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帆(洛阳理工学院)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文化自信的坚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重新关注非遗文化。本文以洛阳宫灯为调查对象,深刻探究其发展历史和衰落原因。通过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实践探索其发展创造力与可行性,研究新型传承保护模式,以助力洛阳宫灯的振兴,并为同类型的其他非遗项目在新时代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早在东汉时期,就已经有了洛阳宫灯的身影。相传汉武帝刘秀建都洛阳后,为庆贺一匡天下的喜事而在宫廷里挂灯结彩,从此宫灯的制作技术流传到民间。隋唐之后,每到元宵佳节,百姓便会提着灯在街道游玩观赏,一派祥和。曾几何时,洛阳宫灯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直至今天,我们依旧可以在元宵佳节时看到洛阳宫灯摇曳在夜晚的灯影。但是,随着社会快速向前,传统的洛阳宫灯以及制作技艺正面临着被淘汰的风险。正所谓“旧时王谢堂前燕”,在我们的文化自信日益增长的前提下,洛阳宫灯要把握机遇,顺势发展,重振辉煌,汲取洛阳宫灯文化元素,结合现代工艺与载体,为洛阳宫灯注入新的灵魂,从而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新道路。
洛阳宫灯在2008 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洛阳宫灯曾是历史上浓重的一笔,这样一个具备历史和文化象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现在竟渐渐淡出大众的视线,提到洛阳,人们的脑海中更多浮现的是洛阳牡丹、龙门石窟等。相比于洛阳宫灯的名声不再远扬这个问题,现在面临更为严峻的是洛阳宫灯无人继承,即将失去市场,这些对于洛阳宫灯非遗项目的发展是主要的绊脚石。因此,正确分析洛阳宫灯存在的问题,是助力其发展的关键。
以王家为代表的洛阳宫灯,在选材上严谨苛刻。选用光滑沙兰杨或桐木圆木做灯底;选用生长时间长、粗大的洛宁淡竹做灯篾等,反映出洛阳宫灯的制作材料选择单一,不够多元化。另一方面,洛阳宫灯普遍采用的红色丝绸,装饰较为华丽,与时代精神结合不够,缺乏现代时尚感、新颖感和趣味性,与现代新中式灯具的审美理念不太相符。
洛阳宫灯多以圆形和方形为著。制作一盏洛阳宫灯的工序需要72 道,极其繁杂。因此洛阳宫灯的传统结构与工序制作制约着它的创新发展。
首先在功能上,洛阳宫灯依旧循规蹈矩,没有随着时代发展而做出太多变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的创新意识较弱,同时,服务的理念不强。鉴于洛阳宫灯目前量产困难,可以选择创新营销策略,比如将洛阳宫灯与教育相结合,以教学的服务模式输出,将这样的服务带入市场,会更有竞争力。
其次,洛阳宫灯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知名度却不胜人意,主要因为这些手工艺者坚信“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理念。在老一辈的手工艺者心里,普遍认为洛阳宫灯本身就是一个招牌,他们坚持口口相传的传统方法,却忽略了宣传的力量,从而导致洛阳宫灯的名声逐渐不能远扬。以王家为例,他们严格遵循手工制作,讲究匠人精神,在选材、工序方面恪守祖辈教导,72 道工序一步一步进行,从而导致无法满足工业化生产的要求,更无法达到量产,最终影响销量。纵观洛阳宫灯的发展,不难发现,洛阳宫灯的营销渠道少、规模有限且知名度较低,这些都是导致洛阳宫灯营销落后的主要原因。
现阶段,许多非遗面临着无人继承的尴尬局面。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教育理念的革新在很大程度上对非遗的传承都存在着强大的冲击力。
为了保障洛阳宫灯的传承能够顺利进行,首要任务是提升传承人的思想观念。例如王福信家族长期坚守“传内不传外”的理念,从而给想要学此技艺的手艺人们泼了一盆冷水。这种陈旧的思想,不利于洛阳宫灯制作技艺的传承。所以,要在加强保护洛阳宫灯文化的基础上,帮助洛阳宫灯手工艺人们提高现代文化意识,改变价值观念,改变落后的传承心理。其次,关于洛阳宫灯的发展之路,要将目光聚集到造型、工序、创新上,从内向外帮助洛阳宫灯重现辉煌。
要丰富洛阳宫灯的造型,首先就要在选材上扩大视野。传统的洛阳宫灯坚持以竹木为原材料,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无论是现代灯具还是新中式灯具,其选材都非常宽泛。如常见的塑料、透明丙烯酸、网丝……这些现代化材料都各具特色与优势,甚至在体验感上比传统材料更胜一筹。其次,从近几年灯具市场的发展来看,在装饰上,大众更加倾向于简约美,线条流畅自然,且具备现代艺术审美的附和;在画面设计上,清新雅致,少一些传统的山水人鸟,颜色以黄色、白色为主,讲究温馨和简单。建议洛阳宫灯的造型设计要关注整体协调性,随着社会的进步,除了本体的改造,还要与现代的建筑风格相适应,造型多元化,以适应时代需求。
传统的洛阳宫灯的结构在历史长河中几乎没有做出较大改变,而其本身的局限性则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浮现在大众视野中,所以,洛阳宫灯手工艺者应选择改良结构,设计出实用性强、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宫灯。只有在改良了结构以后,才会令72 道工序化繁为简,这样有利于洛阳宫灯量产,从而助力其发展。
当代社会中,文化自信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基因,是我们实现中华伟大复兴梦的底气,越来越多的青年群体对于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产品痴迷热爱。因此,洛阳宫灯非遗项目要牢牢抓住这次机遇,改良洛阳宫灯的造型与功能;发展有关洛阳宫灯元素的IP;设计洛阳宫灯特有的文创产品……从而激发青年群体心灵深处强烈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并借助优秀文化的生命力和感召力,促进洛阳宫灯的传承与发展。在短视频时代下,借助抖音、小红书、哔哩哔哩等软件,能够帮助洛阳宫灯快速进入大众的视野。更可以借助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宣传洛阳宫灯,从而让人们在等地铁时便可迅速便捷地了解洛阳宫灯这一文化。同时,接受“互联网+N”这种多元的模式,助力洛阳宫灯以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进入大众的视野。
同时,除了质量获得大众认可,更要学会打造品牌。例如京东的自有品牌“京东京造”,借助京东运输快的特点,在守正传统技艺的基础上,用有温度的实物接触大众。让非遗文化以高质量接触大众,从而助力非遗的发展。因此,洛阳宫灯也可以借鉴这种营销理念,打造品牌并跨界联合。提高知名度的同时,更能保障技艺传承人的生活需求。其次,在洛阳宫灯的传承中,除了注重传承技艺者的努力,也要看到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的潜在力量,从而促进活态传承。那么为了洛阳宫灯可以源远流长,就需要将洛阳宫灯与设计相结合。这里的设计,不单单指设计师们的参与,更指社会所有热爱非遗、热爱宫灯文化的大众。只要有好的点子,便可以同洛阳宫灯传承技艺者共同打造新型洛阳宫灯。哪怕是小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这样不仅传承了洛阳宫灯的技艺,更为洛阳宫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与活力。未来,更可以借助平台成立“非遗设计点”,为传承技艺者和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众提供沟通的平台。同时,在影视行业中,也存在洛阳宫灯的一席之地。技艺传承人可以与古装剧合作,为剧组提供洛阳宫灯。也可以在越来越受欢迎的中式婚礼上,展示洛阳宫灯的魅力。
现阶段,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关注。但是,更多的人了解到的只是一些皮毛。或者存在一时的兴趣,最后对于非遗的关注也不了了之。所以,为了扩大洛阳宫灯的影响力,除了在社会人士的推动与保护下,手艺人也要主动与外界联系。无论是以纪录片的形式,还是与媒体传播者合作,都离不开手艺者的积极配合。同时还存在一种新型发展模式,比如最近许多当地政府大力推动具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以短视频为载体,从多方面来展示非遗文化。这种模式,借助公众人物的“吸粉”作用,从而扩大非遗文化的影响力。洛阳宫灯的传承者可以学习这种方式,积极推动洛阳宫灯进入大众视线里。在这个过程中,洛阳宫灯手艺人可以自主地与各大高校联系,开展相关课外课程。在提高影响力的同时,更是有助于吸引热爱这门手艺的人才。这样,高校学生不仅可以结合个人知识的积累,还可以直接在校园里学习并了解洛阳宫灯。
通过走访洛阳宫灯非遗传承人王建明老师,了解洛阳宫灯的市场现状与市场期望,感受到洛阳宫灯没落之迅速以及王老先生迫切重振洛阳宫灯辉煌的心情。为了帮助洛阳宫灯向前向远,发展新中式灯具是快速助力的一种方式。传统的洛阳宫灯因为其自身的局限性,很难满足现代社会灯具发展的需要。而最近几年流行起来的新中式风格,可以很好地中和洛阳宫灯与现代需求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调查发现,大众愈发喜欢新中式的原因无外乎以下三点。(1)中国风蕴含着深刻内涵。深沉的内涵美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2)新中式给大众带来安抚,可以平静心情。尤其对于年轻人,快节奏的生活难免令人厌烦。而新中式的淡雅恰恰可以缓解其压力感。(3)新中式将中国人所喜爱的含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简洁大方的设计以及雅致的氛围赢得大众的欢迎。所以,新中式在市场普遍受到欢迎。那么在洛阳宫灯上,传承技艺者可以将洛阳宫灯中的经典元素或技艺运用到现代灯具上。这样,既可以保留传统技艺,又可以扩大洛阳宫灯市场的需求。
“熠熠生辉”灯具是以圆样宫灯为基础型(如图1),保留原始功能,改良制作技艺而成。首先,此灯具备张合的功能,同时又可以改变光源的扩散路径与大小。在造型上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宫灯丝绸装饰上覆盖洛阳元素,打造光影效果。在功能上,因为考虑灯光效果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对传统洛阳宫灯的照度、亮度、显色性等问题进行了集合处理。尤其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对精神上的享受也逐渐有了更高的要求,灯具的灯光效果,会影响在特定环境中的沉浸感与体验感。所以,这款灯具改变以往传统宫灯照度均匀的模式,加入适当的变化,即照度不均匀,以此活跃气氛。其次,如果亮度差别太大会对人的视觉产生损害,故加入交互设计原理,利用Arduino 开源硬件赋予其温感、光感、声控、触控等交互功能,来帮助灯具自动根据环境变化改变照度、亮度、显色性,等等。这样在保留洛阳宫灯元素与韵味的基础上,又有了新时代的标签。再次,在生产的基础上考虑到洛阳宫灯工序极其繁杂,因此将其简化,并打造成材料包的形式,便于大众接触与学习。洛阳宫灯本身材料极其考究,所以成本较昂贵。那么在材料包的成本开发中,可分为三个不同档次的材料包:高档、中档、低档。最后,在形式上,有木制搭架材料包、乐高材料包、3D 金属拼图材料包以及常规材料包。这种多元化生产方式,既利于传承技艺者开拓创新,又利于消费者多方面选择。那么在“材料包+N”的模式上,主要是针对不同群体做出相应方案。(1)对于儿童群体,他们动手能力弱,所以简易的材料包或小型成品玩具比较合适。(2)对于青年群体,他们更注重功能、造型和可玩性。所以具有趣味性且功能性强的材料包更适合他们。(3)对于中老年群体,他们会选择一些实用性强且有收藏价值的产品。(4)对于国外群体,主要指对中国文化比较关注的人群,国风浓厚的产品更能够吸引他们的眼球。设计出的“熠熠生辉”创新型洛阳宫灯,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形式参加了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高校主赛道创意组校级二等奖。得到专家意见后,改良版的模型正在完善中,创新型的洛阳宫灯得到的肯定是对传统洛阳宫灯发展的探索,将为洛阳宫灯的发展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图1 熠熠生辉(来源:作者自绘)
为了更好地了解洛阳宫灯,笔者参与了2021 挑战杯比赛,在深究河南非遗的发展特点过程中,以小见大地看到了未来洛阳宫灯的传承发展的巨大空间。经过理性分析后,总结出洛阳宫灯目前仍处于徘徊阶段,在发展的征途上仍需深入探索,因此笔者为其下一步发展做出构想,并期盼能够早日实施,看到成绩。
首先,洛阳宫灯在发展过程中,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因此,要积极探寻政府乃至社会的力量。尤其在借助短视频发展洛阳宫灯的过程中,不能只看到情感寄托的载体,更要积极主动地体现商业价值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标签,这样才能寻求更多的发展出路。那么在探寻短视频运营的新道路上,以当地政府力量和标签为主导,会更具吸引力。
其次,利用高校帮扶的力量为洛阳宫灯注入生机。学生利用自身所学知识和洛阳宫灯制作结合起来,尤其在科技方面,是原洛阳宫灯技艺所无法具备的,使人才、科技、新颖与非遗洛阳宫灯撞出火花,点燃古老技艺之魂。尤其在产品设计学科里,将洛阳宫灯非遗文化融入材料与工艺课程中,通过了解洛阳宫灯所需材料,如丝绸、线穗、流苏、篾条等不同古老材质,帮助学生认识不同材料带来的质感,感知文化与经济在时间齿轮下的变化。同时,借助和手艺传承人的联系,不仅可以帮助手艺人学习到更新式的制造技艺,还能够为产品设计这门学科提供一项完整的制造流程案例,可以促使洛阳本地的产品设计专业更加民族化和地域化。以广州工商学院校外实践基地为例,他们成功助力广州非遗文化融入首饰设计课程中。因此,洛阳市政府以及各个洛阳高校可以以此借鉴并学习,多方面探索如何将洛阳宫灯非遗文化更好地与产品设计课程结合。笔者相信,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促进产品设计学科更好地发展,更能够通过激光切割技术与3D 打印技术相配合,提升学生技术操作的能力的同时,也能提高洛阳宫灯本身的价值。如果这一过程中,可以为洛阳宫灯这门技艺带来独特且无法替代的价值,那么就能在众多非遗文化发展中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最后,整体总结来看,将以以下路径为发展方向:将洛阳宫灯制作学习与产品设计材料课程结合(最好在未来发展中达到产学研相结合的目标),并与能够帮助洛阳宫灯技艺提升的工科配合,为这项传统技艺注入新活力。然后,围绕着这项主要任务发展,借助洛阳当地政府力量发展短视频,其主要目的是为洛阳宫灯吸引粉丝,并且扩大影响力。那么,在中期发展过后,可以考虑发展营销,例如情感营销、限量特供等。这里,笔者以三种营销方式为例。(1)线上直播带货、线上定制独特款式以及设立网购平台。(2)线下则借助学生与洛阳宫灯传承人一起设计的材料包,并赠送拼装授课的线下教学。同时还可以在线下发展材料包与DIY 相结合的形成。这样,顾客在线下接触洛阳宫灯的过程中也可以体验新奇的制作过程。(3)最后一种营销方式则是以国外市场为主,积极向国外友人宣传洛阳宫灯,使他们接触我们的中国非遗文化。
综上所述,笔者通过分析洛阳宫灯发展中所遇困境,探寻发展洛阳宫灯的创新方法,设计并实践出新型洛阳宫灯,皆为洛阳宫灯的发展指明方向。其次,笔者结合洛阳宫灯基本功能与新时代元素设计出的新中式灯具的案例,暗示着洛阳宫灯的发展依旧具有强大的创新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