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巴赫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意境及不同版本演奏风格

2022-11-26 11:42陈庄福建省歌舞剧院交响乐团
艺术品鉴 2022年8期
关键词:舞曲大提琴巴赫

陈庄(福建省歌舞剧院交响乐团)

巴赫作为德国19世纪音乐造诣颇高的音乐家,其在近代音乐发展中起着引领性的作用,同时也是文化高速发展时期典型音乐领域代表人物。传统音乐进入19世纪后,得到快速发展,同期涌现出无数杰出的音乐作品,被后世所流传与推崇。《巴赫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作为19世纪无伴奏大提琴曲的优秀代表,分析其意境与弹奏,对于我们领略经典大提琴曲音乐魅力,传承与发展大提琴音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巴赫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音乐地位、意境、不同版本演奏风格等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与君共享音乐魅力。

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具有明显的艺术特质与时代特征,尽管经过两个世纪之久,但是巴赫留下的六首无伴奏大提琴曲依旧具有极高的赏析价值与学习价值。赏析巴赫无伴奏大提琴曲,可以让我们跨越时空限制,体会与领悟19 世纪优秀无伴奏大提琴曲产生的环境与音乐本身的魅力。《巴赫无伴奏六首大提琴组曲》作为大提琴界的优秀作品,其受时代、创作者自身思想等多因素影响。

一、巴赫及巴赫无伴奏大提琴曲音乐地位分析

(一)巴赫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即巴赫,其出生于德国,是巴洛克时期德国著名的键盘演奏家、作曲家。巴赫一生创作作品众多,涵盖协奏曲、独奏曲、管弦乐合奏曲、重奏曲等多个分支领域,多数作品皆享誉全球。19 世纪巴赫在音乐领域的地位确立,直至今日其地位依旧不可撼动。从巴赫的作品中,可以通过音乐的节奏、旋律,感受到音乐背后高度的自信与宁静。巴赫的作品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其总可以将看似孤立的不同部分,巧妙地融合于一体,体现其独特的平衡之美,将巴赫清静寡欲的心境展现无遗。巴赫一生创作诸多作品,音乐作品题材十分丰富,器乐作品涵盖管弦乐合奏曲、独奏曲、重奏曲等。由于巴赫对欧洲近代音乐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被称之为“西方音乐之父”。《巴赫无伴奏六首大提琴组曲》的发现并非是以大提琴面貌出现,而是掺杂在巴赫其他音乐作品中被发现的,集合中还包括巴赫所写的小提琴曲组曲、小提琴奏鸣曲,而这部分小提琴曲有迹可循,是巴赫亲自创作,因此推断《巴赫无伴奏六首大提琴组曲》是巴赫创作的。

(二)巴赫无伴奏大提琴曲音乐地位

巴赫及其作品在音乐领域的地位不容置疑,其中《巴赫无伴奏六首大提琴组曲》的艺术价值与音乐地位自不必说。关于无伴奏六首大提琴组曲的音乐地位,习惯性将其分为两个不同时期进行分析。前期关于《巴赫无伴奏六首大提琴组曲》的评价,大众普遍认为是包含“无用”作品,并未得到应有的肯定与理解,以至于其逐渐走出大众的视线。作品在沉寂一百多年后,正当年少的卡萨尔斯无意间在巴塞罗那音乐书店发现了该部作品,并诠释了这部作品的伟大。现如今《巴赫无伴奏六首大提琴组曲》被尊崇为经典之作。该部作品不仅可以完成高音的独奏大提琴演奏,同时其还具有较为完整的低音伴奏,使得大提琴可表现的能力明显提升,将大提琴的潜能挖掘,进一步丰富大提琴演奏方式。另外,随着大提琴表现方式丰富的同时,也促进大提琴写作手法、语言的丰富,提升大提琴演奏水平。因此,该作品不仅仅是简单的纯音乐文献,也是大提琴发展史中重要的里程碑。

(三)《巴赫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巴赫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是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的经典之作,也是巴赫在创作诸多组曲中,最为钟爱的曲目之一。《巴赫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较之其他曲目更加珍贵,是因为大提琴曲较之钢琴曲、小提琴曲等相比,大提琴曲本身数量不多,每一组曲均十分珍贵,更何况作为经典之中的经典——《巴赫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由于《巴赫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的经典性与艺术性,许多大提琴演奏家对其十分遵从,均演奏过此六首组曲。而作为经典的本组曲,除了经典之外,掩藏在其背后的还有演奏深度、演奏难度的均很高,许多研究者几乎耗尽平生所学,用以研究《巴赫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还有的演奏家反复多次灌录它的唱片,且每一次均会在其中发现不同的感觉,演奏出不同的风格,给予听众不同的音乐感受。《巴赫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较为特殊,每个曲目中均有一首“前奏曲”(Prelude)+不同节奏风格的“舞曲”组成一组,“阿勒曼德舞曲”(Allemande)、“库朗舞曲”(Courante)、“萨拉邦德舞曲”(Sarabande)、“吉格舞曲”(Gigue)五首“舞曲”没有变化,其中“嘉禾舞曲”(Gavotte)是巴洛克时代盛行的舞蹈音乐,均有各自独特的节拍要求。由于《巴赫无伴奏六首大提琴组曲》对演奏者要求极高,多数演奏者出于对此曲的崇拜、喜爱等,在大提琴曲研究上付出诸多心力。

二、大提琴曲境界赏析——以《巴赫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为例

《巴赫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音乐地位极高,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通过对其意境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与诠释该部作品。在从艺术境界分析该部作品上,主要从其理念、演奏技术、创作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理念上其是思想境界与社会境界的高度结合

一部优秀的作品必然是境界、思想境界的结合,从作品中不仅可以感受创作者自身的思想与感情,还可以从作品中感受到时代与社会背景。《巴赫无伴奏六首大提琴组曲》作为“世界上第一部大提琴独奏曲”同样符合这一定律。创作者用自己敏锐的洞察力,留心观察底层阶级人民(德国社会)的生活,后用自己博大宽容的胸怀去体恤民众的艰辛。该部作品将思想境界之纯、社会境界之真高度融为一体,从而使得听众可以透过音乐,感受作品创作背后的思想性与真实性。《巴赫无伴奏六首大提琴组曲》以纯朴、深邃的音乐将感情色彩渲染与表达,让听众感受丰富的人性情感世界。且该部作品演奏中,后来者注入了创作者伟大的人生奋斗目标,使得作品散发着人性的光辉,将其艺术境界推向新的高度。《巴赫无伴奏六首大提琴组曲》作为经典大提琴曲,后来者对其崇拜之情不可言说,且在其基础上,演奏中增添自己独特的见解,使之在当代依旧可以散发出无限魅力,给听众以不同的听觉享受。

(二)演奏技术上将大提琴推到独奏乐器的地位上

在巴赫生活的年代,大提琴在乐曲演奏中其更多处于协奏的地位,多为伴奏乐器使用,通过《巴赫无伴奏六首大提琴组曲》向世人证明,大提琴的潜力与价值。巴赫这一举动,虽然没有得到当时大众的普遍认可,但是在埋没一百多年后,经过卡萨尔斯的重新诠释后,让人们意识到大提琴作为独奏乐器存在的重大意义。该部作品不仅将大提琴的地位抬高了,同时也对大提琴弹奏技术提出更多要求,为大提琴弹奏技术的发展提供助力;(1)弹奏时需要掌握速度节奏变化。该部作品中巴赫除了音符外,并没有留给后人更多的标记符号,这与巴赫所处时代并不盛行留下过多标记限制演奏者表演有很大的关系。同时也正是因为如此,使得该部作品避免了过多的约定俗成,展现了作品本身无穷尽的艺术魅力;(2)高把位演奏技术。《巴赫无伴奏六首大提琴组曲》的大部分舞曲并未在演奏上出现过多的难题,但该部作品对于大提琴爱好者来说难度比较大。巴赫在创作第六曲时正逢新乐器(五弦大提琴)出现,所以第六曲为实验新乐器的代表作品,后大提琴逐渐发展,现代大提琴出现(四根弦大提琴),因此在演奏上需要做好不同大提琴的转换,以确保弹奏质量;(3)和弦演奏技术提高。在该部作品创作上,巴赫使用了大量的和旋,以表达该部作品的肃穆与庄重。巴赫创作之时,大提琴弓子为弯形与现代大提琴相比弹性更好,因此在演奏四根弦上的和弦上,更为方便。也正是因为此,现代大提琴演奏时,需要采用分奏的方式进行。且在演奏中,演奏者需要干净、果断地处理换弦问题,以确保可以将巴赫作品的清澈音响效果表达出来。

(三)创作手法上运用复调、组曲拓宽创作的宽度

巴赫在创作无伴奏六首大提琴组曲上,充分运用复调与组曲,进一步丰富改该部作品的创作宽度,提升整个作品的艺术价值。首先,复调手法的巧妙运用。巴赫对复调十分热爱,其一生中创作的诸多的作品中,均与复调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与其是一名虔诚的教徒有关。巴赫在创作无伴奏六首大提琴组曲时也采用复调的写作手法,使得整个音乐旋律更为流畅、丰富。例如,巴赫在创作无伴奏六首大提琴组曲上,采用模进手法,在第三组曲的前奏曲中第7-12 小节以第7、8 小节为单位,作了下二度模进。在巴赫创作无伴奏六首大提琴组曲所处的巴洛克时期,复调音乐创作较为复杂,属于赋格艺术的一种。赋格属于较为体现作曲能力的技术,在当时是多数作曲家无法逾越的障碍,这也使得巴赫创作的无伴奏六首大提琴组曲更具艺术价值。例如,第五组曲之前奏曲中,具有最为复杂和最长前奏,同时包含异常丰富的情感。巴赫在创作无伴奏六首大提琴组曲时,巧妙地运用倒影、模进、变换调性等手法,使得音乐进行更为丰富。其次,运用组曲体裁。艺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发展与创新,巴赫在创作无伴奏六首大提琴组曲大胆尝试使用组曲的体裁形式。无伴奏六首大提琴组曲共包含六套组曲,并每一组曲中又包括六首舞曲,如此便形成拥有36 首舞曲组成的作品,且每一首舞曲均较为经典,充分体现着巴赫在音乐方面的极高境界与造诣。另外,组曲本身创作与体裁均比较复杂,若想将其创作成被世人称赞的作品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巴赫无伴奏六首大提琴组曲》就更显其艺术境界。巴赫利用组曲的创作方式,也可以使得舞曲更加贴近于大众生活,服务大众文化与艺术需求,推动音乐世俗化的发展。

三、大提琴曲不同版本演奏风格赏析——以《巴赫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为例

(1)巴赫第二任夫人安娜·玛格丹娜·巴赫——手抄版本。巴赫第二任妻子是一位歌唱家,其在巴赫创作中起到了一定影响,其担任大量的巴赫作品抄谱工作。尽管安娜·玛格丹娜·巴赫所抄的《巴赫无伴奏六首大提琴组曲》存在丝毫差错,但在巴赫手稿丢失的情况下,通过其的手抄稿,对于分析与研究《巴赫无伴奏六首大提琴组曲》具有重大意义。安娜·玛格丹娜·巴赫的《巴赫无伴奏六首大提琴组曲》除了进行部分弓法划分外,并没有任何表情标记与指法标记,弓法上主要以分弓、连弓为主。结合这一手抄版的特点,在研究中需要充分结合音阶式旋律的连断性,并且连弓的弓段运行不会太长,一旦遇到换弦时(连弓)需要平稳、柔和,如果连线第一音在强拍的情况下,可以加快弓速、加宽弓段达到突出第一个音的效果,其他连线的音可顺势带出,增加音乐线条的流动性;(2)麦斯基《巴赫》版本。大理琴家米沙·麦斯基与其他大提琴一样,将《巴赫无伴奏六首大提琴组曲》作为自己创作的基石,对其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他曾经于1985 年、2000 年分录制《巴赫无伴奏六首大提琴组曲》唱片,第二次演奏中结合安娜·玛格丹娜·巴赫手抄版进行演奏,他的诠释充满自己独特的心仪与色彩。分析麦斯基的版本特点主要为:第一,连弓的连线往往连到下一拍的第一个音,有效避免重音的出现,还可增加音乐线条的流动性,且在连线换弓的地方将压力瞬间减小,使得音乐线条连贯,降低听众听出来的可能性;第二,以连弓使用较多。在演奏《巴赫无伴奏六首大提琴组曲》每一个演奏者诠释不同,采用的技术不同,麦斯基在演奏上开头部分的和弦演奏处理是完全不同的,这一点可在二部曲式(AB)中A 段中听到。再比如演奏中,第一遍拉里面两根弦、再拉外面两根弦,换弦柔和(双音的换弦),以使得和弦共鸣,演奏同时表达自身个性;(3)莫里斯.让德隆《巴赫》版本。法国大师莫里斯.让德隆也曾经出版过《巴赫无伴奏六首大提琴组曲》版本,这一版本出版相对较晚,在该版中,充分体现了《巴赫无伴奏六首大提琴组曲》演奏上考究的弓法与指法,有效解决组曲中演奏的技术难点,同时也可以将巴赫创作词曲的意图充分展现。在演奏中,让德隆在一些必要的地方进行力度标准,通过对比的方式,使得演奏更加生动与有趣。莫里斯.让德隆《巴赫》版本主要特点为连弓、分弓是交替出现的,采用大量的典型巴洛克式的不对称弓法,且在连弓运用上以平均划分的连线、少量跨拍子的连线交替使用为特点,使得演奏更为生动。平均划分的连弓运用上,可以展现平稳规整的听觉效果。在采取此种方式进行演奏时,需要注意弓压、弓段、弓速要完全一致,以打造规整、平稳的听觉效果。莫里斯.让德隆在和旋演奏上,其主要的弓法运用有独特之处,采用单音结束和双音换弦双音结束,此种方式可以通过单音结束、双音换弦双音结束的不同特点,塑造不同的听觉感受。例如,采用双音换弦,单音结束的方式,整个和旋部分较为迅速,使得旋律中贯穿单音符,形成空旷宁静的萨拉班德舞曲特有效果。让德隆的演奏同麦斯基的演奏存在相似之处,二者在弹奏上,均是直接从里面两根弦换到外面两根弦的双音换弦,并将双炫音保持到最后,营造饱满的音乐感觉,给听众以饱满的情感体验。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巴赫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在大提琴领域中具有很高的音乐地位与艺术价值,现如今《巴赫无伴奏六首大提琴组曲》是经典之作,被尊称为大提琴界的“圣经”足见该部作品在大提琴发展中的独一无二地位。该部作品理念上其是思想境界与社会境界的高度结合、演奏技术上将大提琴推到独奏乐器的地位上、创作手法上运用复调与组曲拓宽创作的宽度,值得我们赏析与学习。对于大提琴弹奏者而言,可以分析不同版本的弹奏特点,以在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中,诠释作品的同时彰显个性。

猜你喜欢
舞曲大提琴巴赫
冬的舞曲
大提琴之味
布赖滕巴赫景观酒店48°Nord
怀抱大提琴的男人
让人闻风丧胆的巴赫
我是听巴赫的
第五号匈牙利舞曲
杜普蕾和大提琴
动手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