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惠芳,康幼雯,仝玉珠
围绝经期综合征为女性较为常见的神经内分泌疾病,多由绝经前后机体性激素水平降低,自主神经系统紊乱而引起,临床症状多表现为易怒、月经紊乱、记忆力衰退等,且多伴有神经、心理症状,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目前临床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多采用口服雌激素药物治疗,虽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但具有较多不良反应,且对患者神经、心理方面无良好治疗效果[2]。近年来,中医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认为其多由肾虚血瘀而引起,故应以化瘀、活血、补肾为主[3]。国内四物汤、平衡火罐联合治疗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试分析其对肾虚血瘀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效果。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肾虚血瘀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平衡火罐组(34例)、四物汤组(35例)和联合组(33例),其中平衡火罐组年龄42~56(48.54±1.74)岁;体质量指数20.4~26.3(23.24±1.03)kg/m2;病程1~3(2.05±0.28)年。四物汤组年龄44~57(48.92±1.52)岁;体质量指数20.8~26.6(23.38±1.08)kg/m2;病程1~3(2.13±0.23)年。联合组年龄41~56(49.13±1.84)岁;体质量指数20.2~27.1(23.48±1.12)kg/m2;病程1~3(2.18±0.31)年。3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均符合《现代妇产科学》[4]中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关诊断标准。绝经前后性激素水平明显降低,伴随一系列心理、精神、生理症状,包括失眠、出汗、疲乏、潮热、情绪易波动、压抑等。(2)中医诊断标准: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肾虚血瘀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关诊断标准。主症:月经紊乱、腰膝酸软、心慌失眠、心烦易怒;次症:舌淤紫,脉涩。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并接受本研究方案治疗;知晓本研究,并签订承诺书。(2)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合并肾、肝、凝血功能障碍;合并恶性肿瘤;治疗依从性较差者;既往存在子宫手术史。
1.4 方法 (1)平衡火罐组:选取患者膀胱经、督脉,首次平衡火罐以疏通经络、祛邪为主,采用缓泻法,第2次后均采用平衡火罐补法进行治疗,每10天1次,共治疗5次。(2)四物汤组:采用四物汤进行治疗。药方组成:当归30 g,熟地黄15 g,川芎10 g,白芍8 g,红花7 g,淫羊藿15 g,仙茅15 g,甘草8 g,知母12 g,地骨皮15 g,黄柏12 g。1剂/天,用水煎制400 mL,200毫升/次,2次/天,连续用药1个月。(3)联合组:采用平衡火罐法联合四物汤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同平衡火罐组、四物汤组。
1.5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6]评估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对患者心悸失眠、易怒烦躁、月经紊乱、耳鸣眩晕、胸闷头痛等症状进行观察评分,分值为0~5分,其中无症状为0分,轻度症状为1~2分,中度症状为3~4分,重度症状为5分。减分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依据减分率、症状改善情况评估疗效;无效:减分率<30%,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有效:减分率30%~69%,症状有所改善;显效:减分率70%~94%,症状明显改善;临床痊愈:减分率≥95%,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总有效率=临床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2)分别采用Kupperman、SDS及SAS评分评估3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抑郁程度、焦虑程度,其中Kupperman评分包括忧郁、燥热、感觉异常、失眠等,采用四级评分法,分数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SDS、SAS评分均共20个项目,采用四级评分法,分数越高,表示抑郁、焦虑程度越严重。(3) 采用北京赛克希德SA-6000型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记录3组治疗前后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4)分别采集3组治疗前后空腹状态下外周静脉血3 mL,经离心半径8 cm、3 000 r/min离心10 min后,收集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3组治疗前后FSH、LH、E2及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组治疗前后5-HT、β-EP、DA水平。
2.1 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四物汤组和平衡火罐组(P<0.05);四物汤组和平衡火罐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3组患者Kupperman、SDS及SAS评分比较 治疗后,3组Kupperman、SDS、S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联合组低于四物汤组和平衡火罐组(P<0.05),四物汤组和平衡火罐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患者Kupperman、SDS及SAS评分比较分)
2.3 3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后,3组患者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较治疗前降低,联合组低于四物汤组和平衡火罐组(P<0.05),四物汤组和平衡火罐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红细胞压积较治疗前升高,联合组高于四物汤组和平衡火罐组(P<0.05),四物汤组和平衡火罐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3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2.4 3组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 治疗后,3组患者血清LH、FSH、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联合组低于四物汤组和平衡火罐组(P<0.05),四物汤组和平衡火罐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血清E2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联合组高于四物汤组和平衡火罐组(P<0.05),四物汤组和平衡火罐组血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3组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
2.5 3组患者血清神经递质水平比较 治疗后,3组血清β-EP、5-HT、DA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联合组高于四物汤组和平衡火罐组(P<0.05),四物汤组和平衡火罐组血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3组患者血清神经递质水平比较
围绝经期综合征为围绝经期妇女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多由卵巢功能衰退,致使机体孕激素、雌激素水平失衡而引起,由于神经内分泌紊乱,对患者精神状态、心理及日常工作生活造成严重影响[7]。常规西医药物短期内虽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但具有较多不良反应,且对患者精神、心理无显著改善作用。因此,临床逐渐将研究方向转向中医[8]。
中医将围绝经期综合征归为“郁症”“脏躁”等范畴,认为其病起胞宫,与肾、冲任密切相关,而肾主精,精生血,肾虚则冲任亏损,血运不畅则淤血阻滞,故对于肾虚血瘀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治则应以补肾、化瘀、活血为主[9]。本研究结果发现,联合组疗效及治疗后Kupperman、SDS、SAS评分均优于四物汤组和平衡火罐组,提示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焦虑、抑郁程度。本研究四物汤中:熟地黄、淫羊藿、仙茅补肾燮理阴阳为君药,当归、白芍、川芎、红花、桃仁养血活血为臣药,知母、黄柏、地骨皮清虚热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合用,总奏补肾活血之效;而平衡火罐为中医一种非药物疗法,可通过神经传导进行自我修复、调节,从而达到平衡阴阳的作用,经补法、缓泻法可达强阳健体、调和血气、祛邪扶正之功。因此,联合治疗可有效提高疗效。
相关研究[10-11]表明,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受到影响,可一定程度促进血栓形成。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优于四物汤组和平衡火罐组,提示联合用药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预防血栓形成,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分析原因在于:红花、当归、淫羊藿等活血化瘀药物可影响血栓形成过程中多个环节,且可有效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川芎、熟地黄、白芍等提取物均可有效缓解血液高凝状态及红细胞指数[12]。祁德波等[13]研究结果表明,加减四物汤可有效改善气滞血瘀证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凝血指标,本研究与其结果类似。
由于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卵巢功能衰退,致使机体性激素水平发生变化[14]。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治疗后血清性激素优于四物汤组和平衡火罐组,提示临床可通过联合治疗能促进性激素水平改善。四物汤中红花、仙茅、知母等药物提取物有效促进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恢复,从而改善性激素及神经递质水平,而平衡火罐法可迅速激发患者经气,疏通经络,促使血运通畅,从而达到改善性激素水平的效果。杨尚等[15]研究表明,加味桃红四物汤中红花、川芎等提取物能有效改善流产后性激素水平,进一步证实本研究结果结论。
研究[16]表明,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DA、NE等神经递质水平较正常女性明显下降,说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与5-HT、DA等神经递质及其受体功能低下密切相关。本研究显示,联合组治疗后β-EP、5-HT、DA水平高于四物汤组和平衡火罐组,提示四物汤可有效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神经递质水平。四物汤中当归、红花等药物可促进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机体神经递质释放,增加其与特定受体结合,刺激调节垂体、大脑内分泌功能,从而稳定情绪、改善睡眠质量。李庆丽等[17]研究表明,桃红四物汤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5-HT、β-EP等神经递质水平,改善神经功能。
综上所述,四物汤联合平衡火罐法治疗肾虚血瘀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促使血液流变学、血清性激素、神经递质水平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