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海洪
(1.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2.阜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阜阳 236037)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是指我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建成现代化强国转型的时代。作为人们思想意识形态的政治思想、道德文化、利益价值等思想政治观念也需顺应新时代社会生产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实际,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逐步向建成现代化强国这个战略任务转型。但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供给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实际和人民群众的新需求。学界为了回应这一现实问题,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效供给,有利于积极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新变化新特点”,[1]以满足转型期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需求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
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变化的新形势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现代生活的期待,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关键是要正确认识“能够正确把握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变迁的社会动力,是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未来发展趋势直接相关的客观的、现实问题。”[2]这些客观、现实的问题是转型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创新的持久动力。
(一)人民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需求的变化 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3](P648)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需要就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创新创造,共同推动社会前进发展的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4](P4)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过来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作为上层建筑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内容质量的优劣必定影响或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制约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实现。这一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新矛盾“会通过‘人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形式反映出来,从而带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生变化”。[2]因此,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要着眼于解决人民群众对优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的需求与优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要对人民群众的这一需求的变化做出合理的回应,配合经济社会的发展,及时化解人民群众思想观念中的疑惑与矛盾。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品结构的固化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品结构固化导致的直接结果是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的失衡。马克思主义“有效供给理论”认为:“供给,这就是处在市场上的产品,或者能提供给市场的产品。”[5](P207)这些产品必须能以一定质和量出现在市场上,且通过市场进行交换,满足交换双方对价值或使用价值的占有,最终实现产品的“有效供给”。然而,传统语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品在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矛盾冲突。主要表现在:从供给侧角度看,一定时期,国家为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供给的内容产品主题侧重于思想性和政治性,社会工具理性内容掩饰了个体个性自由全面发展理性内容,社会价值、集体价值诉求以牺牲个体价值满足为代价,而且长期以来,这种供给状况没有得到有效改善,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品结构固化,造成社会主体呈现工具人角色。从需求侧角度看,新时代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带来了多元化社会阶层和不同群体对健康心理、良好生态、公正法治等方面诉求的多样化。但固化的传统内容产品不能有效满足新时代“消费者”高品质精神产品的多样化需求。这种供给状况带来的后果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品供给和需求的不对称,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实现预期目标。
(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供给方式粗放 思想政治教育能不能增强消费客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仅仅在于内容产品结构完善与否,更在于新时代社会主体人对“仪式感”的满足。就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品的供给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品的供给方式要有“仪式感”“精细化”“高品质”“高品位”,不能过于粗放。客观问题是,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过程中所传承下来的传统意义上的重一元、轻多元,重说教、轻启发,重灌输、轻疏导,重群体、轻个体,重课堂、轻实践的单调、粗放的内容供给方式,不能满足时代变迁语境中现代“新潮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另外,在内容产品供给手段上陷入僵化思维模式。在现代信息化、智能化传输方式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品供给效率不高,时效性不强,代入感不足等问题也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品的影响力和感化效果。当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不是要刻意迎合消费者客体,消解或弱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品的思想性和政治性,而是在满足社会主导价值诉求前提下,兼顾社会个体抑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品“消费者”群体的个性化发展需要。
(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品供给主体单一 思想政治教育运行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供给不良和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日益加剧,思想政治教育供需结构错位以及内容产品结构不协调等供给侧失衡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供给主体单一,与社会发展变化脱节造成的。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时期所进行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历程考察,不难发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品的生产、制作、传播的主体力量和核心力量是党和政府或者学校(高等学校的作用更为突出)。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转型,社会结构的变动,社会新兴阶层的出现,社会新兴组织和群体的大量增加,传统方式上党和政府或者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品供给已经显得力不从心,要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品供给不足、质量不高,要么供给的内容产品脱离实际、重复度高,要么有效覆盖面不足、有效影响力不强,导致供给能力不足与需求旺盛之间的不平衡。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创新既要充分考量供给侧主体的需求,也要充分考量需求侧客体的需求。从哲学社会学范式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既要满足国家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从人文学范式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创新要满足人的个性化发展需要。这两个方面不是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因此,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要兼顾守正与创新两个方面,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呼应时代需求。
(一)内容供给的守正:“生命线”地位的重要保证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6](P178)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作为意识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必然要服务于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所供给产品的内容不能偏离维护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把“铸魂育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的根本。
1.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品要体现主流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供给的内容要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为指导,旗帜鲜明地弘扬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反对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粹主义等西方社会思潮;在青少年群体,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青年一代坚定“四个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品要涵养大学生的政治素养。首先,要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这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核心。各级各类学校要把树立青年一代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重大战略任务,这是事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问题。其次,要引导大学生坚决拥护党的政治领导,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和拥护者,反对一切敌对势力对党的抹黑和攻击。
3.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品要弘扬中华先进传统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生发之根,道德是一个社会的文明之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品的供给创新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优秀革命文化,大力弘扬优秀社会主义文化,这既是现代转型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品供给创新的重要任务,也是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革命道德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夯实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基础。
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是新时代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和核心,是现代转型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的主导和核心,也是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的红色基因永不变色,并植入一代代新人的遗传密码的基石。
(二)内容供给的创新:促进人的个性发展的新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更是“铸魂育人”的工作。“铸魂”也是“立德”的过程;“育人”也是“树人”的过程,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各领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7]在立德树人过程中,促进人的个性化发展的需求。“现代社会是高扬人的主体性的社会,思想政治教育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8](P200)“把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作为整个教育活动的内驱力”。[8](P205)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
1.创造满足人民群众现代心理需求的内容产品。“心理需求是指心理上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的依赖和要求,是心理活动与思想行为的基本动力”。[9](P189)心理需求首先表现在心理健康的需求。“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对自我、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把握有正确的心态,具体表现在没有人格缺陷和障碍,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较高的自我调控能力,正确的自我观念与认识评价他人的能力,心理与行为和谐统一等方面”。[9](P189)良好的社会心态,是个人进步、社会和谐、国家发展的重要心理基础和行为动力。一个人只有自身心理健康,才能实现正常的自我身心和谐,才能实现正常的社会交往实践,才能与社会和谐共处,激发与社会一致的正向能量。思想政治教育供给的内容产品要着力解疑释惑、疏导情绪,塑造个体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营造团结奋斗的社会精神风尚。
2.创造倡导“法治中国”建设的内容产品,在全社会营造“法治精神”的浓厚氛围。“法治精神”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它的内涵十分丰富,涵盖了人民群众普遍尊崇的法律至上、公平正义、权力制约、保障人权、社会和谐等价值追求。新时代要实现“四个全面战略”,“依法治国”是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在进行内容供给时,要以培养个体“法治精神”的养成为重要目标,使社会个体在行使公民权利时,自觉树立“法律意识”,尊崇“法律权威”,遵守“法律规范”,处理好绝对自由和相对自由的关系,做知法、守法、护法的现代公民。
3.引导社会个体养成生态文明观念。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没有自然界,就没有人类,更没有人类社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引导人类个体形成正确的生态观,养成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爱护自然环境的良好生态思想,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合理引导社会个体既要反对“自然中心主义”,也要反对“人类沙文主义”,引导人们建构理性的“生态文明”“绿色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4.拓宽时代新人的“国际视野”。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青年一代是否具有宽阔的国际视野,是否具有国际思维,是否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一百年甚至几百年的发展,“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培养的人,也应该是世界性的人。是具有人类情怀的人,是能够为人类奉献的人,他们需要在具有开放化理念的思想政治工作影响下,具有国际性视野”。[10]构建中国的话语体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需要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向青年一代,尤其是青年大学生供给拓宽国际视野,增强宏观世界思维,增强“四个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观念的超越性内容产品,以此培养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5.大力开展劳动实践教育。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被动地或主动地发生了重大改变,在实践层面由认知型向实践型深化,在理论层面由静态型向动态型拓展”。[2]思想政治教育要供给弘扬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的道理,崇尚劳动光荣、劳动崇高、劳动伟大、劳动美丽的精神,增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方面的劳动实践内容,鼓励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年一代在生产劳动实践中把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
总之,现代转型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要努力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做好存量调整、删减和增量创新,培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新的增长点,打造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的新品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努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品供给做到“三贴近”,更好地适切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自我超越、自我完善和可持续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效供给的实现,既应以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为客观依据,又要以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状况为主观依据。只有根据形势发展不同阶段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供给,才能满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需求侧的实际需要,才能增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代感和实效性。
(一)树立供给服务意识 服务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建立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和现代社会转型视域基础上,是政府、企事业、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组织等所属员工在与一切利益攸关方对象的交往中所体现出热情、周到、主动地为其提供帮助的欲望和意识。他们在服务他人利益的过程中同时为实现自身的利益服务。教育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塑造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现代教育实践活动是教育者服务教育对象成为社会合格公民的社会实践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1]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关键是要提高教育者的服务意识。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转变传统“卖方市场”思维,树立“买方市场”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上树立现代服务意识,以人民群众对有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需求为出发点,以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塑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激励人民群众养成正义担当的思想行为,鼓励青少年努力成为民族复兴的有用之才。
(二)协同供给主体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实现“铸魂育人”的功能,需要增进政府、社会、学校、家庭、行业、企业等各协同主体之间的合作,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品的“供应链”,增加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品的供给。毛主席曾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任。共产党应该管,青年团应该管,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管,学校的校长教师更应该管。”[12](P226)毛主席的这一思想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的协作问题。现代转型期,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动,社会阶层的变动,新兴组织和群体的增加,要求党和政府把全社会的力量都动员起来,做好不同领域个体或群体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不同阶层、不同组织、不同群体所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品。家庭主体要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扣子没有扣好,出现了偏移,会影响孩子未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主体之间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的一体化衔接,发挥不同学龄阶段主体的协同育人作用,构建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社会组织要参与创造充满正能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品,旗帜鲜明地反对娱乐化、庸俗化、低俗化、媚俗化等严重影响社会成员正确价值观健康发展的内容。国家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品的生产、供给、消费和流通四个环节的管理与控制,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品的政治性、先进性、思想性。
(三)建立分类供给体系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社会行业部门也越来越多样化,行业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精细化。精细化的社会分工带来了社会组织结构的巨大变化。新的社会部门、行业、组织、群体也越来越呈现出分化样态。每一阶层人员的思想特点、行为方式、利益诉求都存在巨大差别。针对每一阶层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不能一个模式、一种内容,而是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行业特点、心理特征、行为习惯、利益诉求等方面进行综合研判,构建不同阶层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侧的分类体系,尽量适合不同群体的“有效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供给,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的“有效性”。
(四)努力实现精准供给 精准供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现代供给服务理念内涵的延伸,是在对供给对象进行分层分类基础上的进一步细化。这种观念的变革完全是以现代经济社会生产结构供给侧改革为基础,借助现代信息化生产技术手段,充分满足需求侧的需求,为需求者量身定制的供给方式。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角度来看,是对列宁“灌输”理论的现代化发展。列宁时代强调“大水漫灌”式的“理论灌输”,是因为需求侧群体——工人阶级并不完全理解或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且受众群体较为单一。而信息时代、智能时代的需求侧群体已经不仅仅是单一的产业工人,其受众对象是基本接受了不同层次教育的思想多元的不同阶层、组织或群体,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品的供给质量有一定的判断力、鉴别力和取舍力。这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侧提出了一定的挑战。所以,转型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也要与时俱进,借助大数据、新媒体、人工智能、5G技术等新兴技术,为服务对象提供精细化诊断、精准化服务,将富有个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资源精准推送给有个性化需求的需求侧对象;同时搭建全媒体、智能化网络、移动终端教育应用平台,汇聚整合“线下线上”优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资源,建立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资源供给共建共享机制;通过智能终端为需求侧提供在线诊断、在线答疑、在线辅导等一对一配套服务,给受众以“私人定制”的体会,以充足、便捷的精准服务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资源在不同阶层群体之间的多向流通、实时共享和自主选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的高效利用、转化和提升。
(五)建立供给反馈机制 马克思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产生这些体系的时代的需要。”[13](P91)时代在发展,人的需要也会相应发生变化,由低层次的需要向高层次的需要发展,由物质需要向精神需要拓展。随着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和精神生活资料的供给会大量增加。作为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这个精神生活资料能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供给的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精神资料有没有真正起到使人民群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最佳效果,这就需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用户”之间建立跟踪、沟通、互动、评价、反馈的一体化机制,从而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侧和需求侧主体间的协同效应。
经过70 年的艰苦奋斗,我国已经开始向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奋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应以人民为中心,凝聚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紧紧把握新时代人民群众思想实际和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素、内容结构进行升级改造,适应时代变化需求,增加新的内容,围绕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思路,鼓励人民群众协同参与生产中国风格、中国精神、中国气派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品,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容供给理论的创新发展,为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