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华盛实验学校 刘晓颖
基于新课程标准及语文核心素养下的情调语文教学的理论研究,本文通过查阅资料、阅读文献著作、网上检索、视频学习等方式收集有关情调语文教学的文献资料,就确立情调语文教学基调、寻求情调语文理论支撑、探索情调语文教学展开阐述。
1.博学求知,提炼教育智慧
国内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情调语文教学旨在通过教学与生活中的小情调、社会上的大情怀相互融合,增加语文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这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有相通之处。曹文轩指出:“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具有多彩的生活情调。”生活本身就是教育,教育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课本教材,这与情调语文教学重视生活体验有异曲同工之妙。
2.学以致用,总结思想精华
情调通常指感觉、知觉的情绪色调,即同感觉、知觉相联系的情绪体验。本次课题重点将情调和语文教学相融合,重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趣、格调以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情怀等。情调语文重视语文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旨在将生活中的情感、情趣渗透语文课堂教学中,营造和谐、宽松、有趣的学习氛围,将生活、社会中有价值的材料与文本教学完美结合,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享受语文学习的过程,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为学生一生的学习奠定基础。
课堂需要教师的用心、耐心,需要教师的新思路、新方法,唯有如此,才能还给学生有趣、有爱、有动力的课堂。目前的语文课堂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不管是在教育理念上,还是在教师的专业能力水平上都可以看到一个时代的发展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但是当前课堂教学过于注重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也使语文教学在情感性、审美性渗透方面有一定程度的缺失。情调语文重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也重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接受程度,情调语文教学的实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在学习中思考,在实践中反思,逐渐形成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学风格。不仅要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还要在教学研究中获得对教学的新思考。
1.课程标准为标杆,教学目标为指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是小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导向标。一线教师在教学设计、课堂实施过程中需遵循《课标》对教学的要求:“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需要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从这一点来说,情调语文教学的探索能将语文教学和生活中的情调情趣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教学素养。
2.人文与科学统一,知识与情感并重
小学是学生接受母语教育的初期阶段。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将优秀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情感美、哲理美、人性美传递给学生,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让语文课扎根学生内心,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热爱。语文教育本身的人文性就决定了它在情感、情趣教育上能发挥的作用,通过情调语文的教学,营造课堂氛围,创设情境,让语文课更富有语文本该有的魅力,激发学生内在的感受力,使学生热爱生活,让语文教育成为滋养学生身心灵成长的一片沃土。
3.教学与生活齐驱,贯穿情调语文思想
情调语文通过将生活中的小情趣、小窍门渗透课堂教学中,营造和谐、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融合生活、社会、地方中有利用价值的材料整合出来,使这些材料和教材相互促进,全方位、多角度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1.挖掘教材内容,深度整合教学
情调语文教学是一线教师对教材的深入解读,对课堂教学的创新和提升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兴趣进行课堂的升级改造。教师不仅要深入解读教材,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挖掘教材内涵,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接受水平,整合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将教材中提到的要素做深、做实,切忌“水过地皮湿”。在教学中,教师应时刻记住小学阶段每一学段都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务必在每一阶段都保证教学的落实,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才能得以不断提高。
2.点线面辐射,开阔学习视野
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内容,而语文教材的内容十分丰富。语文教师应博学强识,将知识学习的点进行点线面辐射,开阔学生学习语文的视野,不拘泥于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篇文章,而是用教材做引子,辐射更多有趣味、有价值、有关联的内容充实语文课堂,让“大语文”的概念深入学生内心。例如,在教授送别古诗时,从横向来看可以拓展其他古代名人的送别诗,从纵向来看,可以拓展这首古诗作者的其他作品等,这样可以有效打开学生学习的思路,学习更多语文知识。
3.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教学素材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现实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语文素材。而会学习、会生活是情调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和追求。情调语文教学意在开放语文学习渠道,让语文课堂学习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将教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让语文教学有情调,带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爱上学习语文,爱上生活,成为有人文素养、有生活情调的人。
1.挖掘式教育,深入解读课本
解读教材是教学第一要务,教材中的单元导语、文章、语文园地、阅读材料等都值得一线教师细细推敲。教师在备课时应扎根语文课本,深入挖掘教材,提炼有价值的信息资源,才能真正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
在执教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这篇文章时,笔者充分研读教材,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文本,跟随作者通过细致观察,发现蒲公英的变化。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会细致观察的好处,并能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在教学实践中反思仅仅通过课文学习并不能切实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细致观察的概念仅仅停留在表面,因此,在第二课时备课时,笔者深入挖掘教材,研究了蒲公英的变化,发现蒲公英不仅仅有早上和晚上的变化,它在四季中也是不一样的,蒲公英春天开花,夏天长出小绒球,秋天就被人们采摘做成蒲公英茶。从蒲公英的四季变化中,笔者找到了本节课的突破口,通过图片和视频,笔者让学生欣赏蒲公英四季的变化,并通过泡蒲公英茶让学生从看、摸、闻、尝这几个角度观察蒲公英,将所看到的蒲公英的变化用文字描述出来。整堂课目标明确,活动设计也激发了学生观察记录的兴趣,真正将细致观察这个教学重点讲清楚,讲明白。
2.巩固式教育,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每一课的教学重难点是教学设计的重中之重,如何将知识点呈现于课堂,突破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牢记于心,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也需要教师具备教育智慧。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四年级学生的概括能力还有待提高,容易概括得不全面,顾此失彼,抓不住重点。针对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在执教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课时,笔者采用思维导图、表格的方式突破本课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将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几个要素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引导学生通过默读边读边找,明确目标。大多数学生都能找到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课下,笔者鼓励学生按照事件的发展顺序设计思维导图,巩固课堂教学难点。相比较传统的学习方式,换一种思维学习,能使学习产生无限的乐趣。
3.渗透式教育,巧妙整合运用
教学内容的深挖和整合都需要教师在备课中集思广益,勇于实践,适度整合阅读资源,防止堆砌和脱节。整合不是简单相加,而是不同文本、不同学习内容彼此衔接、融合,形成有价值的整体。在教学中,倡导学科融合、多种资源的运用等,但课堂中最重要的是从语言文字中获取力量,教学设计也要围绕感知语言文字运用这个主线设计,不能顾此失彼,偏离语文教学的本质。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钻得深、研得透才能深入浅出,才能引导学生理解得更深刻、感悟得更透彻。而教学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节课、一个星期就能下结论的,因此,情调语文教学重视教学活动中的渗透,只有通过日积月累的渗透,才能真正让语文教学更有深度,也更有梯度。
在古诗教学中,笔者喜欢用画一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在执教《乡村四月》这首古诗时,将古诗教学的主题定为“诗画江南—乡村四月”。在这一堂古诗教学中,笔者采用读、诵、画的形式教授古诗,以读悟情,用笔画诗,带学生走进如诗如画的江南。在画诗这一环节,笔者主要是让学生根据诗想象画面,动笔画画,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解决了语文教学中对诗意的解读,可谓一举两得,学生在朗诵中体会古诗的美,在绘画中创作古诗的美,通过这种方式理解古诗,激发了学生积极动手和动脑的习惯,课堂教学不是按部就班,而是灵感交融。很多时候学习是一种探索的过程,有思考,有创造,将好的方法渗透给学生,学生能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那么学生的学习就成功了一半。
4.生活化教育,体验出真知
语文教学不能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情调语文更倡导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带领学生拥抱生活,体现小学语文的生活味,研读教材,研磨文学本身的书香味,走近学生,体现语文课堂的儿童味,丰富自我,活出语文教师的情调味。“学习小课堂,生活大课堂”,让学习从课堂走向生活,从生活回归课堂是情调语文教学的目标,达到会学会用、边学边用、能学能用的效果。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已经成为写作教学的现状。教师应主动将作文教学和生活体验相结合,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体验中寻找写作灵感,改变学生无从下笔的现象。在执教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日记》时,通过带领学生给蘑菇浇水、观察蘑菇成长过程,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在观察与记录中了解蘑菇的生活习性和成长变化。学生有真实的生活体验,再把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用文字记录下来,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5.创新型教育,活学活用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在让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做到活学活用。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根,绘本被称为少年儿童的“人生第一书”,绘本故事有趣,浅显易懂,图画清晰直观,非常适合儿童阅读,其中蕴含的人生道理都可以带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执教绘本《爱心树》时,笔者将读书与创作作为课堂教学的两条主线,在品读绘本故事中启迪学生智慧,滋润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升华人生境界,让学生在观察图画中感受作者用简洁的文字和黑白线条创作故事的巧妙,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用简洁的图画和文字创作自己的故事,制作一册属于自己的绘本书,将读故事、编故事、画故事融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情调语文教育的探索和实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情调语文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有情调的学生,因此教师要多方面提升自己,成为一名有情调的人,以身示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情调语文教学模式形成的首要条件。并且教师要勇于探索教学实践,在备课中能深入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精华,通过自己的智慧与努力将生活中的小情调融入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认识。同时,教学融合要适时适度,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学情展开教学。情调语文的教学模式强调润物细无声的感化,是不留痕迹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影响。
情调语文教学的开展使很多学生受益,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学习语文,从课堂中走向大自然,从课上到课下,从简单学习书本知识到更好地体验生活,这样的语文教学拓宽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思路,能根据不同的学习方法处理不同的教学难题,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将语文教学和生活情调相结合,培养了很多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语文的学生。学生喜欢这种别具匠心的语文课堂,并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从点滴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成为一个有情调的人,为自己的一生幸福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