剂,水煎取汁250 mL,日一剂,早晚分服。

针灸:百会、前顶、后顶、心俞(双)、膈俞(双)、膻中、天枢(双)、归来(双)、关元(双)、中极(双)、足三里(双)、三阴交(双)、太冲(双)、合谷(双)、内关(双)、鱼际(双),毫针刺,太冲、合谷、鱼际、内关行泻法,余行平补平泻法。行针得气后接电针仪,选用连续波,留针30 min。隔日 1 次,共2次。并嘱患者增加娱乐活动及体育锻炼,多与家人朋友沟通,宣泄不良情绪。

2019年11月12日二诊,患者自诉咽部异物感减轻,眠可,胸闷心烦,易怒,舌红少苔,脉弦数。中药处方于前方基础上加百合30 g,黄芩12 g,旋覆花30 g,荷叶30 g,薄荷6 g,麦冬12 g,生地12 g,玄参10 g,枳实、淡豆豉、桔梗加量至15 g,去沙参、夜交藤;针灸处方加劳宫穴(双),行泻法;余治疗同前。

2019年11月19日三诊,患者自诉咽部异物感明显改善,易怒减轻,眠一般,稍有盗汗,舌暗红少苔,脉弦细数。调方为苏梗12 g,柴胡12 g,厚朴12 g,桔梗15 g,半夏10 g,枳实10 g,射干10 g,生地12 g,山萸肉12 g,山药15 g,丹皮15 g,泽泻12 g,百合30 g,知母12 g,黄柏12 g,甘草6 g;余治疗同前。针药结合巩固治疗1周,嘱患者注意纾解不良情绪。随访6个月,患者咽部异物感未再发。

按:患者为家庭主妇,日常易因小儿顽皮及家庭琐事而烦闷、暴躁,伤及情志,肝失条达,气机郁滞,故胸闷心烦、易怒、双乳胀痛;木郁克土,土运失职,痰气蕴结,故咽部异物感。治宜疏肝达郁,化痰利咽,养阴除烦,方拟半夏厚朴汤化裁。赖师认为中药治疗本病应首先调气机,惯用桔梗、枳实、柴胡、厚朴四味药开山通路。此四药可使升降相宜,周身之气条畅。再加利咽化痰药如木蝴蝶、射干等作用于病处。二诊患者咽部异物感较前改善,心烦明显,易怒,舌红少苔、脉弦数,故重用百合、荷叶除烦生津,生地、玄参清热滋阴,旋覆花降逆消痰。赖师指出,百合甘寒,清心安神,柴胡辛、苦、微寒,疏肝解郁,百合与柴胡配伍治疗百合病、郁证效果好,梅核气属于郁证范畴用之效佳。但百合用量宜大,量小反而达不到润肺之功。三诊患者咽部异物感明显改善,稍有盗汗,舌暗红少苔、脉弦细数,为肝郁化火,火热耗伤阴精所引起的肝肾阴虚之象,故赖师予六味地黄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减,有滋水涵木之义。针灸上则予通元针法,针药合治,力求通督调神,安养脏腑,引气归元,通调气血。神安则阴阳调和,气调则痰自消散。此外,赖师强调治疗本病另一关键是疏导情志,心身并调。医者要开导患者,同时患者要注意调摄情志,移情易性,自我排解负面情绪,有必要时亦可进行心理治疗。

5 结语

赖新生教授认为梅核气病机关键在于气机失调,气血失和,其病位在咽喉,与肝脾肾关系密切。本病作为一种心身疾病,病因主要为情志失常,故治疗首应调神,再调气血,辅以化痰利咽。同时如有必要可予心理辅导。赖教授指出治疗本病不可拘泥于疏肝理气,而妄加辛散之品,会伤及阴液,导致阴虚,加重病情。

猜你喜欢
咽部针法情志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情志护理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对慢性盆腔炎患者实施穴位贴敷+情志护理的效果探析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辨证论治五行理念下中医情志疗法对宫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
常吃辣能防口咽部肿瘤
咽部不适或是消化道疾病
被金液处死会发生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