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世,刘文婷
(山西大同大学外国语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19年3月,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它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总书记的讲话突出了两个概念,即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育人理念的新方向,对高校培养时代新人起到创新方法、创新途径的重要作用。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纲要》指出,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
大学英语作为高校的一门通识教育课程,具有量大面广的特点,因而它也是实施课程思政的主阵地之一。然而当前大学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却没有被充分且有效地挖掘,其原因在于:第一,教材内容的编写方面,当前各高校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类别较多,且多以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文化为背景,体现的是西方国家的价值观,教材中缺少利于树立文化自信的“中国元素”,无法实现“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结合”的目标。第二,授课教师由于在备课过程中缺乏合理的设计,对于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把握不到位,导致授课环节出现两种极端,或是对于思政元素的讲解浮于表面,机械地空谈爱国、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生硬地融入课程思政的“尬”聊或者“尬”讲,使得课程思政和课堂内容泾渭分明;或是只讲授知识点,一味地灌输教材内容,对于思政元素不予深入剖析,忽略了“大学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最后,评价标准限制思政元素育人功能的发挥。课程思政改革处在起步阶段,如何评价“课程思政”的建设效果也是高校出现的一大问题。尽管各高校都开展了一系列课程思政的讲课比赛与科研立项,但如何科学实施考核评估与效果评价仍需不断探索完善。
开展课程思政工作,关键在对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充分认识。大学英语作为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往往反映着人文思想、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体现出强烈的价值属性,教学活动中关乎“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更容易被理解。挖掘这门重要的公共必修课的思政教育功能,以浸润、隐性的方式融入大学生的生活中,既为传统的思政课程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又拓展了语言课程本身的内涵,以此对学生产生直接、深入而又长久的影响。挖掘大学英语课程的“思政元素”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大学英语课程在知识引导、价值引领和技能培养方面的功能,培养学生形成开放性与批判性兼容的思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基于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使大学教师与学生深化对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的正确认识,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如何改变大学英语课堂中“中国文化缺失现象”,使学生可以用英语向世界传递美好的中国文化与中国特色?这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山西大同大学外国语学院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行动纲领,将外语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作为对师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举措,探索有效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并积极实践,逐渐摸索出了学习、研究、挖掘、示范、对标、巩固六个工作步骤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一步是学习,是寻找‘我们为什么要搞课程思政’这个问题答案的过程。教师是开展课程思政的主体,是工作成败的关键因素,育人者需先受教育。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关键在教师,难点也在教师,难在从自觉认同转变到积极实践。教师不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既是学问之师,又是品行之师,是让学生喜爱的人。实践证明,教师只有实现“愿为和善为”相统一,才能担负好课程思政工作。学院组织全院教师系统、深入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习近平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等重要论述及思想,邀请专家来院做专题辅导,就“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围绕总书记所强调的坚持“四个相统一”、做“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等话题,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此外,学院还开展以“外语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教师们结合教学工作实际,交流工作经验与学习体会,明确了对自身肩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的认识,深刻认同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教师队伍思想状况和纪律作风有了明显改善,为开展“课程思政”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第二步是研究。学院研究出台了《外国语学院课程育人工作实施方案》,并成立了领导组和教研组,制定了选树学科育人模范教师和学科育人示范课程工作细则等。按照实施方案,大学英语教研组定期开展教学研讨,研究实施路径、教材处理、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用,分享教学心得,交流教学经验。例如,教师们在交流与分享过程中,认为实施课程思政有以下几个重点问题需要注意:一是要在教学中把握好思政元素引入的“度”和“量”。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进学科教学并不是要脱离教学本体,而是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具体特点,画龙点睛般地将我们党和国家所倡导的价值观念融入进去,要做到收放自如,既丰富教学内容又有助于学科知识理解。二是要注意实用性。要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以大学校园、社会热点、学生自身问题为切入点,以分组讨论、情景模拟、案例教学、演讲辩论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第三要注意授课的艺术性。在思政元素的挖掘上要花心思,融入要巧妙,与知识传授的衔接尽量自然,不能生拉硬拽,为思政而思政,避免把专业教学变成思政课堂,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在上述研究过程中,按照2017年12月教育部出台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学院又进一步补充、完善了实施方案,使“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始终有组织和制度上的保障。
第三步是挖掘。实施“课程思政”,应在尊重课程自身建设规律的前提下,充分挖掘课程的育德功能并凸显其价值引领,将平时“自发性”的课堂教育有步骤、有系统地转化为“有意识性”的课程思政。教师要立足课程自身的特点,把深藏于知识表层符号、内在结构之下的人文精神与价值意义发掘出来,在对知识的解释中、对世界的描述中,将内含的精神和价值外化为教学实践,内化为学生的精神涵养和价值追求。大学英语教研组以集体备课的形式,围绕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建设目标,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点,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在教材内容中寻找与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内容相关的“触点”和“融点”,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劳动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发挥集体智慧、反复讨论,一课一案,打造“最美课堂”,争取做到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如盐在水”的境界将正确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有效地传递给学生。
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全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经过教师们的不懈努力,挖掘出了大量切合实际的思政元素资源,形成了一大批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例如:在讲授选修课中国文化课程中的“Humanity”一课时,教师以儒家思想中的“五常”——“仁、义、礼、智、信”导入课文,对“Humanity”进行了深刻的解读,爱人为仁,仁者爱人。通过列举爱国事迹、身边故事及TV节目中呈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引起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认识到与同学相处时,要与人以善,以礼相待,继而强调学好外语的同时要坚定文化自信,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在大学英语阅读课上,以名为“Amazing fact of faith”的视频导入,展示了主题人物Cliff Young,一个60岁的农民、业余马拉松运动员成为澳马冠军的传奇故事。通过角色扮演模拟电视采访、辩论等课堂活动加深了学生对主题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到一个普通人是如何通过一项运动而产生如此大的不同。启发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学习中要有信念和毅力,梦想终是可以实现的。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上,以“Dream job”为内容,就当今大学生面临择业就业的迷茫,缺乏未来发展的科学规划这一现实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大学生理性对待择业就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条件,及早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知识、能力和经验的积累,努力实现自己梦想职业的目标。视听说课上,教师还积极引入其他丰富的听说资源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如向学生推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英文版(XI JINPING THE GOVERNANCE OFCHINA),第三卷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讲话、演讲、批示等内容,使学生系统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了解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影响力,以及中国共产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的智慧方案,在语言实践中增强了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第四步是示范。学院要求各系部把课程思政教学示范作为每周教研室活动的规定动作。全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成立了“课程育人”教改团队,培育了一批示范课教师和示范课程。为进一步推广工作,产生示范效应,每学期学院都会组织开展一至两次全院课程思政示范课观摩活动,邀请相关领导和专家现场指导、点评。价值观培育和塑造基因式融入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就像阳光一样洒满每间教室,这便是经过同事间的示范,在外院教师中形成的广泛认同。其中,以下几个教学设计、教学理念及对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学生的接受度更是得到了同行们的一致好评。例如:以“Heroes among us”一课为内容,教师组织学生探讨了什么是英雄,以及当代英雄具备的品质。教师结合新冠疫情时期的真实情景诠释新时代英雄精神,疫情防控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奋战在防疫一线的各行各业人士就是新时代的英雄。同学们在讨论中纷纷为这些英雄致敬: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作为渐冻症患者,冲锋在前,身先士卒,在疫情期间隐瞒了自己的病情,顾不上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的妻子,始终坚守在抗疫一线,他的信念就是要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95后护士李慧主动请缨调到隔离病房——抗疫最前线,面对病人张开的口腔采样化验,凶猛的新冠病毒随时会喷涌而出,她义无返顾,处之泰然,并表示“如果我有不幸,请把遗体捐献给科研”等等。鲜活的例子使同学们深刻地认识到,这些新时代英雄都只是社会中平凡而普通的一员,但他们用行动证明,平凡人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作出不平凡的贡献,对英雄最好的致敬就是努力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
中国茶文化有4000年的悠久历史,底蕴深厚,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了解茶文化,探索茶文化的发展之路,继承并发扬这一中国传统文化是非常必要的。教师通过一句民间谚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引出茶的重要性及主题“the origin of Chinesetea culture”,通过动画视频,生动地介绍并探讨茶文化发展的四个时期及其特点,使学生有效、有趣味地习得中国茶文化相关知识。作为中国传统待客之道和标志性文化符号,茶被习近平总书记频频带到外交场合。由茶,习近平谈到了中国的主张“和而不同”。由国家外交的“茶叙”引出学生如何将茶文化传播到世界的问题。同学们纷纷表示,愿更好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有效地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秉承“和而不同”的理念和同学们友好相处。
在“A child’s clutter awaits an adult’s return”一课中,教师通过对文中母女关系的分析,引导学生针对不同文化背景下各类型家庭家子关系的优势与不足进行讨论,并探讨最理想的中国式家庭关系模式。课堂设计关注家长与孩子的不同立场,学生可以从其中了解到父母对他们叛逆行为的失望和愤怒。最重要的是,学生们应该明白,尽管父母偶尔会大发雷霆,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永远不会破裂。继而引导学生感知家长的良苦用心,要求学生结合实际用英语向父母表达爱之情,感恩父母给予了生命,感恩父母的辛勤养育,感恩成长路上凝结着的父母的心血,并知晓要回报父母。
“Wisdom of Bear Wood”一课的主题是友谊,友谊是珍贵而美好的,是人生的重要课题,也是大学生活的重要内容。教师通过关于友谊的谚语和诗词导入本讲主题,引发学生对“Friendship”含义的思考,明白“友谊、友情、友爱、友善”的中文含义,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的重要性。针对当今大学生中存在的不善于交友、不善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等问题,教师结合课文内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发展培养友谊与形成和睦友好人际关系的建议。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学会为人处世,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阳光地成长,为和谐美好社会的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The Odyssey Years”教学内容中,教师以“important stages of ones'life”为重点,以习近平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为实例,与学生一起探讨奥德赛岁月的特点,青年人应如何应对奥德赛岁月所面临的压力、困难与挑战?如何才能让生命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如何才能让自己顺利地度过大学生活,度过奥德赛岁月?教师又引用毕业典礼上校长的讲话告诫学生培养德行、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实践,同时要积极乐观、坚持不懈、常怀感恩之心。最后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对青年的寄语进行总结,鼓励青年学生学习知识,增长才干,将自己的梦想和国家民族的梦想联系在一起,脚踏实地、努力奋斗,做全面发展的人。
外国语学院的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得到了各方的充分肯定,一致认为将思政元素融入外语教学是有难度的,但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语言是传递情感最好的工具,在影响和塑造人中的作用是巨大的。教师们表示,教学应该是老师和学生都幸福感满满的过程,而教育就是和学生一起幸福地进行文化行走,担负着育人使命的教育更能使教育者本人获得幸福感。学生们表示,蕴含着思想教育元素的课堂教学对提高他们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表示无比欢迎充满正能量的老师们。
第五步是对标。即树立标兵,以点带面。外国语学院目前有大学英语阅读、视听说、基础俄语、基础英语等共六门校级课程思政建设课程,都有比较突出的教学风格和课程育人特色。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有助于教师的师德养成,理论素养的提高,有助于优化知识结构。课堂上,学生兴趣浓厚,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问卷调查和座谈会也显示出学生对课程思政工作的高度接受度与认可。学院以重点培育的示范课教师为榜样和典型,表彰、宣传这些教师的育人先进事迹和经验,发挥其对其他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在评选校、院两级优秀教师、师德师风先进个人时把是否积极参与“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作为重要参数,在全院营造出对比标杆找差距的浓厚氛围。
第六步是巩固。这是总结深化阶段。外国语学院将课程思政与教科研相融合,积极申报相关课题,成果丰硕。同时,学院将课程思政延展到课外多项实践活动中。2019年5月,“外文好戏”——基于中华优秀文化的外语舞台剧展演精彩开幕,这是语言实践与优秀文化传承相融合的有效模式;“诚信考场”是倡导“诚实、守信、良好公民道德”的有效实践。与此同时,学院还进行了“课程思政”对提高师生理想信念与道德水平的效果分析,先后两次选取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了大范围问卷调查,总结成绩,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工作。
两年多来,外国语学院老师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学院的向心力、凝聚力不断增加,立德树人的氛围更加浓郁,教师队伍的积极性空前呈现。同时,课程思政也成为改进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和党员教育的有效载体,把教师党支部推到了育人第一线,站在学院工作前沿,助推师德师风建设,促进专业建设,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课程思政”是高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育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深入探索“课程思政”教学规律,多维度增强“课程思政”实效,让所有课程都成为育人的主要渠道,增强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才能更好地实现润物无声立德树人。但“课程思政”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还需不断深入探究教学规律,全面深化体系化、规范化建设,科学实施考核评估与效果评价等。课程思政是教育的返本归元,是教学的应有之义,遵循育人规律,就一定能够打造出深受学生喜爱的精神大餐。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方向,就能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担负好我们的神圣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