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月霓
(北海职业学院,广西北海 536000)
建设教育强国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加快教育现代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办好学前教育与网络教育,让每个孩子享受公平教育。教育是政府实现社会公平的公共产品,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我国各地经济发展差异较大,推进教育均衡化任务艰巨,地方政府追求教育生产总值造成不同发展区域城乡差距扩大。与之相对应的是,各地区新建公办幼儿园的数量较低,且地域分布不均,导致出现公办幼儿园“指标”难求的现象。民办园数量较多,但教学场地配置、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北海市由于区域人口众多,农村财政方面投资比较薄弱,导致学前教育发展出现系列问题。本文以公平理论为基础,对北海市学前教育资源配置进行研究,为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参考。
教育均衡是教育内部资源合理配置,通过教育均衡可调节教育内部要素矛盾,促进教育协调发展[1]。教育均衡是教育发展的理想状态,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教育均衡主体是教育机构,通过平等均衡分配资源调节供需平衡。教育均衡旨在保护受教育者公平享受教育权利,不同地区城乡学校教育资源配置问题,是教育均衡面对的最大问题。教育均衡使培养人才在总量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达到人才供需关系均衡。
学者研究关注教育均衡,是研究我国经济水平发展不同地区城乡教育资源是否均衡,研究不同条件学校教育资源均衡问题。教育资源配置是教育均衡的重要手段,指把有限教育资源分配给不同地区教育机构,旨在通过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在教育机构充分使用投入教育资源,保证教育发展可持续性。教育资源配置基于公平、效率与稳定目标。教育资源配置需考虑地区差异,保障受教育者所需资源与配置资源匹配[2]。通过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实现结果公平。教育资源配置要考虑投入与取得回报,教育活动期待收益不仅是经济收益,还包括社会文化层次的收益。教育资源配置目的是取得较大预期收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学前教育是学校教育第一阶段重要部分,广义的学前教育指来自社会,家庭等方面对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活动。学龄前儿童国际通用概念是0-6岁幼儿,中国百科全书界定学前教育为教养机构,依据培养目标,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学前教育按投资主体分为公办与民办,教育资源是根据教育事业发展所需投入教育财力、物力与人力资源总和。学前教育资源中人力资源包括受教师队伍与学生群体,细分为招生人数、教师总数、师资力量等;财力资源是用于教育领域的货币表现,包括受教育者个人及家庭教育投资等。物力资源是用于学前教育领域的物质资料总称。由于学前教育资源的有限性,产生供需矛盾,导致竞争资源,学前教育公共产品需要政府发挥职能作用,通过有效途径计划分配,保证提供教育资源质量数量。
学前教育发展不平衡是教育公平备受关注的问题,学前教育均衡是确保幼儿教育起点均衡,学前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是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3]。幼儿园教师队伍建构是影响幼儿园办园质量的直接教育资源,分析制约学前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因素,是研究北海市城乡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必要环节。
随着北海市经济发展,流动人口不断增长,幼儿园数量不断增加,公办幼儿园占43.9%,大多集中于城区,乡镇设公立幼儿园,公办幼儿园在园学生占总人数的38.33%,教职工占比29.1%。北海市幼儿园按举办类型分为公立园与民办园,20世纪中期,公立园为方便工薪阶层双职工家庭照顾小孩设立,开支费用由单位负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限的公立园资源不能满足学前教育需求,改革开放后民办园逐渐发展。北海市公立园为普惠性幼儿园,是学前教育资源的重要部分,由于有政府财政拨款,收费较低,教师基本有编制,师资力量强,教育质量好。民办园自负盈亏,收费高,教师福利待遇较公办园低,教师流动性大,难以保证教育质量。随着城市的发展,北海市城乡学前教育差距逐渐扩大,公办园和民办园的差距也逐渐扩大,公办幼儿园数量少挤不进,优质私立园收费高上不起成为社会难题。
研究北海市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数据来自教育局统计资料,数据选取北海市公办学前教育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相关统计报表,人力方面包括公办教育教师总数、教师培训类别、教师学历数量等;物力资源包括北海市幼儿园班级个数、运动场地、睡眠室等占地面积;财力资源数据包括北海市生均经费投入数额、公办园教师人均收入数额。北海市以政府为主体举办的城区公办教育,教师学历水平较高,具有教师资格证,对于教育幼儿,了解幼儿的心理,如何促进幼儿等知识掌握较为齐全。能定期获得培训、学习机会,而且培训更为体系化和专业化,专业技能提升较快。乡镇农村幼儿园及私立园对教师的要求相对较低,工作培训相对简单。家长认为公立园教育质量较优,对民办园信任度不高。但由于优质公立园资源有限,迫使有的家长需要轮流排队换取入园名额,一些农村家长孩子带着孩子进城打工,设法让孩子在城里接受优质教育。调查显示北海市幼儿园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存在城区优于乡镇,公办园优于私立园的显著差异。
物力资源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条件,家长择园时除考虑师资因素外,园所硬件设施也是重要考量因素。私立幼儿园为了吸引更多的孩子入园,会加强幼儿园的环境建设,注重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的建设,使整体环境更好。公立幼儿园的建设主要为国家经济扶持,资金主要用于教学资源以及师资力量的建设,在环境建设上除几家示范幼儿园外,一般相对较弱。政府财政支持力度直接影响园所发展质量,北海市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影响区域学前教育发展质量水平,公办学前教育财力资源配置城乡差异体现在城乡经费投入、生均经费投入方面。
与中小学教育有所不同,幼儿园师资结构配置主要核心为专任教师、保育员及保健医生等,能够结合幼儿年龄、班级规模等合理规划师资配置结构。我国教育部在《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中明确提出幼儿园应该按照服务类型、幼儿数量等配备一定比例的教职工,优化师资结构,全日制幼儿园教职工与幼儿比应达到1/5—1/7,半日制为1/8—1/10。北海市幼儿园师资无论从数量上还是结构上大多未达到相关标准,在幼儿园师资结构上存在不合理现象。尤其是乡村幼儿园,其与城区师资配置相差悬殊,部分幼儿园设置未配备保健医生、安保人员等。
当前学前教育供给总量难以满足需求,城市优先发展理念影响政府财政投入,学前教育得不到政府重视是导致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少的主要原因,农村学前教育缺乏激励环境使得教育资源整体不足。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存在差异。北海市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是必然趋势,目前北海市资源配置失衡现状阻碍普惠性学前教育均衡发展[4]。
北海市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异明显,政府要发挥好宏观调控职能,完善学前教育相关制度,建立标准推进学前教育规范化。政策条文强制约束能促使学前教育规范化发展,通过制度完善保证教育公平。完善学前教育制度应包括明确定义学前教育性质,赋予一定法律地位。政府在实现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应建立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从各级政府责任、管理体制、师资建设等方面保障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公办园是正规学前教育机构,保持学前教育公益性依赖公办园质量实现。政府对学前教育投入大多集中于公办园,各地应在政府统筹下合理规划,大力发展公办园,提高欠发达地区覆盖率,使学前教育对广大农村、边远贫困地区等弱势学前儿童补偿功能得到发挥。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使得很多政策策略不能体现到学前教育发展中,针对目前北海市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失衡问题,要通过加大财政投入统筹区域均衡发展,强化政府职能创建激励环境,完善制度提高政府重视等措施促进北海市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公平发展。北海市城乡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差异大,统筹区域公办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加强人力资源建设,缩小城乡差异是当下有力解决措施。北海市公办学前教育资源总量较少,应增设公立园解决班级规模较大的问题。以人口密度合理可行规划调整公立园布局,特别注意调整农村学前教育空间布局,谨慎对待“撤点并园”,充分尊重民意和方便农村幼儿的入园,根据各农村市级地理情况和服务区域半径,设立必要的教学点与配备校车系统。
政府大力支持是公办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法律约束是推动教育快速发展的有力武器。明确政府相关部门职责,财政部门承担资源均衡配置责任,各部门相互协作;经费投入有一定体系标准,完善监督问责机制。对配套幼儿园进行专项治理,做好配套幼儿园规划、土地出让、园舍设计建设、验收、移交、办园等环节的监督管理。坚持公开透明监督方式,提升社会的信任度。政府部门要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幼儿园师资建设,将教育经费向乡村倾斜,改善乡村幼儿园办学条件,吸引优秀青年教师投身于乡村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其次,要为乡村学前教育教师提供培训、进修的机会,注重职前及职后培训,建设系统化培训体系,提升培训的时效性与灵活性。通过多种途径拓展幼儿教师培训渠道,提高幼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缩小城乡学前教育师资质量上的差异。
在加强财政经费对学前教育投入的同时,地方政府还应立足长远建立多渠道的学前教育融资渠道的挖掘机制。依托社会与教育集团专业教育资源和充裕的资金,增加城区学前教育资源,提升城区学前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保障能力,满足个别家庭对高质量幼儿教育的需求,同时减轻政府在个别城区的学前教育投入经费,将结余经费投入乡镇农村幼儿园中。另外,可以鼓励社会、企业和个人进行捐款与投资,参与捐款与投资的群体不仅给予相应的宣传、表彰和奖励,并制定相关税收或其他减免优惠政策。相关新闻媒体应对经济发展较差地区的学前教育发展给予关注,通过相应的媒体宣传反映农村幼儿的学前教育现状,通过开展“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形成关爱农村学前教育的环境,一定程度解决政府无法顾及地方的学前教育发展问题。还可以发动在校学生形成帮扶活动,让城区学生将一些未使用的书籍、玩具和其他器材捐赠给农村幼儿园。另外,还可以组织城区优秀幼儿园对农村幼儿园进行帮扶,组织骨干教师帮助农村幼儿园改善幼儿教育理念,如提供先进的幼儿园管理、育儿知识、课程培训和师资培训等。政府还可以通过利用土地出让资金投入缓解农村幼儿园硬件资源建设的压力。政府可根据本地土地出让资金的结余情况对发展比较薄弱的农村地区学前教育机构进行适当的土地租赁费用减免,确保土地出让使用和租赁资金真正惠及有需要的农村地区[5]。
城乡幼儿师资交流对于乡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缩小城乡师资差异有着重要的意义。各片区教育主管机构应积极引导所在片区内的幼儿园建立“互助联盟”机制,为幼儿园和教师提供一个可供相互交流、学习和研讨的平台。在实施过程中,可采取“优质园+普通园”的模式。首先,政府部门、教育部门要出台一系列教师交流制度保障,促使城乡幼儿师资加强联系与沟通,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为乡村教师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在学习中接受最新的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观念,从而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另外,可以开展城乡学前教育师资互换活动,使城乡教师能够体验不同的教育教学环境,学习不同的教育教学活动常规,感受来自不同地区幼儿园的文化理念及课堂氛围,这样不仅能够发挥先进示范作用,而且能够加强城乡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实现教学相长[6]。为确保“互助联盟”机制的有效落实,教育主管机构对派到农村普通园工作的优质园教师应在晋升和先进评比上给予更多的优惠条件。同时,市级教育主管机构每年对各片区教育主管机构和各“互助联盟”进行评比,对优秀单位给予相应的奖励。
现有学前教育供给不能满足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为解决公办幼儿教育资源总量少的问题,政府要发挥其宏观调控职能。高度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以推动幼儿园“四化建设”为抓手,不断强化政府主导,将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地方教育发展规划,从政策制定、财政投入、园舍建设、人员编制、教师培训、提升质量等方面入手,积极扩增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推进学前教育发展。本文对北海市城乡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现状深入调研,找出政府配置城乡幼儿教育资源中的问题,学前教育得不到政府重视是导致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少的主要原因,农村学前教育缺乏激励环境使得教育资源整体不足,提出加大学前教育资源政府宏观调控,科学合理规划城乡幼儿园,建立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监督问责机制等措施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