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重庆路小学 徐丽玉
数学文化不仅对数学科目本身的帮助极大,在日常生活中对人们的帮助也不在少数,数学与人类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数学这门学科在学生的每个学习阶段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数学中所包含的知识、思想及数学符号都是我国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让学生真正体验课堂上的文化氛围,深刻理解数学文化的惊人之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数学这门科目的兴趣,从而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培养思维能力的过程,而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对教学效果的提升十分显著。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掌握数学文化的同时,也要掌握教学方法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好数学这门学科,可以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数学文化的作用,需要教师将数学看成一种优秀文化融入数学教学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在青岛版本数学教材中,存在很多数学历史相关知识,例如,数学家解决数学问题故事、经典的数学问题等。小学数学教材中选编的故事和添加的图片的用意,都是为了更好将数学文化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深入了解数学文化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找到教材中存在的数学文化知识,并应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充分发挥数学文化的教学功能,帮助学生更好学习数学知识。
学生只有充分掌握数学文化才能够更多地发现数学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为了更好向学生传授数学文化,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讲一些与本节课程有关的数学小故事,这样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还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目前的教育发展来看,将数学文化融入数学课堂教学中是数学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应仔细研究教材内容,发现教材编写的意图,寻找与教材有关的数学历史,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从而促进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发展。
在数学教学融入数学文化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一些小故事,例如,“高斯8 岁发现数学定理”“华罗庚报效祖国”等,这些都是数学发展中真实存在的故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学生对数学进行更深入地探索。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课堂上,应积极融入我国优秀的数学文化,用数学名人为学生树立榜样,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建立健全的人格。教师应不断对教材内容进行探索,创新自身教学方案,将数学文化随教学内容进入课堂,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可以使数学课堂更有活力,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的本质,受益终生。
部分数学教师存在对数学文化理解模糊的问题,将数学文化渗透过于肤浅;甚至有的教师认为数学文化就是数学发展历史,而忽略了其本身所具备的道德等教育功能;还有的教师认为学习数学文化不重要,学生只有提高了数学学习成绩才是最重要的。有的家长认为,小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非常简单,渗透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根本不需要。还有一些教师虽然在课堂上融入了数学文化,但是所传授给学生的也仅限于教材上的内容。这些问题都是教师缺乏数学文化素养的表现。
部分教师缺乏数学文化渗透意识是导致数学文化渗透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在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并未将数学文化渗透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在课堂上也未重视数学文化的渗透,而将过多的时间用在了数学知识讲解上。在新课改后,教材中添加了数学文化介绍板块,但是有的教师认为这部分板块上的内容辅助作用很小,往往选择忽略,只让学生在课下进行简单了解。
目前,部分教师采用文化渗透的方式过于表面化,具体表现在:一是部分教师所渗透的数学文化仅限于教材中出现的内容,他们认为数学文化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作用非常小,所以不愿意花费时间去收集相关的数学文化辅助教学资料;二是一些教师使用的文化渗透方式过于单一且枯燥无趣,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讲到数学文化板块时,只是简单地将课本上的内容轻轻带过,而没有做到延伸;三是有些数学教师虽然能够体会到数学文化渗透的作用,但在渗透的过程中使用的渗透方法不正确,只是机械地将数学文化传递给学生。
教师除了在数学课堂上渗透数学文化,也应将数学文化渗透在学生的生活中。为了更好地渗透数学文化,教师还应重视数学文化实践的安排。然而,一些教师忽视了让学生进行数学文化实践以及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素养考核评价等内容。一些教师不注重将数学文化渗透在学生的课后作业中,让学生课后复习的重点全部放在解题上,未考虑将数学文化渗透在学生日常生活中,从而忽视了数学文化渗透对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影响了学生对数学文化的感知。而学生将大量的课外时间花费在做数学题方面,导致部分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做数学习题产生厌恶心理。
我国文化历史悠久,其中包含了许多数学方面的文化且延续至今。在数学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优秀的人物且创造了很多经典著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这些经典作品和故事引入到数学教学课堂,不仅可以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整个数学发展历史,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工作的过程中,应不断积累数学文化素材,融入数学课堂教学中,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知,从而提高数学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方向与位置”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在课上介绍一些历史和故事,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人们是通过什么辨别方向的。虽然现在人们通过使用指南针让辨别方向的方式变得更加简单,但以前它确实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改进,通过引入指南针发展过程的历史知识,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现在的便利是人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创造出来的,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
美学观是数学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数学美学的追求是推动数学发展的主要动力。数学中所蕴含的美可以展示世界上所有的美。因此,数学教师要拥有一颗发现数学美的心,并将这份美传递给学生,也让学生学会欣赏、体验数学之美。例如,在学习“摸球游戏”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个黑色的箱子,并在箱子里边放上红、黄、蓝一定数量的球,让学生伸手去抓盒子中的球。这种摸球游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上教师的指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抓球之后,让学生说一说分别摸到红、黄、蓝三种球的概率。这时,有的学生很快就能够看出摸球的概率,教师顺势引入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概率问题更好地理解。
目前数学被广泛地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也体现了数学文化的基本特征。数学的起源来自我们的生活,同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我们离不开数学知识的应用。因此,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生活中的事物融入教学中,提高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知。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应将生活元素融入其中,让学生深刻认识数学这门学科的重要性,有利于提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游览世博园,在该活动中提出数学问题,如“世博园的门票价格是这样规定的:成人票40 元,学生票20元,超过50人的团体票是每人12元,已知我们去的人数是教师40人,学生290人,如何搭配才能买到最便宜的票?”让学生设计出最合理的购票方案。这种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清楚地感受数学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同时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财务管理意识,使学生真正体会数学文化。
通过人类智慧的积累,我们对知识的认知和掌握也越来越扎实。数学作为历史悠久的科目之一,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有着浓厚的历史底蕴,在其发展历程中,就包含了数学思维和精神在内的文化底蕴。教师在传递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发展历程,从中积累经验,以便掌握学习方法来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让学生了解数学是如何发展的,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树立正确的数学理念。例如,在讲解“中国的世界遗产——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教师先带领学生复习一下整数运算的规律,然后在融入分数的计算讲解,这个过程是将新知识转化成已学知识的过程,降低了知识难度和学生陌生感,这种新颖的方法教学,既给学生一种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传递给学生一种新旧知识转换的学习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是:学生是否完全掌握整数运算的能力?能否通过学习把同样的问题运用到分数计算中?对此,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小组合作进行分数四则运算,在实际动手过程中,引导学生借助之前已学的整数运算知识引入新知识分数四则运算中。通过此种课堂教学,学生学会利用转换和推演的方法来降低知识点难度,也会使学生对未知的知识领域充满好奇,让学生对学习变得更加主动。
随着新课改政策的深入,从教师为主导转化成教师为引导,在教学中起辅助和引导作用。如今我国科学技术发展速度飞快,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用网络,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可以借助互联网,自主选择学习策略,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规划学习顺序,查阅学习资料,完成对新知识的自主学习。例如,在学习“圆柱体表面积”时,教师可以问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哪些物体相似?”从而给学生一个想象的机会,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的评价,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小数数学是一种抽象思维的产物,属于数学文化的一种,其中包含的内容也十分广泛,其本质精神就是探索。
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媒介,教师的数学文化素养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所以数学教师要更加注重自身文化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关于如何提升文化素养,教师要做到的就是树立正确的数学文化观念,正确的数学观念有利于教师将数学文化渗透到数学教学的日常工作当中,正确的文化观念树立需要教师掌握教育心理学、社会学等综合知识,因此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身专业能力。教师的学习方式可以借助网络、调研会等活动展开,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和更多优秀教育工作者一起学习,一起进步。教师除了提升数学文化素养以外还要提升数学文化渗透能力,创新数学文化渗透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途径。
将数学文化渗透在教学中,不要拘泥于课堂中,要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对数学文化的理解更加透彻,在课后学习时间继续了解和学习数学文化,在实践中体会数学文化所带来的快乐和影响,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热情。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考虑到“双减”政策的影响,教师要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让课后作业变得更加高效并且有意义,作业可以布置得更加贴近生活,例如,要求学生和家长一起去超市进行采购,并记录买东西的过程,并想一想:“应支付多少?”由此增加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动脑频率,一举两得。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布置合理的家庭作业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又锻炼了学生数学文化的实践能力,达到了提升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在日常生活中对人们的帮助也不在少数,数学与人类日常生活有着紧密地联系,是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地渗透数学文化,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综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完成新课改的要求和目标。教师要对数学知识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和开发,创建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学体系,进行整合资源,对小学数学文化进行综合性渗透,将其作用最大化,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升整体的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