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思敏
(西南石油大学,四川 成都 61050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始终维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已经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经济大国。民营企业在当前的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难以取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民营企业提高、丰富了广大城镇居民的生活消费,满足了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活对消费多元化的需求,扩大了社会就业,完善了社会收入分配制度,促进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主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党的十五大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确立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制度。2015 年10 月17 日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中国光彩会正式启动“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该行动主要以民企为支持方,以村企合作为主体形式,帮扶全国一万多个贫困村加速脱贫[1]。在这个扶贫过程中,民营企业利用了自身的管理、科技、平台、融资等优势,根据地区差异发展壮大了地方特色农业,激发了乡村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在推动贫困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年10 月20 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给“万企帮万村”中的企业家代表回信,强调改革开放40 余年来,民营企业迅速发展,由弱变强,并在稳定经济增长、鼓励创业、扩大就业、改善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科技创新的关键市场主体,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起到了很大作用。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从“高速度”增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期,由以往注重单一的经济增长方式转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坚持品质第一、经济效益最优的原则,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以科技创新驱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2]。由此以来涌现出一批重视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例如比亚迪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积极推动企业转型,从“垂直模式”走向“供应链开放”,以技术换技术,将企业推向 “高质量”发展。此外我国专利的65%,技术创新的75%都是由民营企业创造的。
截至2017 年底,中国民营企业注册资本已经达到了165 万亿元,民营企业税收额为8.2 亿元。民营经济有着“五六七八九”的基本特点,即民营经济为国家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就,80%以上的城乡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3]。综上所述,民营企业不但在国家税收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还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影响。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严峻,我国经济保持缓慢增长,民营企业通过创新创业创造升级消费结构,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具有重要作用。但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在创新创业与创造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重大问题,高端人才培养短板,民企人力资本结构频繁变动,甚至存在人才长期留不住的现象[4];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社会问题突出;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体制机制障碍,市场竞争环境有待改善。虽然当前民营企业的营商环境较之前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仍存在市场准入歧视、要素市场制约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要争取认识当前中国民营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困境与问题,这是中国经济由高速蓬勃发展阶段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结果[3]。
民营企业作为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营企业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民营企业自身在公司内部机制、管理架构、市场经营等方面仍存在着许多缺陷。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民企缺乏新的经济发展理念意识,出现重复投资、盲目竞争、投机取巧、资源效率利用低下等现象[5],新时代,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对民营企业的经济发展目标也提出了新要求,即民营企业要实现从“旧动能”到“新动能”的转变。面临这些新的发展要求,民营企业要转型升级,即由“粗放发展模式”转向“高质量发展模式”,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坚持新发展理念。
改革开放初期国内民营企业大多以利益为导向,企业文化缺少核心创新力,主要以“复刻”为主。由于受到国内环境的限制,国内民营企业缺乏文化多元化意识,很难融入国际市场,产品主体相对单一,缺乏创新意识。当前在新常态的经济形势下,互联网媒体等媒介发达,电商已经成为广大人民购物的重要渠道。很多民营企业重视媒体宣传,并不重视塑造企业长期的核心文化,导致出现很多产品质量问题,社会责任意识淡薄。企业文化是企业软实力的主要来源,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应该高度重视塑造企业文化[4]。
人力资源是影响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日渐凸显, “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如何吸引更多高技术人才留在民营企业是当前民营企业面临的新课题。进一步完善民营企业人才引进机制,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技术人员走向企业,并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不脱离单位,促进高端优秀人才向民营企业聚集,这是企业内部不断完善内部治理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在中小规模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中小型民营企业一般融资实力比较薄弱、对抗高经营风险,企业的能力也不足抵[5]。政府应该大力发展金融机构和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的配合度,提高中小型民营企业金融产品的总量和比例,并完善小型民企投资增信的支持系统和政策落实机制,完善清理拖欠账款的长效机制。营造公平的营商环境需要破除形形色色的“卷帘门”,在市场经济准入、业务运作、投资招标等方面,给民营企业创新创造留有充分的市场经济发展生存空间,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公司改革,努力营造更加“公平” “公开”“透明”的营商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这一重要论述是促进中国经济优质发展的重要方向,是推动我国小型民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导。落实新发展理念,民族进步,国家繁荣离不开企业技术创新。创新是我国企业高速健康发展前进的重要发动机,支撑了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当前我国经济长期发展不平衡首先表现在地域发展不平衡,民营企业在高速转型时期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和企业成长速度的不协调现象,这就要求民营企业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统筹民营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社会关系、劳资关系、市场与公司以及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实现企业产业结构合理化。民营企业发展要坚决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进低碳发展,推动社会经济健康高效蓬勃发展;保持开放型经济,进一步推动民企“高”起来。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的发展已与世界的发展深度融合,我国民营企业需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空间,推动民营企业要素流动,进一步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坚持共享发展,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是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决定的[6]。民营企业要完善体制机制,让员工在劳动中提升幸福感,以推动企业向高质量方向前进。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企业主要领导人对企业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并对员工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健康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挥正确的价值引领、对承担的社会责任有着重要影响。企业家必须要加强自身文化素养,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西方优秀的企业管理理念,塑造长期企业文化。民营企业需要加强文化建设,以文化建设发挥正确的价值引领作用,培育正确的文化理念,关心员工,员工的工作效率是直接的生产力,坚持创新、低碳发展,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实现共建发展、共享发展,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7]。
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是顺应中国市场经济形式向高质量发展必然需要,也是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需要。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要围绕着品质变革、效益变革、动力变革,这就要求民营企业增强技术创新驱动力,强化技术创新、生产创新、经营管理创新、金融模式创新等,同时提高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以坚持新的发展理念推动民营企业优质发展,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