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北民歌对“长安笛派”竹笛音乐创作的影响

2022-11-26 12:24刘雪迎云南师范大学
艺术品鉴 2022年30期
关键词:滑音竹笛陕北

刘雪迎(云南师范大学)

本文主要对陕西北民歌对长安笛派竹笛音乐创作的影响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通过研究长安笛派的形成过程、风格分类与演奏技法来介绍“长安笛派”的艺术风格成因。

第二部分通过“长安笛派”的取材特点来分析陕西北民歌对“长安笛派”竹笛作品创作的影响。

第三部分介绍在陕西北民歌影响下“长安笛派”的发展趋势。希望通过笔者的论述能够给广大竹笛爱好者和演奏者带来一定帮助与启发。

一、引言

竹笛是我国的一种传统的吹奏类管乐器,早在古代时期就被人们用来演奏音乐。在悠久的竹笛历史长河中,根据不同地区的风格,竹笛分为了多个不同的流派,大大丰富了竹笛音乐的发展之路。随着竹笛的广泛流传,多个民族的使用让竹笛音乐发生了较多的变化。自20 世纪中期,竹笛开始以单独演奏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眼前,大大促进了竹笛音乐的发展,让竹笛的发展走向了一个小高潮,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随着使用和研究竹笛人员的增加,对于竹笛的演奏技巧的不断开发,让竹笛音乐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更多人开始认识并学习竹笛。在这些众多的竹笛音乐流派中,陕西的“长安笛派”是一个重要的流派,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同时又蕴含了丰富的演奏技巧以及文化内涵,对陕西北地区的音乐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阅读“长安笛派”相关期刊与论文,总结出以马迪老师为首的“长安笛派”的音乐特征与演奏风格。在“长安笛派”的发展中,陕西北民歌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两者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本文就对陕西北民歌如何影响“长安笛派”的音乐创作进行探究,在总结“长安笛派”笛曲音乐的发展历程基础上,对“长安笛派”的艺术风格以及演奏技巧等进行研究,为今后更好地演奏“长安笛派”作品提供启发。

二、“长安笛派”艺术风格成因

(一)“长安笛派”形成过程

“长安笛派”最早形成于笛子演奏家马迪和张延武先生赴台举办竹笛演奏音乐会,此次的音乐会标题为“长安笛韵”,音乐会的成功举办推动了长安笛乐的发展。“长安笛派”的竹笛音乐是由中国古代竹笛音乐为基础发展而来。早在石器时代就有人使用竹笛演奏音乐。在八千多年前,人们主要使用飞禽的骨头来制作骨笛。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黄帝时期开始使用竹子制作笛子。随着演奏技艺的不断提高,到了汉晋时期就出现了丰富的韵律,笛子的演奏内容开始丰富起来,既有高亢清亮的高音,又有浑厚低沉的低音,演奏的内容变得婉转丰富。古代时期,笛子发展的繁荣期在隋唐,其被大量用来作为宫廷音乐进行演奏,从曲子编写以及演奏技巧等多个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和提高。在该时期,也出现了较多的笛子演奏家,对于竹笛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竹笛的制作方面,为了让竹笛的音色更加完美,增加了膜孔,通过笛膜震动来让竹笛的音色更美。随着竹笛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在明清时代,其在民间得到了大力的推广,拥有了丰富的演奏技术,经常在民间的艺术表演中会被人们用到戏曲的伴奏中。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竹笛被冯子存以独奏的方式来进行演奏后,将竹笛的独奏曲代表作推向了更高的地方,让竹笛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由于不同地区的民族风俗各有不同,各个民族的欣赏水平及追求内涵也各有差异,这就导致了竹笛在发展中出现并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流派。

长安作为我国的文化古都,其在地方音乐的发展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丰富的文化底蕴以及充分的人才储备让竹笛音乐在此得到大力地发展。“长安笛派”作为我国竹笛音乐的一个典型代表,同时也是长安当地的优秀文化。“长安笛派”的起始可以追溯至唐朝时期,该时期的宫廷音乐中大量运用了竹笛作为主奏或伴奏乐器,并拥有独特的韵律,有着一定的地方特色。随着时代发展,“长安笛派”的音乐逐渐被运用到戏曲的演绎方面,参与了长安地区的梆子腔、秦腔以及陕北说书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演绎。该时期的竹笛音乐就与当地的民族戏曲以及地方艺术形式相融合,形成了具有长安特色的竹笛音乐。自此之后,长安竹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始得到大力地发展。在此时期,竹笛作为一种单独演奏的乐器,出现了多个竹笛演奏家和作曲家,进一步地推动了“长安笛派”音乐的发展。在“长安笛派”音乐的形成过程中,其与当地的民俗风格以及民族特色有着紧密的联系,与陕西地方民间音乐以及民歌的充分融合,让长安笛派音乐的发展具有较强的个性与特色。在长安笛派音乐的发展中,由于其丰富的载体,本土特色的音乐得到较好的发展,大大促进了长安笛派音乐的发展。

(二)长安笛派风格分类

在长安笛派的发展中,涌现出了较多的人物特性,大大提高了音乐的创作类型。长安笛派在形成过程中与陕西民歌以及当地戏曲的风格有着重要的关系,有一部分的演奏家和作曲家其创作来源为陕西民歌及戏曲,并主要分为三种类型:陕北、关中、陕南。

第一,陕北风格。三种风格中,陕北风格发展最为繁盛,此类型的代表人物为高明,代表作有《陕北好》以及《枣园春色》;除此之外,牛红模也是该类型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边区运输队》《三十里铺》,充分与当地的地方特色相结合,从乐曲名字就透露着浓浓的陕北风格。该类型的作曲创作中,马迪先生拥有多部著名的作品,对陕北的地域文化以及民族特色等题材进行了大量的创作,抒发了其对陕北民俗文化的热爱之情。其中竹笛独奏曲《秦川抒怀》《塞上风情》等作品广为流传,深受人们的喜爱。通过听其音乐,我们能够感受到塞北的凄美,以及浓郁的民族热情、对于生活的热爱。在这类音乐中,刘恒之也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人物,其编撰的《道情序曲》(竹笛二重奏)也是以陕北人民的生活风俗为主题,结合了当地民歌的特色来进行编曲。

第二,关中风格。该类型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张延武、梁欣、刘宽忍以及相隋柱等人物。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刘宽忍的《秦吟》,在结合关中的地理历史发展的文化内涵基础上,融入当地的乡土风情,将其演绎得婉转优美,传达着其对关中生活的一种阐述和热爱,同时也对历史的沧海桑田进行了表述,对关中的变化有着热情的期待。除此之外,张延武的代表作是《秦川叙事曲》,梁欣的代表作是《乡歌》,这些作品中都在传达乡音乡情,对本地的生活风俗进行融合。

第三,陕南风格。该类型的代表人物有龚阳平先生与刘跃先生,他们的作品《汉中茶歌》(又名《巴山茶歌》 《茶岭随想》)就是陕南笛曲的代表。由于该地区与四川和湖北两省接壤,其民俗风情与陕北地区存在差异,以至竹笛在陕南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虽然同为“长安笛派”,其拥有一些相同的特色,但是也与陕北和关中略有不同的地方。《汉中茶歌》的韵律要更加委婉舒展,让人感觉更加细腻柔和。

由于长安是唐王朝的都城,唐朝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鼎盛时期,在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多个方面都有着较好的发展。宫廷音乐在唐朝得到大力发展,笛子作为一种古代就有的乐器,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有了一些底蕴,使得其在唐朝得的了较好的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派系。随着一些经典名曲的出世,“长安笛派”在发展中得到了更多的拓展,较为典型的代表作中,《欢乐的边疆》《大漠》《打秋千》等作品都充分融入了当地的民族特色,具有“长安笛派”的鲜明特征,该类型的作品风格包容了整个三秦大地,呈现出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三)长安笛派演奏技法

1.压揉音

由于长安笛派的乐曲题材大部分来源于当地的民俗特色,是在陕西民歌以及当地戏曲艺术活动等的基础上来进行的创作的,因此长安笛派的笛曲风格主要遵循以情传声的主旨,通过不同的竹笛演奏技巧来创作丰富的旋律和内容,极大地丰富笛曲的韵律。要让长安笛乐得到良好的发挥,就需要丰富多彩的竹笛演奏技法才能实现,在长安竹笛的演奏中,滑音、揉音以及压揉音等技法能够大大增加竹笛的美韵,不断地提高竹笛的色彩。长安笛乐竹笛的压揉音的技法主要运用在降Si(♭7)音上。对于压揉音的具体操作手法,可以将左手的食指与中指按压在竹笛的半孔音之上,与此同时还要运用弓弦乐器的揉弦方式来不断地滚动手指,如此才能完成压揉音这一技法。通过该技法的运用,可以将Si(♭7)这一音阶降低至Do(ⅰ)这个音阶。在这一技法的运用中,不宜频繁地运动,而是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通过压揉音的音乐技法运用,可以将陕西当地的戏曲风格进行有效的凸显,进而使得秦腔中的苦音音调变得更加婉转悠长,大大提高其生动性,让陕西北的民歌曲风更加生动有力。正是这种技法让“长安笛派”有了更加丰富的特色,在学术界占有了重要的作用和位置。

2.滑音

在“长安笛派”的笛乐发展中,有一个重要的演奏技巧就是滑音的运用。在吹奏过程中使用滑音是一个重要的技法,其对于乐曲的风格表现以及对陕北民歌的声腔化有着重要的作用。竹笛的滑音在使用过程中,分为了三种主要的技法,其中根据滑动的实值来说,分别有三度滑音以及多度滑音的形式。而根据竹笛的滑动音程则可以将其从高到低分为上滑音、下滑音以及复滑音三种不同的形式。在使用竹笛来吹滑音的过程中,主要依靠的是舌头、手指以及气息三者之间的灵活配合。通过舌头来将竹笛的声音逐渐地升高或者是逐渐地降低,进而让其走到另外一个音阶上。在长安笛派的演奏过程中,滑音的运用是体现其特色风格的一种重要技法,对于“长安笛派”的特色演绎、陕北民歌的真实韵味表现有着重要的作用。

3.震音

在长安笛派的演绎中,能够有效地凸显陕北民歌特色的竹笛特色技法还有震音的运用。在震音的运用中,可以将其作为腹震音技巧,同时也称作气震音和腹颤音。在长安笛派的乐曲演奏中,遇到一个长音的吹奏时,可以运用竹笛自然的震颤来完成震音,其声音让竹笛自然产生一种细微的波浪状的音效。当某些曲目为了追求效果时,可以通过竹笛吹奏者的腹肌以及横膈肌的力量控制来实现竹笛音色的颤动,进而有效地提高颤动的频率,让其起到一个良好的起伏效果,震音构成了长安笛派的一个重要特色。在竹笛演奏乐谱中,当其音符上加有“~~~~~~~”标志时,就表明该部分需要使用震音的技法来完成。使用竹笛的震音,可以让人感受到黄土高原人民的质朴之情,同时也有一种豪爽的韵味扑面未来。震音的运用让长安笛派的乐曲更加声情并茂,增强了演绎歌曲的韵味。

三、陕西北民歌对长安笛派竹笛作品创作的影响

(一)陕西北民歌主题在长安笛派代表作品中的体现

陕西风格的竹笛音乐形成,主要与其古朴奇特的民俗风情相关,与民间艺术和传统历史文化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竹笛音乐的形成更多地与陕北地区的民歌有着较大的联系,信天游等就具有较大的竹笛音乐改编基础,并被很多作曲家用来进行有效的改编,提高了竹笛音乐的传唱性以及有效性,大大增强了陕西竹笛音乐的发展。在这些通过陕北民歌改编来的竹笛音乐中,较为优秀的作品有《陕北好》以及《枣园春色》等,为竹笛音乐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效地提高了竹笛音乐的发展效率。陕北民歌与当地的生活习俗等息息相关,真切地表现了当地民族音乐的特色,让竹笛音乐能够得到有效的传播。在这些音乐中,《塞上风情》等竹笛音乐有着较大的代表性,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

笛曲《塞上风情》的引子部分主要来源于民歌信天游的开始部分,与此同时,还采用散板的方式来进行更加丰富的元素融入,有效地增添了竹笛音乐的旋律感,提高了音乐的传播特性,使得整个曲子变得悠扬和婉转。在具体的旋律改编中,竹笛音乐采用了核心骨干音的模式来开展,其核心音为re、do、la、sol,由此为引子来展开竹笛音乐旋律的改编,针对曲子中自由的节奏使得作品更加富有节奏魅力,最后落音均为商音。与此同时,还有一个根据陕北民歌改编的著名曲调《秦川抒怀》,其对于陕北当地的历史情怀以及人文价值进行大力的宣传,让人感受到了对八百里秦川的赞美之情,增强了音乐的陕西特色,让民族音乐全面地融入文化传承中。在这个竹笛音乐的创作中,作曲家马迪主要根据陕北的民歌《绣荷包》。

(二)陕西北民歌特色元素在长安笛派代表作品中的运用

陕西北的民歌音乐具有高昂向上和激情四溢的特点,对于竹笛音乐的改编有着较大的便利性。通过研究陕西风格的竹笛音乐的发展可以看出,虽然不同的演奏家以及编曲家的风格各有不同,但是其在竹笛音乐的发展中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其中陕西风格的民歌有着一个重要的共同特性,就是竹笛声腔化。竹笛声腔化是陕西竹笛演奏风格的精华,是陕西音乐特点、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语言习惯的集中体现。而《秦吟》的演奏就是陕西竹笛声腔化的一个代表。《秦吟》这首作品采用了陕西地方秦腔音乐的素材,演奏风格上自然而然地向秦腔的腔调靠拢。表现秦腔声腔化的技法包含了气震音、上滑音、下滑音、回旋滑音和揉音等技巧,在气息的帮助之下完成更有秦风韵味。散段中颤指交击的奏法与连续下滑音的使用,能更进一步地表现秦腔凄切委婉、声泪俱下的声腔特色。《兰花花》为著名笛子演奏家詹永明先生所创作,作品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兰花花》、小调《女孩担水》等为素材。在《兰花花》的曲调中融入了缠绵和洒脱的风格,在竹笛音乐的改编中通过加入慢板、小快板以及尾声等几个模式来进行叙事,与陕北民歌保持了一致的风格。作品的引子部分为以民歌《兰花花》第一句展开,以模拟信天游高腔的上四度音程的反复,恰如交代了叙事的地域与风格。

四、陕西北民歌影响下的长安笛派的发展趋势

(一)长安笛派发展的艺术人文情怀

竹笛这个乐器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可其中暗含的内容却是学不完的,八千多年的历史,经过无数音乐家不懈努力的传承与发展,才有了今天丰富多彩的竹笛艺术。无论是它悠久的历史、繁多的乐曲、丰富的演奏风格,还是不断出新的演奏技法,都值得去不断地学习和研究。在陕西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上,造就了多少对陕西音乐无私贡献的音乐家,又诞生了多少经典的陕西音乐风格的作品。肥沃的陕西风格的土壤也孕育了像《秦吟》这样经典的陕西音乐风格的笛曲,不仅具备楚楚动人的旋律,同时还沿承和发扬了陕西风格艺术的感染力,恰到好处地表达了陕西的人文情怀。

(二)长安笛派发展的多样自媒体途径

一个流派是否能够兴盛,如何传承是关键。作为竹笛专业学生,更要肩负起传承与发展“长安笛派”的重任,传承与发展“长安笛派”的途径有以下两点。

第一,积极推广“长安笛派”经典作品。在高校音乐类院校开设的器乐排练重奏课中,积极利用排练时间认真参与乐曲排练。在重奏音乐会中,录下音乐作品,将视频上传到网络平台;通过高校专业学生开音乐会以及向社会开设专场音乐会,积极利用网络传播途径让大众去感知“长安笛派”中的笛文化。在音乐会中采用广为人知的软件使大众在网络上可以直接观看音乐会直播。第二,通过微信公众号等的社会影响力,理论联系实践,实践依靠理论,使大众熟知在几代陕西笛家的积淀下形成的“长安笛派”蕴含的财富。积极投身于弘扬竹笛音乐中,展现出“长安笛派”的魅力。同时“长安笛派”形成的竹笛教材与独一无二的演奏技巧层出不穷,对“长安笛派”在多样化发展途径中产生不可忽视缺的深远影响。

猜你喜欢
滑音竹笛陕北
陕北绿了 百姓笑了
My Mother
陕北迪士尼
——碧麟湾
声乐演唱中“滑音”的技术与应用
我的坚守
声乐演唱中的“滑音”技术探讨
党建地图·陕北
板胡演奏垫指滑音技术探微
台湾女硕士在陕北乡下写生的那三年
竹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