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语学习者篇章朗读中节奏失误的分析

2022-11-26 22:47张晓光康宇英王彦君
关键词:读音节重音虚词

张晓光,康宇英,2,王彦君

(1.山西大同大学外国语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2.全州大学人文学院,韩国 全州 55069)

长期以来,中国学习者英语韵律概念缺失,忽视对英语节奏的习得,这使得学习者发音偏误严重。英语和汉语具有迥异的语音语调体系,在双方说话人交流时,中文话语者往往因节奏不当,信息的传递和理解受到一定影响,导致交际不畅产生。[1](Piv)田朝霞(2016)指出,英语节奏可能是中国学习者最先感知却也是最后习得的。[2](P10)Linda(2010)认为,英语节奏的训练在语音教学中往往被忽视,[3](Pvii)而中国学习者在英语听力的障碍和口语流利度的症结多源于此。由此可见,节奏韵律的习得在二语学习者的英语口语习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停顿和重音是节奏韵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停顿失误会对流利性造成影响。[4]重音势必影响信息焦点的分布以及意义的表达。本研究聚焦中国英语学习者在朗读中停顿和重音的表现,运用语音学和音系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其节奏的失误及成因,以期提高其口语流畅性和表达准确性。

一、关键术语界定

(一)篇章朗读的概念和研究 篇章朗读不仅是增强语感、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语音训练的有机组成部分。篇章朗读包含具体的音段发音、单词短语发音、句子发音、节奏、重音、语调、无声停顿和有声停顿,是语音训练的集合,因而也最适合高阶段英语学习者用于提升语音语调。本文选取篇章朗读,还因为比起自发口语,学习者在篇章朗读的过程中受到焦虑等情感变量的影响较小,可以产出与本族语者较为一致的言语模式,因此更适合研究者进行两者的比较、分析和探究。[5]

国内对于二语学习篇章朗读的研究集中在语调模式特点和朗读中的停顿,以实证研究居多,质性研究偏弱。陈桦(2008)总结出中国学生朗读语调模式的三大特点:停顿呈现明显的中介语特点;多重音模式明显;在表达语气和态度层面的语调上有较多问题。[6]程欣和陈桦(2020)通过分析国内外38名受试者在朗读中所产生的不当停顿,得出结论:“不当停顿的感知受到停顿时长和句法位置的影响;再者,朗读者的语音偏误也是造成不当停顿的原因。”[7]高霞等(2006)则针对朗读评分及朗读对英语教学和测试的作用进行了研究。[8]高霞(2007)对朗读的神经传递过程和心理过程进行了理论层面上的梳理。[9]国外对朗读的早期研究一部分集中于朗读节奏的研究和分析,如Daniel C.O’Connel和Sabine Kowal就停顿学的理论基础、相关研究和实验进行了总结和分析,预估了停顿学的未来研究方向[10](P3-10);Wilfried Wieden(1979)等对产生朗读节奏差异的心理和生理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后期的朗读训练和研究提供了基础。[11]

(二)停顿的概念 停顿是自然语言中常见的特征,可定义为“说话过程中的犹疑或者空白间隔。”停顿是说话者言语语流中的无声时段,[12]或暂时的声音信号中断。[13]停顿的功能可分为:生理功能,以便说话者呼吸;计划功能,允许说话者进行言语计划和词汇选择;交际功能,使说话者意群边界更加清晰,语义表达更易理解。[14](P11-19)所以从交际视角,正确的停顿和篇章朗读良好的语感呈正相关。根据所停位置,停顿可以分为交界停顿和非交界停顿。交界停顿指句法单位连接处的停顿,包括句间停顿、小句间停顿和短语间停顿。其他位置的停顿称为非交界停顿。[15]因为非交界停顿出现在非句法单位交界处,不符合本族语的句法单位停顿,故归为停顿偏误。[16]

(三)重音的概念 重音是超音段特征之一,是指音的突显形式落在某一音节上。重音主要借助音长、音高、音强和音质四个参数被感知。[17](P79-80)承载重音的音节叫作重读音节,反之,不承载重音的音节叫作非重读音节。[18](P124)从发音语音学的视角,重读音节的特点体现在音量较大,用力较多,时间较长;而非重读音节表现为音量较小,用力较少,时间较短,发音要越轻快越好[19](P190)。因此,作为典型的重音语言,英语的节奏模式是轻重交替、强弱搭配,这种特征在词汇层、短语层及句子层均有体现。[17](P80)

二、篇章朗读中的节奏失误表现

节奏是语言的“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没有节奏,语言信息就难以传递”。[20](P56)人类语言中,最有节奏感的语言形式存在于诗歌、童谣、谚语等特定的韵律体裁中。[19](P185)通俗地讲,节奏就是某种语音模式有规律的变化或重复。[19](P167)节奏与停顿、重音等超音段特征密切相关。

(一)停顿失误 篇章朗读中的停顿可以体现出学习者的二语水平。均匀的停顿节奏、合理的停顿时长、恰当的停顿位置意味着学习者语音的流利度以及对篇章理解的完整度和准确度。反之,频繁的停顿次数、错误的停顿时长、混乱的停顿位置则会阻碍口语的流利度,肢解意群,导致篇章理解失败。中国学习者在篇章朗读中往往不能根据意群的规则正确停顿,而是表现出停顿频次过多、停顿时长不当以及停顿位置混乱的特点。

1.停顿频次过多。在频率方面,与英语本族语者相比,中国英语学习者表现出较高频率的非交界处停顿,即非句法单位交界处停顿。在很大程度上,这种过多不规则停顿影响了学习者语音的流利性[4],很难产出那种行云流水般的英语语流。中国学习者非交界处停顿频率高主要表现为短语内部停顿频繁,如动词短语、名词短语、介词短语和不定式短语等的内部停顿;其次是词内停顿频繁,如多音节形容词、复数名词和动词过去分词等的内部停顿以及从句连接词前后的停顿等。[13]这些随意的、不规则的停顿表明中国学习者停顿感知不强,停顿节奏意识欠缺。

2.停顿时长不当。停顿时长与意群及句法结构密切相关,正确的停顿出现在主要的句法边界处,句法结构层级越高,停顿时长越长。[12]标点符号是句法边界的标志之一,常决定语篇朗读停顿的时长。在句尾有句号处,往往停顿较长;而在句子中间、短语中间停顿则较短;单词内部则无停顿。中国英语学习者普遍在语篇朗读的停顿时长方面表现为句法边界停顿时长偏短,而非句法边界停顿时长过长。

3.停顿位置不当。停顿分为交界停顿和非交界停顿,交界停顿标志着句法单位的边界处,如短语、小句和句子,而非交界停顿则在句法单位内部。[12]中国学习者在语篇朗读的停顿位置方面,常出现在句法单位内部。具体而言,停顿集中于实词前和首词后。前者主要涉及定冠词后停顿、物主代词后停顿、不定式标记词“to”前或“to”后停顿,以及主语后长时间停顿;后者主要包括连词后停顿、副词后停顿和人称代词后停顿。[4]

简而言之,正确的停顿是衡量二语篇章朗读水平的重要时间指标。[21](P224)中国学习者在篇章朗读中停顿偏误表现在三个方面:频次太多,主要是高频次的短语内部停顿;停顿时长不当,即交界停顿偏短,非交界停顿偏长;停顿位置混乱,即停顿经常出现在一个意义单位的中间而不是两个意义单位的连接之处,如此会肢解语句结构,影响语言的理解和交流。

(二)重音偏误 中国学习者在重音方面问题最多,也最严重,在英语篇章朗读中体现的重音节奏特点与英语本族语者呈现显著差异。[22](P17)重音偏误主要表现为:多重音现象普及;非重读音节弱化不足,与重读音节的区分度不明显;汉腔严重,英语节奏不够鲜明,焦点信息表达失误。

1.重音频次密集。中国学习者在英语篇章朗读中多重音现象显著,对于重读和信息的关系不甚明了,存在随意性;对于特殊情况下调核位置的变化一无所知,只是一味按照基本规则使用,调核重音与信息焦点的关系表达得不明显。[7]例如,在下面短篇朗读中,中国学习者会平均分配重音给每个词的每个音节,发音几乎等重。这样读出来的句子在听觉感受上是每个词都发得很饱满,很清晰,没有重轻、强弱区分,全部都是重点。这与英语本族语者重音间隔分布的节奏差异较大,因此对信息的交流和传递产生了制约。[23]而本段正确的重音分布如黑体部分所示:

I have a few things in my mind which I have often longed to say for the in struc tion of the young;for it is in one’s ten der early years that such things will best take root and be most en du ring and most valuable.[2](P20)

对于英语本族语者而言,重读频次密集直接导致了信息焦点的模糊。多焦点形成的多信息对于交流和理解不可避免地产生了障碍,加大了对方理解和认知的难度,导致信息处理的延迟甚至误解。

2.虚词强读,弱化不够。从交际功能上讲,英语实词的主要功能是表意,信息含量大,常表现为重读;英语虚词的主要功能则是帮助完成句法结构,信息含量小,常表现为弱读。[2](P51)英语虚词的弱读称为弱式(weak form),常以元音弱化、元音长度缩减或某些辅音缺省等音质发生变化的方式体现。弱式是英语本族语者口语表达中的常用形式。没有弱式,就不能形成抑扬顿挫、优美流利的英语表达。在英语中约有40多个虚词,在90%的情况下以弱式出现,[24](P148)它们包括人称代词、冠词、常用的助动词、情态动词、连词、单音节介词等。这些词只有在强调特殊意义时才用强读形式,即重读形式。强读形式就是虚词本身的发音,即字典的第一注音,它表现为元音饱满,发音时长,听觉清晰。中国学习者在朗读中常常强读虚词,使本该轻而快读的音音高升高时长加长,这种全部重读(all-strong-form)的语音模式听上去单调乏味,生硬牵强。虚词强读属于干扰型错误,重读本不该重读的虚词,扭曲了英语的自然节奏模式,使虚词的信息含义产生错误或误导。[25]

3.重读音节与非重读音节意识模糊。作为典型的重音语言,英语重音的节奏特征首先表现在词层节律上,也就是说,英语节奏的基础是词重音。英语词汇中,单音节词仅为11.4%,而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占词汇总量的88.6%。[20](P66)具体而言,英语中仅有一个音节构成的词汇占极少数,绝大多数词汇是由一个以上的音节构成,最多可达七个音节之长。但不管是几个音节构成的英语词汇,其主重音只出现在一个音节上,其余的音节为次重音或非重读音节。重读音节在听觉感知上和非重读音节的区别主要表现在音高、音长、音强和音质四个参数上。[17](P80)重读音节发音高、长、响、重,而非重读音节发音低、短、弱、轻。如何正确体现英语重读音节与非重读音节之间的区分度对中国学习者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2](P52)他们知道要有强弱、长短对立和轻重之分,但是对于实现重读和体现弱读的规则缺乏了解和观察,同时也缺乏有教师指导的实践,从而影响了信息的表述传递和听者的理解。[22](P18)例如:

a.John/had/a/li/ttle/lamb.(此句共有六个音节,其中两个是重读音节)

b.Ma/ry/had/a/li/ttle e/le/phant.(此句共有九个音节,其中两个是重读音节)

上述两个句子的音节数目虽然不同,但重音数目是相同的,因此所读时间大致相同,故节奏模式也是相同的。[2](P16)

三、英语篇章朗读的节奏失误分析

中国学习者在英语篇章朗读的节奏失误主要体现在:停顿使用混乱导致句子整体连贯性差,具体表现为停顿频数过多,停顿时长不当,停顿位置不当;重音密集,难以突显意义重点,具体表现为多重音现象普及,虚词强读,非重读音节重读。这些在停顿和重音方面的失误特征表明,母语负迁移对中国学习者英语节奏习得的影响是潜在的,汉英两种语言语音结构的差异是中国学习者产生英语节奏偏误的原因所在。[26](P3)

(一)汉语节奏特征对英语节奏习得的影响 从节奏类型上讲,汉语属于音节计时型节奏,英语则属于重音计时型节奏。汉语音节计时的语言特点决定了其要以汉字音节的边界为停顿。所以,汉语的停延频率高于英语。[26]从音系层面来看,汉语属于单音节语言,英语属于多音节语言。[18](Pxvi)汉语是一字一音节,音节内部结构简单,音节的元音前(节首)或元音后(节尾)都没有辅音丛;而英语的音节内部结构复杂,音节的元音前(节首)或元音后(节尾)都可以有辅音丛,辅音丛的组合变化多样,节首最多可以有三个辅音相连,节尾最多达四个辅音相连。因此,受汉语习惯影响,中国学习者在朗读带有辅音丛的单词时,常会在辅音间插入元音,造成延时和停顿。从超音段特征看,汉语的节奏属性是声调,声调大多为毗邻音节指派;英语的节奏属性是重音,而重音指派大多为间隔音节,有的间隔还不止一个音节。[17](P78)声调的毗邻音节指派使汉语听起来像钢琴的跳动音,这是因为,在汉语口语中,除了一些轻声语助词轻快含糊外,通常每个字都要咬字清楚且有明确的声调,每个字(即每个音节)的界限清晰可辨。而重音的间隔音节指派使英语听起来像小提琴的滑动音,因为英语口语中一连串的音节之间界限模糊,听不出什么分界线。[17](P78)因此,声调和重音在音节位置上的指派差异,是造成中国学习者英语节奏停顿混乱的主要原因。

汉语的音节计时型节奏表现为相邻音节之间的时间间隔大致相同,英语的重音计时型节奏表现为相邻重音之间的时间间隔大致相同。[2](P12)汉语语流中各个音节在听觉感知上较均衡,而英语语流中各个音节在听觉感知上不均衡,重读音节读得长且响,听觉感受清晰、饱满、缓慢;非重读音节读得短且低,听觉感受含糊、不饱满、轻快。英语句子中,非重读音节多于重读音节,朗读时轻而快,往往被感知为英语的语速快。英语朗读中重音等时长,即重音出现在固定的时长间隔中,不管其间的非重读音节数量是多少。这里的间隔可以指绝对的时间占位,但更准确地说,是指语言使用者的心理感觉。[2](P12)英语母语者趋向轻重、长短、快慢交替的节奏模式,而汉语母语者趋向等重的音节指派声调的节奏模式。这种语言上的节奏差异使得中国学习者在朗读英语时多重音现象普及。

(二)语音教学中忽视节奏意识的培养 忽视英语节奏停顿意识的培养。中国英语学习者受汉语节奏影响,常以单词为单位进行篇章朗读,在单词与单词之间均有短时停顿,或每个单词都有重音。[2](P1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将篇章提前分解成较为完整的意义单位,区分实词和虚词不同的信息传递功能,通过区分新、旧信息差异悉心把握重音位置。[17](P101)指导学生合理停顿,避免随意停顿;教师指导学生大量跟读、模仿,同时进行录音,从认知方面了解自己的失误所在,做到有的放矢。[23]

忽视英语节奏重音意识的培养。中国英语学习者常忽略英语重音的节奏属性,对其感知不够。在语音教学中,教师疏于强调英语节奏模式具有重轻交替、强弱搭配、长短对立的特点,没有注重从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的听觉感知差异入手,加深学习者对英语节奏的理解。英语重音计时型节奏体现在各个语言层级,即单词层、短语层和句子层的节奏均遵循重音计时原则。[2](P12)教师应当从单词层就有意识地加强重读音节的训练,让学习者从最低层级就建立起重轻、快慢、长短交替的节奏意识,比如“pronunciation”一词中有五个音节,“-a-”是重读音节,要读得高、长、重,听觉感知上特别响亮清楚;其余四个是非重读音节,要读得低、轻、快,听觉感知上相对含糊。在短语和句子层级,教师应当有意识地训练学习者的语速和流利度,避免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读,克服汉腔英语,区分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的语音特点,提高学习者的英语节奏把控能力。

忽视英语虚词弱式的重要性。对中国学习者来说,英语虚词的弱式是语音学习中最重要、最难内化的知识环节。[2](P50)表面上看,虚词重读是音强、音高的问题,实际上,是关乎英语节奏的问题。这些词在英语词汇中占比虽小,但使用频率高,因此掌握虚词的弱式是实现英语节奏的主要途径。[2](P58)在教学理念上要注重教会学习者弱化虚词,避免一味追求发音的清晰度而重读每一个音节。[25]在教学方法上,首先要强调常用的三种弱化途径:长音变短、省略、元音向不清晰的中元音弱化;其次要明确虚词弱式的语音特点:不响亮、不清晰、不重读、不饱满、不拖音。[2](P59)然后,让学习者大量地听辨感知,再有的放矢地进行专项练习以切实内化并掌握虚词弱式。

总之,汉语音节计时型节奏特征对学习者英语节奏的习得造成巨大障碍,且中国学习者缺乏韵律特征知识的系统教学和有效训练,[23]因此要从认知角度培养学习者的英语节奏意识,强化英汉节奏差异的感知,加强英语节奏特征的显性指导。[2](P9)

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节奏特征差异,指出英语的重音计时型节奏表现为相邻重音之间的时间间隔大致相同。句子中各个音节不均衡,重读音节凸显于非重读音节。汉语的音节计时节奏表现为相邻音节之间的时间间隔大致相同。然后剖析了中国学习者体现在停顿和重音方面的英语节奏失误,停顿失误具体表现为频数过多,时长不当,位置不当;重音偏误具体表现为多重音现象频发,虚词弱化不足,强读普及,重读音节与非重读音节区分度不明显。本研究有助于中国学习者在英语朗读中从根本上认识停顿及重音与信息传递的关系,为指导学生正确习得停顿和重音提供参考,从而提高口语流畅性,使交际更为顺利。

猜你喜欢
读音节重音虚词
阿基与乌龟之重音
中国英语学习者词重音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
论现代音乐视唱中的节奏重音转移及训练
单词重音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把握“虚词于构句达意之作用”
钉螺当成钉
《一年级上册期中检测题》参考答案
Note from the Editor-in-Chief
朗读基本技能:语调(一)
试论对外汉语虚词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