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宝元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第三小学 宁夏吴忠 751999)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本阶段的其他课程相比,小学数学有着更为突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特征,针对尚处于身心发育初级阶段的小学生而言无疑有着巨大的学习难度。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小学生在思维发展、认知拓展方面所具有的条件相对有限,而相当一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也更容易陷入对“题海战术”和“拉练”式教学思维的过度推崇当中,从而大大加重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压力。若要从根本上扭转上述不利局面,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务必要从最能体现教学强度的关键环节——作业设计着手,围绕多元主题实现“双减”政策在作业设计中的具体落实,以期推进数学教育的优质发展。
正所谓“有的放矢”方能“百发百中”,任何一项教育工作的效果取得都离不开对学生各方面情况的充分掌握,作业设计自然也不会例外。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将作业设计作为一项相对独立的环节来看待,为之制定具体的学情搜集计划;其次,要在学情的搜集内容上做出必要的拓展,除了要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能力外,还要对学生的短板、优势分布以及日常兴趣、性格等进行充分的调查;最后,要在学情搜集的手段和渠道上作对应完善,依托“课上+课下”“群体+个体”综合的模式完善相应的工作,从而为后续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
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们历次数学考试的答题卡收集起来,按照每个学生在不同题型、难度以及考查方向的题目中的作答表现来了解他们的长短板分布情况;在课堂提问时,教师要扩大提问对象的范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回答不同类型的问题,从他们的作答速度、质量上来判断其学习的整体档位和数学学习兴趣、态度。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进行时”,各个方面的主客观条件可谓是“一日一变”。与此同时,小学生常常在个人学习环境方面有着更大的差异性,这就导致他们的综合数学学习素养更为参差。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同步体现出内容的差异化,一方面要保证作业的整体难度和学生目前的学习水平相契合,保证学生不会因难度过大而感到严重的课业压力或丧失思考、提高的信心;另一方面也要保证作业题目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从而体现出作业的发展性作用并给学生一个取得自我突破的机会。
比如,对于《百分数(二)》这一系列课程的作业设计,对于“底子”相对薄弱的学生,教师应主要以相对整齐的数字作为设计百分数数据以及相应题目的主要素材,并适当控制一道题目中计算的环节数量;而对基础较好、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则可在题目中加入一些各个数位都有相应内容的百分数数字,同时添加更多的计算环节和具有应用性质的题目来做考查。
“万事万物均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中”,这一点在不断成长的小学生身上同样有着鲜明的体现。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完成了对起始作业学情档案的构建后,切不可抱有“万事大吉”的心态,而应当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具体问题,对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综合情况进行跟进调查,不断对学情信息做出对应的补充、完善和调整,及时而准确地调整每个学生的作业内容、难度和考查侧重点,以此来实现作业设计工作效果的不断优化和扩大。
例如,教师可以以每周一次的频率对学生近段时间的作业做集中研究,重点分析学生在薄弱环节中的强化表现,对出现明显进步的学生要适当提高作业总体的难度层级,而对出现新的短板模块的学生则要实时调整作业项目的考查重点,同时还要体现出对前端知识环节的连带性巩固。
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对于学生的教学工作更是要体现出对规律的尊重和精准把握。小学数学教师要在作业设计中体现出“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设计具体的题目顺序,让学生们首先通过简单的题目形成“题感”并产生良好的做题心态,而后利用中档题目完成对学生思维运转和能力应用层级的过渡性提升,最后再借助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给学生一个挑战自我、实现个人综合素养飞跃性提升的平台,以期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取得“渐入佳境”的训练效果。
比如对于《圆柱与圆锥》这一课的作业设计,教师可以先安排学生完成一些根据题干数据计算出正确的圆柱体、圆锥体表面积或体积的填空题和判断圆柱体、圆锥体几何性质的选择题,而后让学生做一些涉及体积、表面积比较计算的计算题,最后再安排若干道体现出圆柱体、圆锥体几何要素计算内容的应用题。
“题海战术”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心知肚明的。然而它之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有很大的应用市场,就是因为其在考查的范围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对此,小学数学教师要试着将这种优势通过提高单位题目考查综合度的方式转化到“双减”作业当中,适当提高单项题目中的考查要素和方向,让学生能够在完成一道题的同时得到不同方面、模块数学学习成果的深度利用和二次吸收,以此来取得“一题多练”的理想成效。
例如在设计《百分数(二)》这一课的作业时,教师可以加入一道这样的题目:“村子里新建了一座长25 米、宽12 米的打谷场,打谷场旁边有一个边长为2 米的正方形谷仓,打谷场的面积是谷仓面积的多少倍?谷仓的面积是打谷场面积的百分之多少?”这道题目中同时出现了对长方形面积、正方形面积、倍数、两位数乘法、除法以及百分数运算等多项模块内容的考查点,自然可以对学生相应方面的学习成果做出多方向的检测和巩固。
小学数学在本学科体系中处于奠基环节,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在这个课程的教学中尽量体现出对学生立体思维的培养作用——这一点对学生思维建设相对后进的显得更加重要。因此,小学数学教师的作业设计要打破对传统的顺向思维题目的过度“偏爱”,多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出发设计一些例题,让学生在做题时能够从更多角度、层面去完成对既有学习成果的思考和应用,同时给学生更强的作业“新鲜感”,进一步达成“减负增效”的作业设计目标。
比如对于《比例》这一课的作业设计,教师就可以在一些传统的“计算数值比例”的题目基础上加入一些逆向思维题,让学生根据既有的“比例”去推断出能够计算出这个“比例”的几种数值组合并写出具体的算式,这样就可以同步完成对学生先端知识的考查并进一步强化他们有关“比例”方面的运算技能。
很多的小学生认为数学作业就是“写写算算”,因此难免会产生很强的抵触情绪。为了扭转他们的这一片面认识,小学数学教师要有意识地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添加一些图像类的题目,让学生根据对应的数学知识、技能以画图的形式完成相应的操作,将目标信息展现在可视化的模块内,一方面增强学生的趣味体验感,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成果应用的多维性和灵活性,可谓“一举两得”。
例如在设计《圆柱与圆锥》这一课的作业时,教师可以给出学生一些以几何要素的数据信息来表示的具体的条件,而后要求学生用绘画的形式将这些条件所对应的圆柱体或圆锥体画在纸上;或者让学生根据两组几何数据和图样几何体的对应关系作连线。
从本质上来讲,数学就是依托于数据而诞生的一门学问,同时也是以对数据进行各种形式的整合来呈现出其主要的应用价值的。小学生常常有着更强的社会活动诉求,这也应当成为他们的一种数学学习优势。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在完成课程教学后,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的能力,设计一些具有数据调查、整合性质的任务作为作业来交给学生完成,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既能实现对学习成果的深度吸收,又可以切实体会到数学所具有的巨大现实应用价值,让“减负增效”的学习成果变得水到渠成。
比如在完成《生活与百分数》这一课的教学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或者以结组的形式走访社区或村子里的几户人家,调查、记录各家最近两个月的用水量、用电量,并用整理来的数据来计算出住户的平均用水、用电量以及每个月份用水量、用电量的交互百分比,以此来作为提供给父母的一份节水节电小参考。
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实践才能够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一门知识和技能,这也是作业诞生的初衷所在。小学数学教师要发挥出学生擅长动手操作的优势,在作业设计中加入更多的实践性任务,让学生将原本抽象的理念具化为可碰触、可执行、可感知的实际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缩短知识内容从一次记忆到二次记忆的深化路径,从而让学生们形成更深刻的认知印象,并帮助他们进一步体会到数学学习和应用的无穷乐趣。
例如对于《圆柱与圆锥》这一课的作业设计,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记住、理解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一些特殊几何性质,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到家后用纸剪裁、拼接成不同规格的圆柱体和圆锥体,而后将这些几何体利用拼接、延展、摞叠等方式试着“变化”出其他自己所学过的平面几何图形,从而在二维几何和三维几何知识模块间构建起必要的认知联系。
小学生常常要在不同程度上帮助父母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而这些恰恰可以成为帮助他们实现个人数学素养提升的宝贵资源和平台。小学数学教师可根据每天的课程教学内容、目标以及学生们的能力和家庭生活环境,为他们布置一项“当日任务”,鼓励大家利用所学知识、技法来帮助父母解决一个问题,完成一项劳动目标,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同时让作业的认知强化功效发挥得更加自然、彻底。
比如在完成《生活与百分数》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回到家后帮助父母计算一下本季度的家庭开支、用水量、用电量等数据,将这些数据的变化幅度用百分数的形式表示出来。
小学生对于自己的父母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近欲,同时也十分乐于在自己的父母面前表现出自己的过人之处。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们的这两点心理,在设计一些活动性的作业时多加入一些亲子互动的成分,建议家长们和自己的子女一起参与到数学知识、技能的应用实践当中,一来让学生能够更多地得到来自父母的提示和帮助,二来也可以为学生良好训练效果的取得提供更强的亲情“加持”,同时也可以从客观上促进家校合作模式在作业设计优化中的功能发挥。
例如,在完成《生活与百分数》这一课的教学之后,对于具体作业内容的设计,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们回到家后,在父母闲暇时邀请父母和自己一起去探寻周边地带所出现的“百分数”,如商店里商品标注的折扣数据、气象点上所显示的空气湿度以及自家车辆表盘上显示的里程数增幅等。
真正的教育绝对不是精神上的“折磨”,而应当是富有智慧的引导,是让学生在感受轻松、快乐之体验的情况下实现个人综合素养的实质性提升。广大小学数学教师要真正认识到这一点并在日常工作中大力践行之,在作业设计环节彰显出鲜明的“减负增效”理念,围绕多元主题制定、实施具体的策略,引导学生通过契合于自身条件、能力和发展诉求的渠道达成理想的数学素养提升目标,帮助他们真正凭借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技能去解决问题、开展思考、强化能力,从而为实现素质教育和“双减”政策在我国基础教育中的全面建设、推进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