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方应用经方辨治眩晕病经验

2022-11-26 03:42孙丽娜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15期
关键词:口苦经方泽泻

孙丽娜

眩晕病为常见多发病,且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多具有久坐、活动量小、体位变化少等特点,以及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普及,导致眩晕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1],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2]。

1 辨证分型

高中方推崇经方、擅用经方,认为识六经可钤百病。临床强调有是证,用是方[3]。且多用经方原方,即使是加减药味也必有所依,取仲景加减法、用法。高中方老师反复强调仲景经方若辨证准确,可立竿见影,覆杯而愈。只有辨证准确,才能做到药简力专。临床只有重视辨证,经方疗效才能达到预期治疗效果。高中方老师运用六经辨证辨治眩晕病,根据病人症状、体征、舌脉辨证为:少阳经型、少阴经型、太阴经型和阳明经型,临证根据证型选用柴胡剂、苓桂剂、建中剂等,多能应手取效。

2 少阳经型眩晕

2.1 病机方药分析 《素问·阴阳离合论》:“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枢者,有枢纽、枢转、转枢之意。少阳居太阳与阳明之间,处于半表半里的位置,是阳经的中心环节和关键部位,同时也是气血津液上下输送和调控的关键部位,病理方面少阳也有将在半表半里的邪气转枢出太阳而解的作用[4]。若少阳枢机不利,转枢失司,则气血津液不能正常输布,清窍失养,发为眩晕。“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伤寒四五日……颈项强……小柴胡汤主之”。基于有是证,用是方的理念。临床上少阳证型眩晕病人高中方老师以“头晕目眩、颈项强、脉弦”作为主要的辨证要点,将“口干、口苦、眼干涩、两胁不舒或胀闷不适、恶心、食欲差、情绪低落”等小柴胡汤证的临床特点作为次要辨证要点。因当下工作节奏加快、精神紧张、频繁使用电子产品,少阳证型眩晕临床较为多见,且病人以年轻者为主。临床应用少阳证代表方剂小柴胡汤治疗,见效较迅速,预后较好。若合并颈椎病,颈项强紧不舒,项背紧若绳束,依仲景痉病治法加葛根20~60 g以升津舒筋。若营阴不足,手足自温,不便溏者,常以柴胡剂合芍药甘草汤以复其阴,养其筋,或观其脉证,以柴胡剂、芍药甘草汤先后消息用之。芍药甘草汤常用剂量:芍药40~60 g,甘草20~40 g。若营卫不和者,常合桂枝汤或桂枝加葛根汤以调和营卫;阳不足者,合桂枝加桂汤或者桂枝甘草汤。临床常得桴鼓之效。

2.2 典型病例 病人,女,58岁。2020年5月17日初诊。主诉:晨起后头晕目眩,伴有口苦口干1个月余。病史:每天早晨起床后头晕,病人1个月余因婆媳关系不和,生气后出现头晕目眩,卧床休息后感觉症状减轻,但第2天起床时发觉头晕目眩较昨日加重,而且咽中干,恶心欲吐,需干呕几次才觉舒服。不欲饮食,食则欲呕。已在医院行颅脑CT、颈椎CT等相关检查,排除脑血管疾病及颈源性眩晕。刻下症见:头晕目眩,伴有口苦口干,恶心欲吐,不欲饮食,小便偏黄,大便偏溏。舌脉象:舌质红,苔薄白而润,脉弦数。综合脉证,四诊合参,中医诊断为眩晕病,辨证:少阳枢机不利。以和解少阳、息风止眩为法。方予小柴胡汤加减。处方:柴胡24 g,姜半夏9 g,黄芩12 g,太子参10 g,炒白术15 g,泽泻10 g,天麻15 g,炙甘草6 g,生姜3片,大枣3枚。7剂,水煎服,日1剂,每次200 mL。

二诊:2020年5月25日,病人头晕目眩症状基本消失,无口干口苦症状,病人自述服药1剂后,恶心欲吐感已消失,现饮食正常。只有晨起后有轻微头晕。初诊方柴胡减为15 g,天麻加量至20 g,加杞果20 g,菊花15 g,7剂,水煎服,日1剂,每次200 mL。

三诊:2020年6月2日,病人无头晕目眩等不适症状。凡三诊共进14剂,头晕目眩、口干口苦等诸症皆除。后电话回访未再发作。

按:病人大便偏溏得知病人素体脾虚,又生气致少阳枢机不利,故而出现头晕目眩、口干口苦,不欲饮食等症状。法以和解少阳为主。少阳枢机运转正常,则肝风自息,眩晕自愈。病人平素便溏,脾虚可知,故而加用炒白术健脾。舌苔水润,知中焦水饮,加泽泻利水。又加天麻息风止眩[5]。故眩晕可解。另杞果、菊花为高中方治疗眩晕病善后收功常用药对。

3 少阴经型眩晕

3.1 病机方药分析 少阴证型眩晕多为阳气不足,不能温化寒饮,致水饮留而为害。饮邪无处不在,饮留中焦肠胃,影响中焦斡旋之力,不能升清降浊,清阳不升,脑为清空之窍则无以为养,发为眩晕。此为少阴证型眩晕轻型。此类病人眩晕多伴有头部如裹重物,沉重不适,且常伴有脾胃病症,多舌体淡胖有齿痕,舌苔滑腻,大便溏稀不成形。临证高中方老师常以泽泻汤打底,亦常与苓桂术甘汤合用。若病人有脐下悸动或心腹间莫名跳动而无心悸者,亦可依仲景之法选用苓桂枣甘汤。泽泻汤方常用剂量:泽泻40~80 g,炒白术40~60 g。若饮邪上凌心肺,阻滞经络,心无所养,脑窍空虚,则心神不宁,悸动不安,气上冲胸,起则头眩。此类病人多素体虚寒,感受外邪易从少阴寒化,寒则无以温化水饮,水湿泛滥,挟寒湿之气上冲心胸,则见心下悸,头眩,身膶动,阵阵欲辟地。此为少阴证型眩晕重型。此类病人除眩晕为主要症状外,常伴有身体沉重乏力,或见四肢沉重疼痛,四肢不温,畏寒着厚衣重被而不得温。高中方临床常用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加减或合方治疗。

3.2 典型病例 病人,男,65岁,于2019年7月7日因“胸闷、憋喘、眩晕”于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入院后给予利尿、改善心衰治疗后,病人胸闷、憋喘症状较前减轻。但眩晕症状没有明显缓解。完善颅脑CT、磁共振,颈椎CT等检查后,排除颈源性眩晕及脑血管疾病所导致的眩晕。请耳鼻喉科会诊排除耳石症。2019年7月11日高中方诊时,刻下症:病人怕冷,手足凉,病房中未开空调,但病人仍穿着厚衣,家人述病人夏天从来没穿过短袖。双下肢沉重乏力,眠多。病人眩晕发作时,自觉如晕船样,视物旋转,继而恶心,呕吐清稀痰涎,头部沉重不适,且时常伴有心悸汗出,平卧可减轻,坐起或活动时加重。舌脉象:舌淡胖水滑,边有齿痕,脉沉无力,重按至骨才可触及,尺部脉尤其沉弱无力。高中方认为病人病在少阴,命门火衰,脾肾阳虚,继而痰湿内生阻于中焦。治疗以真武汤合泽泻汤加减。处方:炒白术30 g,黑顺片15 g,白芍40 g,茯苓40 g,泽泻40 g,生姜120 g,以水800 mL,煮取300 mL,去滓,每次温服100 mL,日3服,共3付。

二诊:2020年7月14日,病人述服第1剂时,感觉药很辣口,服完后感觉身上热乎乎的,很舒服,第1剂服完后眩晕已经好了多半,当天未再恶心、呕吐,汗出心悸症状也好了很多。3剂服完后,以上诸症皆除,未再复发,且觉得下肢有力气了,想活动了。随访至今,未再发眩晕。

按:本案病人为命门火衰,阳虚水泛。水湿泛于四肢则肢体沉重、浮肿,水气凌心则发心悸、汗出,水湿阻于中焦脾胃,升清降浊失司致清阳不升则见眩晕。其症虽多,皆因阳虚水泛所致。治疗当温阳利水。方选真武汤即为治疗阳虚水泛的基础方。又合泽泻汤利水渗湿,使水湿之邪从小便而解。因生姜可温脾肾而散水气,故重用生姜120 g。本案辨证中肯,随证化裁,故能效如桴鼓。

4 太阴经型眩晕

4.1 病机方药分析 太阴证型眩晕多为虚劳里急、中气不足,气血亏虚。此类眩晕病人多脾胃虚弱,中气不足,甚者中气下陷,少气乏力,倦怠懒言。脾居中土之位,化生气血以养四傍,故曰脾胃为后天之本。若脾胃不足,气血生化乏源,后天失养,必定影响五脏,全身各处皆可见证。脾胃不足,可见腹痛、腹胀,不欲饮食、完谷不化、大便稀溏;心失所养则心中悸动不安、神无定处,面为心之华,故面色恍白;脾肺气虚、可见表虚恶风、乏力懒言、体倦嗜卧;中气不足,升提无力,无以统摄血液,则见脏器下垂(胃、子宫等)、便血、尿血、月事淋漓、崩漏等症。临证可选用黄芪建中汤或小建中汤加减。

4.2 典型病例 病人,女,58岁,2020年5月13日初诊。主诉:头晕目眩5年余,劳累则加重。病人5年前开始出现眩晕症状,就诊于多家医院,颅脑、颈椎、血压、心电图、心脏彩超等相关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西医给予西比灵、敏使朗等药物治疗均无效。病人平时脾胃不好,食纳欠佳,大便稀溏,气短懒言,动则加重,每次眩晕发作皆因劳累诱发,平时由坐位转站立时有眼前黑蒙症状。舌脉象:舌淡苔薄,脉细。高中方认为病人病在太阴,脾虚气陷,清阳不升,脑失所养所致。予以处方:黄芪30 g,桂枝12 g,白芍24 g,饴糖20 g,柴胡10 g,升麻10 g,水煎服,日1剂,共5剂。

二诊:服上方5剂后,眩晕症状十去七八,效不更方,再进7剂。随访未再发作眩晕。按: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中阳不足,气虚下陷,则清阳不升。黄芪建中汤建补中焦,又加柴胡、升麻取补中益气之意,则脾阳健,中气足,清阳升,眩晕自除。此类病人除用药物,还应提醒病人平时生活的调护。不可过度劳累,过劳则伤气。不可食生冷,生冷最伤脾胃。对于这类病人高中方老师临床亦常合用升陷汤、补中益气汤等后世经方加减运用。

5 阳明经型眩晕

5.1 病机方药分析 阳明经型眩晕多属于阳明里虚证。此类病人症状最典型。伤寒中有“食谷欲呕,属阳明,吴茱萸汤主之;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的描述。可知阳明经型眩晕以“眩晕、吐涎沫”为主要辨证要点,饭后头晕明显,头晕严重时,干呕为次要辨证要点。另外从少阴病篇里“吴茱萸汤主之”的描述“少阴病,头痛,手足厥逆,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可知阳明经型眩晕的症状应为阳明胃里虚寒证。临证选用吴茱萸汤,见效甚速。里虚寒明显者,兼少阴之证,可与真武汤合用。

5.2 典型病例 病人,女,48岁,于2016年10月11日就诊,主诉:阵发性眩晕伴恶心、呕吐1周。病人1周前长时间卧床玩手机后出现头晕伴恶心、呕吐,于我院脑病科就诊,查颅脑及颈椎MRI示:颅脑未见明显异常,颈椎生理曲度消失,C3/4、C4/5、C5/6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脑病科给予利多卡因输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并给予脑病科科室协定方“天麻钩藤饮加减”后,头晕症状有所好转,但每日仍有发作。高中方老师会诊后发现,病人多在体位变化时眩晕发作,发作时前额头部疼痛,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伴有清水样物,舌苔淡胖水滑,脉弦紧。高中方老师认为病人诊断为眩晕。证型当属阳明虚寒型。阳明虚寒,水饮上冲所致,故治疗当以温经散寒、平冲降逆为法。温阳明经选吴茱萸汤,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方选苓桂术甘汤。处方:生姜20 g,吴茱萸10 g,茯苓15 g,桂枝12 g,麸炒白术15 g,炙甘草10 g,人参10 g,大枣5枚。上药3剂,水煎服,日1剂。二诊:服上药5剂后,病人头晕症状已十去七八,未再有恶心、呕吐症状。方药对证,药达病所,切中病机,效不更方。再进7剂痊愈。

按:《冷庐医话·头痛》:“属阳明者,上连目珠,痛在额前。”本病人痛在额前,属阳明经。又病人呕吐清水样物,舌苔淡胖水滑,脉弦紧。知其为阳明里虚,寒饮内生。故而选用吴茱萸汤合苓桂术甘汤。

6 高氏眩晕方

6.1 病机方药分析 临床上六经归属不明显者,高中方老师总结以上治疗眩晕经验,结合临床,创立新方“高氏眩晕方”。全方组成如下:柴胡15~30 g,黄芩10~20 g,党参10~20 g,姜半夏10 g,白术10~30 g,天麻15~20 g,泽泻30~60 g,杞果30 g,菊花10 g。方中以小柴胡汤打底,合泽泻汤、杞菊地黄丸加减组合而成。对于当下长期熬夜,饮食不节,嗜食生冷油腻,致少阳不升,脾胃不运,肝肾亏虚的中青年人眩晕效果颇佳。

6.2 典型案例 病人,37岁,于2019年6月15日初诊。主诉:阵发性眩晕1月余。病人1月余前通宵饮酒后出现眩晕发作,伴有乏力,口苦,严重时不愿抬眼。已检查排除脑血管、颈椎疾病、耳源性疾病等引起。平时服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强力定眩片,效果欠佳。病人体型肥胖,三餐不规律,好啤酒肉食,常通宵达旦饮酒打牌,活动较少。舌脉象:舌胖大水滑,边有齿痕,苔白,脉弦滑。给予“高氏眩晕方”:柴胡24 g,黄芩12 g,党参10 g,姜半夏10 g,麸炒白术30 g,天麻15 g,泽泻40 g,杞果30 g,菊花10 g。5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服上药5剂后,头晕、乏力、口苦明显减轻,人也感觉精神了很多。病人自述感觉眼睛比以前明亮了。自己也愿意活动了,现在每天早晨起来跑步减肥。上药不变,继服5剂。

按:考虑病人起居不常,饮食不节,嗜食生冷油腻,故而少阳不升,脾胃不运,阳明不能通降,气机不得畅达,湿邪内生。故而口苦、乏力,舌胖脉滑。“高氏眩晕方”柴胡、黄芩和解少阳,党参、半夏、白术健脾益气化湿,泽泻利渗湿,杞果、菊花、天麻补肝肾、清利头目。方药证对应,故能收全功之效。

7 小 结

高中方认为,临床应用仲景经方首重辨证精准,只有辨证精准才能知道是何经所病,病机之所在。才能从繁杂的诸多症状体征中找到纲领,从而提纲挈领,纲举目张则病无所藏,才能做到药有所主,直捣黄龙。药简力宏是以辨证精准为前提的。对于药物的剂量,高中方指出:“若指下清晰,心中明了,自然要药精量足,直攻病所,覆杯而愈;若指下不明,心中了了,必是犹犹豫豫,踯踯躅躅,不敢重剂,以小量轻剂投之,以期能中,病必不除。”

猜你喜欢
口苦经方泽泻
建泽泻与川泽泻转录组测序及泽泻三萜生物合成分析
泽泻到底“毒”不“毒”
对经方薯蓣丸的认识及临床思考
千年“经方”祛病痛
泽泻降脂食疗两方
口苦是怎么回事?
口苦咽干,是生病了吗
经方中芍药的运用
嘴里有苦味是咋回事
口苦是怎么回事